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历史因素 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后,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政治因素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政党分肥制”)思想因素 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民众参政意愿高涨外来因素 中国的__________提供了借鉴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工业革命科举制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文官”的含义: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2.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1)18 世纪初,为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大臣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2)19 世纪初,为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开始设立__________的职位。常务次官文官委员会(3)1855 年,颁布法令,建立______________,对候选人进行考试。(4)1870 年,英国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3.文官制度的推广(1)1883 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也建立起文官制度。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中立1.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________原则;忠实执行政策;职务常任和据工作成绩晋升或惩罚。2.影响国家治理水平(1)进步性: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提高。(2)局限性: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知识拓展】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1)工业革命后,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增多,且越来越复杂,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2)工业革命后,政党竞争更加激烈,政府(内阁)官员更换频繁,需要有能保证政府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职)管理队伍。(3)工业革命后,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意愿日益强烈。(4)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政权,要求建立廉洁高效的文官队伍。【辨析比较】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1)相同点。①方式: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②标准:才能和品德。③趋势: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④影响:追求公平与效益;促进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2)不同点。①用人标准:西方文官制度重视知识化及专业化,科举制重视学习儒家经典。②政治立场:西方文官制度实行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原则;科举制下,官员的政治立场和职务任免必须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③价值取向:西方文官制度体现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科举制体现的是“学而优则仕”。1.(2025 年广西开学考试)据统计,1920 年末,日本文官共计289 662 人,当时日本全国人口 55 391 000 人,平均每千人中约有文官 5.23 人。1942 年,日本文官总计达 1 406 864 人,全国人口72 300 000 人,平均每千人约有文官 19.46 人。这说明,日本()A.文官改革成效显著C.行政管理愈加混乱B.军国主义势力抬头D.政府机构日益膨胀解析:选 D。据材料可知,日本文官数量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人口的增长幅度,平均每千人中的文官数量从约 5.23 人增加到约 19.46人,这表明日本政府机构在不断扩张,文官队伍不断壮大,政府机构日益膨胀,故选 D 项。2.(2025 届海南海口摸底)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彭德尔顿法》,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1962 年通过了《联邦工资改革法》等法令,形成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文官制度。这些方案和法令确立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权力机构发生变化C.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B.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保持政府工作稳定的需要解析:选 D。据材料可知,美国颁布法令来完善文官制度,其目的是稳定政府工作,故选 D 项。3.(2024 年天津河西区三模)19 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混乱和舞弊现象。1855 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初步改革;1870 年颁布改革命令,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这一制度()A.适应英国王权强化的需要C.杜绝政治腐败现象的发生B.避免内阁倒台以后的混乱D.实现所有职位的公开竞争解析:选 B。据材料可知,对文官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适应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利于避免内阁倒台后出现的混乱,故选 B 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