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三)历史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已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出土的陶器群中涵盖了仰韶、屈家岭、良渚等文化因素,出土的玉器中有红山、良渚文化因素。这体现了中国史前文明()A.源远流长B.各具特色C.多元融合D.成就辉煌2.下面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与该城市命名有关的是枕水而兴,因堰得名。这座小城位于成都西北岷江出山口上风上水之地,面积】208平方千米。它是名副其实的“三遗”之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长江3.在记录劳动人民活动的先秦诗集《诗经》中,“七月流火”是农夫们种田时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三星在天”是农妇们对出嫁时的天象观察的结果,“月离于毕”是戍边数年的士兵们提出的。这体现了A.在生活中观察天文现象B.对宇宙运行规律的了解C,天文科学知识得以普及D.实现观测与理论的并进4.在气势正盛的曹军面前,鲁肃和周瑜冷静分析情况,既分析出曹军劳师远征、不善水战、水土不服等劣势,又分析了己方军队少而精、善于水战、以逸待劳、熟悉地形等长处,从而提出战胜曹军的谋略,坚定了抗曹的必胜信心。这段文字反映了战斗需()A攻其不备,出其不意B.兵无常势,水无常形C.不怠其心,不挫其气D.晓以大义,动之以利第1页(共8页)5.在当时东晋、南朝的朝臣及士人中,“中华湮没”“中华覆败”“中华有顾瞻之哀”“中华荡覆”是一个很普遍的说法。当时“中华”一词的重要功能是()A促进统一B.形成等级C.彰显权利D.区分华夷6.唐太宗曾评价魏征:“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魏征可称为()A.帝王之师B.千古谏臣C.抗金名将D.抗元英雄7.可能会出现在下图书籍《汴京之围》中的历史事件是()A玄奘西行天竺B.鉴真东渡日本C.北宋与金交战D.元朝完成统8.某同学在撰写《关于宋朝的生活备忘录》,其中可能出现在文章中的是()A早上在摊位喝玉米粥B.中午在勾栏看京剧C.下午在家读《西游记》D.晚上去瓦子听说书9.1794年1月,《红楼梦》被一艘名为“寅二番船南京”的贸易船只从浙江乍浦带到日本长崎,这是有史可考的《红楼梦》最早走向世界的时间。这反映了()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力B.儒家传统地位发生动摇C.中华文化深受西方喜爱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10.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五口通商源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催生了戊戌变法思潮,维新志士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报刊、学堂、学会等维新活动在他们手中变为现实。维新志士创办的报刊是()A《时务报》B.《民报》C.《申报》D.《新青年》12.民国初年,有记者常至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膛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日:“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众开始追求制度变革B.民众缺乏政治参与意识C.民众力量逐渐开始崛起D.政府腐败无能故步自封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