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课件(共31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课件(共31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导入新课
科技

文化
对外交流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元朝交通路线图,了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及新发展。(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盛况,从政府管理、对外政策和交通状况等方面,分析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目录
CONTENTS
目录
CONTENTS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马可·波罗(1254—1324)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科技

文化
对外交流
壹·发达的中外交通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一)唐朝的对外交往
唐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由西北、中亚连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宋朝的对外交往
▲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
陆路:
海路:
地位:
指出宋代交通路线经过的国家、地区。
阿拉伯
东非海岸
日本
朝鲜
东南亚
印度
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
可通往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仍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三)元朝的对外交往
▲元代交通路线图
陆路:
海路:
地位:
日本
朝鲜
东南亚
印度
阿拉伯
东非海岸
地中海沿岸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东海航线达朝鲜、日本;
南海航线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欧洲等。
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西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指出元代海、陆路交通线经过的国家、地区。
元朝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读题图
1. 指出宋代海路交 通线经过的国家、地区。
2. 指出元朝陆上、 海上交通线。
比较元朝的海上交通较宋朝有哪些变化?
路线更多
范围更大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思考】阅读材料,想一想这一时期的海路交通发达的条件是什么。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朝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辽宋夏金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1)经济重心南移
(2)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4)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
(5)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
(6)地理知识的进步等
科技

文化
对外交流
贰·繁荣的海外贸易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一)机构:市舶司
思考:朝廷为什么重视海外贸易?
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万计。”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这一时期外贸税收所得,
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请你说出宋元时期政府为保障海外贸易设置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并圈出图中设置这一机构的地点。
市舶司
负责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
广州、泉州、明州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一)机构:市舶司
泉州市舶司遗址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二)表现
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
宋元时期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宋元时期贸易的主要内容
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
中国
广州、泉州、明州
五六十个→140个
外国
中国
香料、象牙、珠宝等
瓷器、茶叶和丝织品等
(50种→300余种)
六胜塔
位于福建泉州,北宋建造,被毁后元朝重建,是泉州港引领航船的航标塔。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二)表现
泉州
广州
朝鲜半岛
日本
阿拉伯半岛
非洲东海岸
宋代海外贸易图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现场及出水瓷器
“南海一号”沉船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木质沉船,1987年发现于广东阳江海域,沉船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南海一号” 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科技

文化
对外交流
叁·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一)人物: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来华线路图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二)原因
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使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三)传入
内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
地位: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史实:元世祖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历法工作。元朝还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回回药方》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
《回回药方》书影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四)传出
内容: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 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
影响:
对亚欧地区的社会、 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的外销瓷器、丝绸深受外国人喜爱。
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纹和色彩等,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
西方
中国
药物 天文 历法 数学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纸币 驿站制度
亚洲各国
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
双向交流
共同发展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陆上丝绸之路是交通要道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
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唐陆路衰落、宋海路航线
元朝通陆路、海路鼎盛
设市舶司管理贸易
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
陆海路促进文化交往
发达的中外交通
西方传入中国的科技文化
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中国外传的发明与器物
繁荣的海外贸易
科技

文化
对外交流
肆·巩固练习
1.唐代,设有市舶司的城市唯有广州一处;南宋时增加到九处,分设提举市舶司于广州、杭州、明州等地,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等。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央集权强化 B.海外贸易发展
C.都市生活繁荣 D.造船技术进步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材料中南宋在多处设立市舶司,反映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排除A项;材料未直接体现造船技术和都市生活,排除CD项。故选B项。
2.元朝时,船工和水手将海洋气象、潮汐规律编成口诀进行预报,对海域的水文地理进行勘察记录,确立导航制。这表明当时( )
A.能准确预报天气变化 B.元朝疆域得到了扩展
C.注重航海经验的总结 D.指南针已经广泛应用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元朝时,船工和水手将海洋气象、潮汐规律编成口诀进行预报,对海域的水文地理进行勘察记录,确立导航制”可以得出,当时注重航海经验的总结,C项正确;能准确预报天气变化说法绝对化,排除A;题干不涉及元朝疆域得到了扩展的信息,排除B;指南针已经广泛应用题干中未涉及,排除D。故选C。
3.《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A
解析: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泉州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海上贸易十分繁荣。故选A。
4.《元史》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说明( )
A.元朝航海技术发达 B.元朝国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C.元朝南北经济差距 D.元朝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D
解析:本题考查元代的交通。根据“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可知,元朝广设驿站,交通发达。故选D。
5.某兴趣小组探究“宋代工商业发展”,有下列资料可以参考,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元朝脱脱等人所撰《宋史》 B.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的文物
C.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浒传》 D.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宋王朝》
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宋代工商业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南宋古沉船“南海1号”的文物,这些文物属于实物史料,是一手史料,B正确;元朝人所著《宋史》是后人的著作,不如一手史料的价值高,排除A;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明代的文学作品,带有主观色彩,不如一手史料的价值高,排除C;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宋王朝》是现代人根据史料拍摄的纪录片,不如一手史料的价值高,排除D。
科技

文化
对外交流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