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二期末易错题集训【易错点分析】1.显隐性的判断(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是显性性状。(3)假设法假设其中一种性状为显性,另一种为隐性,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推导,检查结果与题目情况是否一致。再将两种性状对调,再次推导并检查。如果只有一种情况符合题意,即可判断显隐性。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1)自交法:待测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2)测交法: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3.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1)根据六种交配方式后代的情况直推。亲本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AA×AA AA 全部显性AA×Aa AA∶Aa=1∶1AA×aa Aa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aa×aa aa 全部隐性(2)先求出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然后通过棋盘格法或交叉线法求解。4.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逆推型)(1)分离比法:运用上表直接逆推,如右图所示。(2)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基因只能来自父母双方,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3)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显性性状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出未知部分即可。5.显性有三种类型类型 F1的表现型 F2表现型比 典型实例完全显性 表现显性亲本性状 3∶1 豌豆花色遗传,紫花×白花→紫花不完全显性 介于双亲性状之间 1∶2∶1 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红花×白花→粉红花共显性 双亲性状同时(同时间同空间)出现(A+B)=C 1∶2∶1 ABO血型遗传,IAIB控制AB型血6.人类ABO血型血型 基因型 红细胞上的抗原 显隐性关系A IAIA、IAi A IA对i为完全显性B IBIB、IBi B IB对i为完全显性AB IAIB A、B IA与IB为共显性O ii 无 隐性7.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如年龄、性别、生理与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生物体所处的外界环境,如温度、光照等也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因此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显性性状的表现既是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是基因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易错题训练】1.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下列给他的改进实验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A.把方形积木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保证每种积木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增加重复抓取的次数,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D.两个小桶中方形积木的数量必须一样2.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豌豆花成熟后需要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然后套袋处理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性状分离是指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D.“设计测交实验并根据假说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属于演绎推理过程3.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下列关于鉴定一株结白色果实的南瓜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与结黄色果实纯合子杂交来鉴定B.可通过与结白色果实纯合子杂交来鉴定C.不能通过该结白色果实植株自交来鉴定D.不能通过与结白色果实杂合子杂交来鉴定4.将编码δ-内毒素的一个D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得到抗虫棉植株,不含D的染色体可看作d。受D基因的影响,抗虫棉杂合子可正常产生雌配子,但是产生雄配子时,有一半含基因d的配子死亡,其他基因型个体产生的配子正常。现将某转基因棉花杂合子自交得到F1,再分别让F1自交和自由交配各自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杂合子棉花亲本产生的雌配子D:d=2:1B.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2:3:1C.F1进行自交得到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为5:1D.F1进行随机受粉获得的F2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比例为5/245.基因组印记是指后代某基因是否表达取决于其遗传自哪一个亲本的现象。小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基因属于印记基因,IGFs基因(用A表示)正常表达的小鼠体型正常,称为野生型;不能表达的称为侏儒型。科学家为研究小鼠IGFs基因对其表型的影响,做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实验一: P 野生型(雌)×野生型(雄)Aa ↓ AaF1表型 野生型 : 侏儒型比例 1 1实验二:将父本进行多次测交,结果发现子代中野生型个体和侏儒型个体的比例接近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实验一和二的结果可知,子代小鼠中来自母本的A基因不能表达B.若将实验一的母本进行测交,子代的表型全为侏儒型C.实验一中F1的基因型比例为AA: Aa: aa=1:2:1D.若让实验一中的F1野生型个体间自由交配,则子代野生型:侏儒型=8:16.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作物,玉米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有一株高秆玉米甲,确定其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方法是( )A.选另一株矮秆玉米与其杂交,若子代都表现为高秆,则甲为纯合子B.选另一株矮秆玉米与其杂交,若子代中出现矮秆玉米,则甲为杂合子C.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若子代中出现矮秆玉米,则甲为杂合子D.让其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若子代全为高秆,则甲为纯合子7.下列有关碗豆杂交实验(相关遗传因子用D/d表示)中的比例,可以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1产生的两种雌配子(或雄配子)比例为1:1B.F1高茎豌豆测交,结果为高茎:矮茎=1:1C.F1高茎豌豆自交结果为高茎:矮茎=3:1D.F1自交结果为DD:Dd:dd=1:2:18.将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均为高茎豌豆(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为3:1。下列不属于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的是( )A.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D、d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种子必须都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D.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种子发芽率有差异9.孟德尔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为验证他的基因分离假说,曾让F2继续自交产生F3,通过观察F3的表型来进行检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B.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C.F2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D.F3植株中的高茎与矮茎的比值为7:310.下列各种交配组合中,遗传因子A对a为显性,子代中有关比例大小排列错误的是( )①AA×aa②Aa×aa③Aa×Aa④AA×Aa⑤AA×AA⑥aa×aaA.显性个体所占比例:①=④=⑤>③>②>⑥B.隐性个体所占比例:⑥>②>③>①=④=⑤C.纯合子所占比例:⑤=⑥>④>③>②>①D.杂合子所占比例:①>②=③=④>⑤=⑥11.玉米籽粒中的紫色和黄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将纯种的紫粒玉米与纯种的黄粒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紫粒玉米的果穗上只有紫色籽粒,黄粒玉米的果穗上却结有紫色和黄色籽粒。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紫粒玉米中的紫色籽粒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B.黄粒玉米中的黄色籽粒均为纯合子C.由黄粒玉米所结籽粒可知,黄粒对紫粒为显性D.题目中涉及的交配方式既有自交又有杂交12.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非糯性为显性,糯性为隐性.纯合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稀碘液呈蓝黑色,纯合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稀碘液呈红褐色。利用纯合非糯性品系和纯合糯性品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下列可为“配子形成时发生了遗传因子分离”提供直观证据的是( )A.F1水稻自交,后代表现为非糯性:糯性=3:1B.F1水稻测交,后代表现为非糯性:糯性=1:1C.用稀碘液处理F1水稻的花粉,发现一半花粉为蓝黑色,一半为红褐色D.用稀碘液处理亲代非糯性品系的花粉,发现所有的花粉都被染成蓝黑色13.研究家鼠的遗传规律时,让正常尾鼠和短尾鼠交配,得到的后代中正常尾和短尾所占的比例相同;让雌、雄短尾鼠相互交配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正常尾鼠,其余均为短尾鼠。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鼠的正常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B.鼠的正常尾和短尾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C.雌、雄短尾鼠交配,后代短尾鼠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D.正常尾鼠与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约占1/214.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①黑×棕→1匹黑②黑×黑→1匹黑+1匹棕③棕×棕→3匹棕④黑×棕→1匹黑+1匹棕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组合①中的子代个体一定是杂合子B.组合④中亲代和子代的黑色个体基因型不相同C.①交配组合中的亲代黑色马肯定都是纯合子D.组合②中亲代和子代的黑色个体基因型相同15.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同株异花传粉(自交),也可以在植株间相互传粉。图1为A、B两棵玉米植株进行了Ⅰ、Ⅱ、Ⅲ三种传粉实验,实验所获得玉米粒颜色如图2所示。(1)上述Ⅰ、Ⅱ、Ⅲ三组实验中能够判断玉米粒的颜色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_______,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2)实验_______为测交实验,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后代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1:1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3)现有紫红色玉米粒种子,其中杂合子占1/2,随机播种,长成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F1中的杂合子占_______。(4)玉米叶绿素的合成受到细胞核中基因Y和y的控制,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基因型为YY、Yy的植株叶片分别为深绿色、浅绿色,基因型为YY的植株在光照较弱时表现为浅绿色,基因型为yy的植株叶片为黄色,但三种基因型的植株在遮光条件下均为黄色。现有一浅绿色植株,为确定该植株的基因型,请设计遗传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及结论。实验方案:_______。结果及结论:①若后代_______,说明该植株的基因组成为YY;②若后代_______,说明该植株的基因组成为Yy。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使用方形积木可能导致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换为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A正确;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积木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故应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积木被抓取的概率相等,B正确;重复抓取30次以上,以保证足够大的样本数,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两个小桶中方形积木的数量不同不影响实验结果,但每个桶中两种方形积木的数量必须相同,D错误。2.答案:D解析: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应该在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然后套袋处理,而不是花成熟后,A错误;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C错误;D、“设计测交实验并根据假说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属于演绎推理过程,之后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D正确。故选D。3.答案:A解析:A、可通过与结黄色果实纯合子(ww)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白色,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白色也有黄色,则是杂合子,A正确;B、与白色果实纯合子(WW)杂交后代都是白色,所以不能通过与白色果实纯合子杂交来鉴定,B错误;C、能通过该结白色果实植株自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白色果实,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白色果实也有黄色果实,则是杂合子,C错误;D、能通过与结白色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白色果实,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白色果实也有黄色果实,则是杂合子,D错误。故选A。4.答案:B解析:A、抗虫棉杂合子可正常产生雌配子,故杂合子棉花亲本产生的雌配子D:d=l:1,A错误;B、根据亲代(Dd)含基因d的花粉有1/2死亡,即雄性亲本水稻产生含d基因的花粉存活概率为1/2,因此产生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D:d=2:1,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D:d=1:1,故可得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2:3:1,B正确;C、F1自交,3/6Dd×Dd→l/12dd,l/6dd×dd→1/6dd,得到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C错误;D、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DD:Dd:dd=2:3:1,则DD=2/6,Dd=3/6,dd=1/6,故产生的雌配子含D=7/12,雌配子d=5/12,Dd植株产生含d基因的花粉1/2死亡,则雄配子含D=2/3,雄配子含d=1/3,因此F2中基因型dd个体所占的比例为5/12×1/3=5/36,D错误。5.答案:D解析:由实验二可知,雄配子中的基因均可表达,再结合实验一的结果可知,母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基因无法表达,A正确;若将实验一的母本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由于母本提供的配子中A基因不表达,故其性状均表现为侏儒型,B正确:实验一的父、母本基因型均为Aa且没有致死现象,则F1的基因型比例为AA:Aa:aa=1:2:1,C正确;实验一中野生型个体基因型为1AA:1Aa,父本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3:1,母本产生的配子比例也为A:a=3:1,但由于母本产生的配子A基因不表达,故后代的比例为野生型:侏儒型=3:1,D错误。6.答案:D解析:A、选另一株矮秆玉米与其杂交,属于测交。测交可以判断高秆玉米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但不是最简便的方法,因为需要找到合适的矮秆玉米进行杂交操作,且杂交相比自交更麻烦,A错误;B、同样是测交,能判断甲为杂合子,但不是最简便方法,B错误;C、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不能自花传粉,C错误;D、让其进行同株异花传粉(即自交),若子代全为高秆,说明甲没有产生矮秆相关的隐性遗传因子,所以甲为纯合子,此方法简便,D正确。故选D。7.答案:A解析:基因分裂定律的实质是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A正确。F1高茎豌豆测交结果高茎:矮茎=1:1,可以间接反应分离定律的实质,或者说间接验证了等位基因的分离,B错误。F1高茎豌豆自交结果高茎:矮茎=3:1,同样是等位基因分离后产生的配子再随机结合得到的结果,没有直接说明问题所在,C错误。F1自交产生的不同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与C选项原因相同,D错误。8.答案:D解析:由思路导引可知,A、B、C正确;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种子发芽率应相同,D错误。9.答案:D解析:A、由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知,F2中纯合子(DD、dd)比例为1/2,故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A正确;B、F2中高茎植株中遗传因子为DD的占1/3,Dd占2/3,故F2高茎植株中2/3个体不能稳定遗传,B正确;C、F2杂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C正确;D、由题干分析可知,亲本是DD和dd,F1基因型是Dd,Dd再自交得F2,让F2继续自交产生F3,这个过程中杂合子只自交了两次(从F1到F3),所以则F3植株中的矮茎(dd)占的比例为[1-(1/2)n]×1/2=[1-(1/2)2]×1/2=3/8,高茎为1-3/8=5/8,故F3植株中高茎与矮茎的比值为5:3,D错误。故选D。10.答案:C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显性个体所占比例是①=④=⑤>③>②>⑥,隐性个体所占比例是⑥>②>③>①=④=⑤,A、 B正确。纯合子所占比例是①<②=③=④<⑤=⑥,杂合子所占比例是①>②=③=④>⑤=⑥,C错误,D正确。11.答案:C解析: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纯种的紫粒玉米与纯种的黄粒玉米间行种植,两种玉米既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紫粒玉米的果穗上只有紫色籽粒,说明杂交时黄粒玉米为其授粉后,紫粒玉米没有显示黄粒的性状,则紫粒为显性性状,紫粒玉米上所结的紫色籽粒既有紫粒植株自交得到的纯合子,也有黄粒植株传粉形成的杂合子,A、D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黄粒为隐性性状,因此黄粒玉米中的黄色籽粒均为纯合子,B正确,C错误。12.答案:C解析:A、F1水稻自交,后代表现为非糯性:糯性=3:1,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间接说明F1配子形成时发生了基因分离,A错误;B、F1水稻测交,后代表现为非糯性:糯性=1:1,可间接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间接说明F1配子形成时发生了基因分离,B错误;C、用稀碘液处理F1水稻的花粉,发现一半花粉为蓝黑色,一半为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配子形成时发生了基因分离,C正确;D、用稀碘液处理亲代非糯性品系的花粉,发现所有的花粉都被染成蓝黑色,说明亲本非糯性为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D错误。故选C。13.答案:D解析:由思路导引可知,A、B错误;亲本短尾鼠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A遗传因子纯合致死,后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应为Aa:aa=2:1,短尾鼠全是杂合子,C错误;由题意可知,正常尾鼠(aa)与短尾鼠(Aa)杂交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所占比例相同,短尾鼠约占1/2,D正确。14.答案:A解析:A.根据组合②的杂交结果可知,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因此组合①中的子代个体一定是杂合子,正确;B.组合④中后代同时出现黑色和棕色,说明亲本中黑色个体为杂合子,即亲代和子代的黑色个体基因型相同,错误;C. 根据组合②的杂交结果可知,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因此组合①中亲代黑色马不一定是纯合子,错误;D.组合②中黑色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棕色,因此亲本均为杂合子,则后代中黑色个体有纯合子和杂合子,错误。15.答案:(1)Ⅰ;紫红色玉米粒(2)Ⅲ;植株A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比例为1∶1的两种配子(3)3/8(4)让该植株自交,将获得的后代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全部为深绿色植株;深绿色∶浅绿色∶黄色植株=1∶2∶1解析:(1)据图1和图2可知,Ⅰ表示植物A自交,后代紫红色玉米:黄色玉米=3:1,说明紫红色玉米为显性;Ⅱ表示植物B自交,后代全是黄色玉米,只能说明黄色为纯合子,不能判断显隐性;Ⅲ表示植物A和植物B杂交,后代紫红色和黄色比例为1:1,这是测交,不能判断显隐性。(2)Ⅲ表示植物A和植物B杂交,后代紫红色和黄色比例为1:1,这是测交,结合Ⅰ可知,植物A是杂合子,植物B是隐性纯合子,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后代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1:1的主要原因是植株A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比例为1∶1的两种配子。(3)假定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现有紫红色玉米粒种子,其中杂合子占1/2,即1/2AA、1/2Aa,随机播种,长成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能产生的3/4A、1/4a配子,因此F1中杂合子为3/4×1/4+1/4×3/4=6/16=3/8。(4)基因型为YY的植株在正常光照下表现为深绿色,但在光照较弱时表现为浅绿色,Yy的植株叶片为浅绿色,现有一浅绿色植株(可能是YY或者Yy),为了确定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让该浅绿色植株自交,将获得的后代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后代幼苗期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以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如果后代全为深绿色植株,说明为纯合子(YY);如果后代中出现了浅绿色和黄色植株(深绿色∶浅绿色∶黄色植株=1∶2∶1),说明为杂合子(Y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