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复习 课件(1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复习 课件(15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01
Part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复习
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构建: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一条主线: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的发展史,探索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史、奋斗史。
社会性质
历史
时期
标志事件
1966年
易错易混点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①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但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842年 《南京条约》签订 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点归纳
②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前,这段历史被称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易错易混点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与文革时期科技成就的区分
重点归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两大钢铁基地、三大油田、四铁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王进喜(铁人)、焦裕禄(党的好干部)、雷锋(解放军好战士)
文革时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名称 时间 影响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中共八大 1956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开始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改革开放 1978年至今
彻底推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严重的经济困难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重点归纳
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改革开放
核心人物
伟大意义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重点归纳
祖国统一 有利于祖国统一的相关政策
祖国统一进程 西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建成了川藏、青藏和新藏三条公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推行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制,设立西藏自治区。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0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重点归纳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祖国统一 有利于祖国统一的相关政策 祖国统一进程 香港 澳门
港澳问题形成原因
回归时间
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99年12月20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97年7月1日
重点归纳
1.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2.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洗雪了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祖国统一 有利于祖国统一的相关政策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实说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重点归纳
谈谈你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2.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一定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名称 时间 影响
中共七大 1945年
中共十五大 1997年
中共十六大 2002年
中共十八大 2012年
中共十九大 2017年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重点归纳
中国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 项目 开创者 起点 内容 相关思想 共同点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重点归纳
毛泽东
邓小平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启示:
坚持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会议 时间 内容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27年
1935年
1978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改革兴起的转折点
结束了“左”的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重点归纳
1949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20世纪70年代 1971年
1972年
1979年
20世纪90年代 1991年
新世纪 2001年
2014年
说明的问题 启示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北京承办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发挥了更多的作用。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只有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重点归纳
新中国在20世纪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领域 成就 作用或意义
“两弹一星”
航天领域
农业技术
高技术研究 发展计划
核弹、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神舟”系列飞船
籼型杂交水稻
“863计划”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
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缩小了同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点归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