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下列中医药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③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唐本草》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一方面美洲作物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中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南瓜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3.1958年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自 1958年起的三至五年内,基本扫除文盲并普及小学教育;15年内使每个有条件的自愿的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这折射出当时( )A.基础教育体系趋于完备 B.党和人民发展教育的意愿强烈C.高校入学门槛逐渐降低 D.国民教育与工业建设协调发展4.《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 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观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当时饮茶之风停留在法国上流社会 B.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C.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促进文化交流5.某同学搜集到信息“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铲”“汉代提花机”“南朝时期的匣钵”“南宋支钉垫饼”,这表明他研究的主题是( )A.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发展 B.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C.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 D.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技术6.2013年,习近平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7.历史地理学家将地名比作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历史上地名的变化往往与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关。以下古今地名对应不正确的是( )A.长安—西安 B.临安—杭州 C.镐京——洛阳 D.建康——南京8.“千年运河、沟通南北”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特点。当下,大运河既是国家文化符号,又以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份成为一种文化标签。这反映了京杭运河的文化意义主要是( )A.促进文化交流标识中国文化特质 B.助推文化繁荣丰富精神生活C.沟通中国南北推动运河两岸发展 D.展示水利技术领先世界潮流9.秦朝驰道路面宽约为 70米,定线的原则是尽量取直。路基高出两侧地面,以利排水,并用铁锤将路面夯实,以增加其密实度。路旁每隔三丈种一株青松,以为行道树。每隔十里建一亭,兼具治安管理所、行人招呼站和邮传交接处等功能。这种做法( )A.扩展了秦朝的统治区域 B.旨在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C.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D.表明道路建设有严格规范10.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时,极力推行塞拉匹斯神崇拜。塞拉匹斯的名字源于埃及神话中的奥西里斯神和阿匹斯神牛,但同时又融入了希腊医药之神、冥神以及酒神的特征。此举旨在( )A.笼络埃及神职人员 B.获得当地民族的政治认同C.推动东西文明交融 D.贯彻因俗而治的统治理念11.《元史·食货志》载:“初,河漕岁不过数十万石,江南粟米不能北达。至元二十年(1283),行海运,岁运四万石试之。二十六年(1289),增至百万石。至大德中(1300年前后),海运岁额三百余万石。然河漕亦未废,南北并运,京师赖之。”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元朝( )A.江南经济地位上升 B.粮食商品化增强 C.大运河的功能减弱历史试卷第 2页,共 6页{#{QQABIYqlxwAQgBRACJ77EUFaCUiQkIOTJQoOhRASuAxLgRFABAA=}#}D.北方边防形势恶化12.19世纪美国人口迅速增长,大量劳动力向西迁移并定居城镇,至 1860年,北方自由州26%的人口集中在城镇或城市(东北工业州比例更高),而南方都市人口仅从 6%增长到 10%。造成南北方城市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气候更适宜城市发展 B.南方铁路系统落后阻碍城市化C.南北经济结构的差异 D.南方禁止非奴隶主定居城市13.平遥古村落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即为“日”字或“目”字形布局。院内的房屋则建成双坡顶,附属房做成平顶。房顶的特点是一层比一层高,取意于“层层高,步步高”。俗话说:“厢不压正,奴不欺主。”这充分反映了( )A.左右对称的建筑理念 B.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C.结构合理的文化理念 D.轴线分明的政治氛围14.清早期的《满文老档》是用满文撰写的史书,雍正时纂修《清圣祖实录》改为先修汉文本,再译成满、蒙文本;雍正在召见西方传教士曾言:作为一个满洲人,朕岂能帮助尔等引入那种谴责中国教义之教义?这反映出( )A.满清政府强化文化认同 B.传统观念影响内政外交C.社会稳定助长民族自信 D.多元一体巩固统治秩序15.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冲破西方“文明三要素”(冶金术、文字和城市)的桎梏,提出“以王权和国家的出现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关键标志”的中国方案。据此,下列遗址可以作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证据的是( )A.姜寨聚落遗址 B.良渚古城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16.子产、老子和孔子先后倡导人道要遵循天道和顺应自然的“顺天说”,子思和孟子相继阐明了人类要参与并帮助自然演化的“助天说”,荀子则提出人类要依据自然规律驾驭自然的“制天说”。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征服自然成为共识 B.成熟宇宙观形成C.敬天保民思想发展 D.社会生产力提升历史试卷第 3页,共 6页{#{QQABIYqlxwAQgBRACJ77EUFaCUiQkIOTJQoOhRASuAxLgRFABAA=}#}二、非选择题:第 17小题 14分,18小题 14分,19小题 12分,20小题 12分,共 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豪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阶层。起初,他们是民中之“豪”,首先强在其财势,“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兼并大量田产,“与民争利天下”;其次强在族势,“汉代豪强往往不只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大宗族”,“雄张闾里”,成为离心力量,他们还恃财“买复”,享受免役特权。高祖刘邦与功臣列侯们推行“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等打击豪强的政策。汉武帝继续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打击豪强的政策。材料二 列侯是仅次于诸侯王的第二等贵族爵。西汉昭宣以后,非豪强出身的列侯及其后代通过兼并土地,经营工商业,以及宗族势力的壮大而成为豪强;一些豪强通过军功、裙带关系、世传经学而受封为列侯,成为豪强在“庙堂”中的代理人。在联合镇压了黄巾起义后,上层列侯纷纷抛弃中央的荣位虚职,积极攫取州郡牧守的职位,企图割据一方;地方豪强的军事力量得到迅猛发展,同时也积极投靠那些掌握地方实权的上层列侯。而后,曹操、孙权、刘备等分别联合不同的豪强地主武装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力量。——以上均摘编自秦铁柱《汉代列侯与豪强关系刍议》(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政府抑制豪强势力的原因及其主要措施。(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汉代列侯与豪强之间关系的变化,分析东汉末年豪强势力发展的主要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变革资产阶级所有制,变革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的小私有制。现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 9月 27日)材料二 1945年到 1970年间,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国内的政治形态。新政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们包括联邦政府权力和重要性的急剧上升,工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崛起,开始考虑对少数民族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权益。美国政治中的新政传统在民主党当政时期-1948年杜鲁门和 1960年约翰·肯尼迪、1964年约翰逊时期得到加强。即使是在 1952年和 1956年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当政时期,历史试卷第 4页,共 6页{#{QQABIYqlxwAQgBRACJ77EUFaCUiQkIOTJQoOhRASuAxLgRFABAA=}#}也没有改变新政的基本方针。艾森豪威尔说:“如果哪个政党试图废除社会保险,取消劳工法案,那你们就不可能在我们的政治历史上再听到这个党派的声音。”——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 20世纪 50年代,中美两国各发生了哪些变化?两国的变化有何共同点?(2)20世纪 70年代,中美两国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调整。概述两国的调整措施,并分析其调整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二十世纪中国华北农村基层领导特质的演变时代 农村基层领导特点清朝末年 具有较多土地;受人尊敬、有威望的富人。具有一定财产;有人格、威望;具备应对国家与各方政治势力的能力民国和关系。新中国初贫苦出身;擅长劳动生产与组织群众;服从上级;妇女占一定比例。期改革开发有生产经验;能够领导农民发家致富。后——整理自陈耀煌《二十世纪中国华北农村基层领导特质的演变》从表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时代,就农村基层领导特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启示世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法国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法国的财产还多得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蛋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运转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当威尔逊其“十四点计划”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地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根据《历史教学》等史料整编历史试卷第 5页,共 6页{#{QQABIYqlxwAQgBRACJ77EUFaCUiQkIOTJQoOhRASuAxLgRFABAA=}#}材料二 与一战后不同的是,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外,盟国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改造措施。一是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是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王建朗《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应如何理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对侵略国处理与一战相比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其意义。历史试卷第 6页,共 6页{#{QQABIYqlxwAQgBRACJ77EUFaCUiQkIOTJQoOhRASuAxLgRFABAA=}#}《高二 6 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A B B A C C A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B A C B A B D17.(1)原因:豪强势力强大,影响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措施:限制商人活动;加强中央集权。(2)变化:列侯逐渐成为豪强。影响:地方割据势力壮大,东汉名存实亡。18.(1)变化:中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美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同时强化国家干预。共同点:加强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2)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美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原因是经济“滞胀”和社会危机严重。19.示例:不同时代的中国农村需要具有不同特质的基层领导。清朝末年的村庄领导只需要管好村内事务,无须经常与国家打交道,他们大多是有威望的乡绅地主。民国以后,中国面临军阀统治及外国势力,农村的形势愈发复杂,因此对农村领导的要求逐渐增多,村庄领导除了有人格、威望之外,还要具备支应国家与各方政治势力的能力和关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和阶级斗争,地主阶级被打倒,出生贫苦的农民成为村庄领导的首选;为适应经济发展恢复发展,擅长劳动生产也是农村干部的重要特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目标,农民更看重的则是村庄领导能否带领他们发家致富。综上所述,时代在变迁,农村的治理方式也需要随之调整,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能成为带领农村发展的领袖。20.(1)美国总统威尔逊打着和平旗号,实质上和劳合·乔治一样想竭力控制欧洲;英美都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避免使法国得到强大。(2)不同:对战败国进行非军国主义改造,没有像一战后对战败国进行简单粗暴的瓜分、答案第 1页,共 2页{#{QQABIYqlxwAQgBRACJ77EUFaCUiQkIOTJQoOhRASuAxLgRFABAA=}#}打压;对战争罪犯进行国际审判。意义:对战败国进行非军国主义改造有利于“控制战争”,将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国际审判揭露了犯罪行为,既宣告了国际正义与和平是不容破坏的,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推动德日以及全世界的反省,警戒未来。答案第 2页,共 2页{#{QQABIYqlxwAQgBRACJ77EUFaCUiQkIOTJQoOhRASuAxLgR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