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 )A.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B.首次以立法方式进行现代意义上的保护C.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D.充分肯定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2.《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一个名单,被列入该名录的遗产地如果保护措施不尽如人意,可能会被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2024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就曾决定,把英国利物浦海上商城从《世界遗产名录》中移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在( )A.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B.促进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C.肯定遗产的世界价值D.对破坏世界遗产进行警醒3.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顶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4.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 )A.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B.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5.我国有一项世界级的遗产,其官方的解说词为:曲调旋律优美典雅,演唱技巧规范纯熟。赠板的广泛应用,字分头、腹、尾的发音吐字方式及流丽悠远的艺术风格,使其获得了“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据此判断,该遗产类型属于( )A.自然遗产 B.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文物古迹 D.非物质文化遗产6.1982年,以“能源:世界的原动力”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美国开幕。中国馆陈列在馆外的轻便、精致的太阳灶具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室内展出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字画、出土文物等更使人们赞叹不已,而秦陵兵马俑在此首次亮相便轰动了全世界。中国参加这次世界博览会( )A.旨在展示改革开放伟大成果B.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C.体现了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D.展示了中国文化与国家形象7.如表为中国传统节日非遗大事表,中国传统节日申遗成功的理由( )时间 事件2006年5月20日 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2024年12月4日 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 “ 春节 — 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 项目 正式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①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②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③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繁荣④申遗成功为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⑤传统节日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8.2019年,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发起全民阅读倡议,在全国3000多家图书馆组织开展“读好书·爱中华”等主题阅读活动,吸引线上线下数千万读者参与;此外,国家图书馆还与新媒体传播平台合作,打造“全民读书季”等热点阅读话题。这表明图书馆( )A.使义务教育走向了大众化B.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C.基本改变了旧的经营方式D.具有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9.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中轴线的15个遗产构成要素分别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其建筑群(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和永定门。这些宝贵遗产( )A.是古代中国建筑的代表B.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C.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D.保留中外文化交流印记10.1976—1981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从56.5万人增加到128万人,共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31797人;出国留学人数达8180人,接受外国来华学生4000多人。这说明该时期中国( )A.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B.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C.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1.习近平指出: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要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加强相关领域文物资源普查、名录公布的统筹指导,强化技术支撑,引导社会参与。这说明,文物保护应具有( )A.还原历史的真实性 B.维护文化的多样性C.确保遗产的完整性 D.适应时代的现代性12.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吸引了大量学者前来研究,为宗教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这反映了文化遗产的( )A.艺术价值 B.科研价值 C.经济价值 D.审美价值13.如图《体操器具》刊登于1913年《儿童教育画》,用体操器械哑铃9只和球杆14支搭成五色旗和九星旗。该图隐喻的主题应是( ) A.武昌起义得到民众积极响应B.袁世凯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C.强身健体才能取得革命胜利D.军阀割据造成政治分崩离析14.1903年1月,湖北留日同乡会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湖北学生界》。有人对其评价:“一篇一章,一行一句,无不补国人公德之缺点,启世界民族之思想,科学益其智识,理论辟其精神,事实助其感情,文词增其美德,实足养成中国将来之国民。”由此可见,该刊物创办的主要意图是( )A.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唤醒国民实现救亡图存C.培育留学生的爱国精神D.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5.婆罗浮屠佛塔(8-9世纪)采用窣堵坡形制,浮雕融合佛教故事与爪哇本土文化符号;云冈石窟大佛(5世纪)衣纹呈“曹衣出水”风格,其开凿技术与佛像造型源自印度犍陀罗艺术,又融入鲜卑族审美特征。两处佛教遗迹的共性反映( ) A.宗教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改造B.地理环境对艺术风格的影响C.古代东方建筑技术的交融互鉴D.殖民扩张背景下的文化移植16.白族扎染技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项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白族扎染技艺博物馆,博物馆常年派人员为本村村民培训白族扎染技艺,定期举办技艺传承培训班,使学员们在农闲时节能在家扎花染布,增加收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的做法( )A.提高了民族地区经济活力B.开拓了文化产业的新市场C.推动了非遗文化保护传承D.丰富了当地村民娱乐生活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春节申遗成功无疑为蛇年新春增添了特别的意义。非遗传承一半是传,一半是承,其中人是关键。一些非遗项目主要依靠师徒间“老带新”、家族式“传帮带”、口传心授等方式传承,时间长、见效慢,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应用场景不多,年轻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承人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面临后继乏人的风险。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经济效益比较低的非遗项目,传承环境很差,传统的传承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非遗保护的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在非遗传承中怎样才能发挥好人的关键作用。18.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地区重要的古代和近代历史遗址或历史事件发生地(部分)示意图 说明1明清皇宫2元大都城墙遗址3五四大街北京大学红楼4辽代建天宁寺塔5使馆界(东交民巷)6中南海怀仁堂7.圆明园8一二·九运动纪念碑9京张铁路西直门站10总理衙门旧址11卢沟桥12京杭大运河13明代长城14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15燕国都城遗址16金代皇陵遗址17平西抗日根据地上述历史遗址或地点与重要历史事件或现象相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三个视角,简述相关历史事件或现象所反映的中国历史的进程。(要求:三个视角应该包括中国古代史1—2个视角和中国近代史1—2个视角。)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英国官方档案中的一封中国电文1934年6月17日,云南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班洪王胡玉山向英国发出电文:我们很高兴经过商讨后,谈判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你们的军队应该停止掠夺,规范你们的行为,退回到1900年黄线你们一侧。你们违反了国家准则,进攻了我们的永邦、班老、班洪、炉房。你们在班老地区烧杀抢掠……你们明显危害了中国防务。两国的边界线是黄线还是黑线都是政府的事情,不应牵扯到百姓,但是佤族各部都属于中国,各部的土地是云南思茅和普洱的重要地区,我们提出几点证据:佤族各部都是受到中国册封。在乾隆年间,吴尚贤就在炉房开设厂房,这里有个地区是以中国将军诸葛亮的名字命名……所有滚弄江沿岸的人,都认为他们是中国人。当地人在英国人军事压力下,仍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你们侵略我们,而我们会抵抗到底,我们要把我们的遭遇放在两国谈判桌上如实诉说,你们的军队必须在三天内撤出,并等待谈判结果,我们佤族军队也将解甲归田,如果你们继续侵略,我们将抵抗到底。……如果你们坚持错误的举动,你们的海外一定会动荡,你们伤害他国就是伤害自己,你们的国家本来是中国的友好国家,也在中国获取了大量利益,两国唇齿相依,但小小的炉房将会从整体上破坏两国关系。……你们不应该鸠占鹊巢!希望能够回复。——据曾黎梅《近代中国西南边疆危机的报刊舆论参与研究(1880—1935)》(1)电文中班洪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概述云南民众的核心诉求。(2)如何解释云南民众的行为?谈谈这份英国官方档案的价值。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木偶戏可分为提线木偶、掌中木偶和托棍木偶等,于10世纪开始在闽南地区传播,随后传到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它有着许多传统剧目、音乐唱腔及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但因技法复杂、过程枯燥等,又面临着后继乏人、市场萎缩等困境。2006年,福建省制定“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主要包括:建立传承资助、演出与培训相结合、专业艺术学校规范教育和民间机构技艺传承相结合等机制;推进社区普及宣传;建设演出和传习场所。计划实施后,木偶戏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2012年该“培养计划”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蚕实践名册”。——据“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本偶戏的主要价值。参考答案1.答案: D解析: 《世界遗产公约》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故选D项;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排除A项;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是首次以立法方式进行现代意义上的保护,排除B项;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排除C项。2.答案: B解析:3.答案: B解析: 据所学可知,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标志,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故选B项;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应该是生产力,排除C项;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而非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D项。4.答案: A解析: 由“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可知,上述规定表明对古迹的保护与修复应该实事求是,尊重史实,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故选A项。5.答案: D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昆曲音乐曲调旋律优美典雅,演唱技巧规范纯熟,赠板的广泛应用,字分头、腹、尾的发音吐字方式及流丽悠远的艺术风格,使昆曲音乐获得了“婉丽妩媚,-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昆曲历史悠久,艺术形式精致,文化内涵深厚,影响广泛深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舞台呈现以综合性、虚拟性为主要特征,通过写意广泛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的表现能力,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体系,昆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D项正确;自然遗产主要是通过自然力量的作用形成的,如地质、地貌、动植物等自然特征,排除A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同时具备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种条件者,排除B项;昆曲不属于文物古迹,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 D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1982年中国以太阳灶具、传统手工艺品、字画、出土文物等参加世博会,引起世界的关注,展示了中国文化与国家形象,故选D项。7.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是基于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中国传统节日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①正确;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多样,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这也是非遗保护的重要考量,②正确;非遗保护强调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共享,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⑤正确;综上①②⑤正确;D项正确;虽然传统节日的文化产业确实对经济有推动作用,但“申遗成功”的直接理由更多是基于文化价值而非经济价值。经济繁荣是申遗的间接影响,而非直接理由,③错误;申遗成功后,相关节日会得到国际和国内的法律保护,但这是申遗的“结果”或“影响”,而非“理由”。题目问的是“申遗成功的理由”,而非“申遗成功后的影响”,④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8.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全国3000多家图书馆组织开展‘读好书·爱中华’等主题阅读活动,吸引线上线下数千万读者参与”以及“与新媒体传播平台合作,打造‘全民读书季’等热点阅读话题”,可以看出图书馆通过组织各种阅读活动,吸引了大量读者参与,在传播知识、推广阅读、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D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图书馆活动并非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与义务教育走向大众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图书馆在国内开展的阅读活动,没有涉及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图书馆旧的经营方式有根本性改变,主要突出的是其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功能和活动,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钟鼓楼、故宫等古代建筑,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近现代建筑,北京中轴线的遗产构成要素见证了从封建王朝到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C项正确;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中,像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是近现代建筑,并非全是古代中国建筑代表,排除A项;北京中轴线主要展现的是元明清以来都城规划建设等方面成就,难以全面体现中华五千年文明,时间跨度上不匹配,排除B项;这些遗产主要体现的是中国自身历史文化、都城规划、政治发展等内涵,没有明显保留中外文化交流印记,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 C解析: 1976—1981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增加,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出国留学和接受外国来华学生人数都有了一定规模,这都表明当时中国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选C项。11.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论述强调了通过制度建设、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来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核心在于让文物保护工作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模式,D项正确;题干未直接提及“还原历史”的具体措施(如史料考证、修复技术等),更多强调保护方式的创新,排除A项;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强调不同文化类型的保存与发展,但题干聚焦文物保护的管理模式与技术应用,未涉及“多样性”的保护,排除B项;确保遗产的完整性指的是保护文物及其环境的完整统一,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 B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吸引了大量学者前来研究,为宗教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研价值指文化遗产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素材、依据等,助力学科发展。敦煌莫高窟为宗教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研究提供珍贵一手资料,体现了其在科研方面的重要作用,符合科研价值的范畴,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莫高窟为宗教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研究提供资料,并非突出其艺术本身的美感、创作技巧等艺术价值层面,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莫高窟在经济创收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重点在于莫高窟对学术研究的作用,并非强调审美感受,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 C解析: 据材料“用体操器械哑铃9只和球杆14支搭成五色旗和九星旗”,结合所学可知用体育器械摆出当时革命的旗帜,体现出革命要与体育健身相结合,强调强身健体才能取得革命胜利,故选C项;武昌起义是1911年,排除A项;袁世凯在1915年准备复辟,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军阀割据,排除D项。14.答案: B解析: 据材料“1903年”“启世界民族之思想,科学益其智识,理论辟其精神”可知该刊物创办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所以该刊物以宣传西方科学思想和对国人进行思想启蒙为基本出发点,意图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积极参与爱国救亡运动,故选B项。15.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和)。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婆罗浮屠佛塔采用印度佛教的窣堵坡形制,却在浮雕中融入爪哇本土文化符号;云冈石窟在吸收印度犍陀罗艺术造像技艺的同时,又明显体现鲜卑族的审美特征;二者均是外来佛教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并在当地逐渐演变发展的典型例证,反映了佛教传播过程中对各地文化的适应与本土化改造,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地理环境对两处佛教遗迹的具体影响,排除B项;两处佛教遗迹主要涉及艺术风格和文化的融合,而不是建筑技术的交融互鉴,排除C项;婆罗浮屠佛塔和云冈石窟大佛没有殖民扩张的背景,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 C解析: 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常年为本村村民培训白族扎染技艺,还定期举办技艺传承培训班,通过这些举措,白族扎染技艺有了传承的途径和平台,推动了非遗文化保护传承,C项正确;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提高了民族地区经济活力夸大了其作用,排除A项;材料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的做法并没有开拓文化产业的新市场,而是传承传统文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学员们在农闲时节能在家扎花染布,增加收入,不属于当地村民的娱乐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非遗传承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非遗传承的积极性,鼓励更多人投身非遗传承事业。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非遗传承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定对非遗传承的信念,积极主动地传承非遗。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非遗传承人要在传承非遗的劳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更好地传承非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好人在非遗传承中的关键作用。解析: 本题是启示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由材料“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春节申遗成功无疑为蛇年新春增添了特别的意义”可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非遗传承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非遗传承的积极性,鼓励更多人投身非遗传承事业;由材料“口传心授等方式传承,时间长、见效慢,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应用场景不多,年轻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承人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面临后继乏人的风险”可得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非遗传承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定对非遗传承的信念,积极主动地传承非遗;由材料“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经济效益比较低的非遗项目,传承环境很差,传统的传承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非遗保护的要求。”及所学可得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非遗传承人要在传承非遗的劳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更好地传承非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好人在非遗传承中的关键作用。18.答案: 示例视角一(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发展):1.明清皇宫(君主专制顶峰)、2.无大都城墙遗址(元代都城规划);两者体现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示例视角二(中国近代史·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5.使馆界(东交民巷体现半殖民地化)、7.圆明园(英法联军侵华标志);反映近代中国主权丧失。示例视角三(中国近代史·民族抗争与探索):3.北京大学红楼(五四运动策源地)、8.一二·九运动纪念碑(抗日救亡运动);展现民众觉醒与社会变革。解析: 本题是开放创新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的中国。考查北京历史遗址与历史进程的关联,需结合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视角,通过遗址对应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解题思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解题分三步:1.选择视角:需涵盖古代和近代史,如古代政治制度、民族融合、近代救亡运动等;2.匹配遗址:每个视角需关联两个遗址,如选‘列强侵略’可对应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使馆界(《辛丑条约》);3.评述进程:需说明遗址事件如何体现历史趋势,如‘新民主主义革命’视角中五四大街北京大学红楼(五四运动)和一·二九纪念碑(抗日救亡)反映民众觉醒与社会变革。注意评述需结合史实,避免仅罗列事件。通过以上解题思路,可得出,示例视角一(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发展):1.明清皇宫(君主专制顶峰)、2.无大都城墙遗址(元代都城规划);两者体现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示例视角二(中国近代史·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5.使馆界(东交民巷体现半殖民地化)、7.圆明园(英法联军侵华标志);反映近代中国主权丧失。示例视角三(中国近代史·民族抗争与探索):3.北京大学红楼(五四运动策源地)、8.一二·九运动纪念碑(抗日救亡运动);展现民众觉醒与社会变革。19.答案: (1)起因:英国逐步将缅甸北部地区纳入其殖民统治,不断试图向中国云南西南边疆地区扩张;英国人对班洪地区的资源虎视眈眈。(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核心诉求:要求英国军队停止侵略行为,退回到1900年黄线英方一侧;强调佤族各部属于中国,要求英国军队撤出占领地区;希望将双方的冲突通过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解释:云南民众的行为,是基于强烈的民族认同和爱国情怀,是对英国侵略的反抗;他们通过组织义勇军、发出电文等方式,保持了理性和克制,表达了对英国侵略的反抗和对和平解决争端的期望;同时,他们积极寻求中央政府的支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价值:这份英国官方档案中的中国电文,是一手史料,可信度高;是1934年班洪事件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为研究中英边界问题、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提供了重要线索;具有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的促进提供了生动教材。(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 (1)本题是背景题、特点题。时空是1934年(中国云南)。起因:根据材料“云南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班洪王胡玉山向英国发出电文……你们的军队应该停止掠夺……你们违反了国家准则,进攻了我们的永邦、班老、班洪、炉房。你们在班老地区烧杀抢掠……你们明显危害了中国防务”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殖民缅甸后向云南扩张,可知,英国殖民势力以缅甸为跳板,企图侵占中国滇西南领土并掠夺资源,由此可得出,英国逐步将缅甸北部地区纳入其殖民统治,不断试图向中国云南西南边疆地区扩张;英国人对班洪地区的资源虎视眈眈。核心诉求:根据材料“退回到1900年黄线你们一侧”“佤族各部都属于中国”“你们的军队必须在三天内撤出”可知,要求英国军队停止侵略行为,退回到1900年黄线英方一侧;强调佤族各部属于中国,要求英国军队撤出占领地区;根据材料“我们要把我们的遭遇放在两国谈判桌上如实诉说,你们的军队必须在三天内撤出,并等待谈判结果,我们佤族军队也将解甲归田,如果你们继续侵略,我们将抵抗到底”可知,希望将双方的冲突通过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2)本题是背景题、特点题。时空是1934年(中国云南)。解释:根据材料信息“班洪王电文指责英军侵略,要求退至黄线并强调佤族各部属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边疆危机与民族认同,可知云南民众以历史依据和现实行动维护领土主权,由此可得出云南民众的行为,是基于强烈的民族认同和爱国情怀,是对英国侵略的反抗;根据材料信息“要求谈判解决,限期撤军,同时表示将抵抗到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众既坚持底线,又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由此可得出他们通过组织义勇军、发出电文等方式,保持了理性和克制,表达了对英国侵略的反抗和对和平解决争端的期望;根据材料信息“电文提及中央政府谈判层级,呼吁英方勿破坏两国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众在地方自发抗争的同时,试图将事件纳入国家外交框架,由此可得出他们积极寻求中央政府的支持。价值:根据材料“英国官方档案中的一封中国电文”可知该电文作为原始外交文件为英国官方档案收录,由此可得出这份英国官方档案中的中国电文,是一手史料,可信度高;是1934年班洪事件的历史见证;电文中详述了英军侵略细节与民众诉求,结合边疆史研究需求,可知其内容直接反映中英边界争端实态,由此可得出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为研究中英边界问题、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提供了重要线索;结合电文的历史传播与现实意义,可知其不仅是学术研究素材,由此可得出具有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的促进提供了生动教材。20.答案: 原因:保护传统文化的紧迫性(木偶戏濒临失传);培养体系健全;实施效果显著。主要价值:是一种集雕刻、道具、服装、音乐等多种元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沟通两岸同胞感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具有地域特色,影响范围广,丰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解析: 本题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原因:据材料“因技法复杂、过程枯燥等,又面临着后继乏人、市场萎缩等困境”可知,保护传统文化的紧迫性(木偶戏濒临失传);据材料“建立传承资助、演出与培训相结合、专业艺术学校规范教育和民间机构技艺传承相结合等机制”可知,培养体系健全;据材料“计划实施后,木偶戏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可知,实施效果显著。价值:据材料“有着许多传统剧目、音乐唱腔及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可知,是一种集雕刻、道具、服装、音乐等多种元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材料“于10世纪开始在闽南地区传播,随后传到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可知,是一种沟通两岸同胞感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据材料“于10世纪开始在闽南地区传播,随后传到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可知,具有地域特色,影响范围广,丰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