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三模)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距今约6500—5000年,考古人员在该遗址群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的贝类、鱼类等海生动物遗存,还发现了中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遗存。由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B.最早培植了人工水稻C.生产和生活基本稳定 D.原始手工业开始产生2.汉墓所见画像往往描绘与墓主人生前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下图为汉代山东邹城卧虎山石墓出土的汉画像石,画面左方为男性,手持鸠杖,右侧为女性,鸠杖夹于腋下。这件汉代画像作为史料例证,能说明当时( )A.女性地位明显提高 B.官府重视优抚政策 C.民本思想影响广泛 D.社会赈济效果显著3.唐朝前期,税收由中央政府“每岁计其所出而支其所用”。两税法施行后,上供、送使、留州钱额的确立,使得唐朝前期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转变为以“两税定额三分”为核心的新型财政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的转变( )A.有利于国家对户籍的管理 B.解决了唐后期的财政危机C.侧重于对央地关系的协调 D.反映了新征税标准的确立4.1975年,韩国渔民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新安外方海域发现一艘沉船。考古工作者在该船上发掘出了两万多件青瓷和白瓷,两千多件金属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以及共重达28吨的800万枚中国铜钱。船上还有刻着“庆元(宁波)”铭文的铜权和墨书“至治三年(1323年)”的木简。该船及其遗物可印证( )A.宋朝与高丽之间存在朝贡贸易 B.铜钱是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商品C.元代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港口 D.商帮主导了中外大宗瓷器贸易5.根据下表内容,从中提炼主题,最佳的一个是( )文献 记载内容《宋书·良吏传》 “府境多稻田,岁丰则转鬻荆吴”《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 “农人纳赋外,余米尽入市”《明史·食货志》 “民以银代米,舟载输江浙,市价腾踊”《朱批谕旨·围文镜奏折》(清) “每于秋成之后,家家卖粮易银”A.钱银之变 B.稻麦之治 C.船港之盛 D.赋税之重6.1889年,中国第一艘钢质军舰“龙威号”问世,其完全是由福州船政局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自造的,被人赞为“船式之精良,轮机之灵巧,钢甲之坚密,炮位之整严",甚至超过所仿造的法国钢甲舰。这表明当时( )A.工匠精神推进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B.洋务派官办企业仍居于经济主导地位C.洋务运动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D.政府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7.如图所示为1912—1921年“妇女”一词被提及的频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体制的深刻变革 B.国民革命发展的需要C.新式教育的不断发展 D.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8.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迁到大后方,不仅在校内自行组织体育活动,也在校际间、区域间举行体育比赛。由此可见,这些学校在办学中( )A.契合民族抗战斗争的需要 B.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C.促进了全国体育事业发展 D.注意加强校际之间交流与联系9.1964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了西南铁路建设会战问题。会议认为成昆铁路是建设以攀枝花为中心的西南战略后方基地的主要干线,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铁路修到攀枝花。上述现象的出现( )A.根本上改善了西部地区交通 B.推动了八字方针的有效落实C.有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 D.基于国家对国际形势的考量10.下表反映出中国( )2013年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 中国出资200亿人民币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2016年 中国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推动通过《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2018年 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了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等多项扩大开放的新举措A.充分展现大国责任的担当 B.构建大国均衡的关系格局C.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 D.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11.《吉尔伽美什与阿伽》是古代两河流域史诗中最短的一部。该史诗中没有神灵,只有人类活动,记载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纪前期。史诗还透露了当时国王决策需要咨询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并且不能随意推翻后两者的意见等信息。据此可知古代两河流域( )A.没有受到神学影响 B.深受印欧人迁徙影响C.专制王权尚未形成 D.最早确立了民主政治12.古埃及法老名衔有荷鲁斯名、上、下埃及之王名和拉神之子名等。亚历山大曾将荷鲁斯名作为自己的名衔。其继任者托勒密一世则选取了上、下埃及之王名。自托勒密二世起,继任法老均沿用父辈名衔中的部分内容。这种做法旨在( )A.彰显统治的合法性 B.借助神权强化王权 C.扩大帝国统治疆域 D.继承埃及政治传统13.下表是西欧中世纪庄园制下农产品的消费和售卖情况统计表。这说明,当时的庄园( )年份 农产品直接消费占比(%) 农产品市场售卖占比(%) 农产品加工后售卖占比(%)1250年 60 25 151300年 45 35 201350年 30 40 30A.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生产技术严重倒退 D.土地耕种面积大幅减少14.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之下的拉美,教堂遍布各地,单墨西哥就有12000座教堂。教会势力渗透到拉丁美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到18世纪末,拉美财产总值有1/3到1/2掌握在天主教会手中。这种现象( )A.加大了拉美民族民主革命的难度B.有利于宗主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C.阻断了印第安文化继续发展的路径D.有效抵制了启蒙思想在拉美的传播15.1945年,一名尼日利亚士兵西奥·阿约拉在从印度寄回国的一封信中写道: “我们所有在海外服役的士兵即将带着新思想返回家园。” “我们已得知我们是在为什么而战,是为‘自由’而战。除了自由,别无他求。”材料表明( )A.殖民扩张激发了非洲抗争意识 B.一战推动了非洲的独立C.反法西斯战争推动了思想解放 D.二战催生了亚洲的觉醒16.图像证史是历史研究和史实证明的一种方法。漫画(下表)的主旨是( )创作作者及时间:英国卡通画家于1962年 创作图中人物:左边为时任美国总统顾问迪恩艾奇逊,中间扮作大马的是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右边为时任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 图片上标:(美国总统顾问)“英国失去了一个帝国,但还未找到自己的角色。” 图片下标:(英国首相请求美国总统) “哦,请问,我可以扮演两条后腿吗?”A.重新审视英美关系 B.英美合作共赢世界C.美国衰败罔顾英国 D.英国无耻讨好美国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伦敦大英图书馆藏西魏瓜州劾谷郡计账文书残卷》记载了西魏时期瓜州劾谷郡某县十三户居民的户籍,内容包括户主、丁口、应授及已授田数等情况(如表)。户主 丁口(即授田对象) 规定授田数 实际授田数呼延天富 一丁男,一丁妻 四十五亩 二十五亩王皮乱 缺 四十五亩 二十二亩其天婆罗门 一丁男,一丁妻,中男(未婚男性),中女(未婚女性), 缺 七十一亩小男(未成年男性)各一口侯老生 二丁男,一丁妻,另有一丁牛 一百亩 六十四亩——据《伦敦大英图书馆藏西魏瓜州劾谷郡计账文书残卷》整理以上材料为我们研究西魏时期的经济和社会提供了支撑。请再提取2项信息,完成研究提纲。研究提纲序号 材料信息 结论(1) 户主既有“王皮乱”“侯老生”等汉人,又有“呼延天富”“其天婆罗门”等少数民族 西魏时期民族胡汉杂处,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2)(3)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全行仅行长等5人,正是这样一个“袖珍”银行,发行了五种面值的苏维埃纸币,铸造了铜币和银元,以及在白区流通的银元。选取了镰刀、锤子、五角星等图案,创立了独立的苏维埃金融体系。这种红色货币,币值稳定,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为了筹集军费,维持临时中央政府的运转,在吸收存款步入正轨后,国营工矿、手工联营、耕田农民、个体商家均成为国家银行的放款对象,并发行战争公债。当时,苏区各行各业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兴起,造纸、织布、铁器、榨油、砖匠等行业都得到了国家银行的扶助支持。1932年冬,国家银行分别在福建、江西设立分行,在各县苏维埃政府设立信用合作社作为国家银行的有力助手,填补了国家银行的空白区,保障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孝忠《中央苏区的红色金融》(1)据材料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特点。(2)据材料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的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格兰东部地区庄园的封建关系较为松弛。虽然14世纪黑死病造成人口大量减少,使得土地集中到领主手中,但是上升的雇工工资又迫使领主把庄园经营权外租,由此产生了自由农民。相当发达的农牧混合型经济使该区域成为英国最早取消休耕制的地区之一,较高的农业生产率提高了自由农的经济地位。圈地运动带来的资本积累使得自由农有能力租赁较多土地并雇工经营,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由此产生。英国内战爆发后,自由农坚定地站在议会党一方并成为议会军的中坚力量。随着内战结束,自由农的政治地位也最终确立起来。以上种种因素,推动了英格兰东部地区首先发生农业革命并发展到全国。——摘编自周东辰、马世力《自由农民与农业革命——英国东盎格利亚地区的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材料二 在1951年1月召开的首次全国农具会议上,农业部部长明确指出:几千年来农民一直被落后的生产工具束缚着,在很多偏僻地方尚在使用着极其落后的农具。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情绪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因此,在组织起来,提高技术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号召下,改进和补充农具就成为当前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会议精神,借鉴陕甘宁边区农业生产互助组的经验,1951年春,山西老解放区的10个农业合作社先行做了试点,通过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相结合来满足农民迅速发展生产的要求。——摘编自苏泽龙《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革命实践与社会主义乡村建设》(1)据材料一,概括英格兰东部首先发生农业革命的原因。(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农业工具改良的急迫性。(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进行农业工具改良的意义。20.博物馆会根据藏品的时代特征、地区联系、功能特征、审美价值等因素组合藏品进行特展,比如故宫钟表展“钟鸣盛世”,希腊文物展“爱琴遗珍”。下图是六件文物,请你根据文物的特点,任选三件文物,组成一个展览并为展览撰写一篇主题介绍(包含展览主题、藏品时代背景、相互联系等)。参考答案1.C2.B3.C4.C5.D6.A7.D8.A9.D10.A11.C12.A13.B14.A15.C16.A17.(2)材料信息:实际授田数普遍低于规定授田数;结论:西魏时期均田制推行过程中土地分配不足,存在土地短缺问题。(3)材料信息:部分家庭有丁牛且授田数较多;结论:西魏时期牛耕得到一定推广,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18.(1)人员精简;货币多样;政治特色突出;体系独立;渐进发展;影响深远。(2)稳定了金融秩序,促进了政权建设;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民生。19.(1)原因:农牧业经济较发达;传统封建关系松弛;人口下降、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生产关系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农业资本家参与政权。(2)急迫性:农业生产工具长期落后;土地改革后农民迅速发展生产的要求;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3)意义: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加速了农业合作化进程;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巩固了新生政权。。20.主题:丝路华风——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的交融本展览意图展现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欧亚的重要商路,也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西汉张骞开凿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藏品5玻璃水注是中国现存较早的玻璃容器,反映出从北非,到中东,再到中国的陆上商业传播路线。玻璃水注出土的十六国时期,正处于魏晋南北朝的北方战乱时期,即使是战乱,丝绸之路的交往仍然没有停止;这件藏品出土于冠宁,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外文化传播中叶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可说明中国人日常生活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物质交流有着密切关系。藏品1是伊朗在中国元朝时期的一幅有关龙的绘画。十三世纪正处于蒙古帝国的兴盛时期,而伊朗也被纳入蒙古帝国,成为伊利汗国的一部分。此时整个陆上丝绸之路都处于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下。本书反映中国龙的形象传入波斯,为当地人接受并绘制在书中,与中国龙形象基本相同,成为元代中外文化深度交流的重要史料。藏品4是一件绘制有阿拉伯文的明代青花瓷。从元代以来,中国与中东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陶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而由于阿拉伯人对青色、白色组合的喜爱,“肯花瓷作为瓷器种类在元代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手工业精湛技艺的标志,并广泛用天出口,本阿拉伯文笔盒就是其中一个例证。本展览展现的中国风文物,说明丝绸之路是中体交明交流不可或缺陷细带,这些藏品也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示例2:主题:帝国余绪——历史上的帝国与文化传播战争一方面给人类带来破坏,一方面在客观上又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经历战争所建立的帝国又往往是各类文化交流的绝佳场域。本展览通过展示历史上著名帝国的文物,展现帝国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藏品2是阿富汗出王的公元前3世纪的描绘希腊诸神的饰板。这反映出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类历史出第一个横跨欧亚非帝国的建立,有力的推动了希腊文化向亚洲的传播。这件藏品,同时糅合了希腊、波斯两大文明的特色,展现出这一时期不同文化在阿富汗这个亚洲重要枢纽地的碰撞与融合藏品5是一本1220年绘制有亚里士多德的阿拉伯文著作。折射出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盛与扩张,西方告典文化大量传入中东,阿拉伯人不断在翻译希腊文的哲学著作的同时,完善自身文化素养。阿拉伯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为保存古希腊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藏品6是元朝皇帝蒙哥汗给基督教首领的金印。折射出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宗教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承认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并存,一方面强调皇帝对宗教的授权与控制,在印上撰写票古文:一方面尊重票会教领袖的自身可俗,运用阿拉伯文,这种因俗而治,多元制度的做法,与元代设置宣政院、狩省不同模式进行管理的思路一脉相承,正是蒙元时期大一统格局的重要表现。因此,本展览选取这些文物,意在展现这些历史上大帝国恢弘的文化气度,以及对文化传播作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