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部分学校2025年中考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部分学校2025年中考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地区出土的文物,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文化面
貌,各地区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立发展性,但各地区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所以不同地
区的文化又具有很好的整合性,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因此,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
体性,C项正确:材料未将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明程度进行对比,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
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是国家产生的有力证明,排除D项。故选C。
2.c
【解析】“和戎”和订立盟约的方式使中原的“诸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减少了战争和
冲突,有了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各民族之间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等交往活动,
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明确体现出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A项排除。
春秋时期还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而且“和戎”及订立盟约与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
立没有直接的推动关系,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具体提及华夏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有传播融合
创新等方面的内容,D项排除。故选C。
3.A
【解析】古代思想家认为统治者应该减少苛刻的政事,减轻赋税,不要耽误农民的农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休养生息意味着减少战争和劳役,减轻赋税,让民众有时间和精力恢复生
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故选A。
4.A
【解析】通过分析题干材料可知,近代印度学者通过查阅《大唐西域记》,找到了印度那烂
陀寺的废墟、王舍城的旧址等珍贵遗迹。这说明《大唐西域记》对于研究古代遗迹具有极
高的参考价值。故选A。
5.A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可提取出“刘备张飞,店遇关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插图出自
《三国志通俗演义》。故选A。
6.D
【解析】根据题干“明末清初,汇票作为汇兑的工具己经流行。乾隆、嘉庆以后,汇兑业务
发展迅速,专营汇兑的票号应时产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并结合所学可知,“汇
票、汇兑、票号”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材料中所说的现象的原因是商品贸易发展的
产物,D项正确;印刷技术提升与汇票的发展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明末清初
经济的发展,而非封建统治危机,排除B项:耕地面积扩大与汇票发展无直接联系,排除C
项。故选D。
7.C
【解析】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宜言》的故事,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
上海又新印刷所出版《共产党宜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张静泉父子冒
若生命危险守护《共产党宜言》等革命文献,展现了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些故事片段都围绕《共产党宣言》和中国共产党早
期活动。尤其是与中共一大的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密切相关。故选C。
8.c
【解析】材料信息“当人们还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西点西肴、洋酒洋饮料已进入日常饮食中”
“当有的贵族、官吏建房逾制遭到参奏的时候,西式洋楼已矗立于通都大邑之中”“批洋衣
揖孔孟”反映出近代社会中出现了新旧事物并存的现象,说明当时中国社会呈现出新旧并
呈的特点,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崇洋逐新指的是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等,B项不
符合题意。材料与平等自由观念无关,排除D项。故选C。
9.B
【解析】“一五”计划(1953一1957年)是我国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制定的计划,优
先发展重工业。题目中提到的无缝钢管、飞机和解放牌卡车的成功试制,都是“一五”计
划期间重工业发展的成果。故选B。
10.B
【解析】材料信息“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过1
亿亩”反映出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巨大成就,表明生态保护扎实推进,B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能源结构,排除A项。C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与经济形势持续向好无关,
排除D项。故选B。
11.D
【解析】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教师或主教审理案件,表明大学不
受普通世俗法庭的管辖,享有独立的司法特权,D项符合题意。教育自主权主要指大学在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等教育教学方面有自主决定的权利,而题干中《完
全居住法》的规定内容未涉及这些方面,排除A项。商业特权一般是指在商业贸易活动中享
有的诸如免税、市场准入优惠等特殊权利,题干中没有任何与商业贸易相关的内容,B项错
误。免赋税特权是指大学或其成员在税收方面享受的减免等优惠政策,题干中并未提及税
收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
12.C
【解析】根据题干中描述的1788年雇佣童工的契约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工作时间长:
每日工作13小时,每周工作6天,体现了对劳动力的极度压榨:严格的惩罚措施:旷工不仅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前预测模拟卷(三)
4近代印度学者通过查阅《大唐西域记》,先后找到了印度那烂陀寺的废墟、王舍城的旧址等珍
贵遗迹。这表明《大唐西域记》
()
历史
A.史料价值极高
B.对印度古迹记载非常模糊
C.沟通海外贸易
D.是研究古代印度的唯一史料
注意事项:
5.观察下面插图,推测此插图可能出自
1.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关键信息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联辉堂刊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C.《西游记》
D.《红楼梦》
1.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若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
6明末清初,汇票作为汇兑的工具己经流行。乾隆、嘉庆以后,汇兑业务发展迅速,专营汇兑的票号应时产生。
共同印证了()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印刷技术提升
B.封建统治危机
C.耕地面积扩大
D.商品贸易发展
7某纪念馆为加深观众对展示主题的理解和感受推出了系列故事。根据系列故事判断这次展示
的主题是(
)
真理的味道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过于专注,蘸墨汁当红糖吃粽子
信仰的力量
上海又新印刷所出版《共产党宜言》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初心的守护
共产党员张静泉和他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守护《共产党宜言》等革命文献
图一彩绘龙纹陶盘(山
图二玉猪龙(内蒙古
图三玉龙(安徽凌家滩
主义的抉择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西陶寺遗址)
红山文化遗址)
遗址)
A.纪念新文化运动
B.纪念五四运动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共一大的召开
D.国共达成合作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8.20世纪初,当人们还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西点西肴、洋酒洋饮料已进入日常饮食中;当有的贵族、官吏建房逾
2.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战争和冲突中,找
制遭到参奏的时候,西式洋楼己矗立于通都大邑之中,甚至出现了“批洋衣揖孔孟”现象。可见当时的中国
到了“和戎”和订立盟约的解决办法,这()
()
A.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
B.推动了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
A.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
B.出现了崇洋逐新的现象
C.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D.促进了华夏文化的传播融合创新
C.呈现出新旧并呈的特点
D.平等自由观念深入人心
3.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统治者应“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下列体现该思想的举措是()
9.1953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在鞍山无缝钢管厂试轧成功;1954年7月,“初教-5”飞机试飞成功:
A.休养生息
B.建立太学
C.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
1956年7月,载重量为4吨的解放牌卡车试制成功。这些成就得益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