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推选和投票,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样的命题在全球的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投票的第一名出奇的一致。010203目录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为什么狄更斯会这么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双城记》狄更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正在直升天堂,我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材料: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迈入了它的成年阶段。这不仅表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面改造以及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最终战争一切传统的生产方式而取得统治地位,而且还表现在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公开暴露了出来。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和社会的严重灾难。从此,这种社会痼疾便周期性发作。——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1、经济根源: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也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显现,社会矛盾尖锐。19世纪初期,英国爆发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爆发武装起义1844年6月,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1836年,英国工人爆发宪章运动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推翻富人政权,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争取普选权等政治权利提高工资,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削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6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反对君主专制等。启蒙思想家的理想蓝图工业革命后真实的社会马克思青年时代就指出:“市民社会绝不是人们所说的自由平等的牧歌乐园,恰恰相反,市民社会里有阶级、阶级差别,有花园别墅和贫民窟,有血和泪,有剑与火,而把市民社会当作理想的王国,这是连黑格尔都不会赞成的观点。”---韩毓海《卡尔·马克思》实行实业制度,平均分配产品,财产共有。圣西门(画像)傅立叶(画像)主张阶级调和与合作,建立“法朗吉”,按照兴趣从事工作,平均分配或按劳分配。欧文(画像)建立“新和谐公社”,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民主管理。他反对暴力和革命。社会主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空想: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力量和正确有效途径寄希望于剥削阶级自我消灭、少数精英和平改造社会,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缺乏坚实的阶级基础,具有不符合社会实际的空想性。上书拿破仑期待富人投资独立出资进行试验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3、理论基础:广泛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恩格斯深入到工人之中马、恩同工人交谈马、恩一起讨论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经济根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显现,社会矛盾尖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基础:广泛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背景(一)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材料二: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材料三: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材料四: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材料五:“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联合的必要性和阶级性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斗争目标依靠力量实现途径客观规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资产阶级和平改造未揭示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取代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暴力革命、阶级斗争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历史意义:《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资本论》第一卷封面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二)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理论探索:·革命实践:剩余价值论与唯物史观。参加1848年革命。根据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科学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欧洲亚美世界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三)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课堂探究】 概括《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分析《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影响。(1)特点:传播主体多元化;以报刊杂志为主要载体;传播内容不断增加,由部分译介到系统介绍。(2)影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间 人物 报纸刊物 内容或发行情况1899年 传教士李提摩太 《万国公报》 引用宣言一段话1905年 朱执信 《民报》 介绍马、恩的生平和学说1912年 同盟会会员 《民生日报》连载 全译宣言的第一部分1919年 李大钊、陈独秀 《每周评论》 用白话文摘译宣言片段1919年 李大钊 《新青年》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一)“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丰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背景:2、成立:3、性质:4、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二)巴黎公社运动(1)民族矛盾: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民族矛盾尖锐。(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企图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阶级矛盾激化(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丰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普法战争失败1870年梯也尔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激化武装起义1871·3·18巴黎公社3·28失败5.281.背景:2.成立: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建立巴黎公社。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丰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巴黎公社运动3.革命措施:机构建设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民主制度建设 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 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人民民主,人民公仆。经济制度建设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 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无产阶级性质。4.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丰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巴黎公社运动5.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 巴黎公社社员墙五月流血周1871年4月,临时政府组织的凡尔赛军队开始进攻巴黎,步步逼近。5月20日,敌人向巴黎公社发起总攻。5月21日,凡尔赛军队在奸细的指引下潜入圣克鲁门,从巴黎西南面窜入市区,巴黎公社战士奋起抵抗,发生激烈的巷战。至27日,巴黎公社的战士们浴血奋战了整整7天,但是,终因寡不敌众,巴黎公社的战士退到城东区的拉雪兹公墓,最后在公墓的一堵墙前全部英勇就义,史称“五月流血周”。5月28日,凡尔赛军队占领巴黎全城,巴黎公社失败。---张芝联《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史》 ---马克思---列宁结合材料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材料一: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与无产阶级的准确成熟。但是1871年的法国尚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材料二:公社的领导人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有的是这个派别,有的是那个派别,完全以工人阶级的本性,爱国的热情搞这么一个起义。材料三: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材料四: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材料五:凡尔赛当时具有先进的军队和武器,国民自卫军怎么抵得过呢。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没有建立工农联盟,孤军奋战缺乏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切断敌人经济命脉普法势力联合绞杀,敌我力量悬殊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条件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德]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丰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巴黎公社运动6.意义:(1)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3)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经验:①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进行暴力革命。②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最主要的);③对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公职人员选举产生;限薪;监督)。教训:①要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②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③要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④要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首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产阶级第一次国际联合”“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1847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1864国际工人协会成立191719491871法国巴黎公社诞生“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理想到现实一国到多国“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共产党宣言1992年,弗兰西斯·福山宣告了“历史的终结”,一个时代结束了,共产主义的世纪落幕了,马克思这个缠斗不休的灵魂终于可以安息了——这或许是当时西方大多数人的想法,然而历史真的终结了吗?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背景:成立:革命措施:性质:结果:意义: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背景、成立、性质、意义巴黎公社经济根源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丰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标志:《共产党宣言》丰富与发展意义内容意义剩余价值论唯物史观本课小结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1、(2021·河北·高考真题)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英、法、美等欧美国家的一些理论报刊,刊载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时,还刊载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章,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A.表明工人阶级力量的逐渐壮大 B.反映了第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C.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A真题演练2、(2021·山东·高考真题)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案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 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C真题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