(2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学案(含解析)—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易错题集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学案(含解析)—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易错题集训

资源简介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易错题集训
【易错知识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趋势,但局部地区的冲突、战争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平与发展尚未完全成为现实。比如,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巴以冲突等,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发展问题不仅包括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加剧,还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面临的诸多困境等。和平与安全问题除了地区热点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外,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也日益突出,且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人类的发展。例如,恐怖主义活动会破坏地区经济发展,引发社会动荡,进而影响和平稳定。
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也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影响力。中国提出的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案,是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和中华文明的理念,旨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但在理解和认识上可能会存在片面或不准确的情况。比如,可能会忽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和生态方面的内涵,即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
【习题练习】
1.本世纪初以来,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经济全球化,却每每遭遇美西方国家反对和抵制。一些发达国家极端政治倾向加重、国家安全概念泛化、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抬头;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盛行,全球治理中单边主义加剧,全球供应链出现被动断裂和主动脱钩。这表明( )
A.意识形态差异是贸易摩擦的根源 B.现有国际组织无力应对贸易争端
C.经济逆全球化趋势已经无可避免 D.和平与发展依然面临着严重挑战
2.在当今世界,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军事、政治冲突,这些冲突大多通过协商解决,有的虽未解决,但整体可控。因而这一时期,人类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惊人成就。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和平与发展交替前行
C.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D.发展解决了世界难题
3.1999年,北约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在科索沃地区屠杀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实施长达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实行大规模军事打击。这说明( )
A.联合国安理会已无力维护世界和平
B.军事成为西方大国维护利益的首选手段
C.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D.美国努力维护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
4.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经历了长期而曲折的发展,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强调“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2015年的《巴黎协定》则表述为“本协定的执行将按照不同的国情友映平等以及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博弈 B.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C.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成熟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
5.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环境恶化、重大传染性疾病持续蔓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旧存在。这表明当今世界( )
A.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 B.和平与发展遭遇挑战
C.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D.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6.据资料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重。2009年,全球的难民和类似难民有近4200万人。2009年世界难民日(6月20日)的主题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由此可知( )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难民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的头号敌人
7.20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提升了民众生活质量。但有学者提出,基因密码破译工程将导致生命的安全感消失;电子传媒的发达会导致世界各民族青少年文化品位趋同,破坏人类文化生态平衡。该观点反映了科技发展( )
A.源于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 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需要协调好与人文的关系 D.推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8.金砖国家自正式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推进国际金融体系变革,不断推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创立了金融新组织、新机构。金砖五国在货币方面的合作备受期待。这主要表明( )
A.区域经济集团化成果显著 B.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治理完善
C.国际金融新秩序已经建立 D.金融危机已能够得到有效避免
9.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中国和拉美在讨论农业合作,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欧洲和东南亚正在打造自由贸易,美国和非洲在合作修电厂,中国和欧洲准备合作开发北极。这些现象反映出( )
A.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C.地区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D.合作共赢是世界历史潮流
10.2021年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就气候危机、可持续复苏、人道主义形势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探讨应对之策,联合国秘书长指出,世界正处在深渊的边缘。这反映了( )
A.各国在合作共赢中促进了发展 B.经济全球化是强劲的时代潮流
C.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 D.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开始出现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强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不允许欧洲国家在美洲开辟新的殖民地,不允许欧洲国家干涉美洲,被称为“门罗宣言”。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美国的执政者对门罗宣言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核心都是为美国在西半球侵略和扩张服务的。1853年,人们开始以“门罗主义”来称呼“门罗宣言”。为了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控制,1890年美国发起并成立“美洲各国商务局”,1901年改组为“美洲各国国际事务局”,成为一个超国家权力的政治组织,美国从而获取了调停美洲各国争端的仲裁权。1910年改组为“泛美联盟”,主要领导人都由美国人担任。
——摘编自孔敏《门罗主义与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政策》等
材料二:2021年9月,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启动了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程序,拉开上合组织新一轮扩员的序幕。在撒马尔罕峰会上,上合组织启动了接收白俄罗斯为新成员的程序,批准埃及、卡塔尔、沙特,同意巴林、马尔代夫、科威特、阿联酋、缅甸为新的对话伙伴……活动区域由中亚、南亚延伸至西亚、中东地区。上合组织是中国参与创建的第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为上合组织发展壮大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彰显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邓浩《大变局下上海合作组织的新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泛美联盟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推动上合组织发展壮大的意义。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摘编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世界)。材料中提到一些发达国家出现极端政治倾向加重、国家安全概念泛化、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抬头,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盛行,全球治理中单边主义加剧,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等现象,这些都表明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依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D项正确; 贸易摩擦的根源是国家利益的冲突,而非意识形态差异,排除A项;
现有国际组织在应对贸易争端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不能说无力应对,排除B项; 全球化仍然是主流趋势,经济逆全球化是全球化过程中的曲折,排除C项。 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当今世界大体和平的前提下,人类社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惊人成就,因而材料可用来说明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故选A项。B、C两项中所说的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材料并未体现,排除;当前人类社会取得的成就并不能表明发展已解决了世界难题,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世纪(世界)。根据材料“1999年,北约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在科索沃地区屠杀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实施长达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实行大规模军事打击。”可知,美国及北约绕过安理会,悍然对一些国家采取军事行动,是霸权主义的表现,这一行径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C项正确;安理会在维和活动中仍具有重要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美国及北约军事行动是“首要”选择的信息,排除B项;两极格局解体后,没有形成单极格局,也就不存在“维护单极格局”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全球气候治理。根据材料“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按照不同的国情反映平等以及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可知,面对全球气候治理,《巴黎协定》内容更加尊重事实,依据国情予以责任,这一举措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博弈的结果,故A项正确;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环境污染,故排除B项;C项中“成熟”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环境恶化、重大传染性疾病持续蔓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旧存在。这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B项正确;材料和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A项;国际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文化多样性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难民问题, 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存环境,排除A;C、D项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科技发展虽提高了民众生活质量,但也给人类文化带来了风险,故科技发展需要协调好与人文的关系,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技发展的双重影响,不是原因,排除A项;题干强调科技发展既提高了民众生活质量,又给文化带来了不利影响,社会变革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科技推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只是强调积极影响,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金砖国家不断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而金砖国家都是新兴国家,可知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治理的不断完善, B项正确;金砖国家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排除A项;国际金融新秩序还未建立,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金融危机无法完全避免,排除。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选择D:据材料可知,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在不同领域展开了合作,说明合作共赢是世界历史潮流。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合作,并不是全球治理体系。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范围的合作,并不是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C:世界范围不同地区广泛开展合作,不能说明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治理体系。选择C:据材料可知,当今世界并不安宁,仍面临严重挑战与威胁,各国共同探讨应对之策,反映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排除A:材料仅反映世界各国的合作,未涉及合作的结果。排除B:材料未体现经济全球化。排除D:第7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2021年,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已出现。
11.答案:(1)背景: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并通过成立美洲各国商务局、泛美联盟等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控制;美国国力的增强;拉丁美洲国家反对美国的干涉。
(2)意义: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了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范例。
解析:(1)背景,建议从美国和拉美两个角度进行整理。
(2)意义,建议根据材料从对中国、地区、世界三个角度进行归纳。
12.答案:原因:汉代的统一强盛(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强盛);汉武帝出击匈奴,打通了西域通道;积极对外的开放政策;张骞和丝绸之路的开辟;汉代手工业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作用:搭建了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提供了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共赢的结果)。
解析:(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一“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统一强盛(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强盛);汉武帝出击匈奴,打通了西域通道;根据材料一“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可知,积极对外的开放政策,以及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汉代手工业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
(2)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可知,搭建了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根据材料“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可知,提供了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根据材料“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可知,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根据材料“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可知,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共赢的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