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12.1 杠杆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12.1 杠杆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一节
杠 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重点)
02
认识杠杆,能分清杠杆的五要素。(重点)
01
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
如何拔钉子、开瓶盖、碎粉笔
1.徒手拔钉子——利用羊角锤拔钉子
2.徒手开瓶盖——利用启瓶器开瓶盖
3.徒手碎粉笔——利用尖嘴钳碎粉笔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
为什么卡纸启瓶器打不开瓶盖,而铁质的启瓶器就可以打开?
用自制卡纸启瓶器开瓶盖
卡纸启瓶器太软了
那么我们用启瓶器是怎么操作打开瓶盖的呢?
转动
我们回顾一下前面活动用到的三种工具羊角锤、启瓶器、尖嘴钳它们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①它们都是硬的②使用时都要转动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杠杆?
杠杆的概念
撬棍
跷跷板
钢丝钳
杆秤
火钳
独轮车
重温刚才羊角锤拔钉子的过程
羊角锤是围绕着哪个点转动
那么在羊角锤拔钉子的过程中,是哪个力使它转动起来?
杠杆五要素
O(支点)
F1(动力)
F2(阻力)
l2(阻力臂)
l1(动力臂)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作用线
阻力作用线
支 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 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 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F1
F2
l1
o
l2
小结
l2
l1
B
F2
O
F1
A
作力臂的方法:
1.找出支点的位置
3.从支点作动力、阻力作用线的垂线
2.确定动力、阻力作用线
4.标垂足,定力臂
F2
B
O
A
F1
画杠杆力臂
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
F1
F2
l1
l2
F1
F2
l1
O
l2
O

1.如图所示,用瓶起子开启瓶盖时可以抽象为一个杠杆,如果不计自重,在图中,能正确表示瓶起子工作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B
练一练
2.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3.图甲是钳子使用时的情景。图乙是图甲中A部分受力的简化图,F1是钳子受到的动力,B点是阻力的作用点,O是支点,请在图乙中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F2。
认识杠杆
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支 点(O)
动 力(F1)
阻 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杠杆的五要素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
1.如图所示,用力打开夹子过程中,标注的夹子支点、动力、阻力正确的是(  )
A. B. C. D.
A
2.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巧妙应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如图所示,它的支点是    点,动力作用点是    点,阻力是   。
B
A
吊桥的重力
3.活塞式抽水机是农村经常使用的取水设备,图中AOB部分工作时可以看做杠杆,请你画出F1的力臂。
l1《杠杆》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王芝璞
课题 杠杆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要能识别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表达式;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并能进行分类。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而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相互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 1.杠杆是学习简单机械的基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简单机械奠定了基础。2.是前面“力”的知识的延伸,通过杠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等知识。同时,杠杆的平衡条件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学生需要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内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力臂的概念和画法,以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力臂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容易将其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混淆;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基础认知,但物理抽象思维与系统分析能力仍在发展中。教学中需以“生活现象—实验探究—模型构建”为主线,强化知识迁移与科学方法训练,同时通过多样化活动维持学习兴趣,突破抽象概念与实验探究的双重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归纳出杠杆的概念,明确杠杆五要素。2.通过动画展示和教师讲授,掌握力臂的作图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能分清杠杆的五要素。
教学难点 会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直观演示法 情境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小组合作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徒手无法完成的任务。这些工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机械——杠杆。 【学生活动】如何拔钉子、开瓶盖、碎粉笔1.徒手拔钉子——利用羊角锤拔钉子2.徒手开瓶盖——利用启瓶器开瓶盖3.徒手碎粉笔——利用尖嘴钳碎粉笔【学生回答】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徒手无法完成的任务。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 新课教学 教师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一、杠杆的定义【教师提问】为什么卡纸启瓶器打不开瓶【教师提问】那么我们用启瓶器是怎么操作打开瓶盖的呢?【教师提问】我们回顾一下前面活动用到的三种工具羊角锤、启瓶器、尖嘴钳它们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学中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这些工具都可以看作杠杆。【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杠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杠杆形状各异,着说明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二、杠杆的五要素【教师提问】回忆刚才羊角锤拔钉子的过程,羊角锤是围绕着哪个点转动 在羊角锤拔钉子的过程中,是哪个力使它转动起来?有什么力在阻碍着它转动?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教师PPT展示杠杆模型】力臂作图【过渡设问】我们已经知道杠杆的五要素,那么作为杠杆五要素的力臂,如何在图示中展示出来?1.图片展示:杠杆的五要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加深对力臂概念的理解。力臂表示的是“点”到“线”的距离。 【学生活动】用自制卡纸启瓶器开瓶盖盖,而铁质的启瓶器就可以打开?【学生回答】卡纸启瓶器太软了。【学生回答】转动。【学生回答】①它们都是硬的;②使用时都要转动。【学生回答】撬棒、跷跷板、剪刀……【小组讨论总结杠杆的五要素】【学生活动】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1.各组间交换批改纠错2.小组间讨论总结杠杆力臂作图的方法步骤(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4)标力臂:用背向双箭头表示力臂。
总结评价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1.如图所示,用瓶起子开启瓶盖时可以抽象为一个杠杆,如果不计自重,在图中,能正确表示瓶起子工作示意图的是( B )2.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拓展作业:图甲是钳子使用时的情景。图乙是图甲中A部分受力的简化图,F1是钳子受到的动力,B点是阻力的作用点,O是支点,请在图乙中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F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落实了“探究式学习”的课标要求,但在“以学定教”上仍有提升空间:例如部分学生对“杠杆平衡是转动平衡而非平动平衡”的本质理解不深,后续可增加“杠杆静止与匀速转动时的平衡对比实验”,深化对“平衡状态”的认知。此外,在评价方式上可增加“学生互评实验报告”环节,通过同伴互助强化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意识,真正实现从“知识传递”到“思维培养”的教学转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