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属于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共同点的是( )
A. 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B. 都发现了头骨化石
C. 都属于旧石器时代 D. 都会人工取火
2. 春秋战国时期,倡导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老子 B. 荀子 C. 韩非 D. 墨子
3. 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不可能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武王伐纣 B. 楚汉之争 C. 大泽乡起义 D. 华佗制成“麻沸散”
4. 汉武帝采取的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支援了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边疆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中的“这项措施”是( )
A. “推恩令” B. 兴办太学 C. 盐铁专卖 D. 北击匈奴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一个长期分裂时期,但其间有过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A. 西晋 B. 东晋 C. 前秦 D. 北魏
6. 唐朝灭亡后,各藩镇纷纷自立称帝,建立政权,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该局面被称为( )
A. 辽宋对峙 B. 五胡十六国 C. 安史之乱 D. 五代十国
7. 元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突出特点是( )
A. 迁入内地 B. 大力开发 C. 因地制宜 D. 互助合作
8. 有学者评价“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能体现这一“情愫”的是( )
A. 《资政新篇》 B. 《天朝田亩制度》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 扶清灭洋 B. 自强求富 C. 民主共和 D. 君主立宪
10. 中法战争中,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民族英雄是( )
A. 刘永福 B. 刘锦棠 C. 冯子材 D. 沈葆桢
11. 今年是孙中山逝世100周年,下面关于他的年谱中,空白处的内容应为( )
A. 指挥武昌起义 B.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 发起二次革命 D. 领导护国战争
12. 《中国报学史》曾介绍一份杂志:初提倡文学革命,后则转入共产。该杂志应是( )
A. 《时务报》 B. 《国闻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13. 1924年,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发言并指出:共产党员的加入,是为贡献于国民革命事业而来的。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工人运动高涨 B. 北伐战争爆发 C. 黄埔军校建立 D.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14. 1929年,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来信,信中指示道:“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该指示肯定了( )
A. 新三民主义 B. 城市中心论 C. 井冈山道路 D. 全面抗战路线
15. 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九一八事变爆发 B. 华北事变爆发 C. 卢沟桥事变爆发 D. 淞沪会战爆发
1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典型事例是( )
A. 西安事变 B. 皖南事变 C. 重庆谈判 D. 长沙会战
17. 大决战中以徐州为中心,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为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的战役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光明日报》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实质是( )
A. 学术争鸣 B. 社会热点大辩论 C. 总结工作经验 D. 思想解放运动
19. 到1984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亿元,比上年增长68.2%。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国有企业改革
2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其根本的相同点是( )
A. 形成于新民主义革命时期 B.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C. 都形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D.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21. 2024年1月台湾地区“大选”落幕,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当选,随后赖清德在各种场合频繁爆出台独言论,扬言要阻止两岸统一,这反映当前妨碍祖国统一的主要因素是( )
A. 台湾岛内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B. 台湾民众反对两岸统一
C. 国际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2.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中写道:“如果学校与市政当局发生矛盾,或者学校对所在地的条件和环境感到不满,会像巡回商人那样,从一个城镇迁移到另一个城镇。”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 )
A. 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B. 享有免赋税的特权
C. 享有较大的自治权 D. 受教皇和国王打压
23. 下图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的什么特点 ( )
A. 政体出现反复 B. 时间旷日持久 C. 革命最终失败 D. 具有世界影响
24. 1861—1865年,美国穿便服成了一种时尚和美德,大部分北方人过着清贫的日子,剧院很少开放,歌剧只能偶尔演出。由此可见当时美国( )
A. 崇尚简朴生活 B. 北方经济落后 C. 内战影响人民生活 D. 消遣娱乐业不发达
25. 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全球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这主要得益于( )
A.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B. 联合国的成立 C.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D. 欧洲联盟成立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地方政权,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基督教文化也相互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1)汉武帝时奉命出使西域的使臣是谁?仿照材料中的“军事路、外交路”,请你为丝绸之路再起一个名字。
材料二 郑和前后,世界各国林林总总的征帆风樯中,惟一堪称“和平之帆”的,是郑和的船队。大明王朝表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范和博爱仁慈的胸怀,以和为贵,广施博予,照顾各方利益,协调多边关系,既树立中国权威,又不伤及各国利益,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各种宗教和平共处,多个民族相互依存。他们以和合文化安抚各邦,以儒家礼仪教化四邻,以强大的海上武力震慑兴风作浪者,维持国际秩序、保障海上安全,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一个民族的征帆:写在郑和下西洋600年之际》
(2)写出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依据材料概括郑和远航的特点和影响(写出两点影响)。
材料三 两幅漫画
(3)根据所学,解释两幅漫画内容之间的联系。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汉朝到清朝前期(1840年前)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势。
材料四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摘自1949年11月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5)依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请用袁世凯统治时期一例外交史实证明这一特点。根据所学分别写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
材料五 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6)观察曲线图,从新中国三次建交高峰中选择两次,判断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7)今天,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
27. 以下是张老师设计的世界现代史复习学案的部分内容,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把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写出美国“新经济”出现的时间及其主要特征。
(3)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完成相关探究活动。
时间 事件
1945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 古巴革命胜利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从大事年表中选择三例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A
【22题答案】
【答案】C
【23题答案】
【答案】A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题答案】
【答案】(1)张骞;文化路(或商路、交流路等,合理即可)。
(2)明成祖(朱棣);特点:和平交往、平等互利、规模大。影响:促进世界和平稳定;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树立中国权威。
(3)漫画一体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漫画二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走私鸦片是鸦片战争直接原因。
(4)由开放走向封闭。
(5)屈辱外交;史实:签订“二十一条”。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第一次(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第二次(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多国建交;第三次(1992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任选两次)
(7)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形势。
【27题答案】
【答案】(1)A:经济大危机;B:罗斯福新政;C:第二次世界大战;D:欧洲的联合。
(2)时间:20世纪90年代。
特征:信息化、全球化。
(3)示例:
观点:二战后世界格局从两极对峙走向多极化趋势。
论述: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开始,1949年北约和1955年华约成立形成两极格局。1961年不结盟运动成立,第三世界崛起;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表明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推动世界格局演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