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时间 概况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秦朝 实行____________制度汉朝 ①________主管全国户籍工作②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③政府为掌握人口数,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分类登记丞相时间 概况隋朝 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唐朝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 户籍分主户和客户元朝 按______划分户口类型,一旦定籍,世代相袭明朝 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清朝 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职业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县里甲制(1)从秦汉到明清,______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2)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3)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4)明朝实行________,设甲首、里长。2.社会治理什伍邻保制度保甲制(1)秦汉:建立______组织,互相监督。(2)唐朝:实行__________,相互监督。(3)北宋:王安石实施________。(4)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5)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宋之前(1)社会救济: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常平仓义仓①汉朝建立____________制度。②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官仓救大灾,________防小灾。(2)优抚政策。①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②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2.宋之后(1)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①代表:北宋_________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②作用: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2)明清时期,__________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范仲淹慈善组织地域性 政府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限制其流动等级性 有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世袭性 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限制,户籍是世袭的维护社会治安职能 宋代以后出现保甲制,赋予了户籍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功能【制表明史】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重视社会救济的原因(1)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2)农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3)统治者争取民心(增强政权认同)、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权统治的需要。(4)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孟子、墨子等思想家的提倡)。1.(2024 年福建卷)明嘉靖(1522—1566 年)后期,官方调查了沿海卫所的军户情况。有学者据此统计出当时沿海各地卫所军队实际人数占应有员额的比例( 如下图) 。该图反映的现象主要缘于()A.倭寇问题严重C.卫所管理混乱B.户籍制度缺乏弹性D.沿海经济发展不均解析:选 B。由图表可以看出,嘉靖后期沿海各地卫所军队实际人数远低于应有员额,这是因为明代继承元朝按职业定籍的做法,户籍世袭,不得变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低户等尤其是地位低下的军户,普遍想改变身份,但因户籍制度缺乏弹性,他们往往选择出逃,故选 B 项。时间 支出及用途熙宁六年十一月 3 万石谷,淮南西路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熙宁七年五月 5 万石谷,真定府路减价出粜熙宁九年二月 10 万缗钱,广南西路转运司以备军需2.(2024 年江苏卷)下表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 年)常平仓的部分支出情况。这些支出反映了北宋政府()A.力图发展农业平抑物价B.运用经济手段稳定秩序C.鼓励民间组织救济灾民D.增加军费缓解边防压力解析:选 B。表格中的支出显示了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经济措施来稳定统治,包括兴修水利、减价出售粮食和准备军需等,故选 B 项。3.(2024 届广东部分学校联考)乾隆后期,官府从原先直接控制的粮食调运、仓储、赈济等地方事务中逐渐退出,乡绅地主在基层社会中开始把持水利工程修筑、维修管理和漕粮运输,包揽地)方赋税的征收,“竞成规例”。这表明当时(A.政府行政负担得以减轻B.中央集权制度渐趋瓦解C.传统社会开始走向没落D.政府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解析:选 A。据材料信息可知,“官府从原先直接控制的……地方事务中逐渐退出”后,“乡绅地主在基层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把持水利工程修筑、维修管理和漕粮运输,包揽地方赋税的征收”,这表明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行政负担减轻,故选A 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