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张PPT)小专题二推理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解题技巧]一、题型特点推理类选择题是指根据题干已知的若干条件,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结论的选择题。这一类型题目设问常用的方式是“据此可知”“由此可知”“由此推知”“这一论断”等。从考查的主要方向来看,集中于论从史出。近年从历史材料中得出结论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二、解题方法第一步: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范围和方向。第二步: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逻辑严密,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第三步: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在排除一两个错误选项后,仍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也可以逆向推理,即先假设此项正确,然后逆向推理题干,验证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和逻辑,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三、注意事项[典型例题](2023 年广东卷)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A 据所学知识,封建社会纲常礼教束缚未被打破,排除 A 项B 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时期,题干涉及时间是明代,时间不相符,排除 B 项C 材料不能体现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排除 C 项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说中马少卿不在乎蒋生商人的身份,同时认为“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这一行为折射出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故 D 项正确学以致用:答案:D[牛刀小试]1.(2024 年安徽皖北五校联考)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在选拔、任免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但中正官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据此可知,该制度(A.彰显了分权与制衡C.强化了中央的权威)B.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D.遏制了地方势力集团解析:选 C。据材料“向中正官征询”,“中正官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 ”,“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中正官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强化了中央的权威,故选 C 项。省份 顺治十八年(1661 年) 乾隆十八年(1753 年)四川 1188 45 957云南 5211 7543贵州 1074 25732.清朝前期,西南各省山区和丘陵得到开发。下表为其部分年份的耕地面积。(单位:千亩))据此推知,这些地区(A.劳动效率迅速提高C.人地矛盾根本解决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D.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增强解析:选 B。据表格信息可知,西南各省山区和丘陵地区得到了开发,耕地面积呈现上涨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适宜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种植结构,故选 B 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