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小专题一史学常识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项目 文献(文字)史料 实物史料 口述史料定义 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口头讲述并流传下来的资料[解题技巧]1.必备知识(1)史料的分类。①按表现形式分。项目 文献(文字)史料 实物史料 口述史料形式 以书写材料为载体,如书籍、文书档案、碑刻和铭文等;以电子媒介为载体,如电子邮件等 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录等地位 最常见的史料形式,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更能反映历史原貌 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项目 文献(文字)史料 实物史料 口述史料局限 受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不同阶级的研究方法、角度)的影响 不一定能展示历史全貌;有些实物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 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会有大量讹传和虚构的成分;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一手史料 又称原始史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能直接反映所研究对象的情况;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相对较高二手史料 距离该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可能包含更多的分析和解释,真实性相对较低②按价值分。(2)历史史观: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3)史学研究。①三要素:史实、史论、史识。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为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②主要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分类与整理→历史解释与评价等。③基本方法:哲学思辨法(运用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历史比较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法(政史地综合、文史综合、文理科综合引入及分析);孤证不立和二重证据法(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重视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阶段分析法或历史结构分析法;多元史观解读法。概念 含义历史现象 指历史运动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历史本质的外部表现历史事实 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有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问题(4)史学概念辨析。概念 含义历史解释 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基础上作出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历史结论 指在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作出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带有主观性概念 含义历史叙述 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方式,范围更广泛一些历史观点 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及定性,带有强烈的主观评判色彩,即“是什么性质、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的问题2.解题方法:“一审、二思、三移、四法”(1)“一审”:审清题干,明确解答范围。如分清是对史学思想还是历史史观、史料鉴别还是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等。(2)“二思”:思选项与题目要求的关系,思选项本身对与错的问题。(3)“三移”:迁移所学或者平时积累的史学理论;迁移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渗透的知识;迁移必要的史学研究方法(如“史由论来”“论从史出”“读史征信”)、史学理论、史观。(4)“四法”:运用肯定法、排除法、推算法、推理法等进行分析判断。史料内容 来源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 年)……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 《旧唐书·李元谅》(五代刘昫等撰)[典型例题](2023 年全国卷)如下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史料内容 来源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 年)十有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 《李元谅墓志》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 贞元五年(789 年)《李元谅颂碑》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A 《旧唐书》属于官修正史,侧重于保存唐朝的一手史料,选取史料中关于李元谅身世的内容属于历史叙述,相对客观,A 项正确B 《李元谅颂碑》中并无关于李元谅姓名由来的描述,因此“所有信息皆可互相证实”错误,排除 B 项学以致用:C 《李元谅墓志》为 793 年李元谅去世之后(唐朝后期)所立,而《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晚于《李元谅墓志》,因此墓志不可能采用《旧唐书》记载,排除 C 项D “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 项答案:A[牛刀小试]1.西汉时期,佛教最初传播于中原还是西域,众说纷纭。从语言学角度看,佛教传播并未经过西域的中介。《史记》《汉书》《后汉书》均未记载佛教在西域诸国传播的情况,而上述诸书的西域传记都是根据张骞、班勇等人的报告写成的,但已知的西域佛教文化遗址并不早于 2、3 世纪。这表明()A.文化遗址发掘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汉时期中原早于西域传播佛教C.文物材料与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D.历史研究需要结合多种视角探讨答案:D2.《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是唐王朝建立的目击者,其笔下的李渊是一位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而按照新、旧《唐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等的记载,李渊是一个碌碌无能之辈,且暮气沉沉,胸无大志。史书关于李渊)不同形象的记载,可以说明(A.唐朝是一个开放时代B.历史目击者的记录更可信C.李渊完成了全国统一D.时代影响人们的历史认知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