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丝绸之路张骞凿空割据1.标志性事件:公元前 138 年,__________出使西域,被称为“_________”。2.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________、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________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2.“西南丝绸之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________,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里海印度3.“海上丝绸之路”(1)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2)宋元时期,________、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广州郑和下西洋(3)明初______________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1)对外输出。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______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缫丝瓷器③陶瓷特别是______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④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2)对内引入。汗血马西域棉花①西汉获得了大宛国当地出产的良种“________”,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基本都是通过______传入的。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______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2.精神和文化(1)佛教在______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2)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了东西艺术风格。汉朝犹太教(3)继佛教之后,祆教、摩尼教、__________、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4)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5)中医药知识也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知识拓展】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演变(1)两汉时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都得到了延伸,海陆并进。(3)两宋时期,陆路商路中断,海路贸易发达。(4)明初,海路发达,远抵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5)清初,闭关自守,只准广州一口通商,商路基本中断,对外贸易衰落。作物名称 类别 原产地胡瓜 蔬菜 印度西北部胡豆 蔬菜 亚洲西南部、非洲北部胡蒜 蔬菜 欧洲南部和中亚胡荽 蔬菜 地中海沿岸、中亚石榴 水果 伊朗、阿富汗地区葡萄 水果 欧洲、西亚和北非1.下面为西汉时期引进作物统计表。据此推知,西汉()A.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B.社会风俗出现显著变化C.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解析:选 C。据表可知,西汉时期引进的作物主要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尤其是西域、中亚地区,这反映了西汉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故选 C 项。2.(2024 年海南卷)西藏地区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 5000 年前后的卡若遗址出现了粟的栽培和猪的饲养;在昌果沟遗址发现了距今 3370 年前后的炭化聚和上百粒青稞;在故如甲木和曲踏遗址发现了 2—4 世纪的茶叶、丝绸以及青铜与铁等金属制品遗存。这有力佐证了西藏地区()A.生态环境受到新物种引进的严重影响B.与其他地区存在持续的物质文化交流C.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D.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答案:B3.(2024 年福建卷)“河西甸子”本用于指称产自中亚,经由西夏贩卖而来的绿松石,但在元人文献中,它也被用来指称直接从西亚商人处购得,名为“乞里马泥”(意为产自波斯起儿漫)的绿松)石。这反映了元代(A.统治版图广大C.丝绸之路畅通B.奢侈品需求旺盛D.地理学成就突出解析:选 C。材料中提到“河西甸子”绿松石既能从中亚经西夏贩卖而来,又能从西亚商人处购得,这表明在元代,与中亚、西亚的贸易交流较为频繁,能够实现这样的贸易往来,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畅通,故选 C 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