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肇庆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 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全球通史》中指出: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和各种中亚人……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这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B.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3.有学者认为,从“开元盛世”至安史之乱爆发前,诗歌创作呈现出三个明显趋势:一是超脱现实,清高隐逸: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 三是愤世嫉俗,崇儒复古。这反映出( )
A.文学创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文学作品受对外政策的影响
C.唐朝社会经济全面走向繁荣 D.诗歌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反映
4.唐朝阎立本的《职贡图》记录了唐太宗时外国使节到唐朝朝贡及进奉各式珍奇物品的场面。这折射出唐朝( )
A.商品经济发展 B.对外交流频繁 C.文化繁荣昌盛 D.民族关系和睦
5.安史之乱使得北方生产大受摧残,田地荒芜,人们流离失所,许多州县成为废墟。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上述现象说明安史之乱的影响是( )
A.导致南方超越了北方 B.使边疆地区更加动荡
C.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D.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新现象
6.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都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这段话旨在说明北宋( )
A.科举制度的发展 B.从根本上消除了割据隐患
C.重文轻武的危害 D.统治者注重吸取历史教训
7.北宋景德元年,辽大举攻宋,宋真宗御驾亲征获胜后与辽订立盟约,并作诗一首以记其事。诗由寇准书写刻石,立于真宗驻跸时用的水井旁,称“回銮碑”。它见证了( )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议
C.宋金对峙 D.蒙宋结盟
8.某历史公众号以“民族脊梁”为主题推送了一系列学习资源包,据下图推断该期推送的历史人物是( )
资源 名称
图书 《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
诗词 《满江红》
典故 精忠报国、莫须有、平反昭雪
图片 《还我河山》
A.辛弃疾 B.岳飞 C.陆秀夫 D.文天祥
9.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 )
A.手工业区域分工较明显 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
C.海陆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
10.随着交子流通的地区扩大到陕西、河东等路,官府在开封设置交子务,专门负责交子的印造发行。据此可知,宋代在开封设置“交子务”的主要原因是( )
A.交子携带更加方便 B.交子已经取代铜钱
C.交子印制技术成熟 D.交子流通地区扩大
11.下图是中国古代南北方粮食产量变化图,据图中数据分析可知( )
A.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形成
B.北方的粮食产量比南方高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12.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号“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乾元”彖辞,改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传承汉唐正统。据此可知,忽必烈意在( )
A.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B.强化国家认同
C.加强边疆地区管辖 D.促进文化发展
13.元朝以前,中国的历史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元朝以后中国才真正变成“大中国”。元朝不仅幅员辽阔,其统治的深度和广度彻底打破了人为的文化屏蔽,使“四海一家”“天下为家”观念深入人心。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元朝开创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14.“元朝在距行省较远的区域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政教合一的政策;对畏兀儿采取册封、联姻等笼络措施”。材料反映元朝边疆治理的智慧是( )
A.因地制宜 B.军事征服 C.订立盟约 D.和亲联姻
15.元代推行“四等人制”,导致大量汉族学者入仕无门,以至于散曲等文学作品中缺乏对国家发展的关心,充斥着远离尘世、流连山水的隐逸思想。这表明元代文学作品( )
A.推动了元曲走向成熟 B.受国家政策变动的影响
C.造成了民族发展差异 D.反映了主流思想的变化
16.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宋代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城市中书肆盛行,所刻的书目除传统经典外,还有通俗文学读物,供普通民众阅读。材料强调了印刷术( )
A.降低了书籍印刷的成本 B.提高了书籍的印刷效率
C.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便利了书籍的大量存留
17.如图是目前流传下来的最早记载火药武器制作过程的书籍。书中描绘了炸药从弹弩发射的机械原理,记载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军用火器,分成火球类和火箭类。该书成书时间最有可能是( )
《武经总要》关于火药的记载
A.汉朝中期 B.唐朝前期 C.宋朝前期 D.元朝后期
18.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 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
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 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
19.“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达
C.宋元时期疆域辽阔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0.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社会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楼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增进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C.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D.促成明朝调整对外政策
21.下图是明朝政府的改制图,明太祖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黄帝负责,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改制前) (改制后)
A.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统一人们的思想 D.进一步强化皇权
22.达尔文在读了儒莲翻译的《天工开物》中论桑蚕部分的译本后,称之为“权威著作”。他把中国古代养蚕技术作为论证人工选择和人工变异的例证之一。这表明( )
A.明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B.中国科技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C.《天工开物》是养蚕专著 D.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源自中国
23.徐光启在为父亲居丧期间,亲自下田垦殖,进行农业实验,并结合西方先进灌溉技术,改造中国水利设施,这为他日后编撰享誉世界的《农政全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徐光启( )
A.作品领先世界 B.深受儒学影响
C.推崇中体西用 D.注重实践创新
24.清朝攻取台湾后,主将施琅指出“台湾乃东南数省之屏障,弃之必归荷兰”,应保证台湾、澎湖“一守兼之”。随后,清朝于1684年设台湾府,并派兵8000人驻防。这一措施在当时有助于( )
A.巩固清朝东南海防 B.提高台湾自治能力
C.强化闭关自守政策 D.驱逐荷兰殖民势力
25.乾隆时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增加了新疆地区并加入了经过精确测绘的青海、西藏、新疆地区地图。而《嘉庆重修一统志》以京师为首,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这些举措主要目的是
A.体现皇家权威 B.发掘地方文化 C.确立行省制度 D.巩固国家统一
26.清代前期,城市繁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对外贸易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C.商业贸易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7.奏折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文书形式,它是上奏者与皇帝之间的私人信件。雍正曾反复强调奏折的保密性“密之一字,最为紧要,不可令一人知之”,“若不能密,不如不奏也”。这体现出清朝(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削减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思想控制的加强
28.下表反映了清代人口与耕地的关系。据此可知,清代( )
年份 人口(亿) 耕地(亿亩) 人均耕地(亩/人)
1650 1.00--1.50 6.00 6.00-4.00
1750 2.00--2.50 9.00 4.50-3.60
1850 4.10 12.10 2.95
A.垦荒政策收效甚微 B.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C.人口流动规模空前 D.人口压力日趋增大
29.据统计,明代从洪武到嘉靖200年间主要实行“海禁”,隆庆、万历以后部分“开禁”:清代于 1757 —1840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半闭关”。明清时期的“海禁”和“半闭关” ( )
A.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安全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推动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0.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 )
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 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二、综合题
31.制度创新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创立后)历代踵(仿照)行。时加修正,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中国历史地理》中的历代科举进士、状元的地理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 看法
魁奈(1694—1774年),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休谟(1711——1776年)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归纳从唐代到南宋至清进士、状元的地理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眼中“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32.中国古代体育活动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在周朝初年就有射箭、摔跤、驭车等体育比赛,到了汉代,还创造了集体的蹴鞠竞赛方式。这些体育竞赛都是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为目的,参加者必须遵守着严格的礼仪规范。这种竞争是君子之争,只要在竞赛中用尽自己的技术,就达到了参加的目的,至于能不能取得好成绩,这是不必计较的…这样的竞争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体育成为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崔怀猛《导致古代中西方体育差异性因素分析》
材料二:
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唐]张籍《寒食内宴二首》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球。 …… 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伐。 ——[唐]王建《宫词》 唐朝女子打马球的绘画
材料三:宋初,各级官吏多用文臣,社会文弱风气已露端倪。一些在他们看来能够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且比较文雅、高尚的活动,如围棋、象棋、投壹等项目深受他们的喜爱。不少体育项目逐渐步出宫廷、府第而走向社会,为一般市民所享有。有的人将蹴鞠等活动引入商业机制,以吸引游客。唐代对抗性极强的蹴鞠活动,至宋代已演变为以不用球门、一人或多人对踢的表演性踢法为主了。
——摘编自黄伟《宋代体育与宋代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竞赛的特点。
(2)材料二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宋代体育活动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3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材料一:

【边疆的管辖与治理】
材料二:(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汪大渊《岛夷志略》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材料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基于现代中国版图,指出与汉、唐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何拓展?列举清朝管理新疆的措施,并分析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的机构,并说明这一机构设置的意义。
(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具有鲜明特色,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特色”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认识
《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C
6.C
7.A
8.B
9.A
10.D
11.C
12.B
13.C
14.A
15.B
16.C
17.C
18.A
19.A
20.B
21.D
22.B
23.D
24.A
25.D
26.C
27.A
28.D
29.D
30.B
31.(1)特点:历代沿用(延续时间长);不断完善;选拔方式规范;趋于公平。标志: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2)变化:由唐到南宋至清,进士、状元由主要来自北方地区逐渐转变为主要来自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一带。主要原因: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引起了文化教育重心的南移。
(3)积极:促进社会阶层流动;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足:选拔人才方式单一;思想因循守旧,阻碍科技发展。
32.(1)历史悠久;项目多且不断丰富;注重礼仪规范;缺乏高度的竞争意识(不计较比赛成绩);是敦化民众的工具。
(2)唐朝存在球类运动;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唐朝一些妇女参与骑马、打球活动。
(3)变化:部分体育项目由宫廷、府第走向社会,为一般市民所享有:体育的商业性、表演性增强;一些体育活动的对抗性减弱。(任答一点即可)原因:宋朝重文轻武,导致社会风气渐趋文弱;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33.(1)拓展:元朝疆域与汉唐相比,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措施: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等。(任答其中一点)意义:一方面加强了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另一方面保证了新疆的秩序稳定,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任答其中一点)
(2)机构:澎湖巡检司。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台湾在元朝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3)表现:汉族起着凝聚和联系的作用。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要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