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八下第五_六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38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复习课件:八下第五_六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38页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与奠基性意义。
2.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3.通过新时期中国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取得的成就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史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以及对世界的贡献。
1.2倍
2022版新课标138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1.2倍
时空观念139
重读教材 【八下】075和090
国防和军队建设
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开展外交工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重读教材 【八下】075和090
科学技术研究
文化事业发展
社会生活变迁
取得重大成就
丰富人们生活
经济建设发展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2
国防建设
陆军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海军 建立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 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
发展 ①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并于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       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
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③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华东军区海军
导弹驱逐舰
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北洋舰队。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2
国防建设
空军 建立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发展 ①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3 000多架(经历抗美援朝的考验,并取得辉煌战绩)。 ②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质的飞跃。
导弹部队的发展 建立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地位 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任务 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     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
组成 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装备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火箭军
核反击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3
国防建设
新时代强军之路 ①2014年,古田会议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②五大战区: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③五大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
④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总体特征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取得巨大成就。
1.2倍
素养拓展提升150
近现代国防与军队建设
1.2倍
课堂实练【八下】076
问题思考
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旧中国国力衰弱,统治者腐朽无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综合国力不断跃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巨大,武器装备先进,军队战斗力强,筑起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现代化国防的关系:
现代化的国防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
也正是由于综合国力的强大、科技力量的发展,我国才有能力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3
外交成就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政策。
概况 国内 新中国展开积极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国际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影响  使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增进了世界各国对我国的了解,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3
外交成就
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
发展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双方一致同意以          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1.2倍
课堂实练八下【082】
材料: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3
外交成就
“求同存异”的方针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取得独立。这些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独立的亚非国家不愿意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亚非会议,各国间也存在矛盾、分歧。
提出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求同存异
万隆精神:亚非人民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友好合作的精神。
1.2倍
课堂实练八下【084】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用“求同存异”的方针来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他用平等的态度来平息争论,用谋求团结的诚意来化解矛盾,、不仅有利于改变外界对中国的偏见,也促进了会议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推动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Q:如何理解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
“同”:共同的历史经历;共同的发展诉求;共同的和平愿望。
“异”: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意识形态。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4
外交成就
3.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问题 由来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概况       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
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4
外交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  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亚非拉等众多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美苏争霸,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中美建交 敌对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
原因 随着        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霸权地位削弱),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
经过 接触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开始正常化 1972年,     访华。中美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建交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认识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发展友好关系;中美之间要增进了解,增强互信;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尼克松
1979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4
外交成就
3.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中日建交 概况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影响两国外交关系的因素:
①综合国力的对比;②国家利益;③国际形势。
1972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4-145
外交成就
4. 全方位外交
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后,我国继续奉行         政策 外交原则 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外交布局 形成           的外交布局 。 表现 国家 关系  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美国、日本、苏联、欧盟等)。 国际 合作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许多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举办会议 举办“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 。
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一带一路
1.(2020年·长沙)下面《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表》反映出( )
A. “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 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 “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D.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2017年·长沙)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权利做自己的发展之梦,但是做好自己的梦,必须让别国也能睡好觉。以下外交政策和活动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绥靖政策
C.“杜鲁门主义” D.和平共处五顶原则
1.2倍
课堂实练
1.2倍
素养拓展提升149
近代中国的外交
1.2倍
素养拓展提升150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变化
1.2倍
素养拓展提升148
中美关系简史
近代 侵略中国 (1)美国人华尔率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帮凶
(3)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4)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5)雅尔塔会议上背着中国政府作出外蒙古独立等决定,使中国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近代 中美 合作 1942年1月1日,中、美、苏、英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
扶蒋 反共 二战后,为了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
1.2倍
素养拓展提升148
中美关系简史
现代 中美建交 (1)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
(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曲折中前进 曲折 1999年,美国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
前进 1979年,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国家主席多次访美;共同参加并建立反恐机制;支持APEC会议健康发展;等等
中美关系的特点 友好发展是主流,但双方存在着摩擦和矛盾(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障碍 台湾问题、人权问题、贸易摩擦
认识 (1)美国政府必须遵守一个中国原则,遵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承诺
(2)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不断扩大共同利益,全方位发展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
1.2倍
素养拓展提升149
中日关系简史
时期 特征 史实
古代 长期 友好 唐朝友好交往: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在书法、建筑、文字等各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大化改新效仿中国唐朝
明朝中期: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
近代 敌对 (1)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掠夺巨额赔款,割占台湾
(2)1898年,瓜分中国狂潮中,划福建为“势力范围”
(3)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对德宣战为由,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
(5)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企图将占领山东合法化,引发五四运动;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日本在华利益受到美国的排挤
(6)1931—1945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制造了一件件惨案
(7)1943年《开罗宣言》发表,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1.2倍
素养拓展提升149
中日关系简史
时期 特征 史实
1949— 1972年 冷战 对立 二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对日本进行单独占领,东京审判对一些战犯免于起诉,保留天皇制。美国企图利用日本控制东亚,遏制共产主义。日本在美国的操纵和支持下,大力发展经济。在对华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1972年至今 既合作又斗争 合作: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后,中日建交;中日之间贸易往来频繁
斗争:钓鱼岛问题、东海油田问题、南海问题、历史问题
认识 国家 角度 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正视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我们要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和平未来
日本 角度 日本政府应该承认历史、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谋求中日之间健康稳定发展。
青少年 角度 正视历史,勿忘国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1.2倍
实践方法指导151
[原创试题]历史图片是珍贵的史料,是研究历史的资料。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开放性试题:
(1)审设问:设问要求:提取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小论文)。
2.读材料
(1)明确材料类型:图片。
(2)提取关键信息:近现代外交。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0分)
1.2倍
实践方法指导151
开放性试题:
3.规范答题
(1)论点:表达观点用完整的陈述句。
论述:史实+符合观点的影响。
(2)总结:结合观点,有升华。
[答案]示例:观点:国家实力是影响外交活动的重要因素。
论述: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成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现了独立。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总结:我国应该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5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工程 杂交水稻 青蒿素
含义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科学家      (“两弹元勋”)、钱学森等
发展成就 核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邓稼先
原子弹
东方红一号

1.2倍
课堂实练八下【092】
当时帝国主义国家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5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载人航天工程 发展历程 ①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②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③2003年10月,航天员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④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认识 科技领域的成就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杨利伟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6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杂交水稻 概况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作用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青蒿素 概况 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②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作用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2倍
课堂实练
1.(2021年·长沙)2021年5月的一天,长沙许多花店纷纷挂出“免费提供菊花”的小牌子,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民众自发吊唁一位伟大的人物,感念他让我们吃饱了饭。民众吊唁的是
A. 魏源 B. 黄兴 C. 雷锋 D. 袁隆平
2.(2020年·长沙)科学技术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在历史上是种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近现代科技成就中,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是( )
A.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 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
C.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D. 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46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2.文化事业的发展
“双百方针” 概况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艺术)、“      ”(学术)的方针
成就  涌现一批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的出色作品,如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进一步 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莫言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20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1.2倍
课堂实练八下【095】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认识:①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脉相承的古老文化,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近现代,古老的华夏文明,兼容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创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②我们应该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我们要尊重、相信和坚持我们的文化。我们身为青年学生,应当全面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能适应于现在社会的文化理解并运用,让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互相交融交汇。
1.2倍
考点梳理拓展123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3.社会生活的变迁
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交通事业的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交通情况很落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②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通信事业的发展 电信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步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③如今,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居世界前列。
互联网 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1.2倍
课堂实练八下【099】
成就: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2倍
历史知识结构 07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