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高考历史最后一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安徽省高考历史最后一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安徽省高考历史最后一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安徽淮南武王墩墓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的大型墓地。该墓随葬的9鼎8篇8篮青铜礼器组合,象征了最高等级——王的用鼎制度;23件铜编钟、20件石编磐和50件套琴瑟等器物保存完好,制作精美,极尽奢华。这反映了当时楚国(  )
A. 积极维护周天子统治权威 B. 受到礼乐文明的影响
C. 青铜冶炼水平居领先地位 D. 具有称霸中原的实力
2.元末的徐一夔在所著《织工对》一文描绘了作坊劳作的情景,“杼机四五具,南北向列,工十数人,手提足蹴,皆苍然无神色。进工问之曰:以余观若所为,其劳也亦甚矣,而乐何也?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为钱二百缗……于凡织作咸极精致,为时所尚,故主之聚易以售,而之直亦易以入。”这反映出当时的手工业(  )
A. 新型生产关系盛行 B. 私人经营占据主导 C. 市场化经营的发展 D. 生产剥削十分严重
3.1920年11月,苏俄政府公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开办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一起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7月,政府又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苏俄这些政策的实施(  )
A. 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B. 加速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C.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4.唐代羁縻府州的都督、刺史由当地少数民族或部落首领担任,可世袭,享受朝廷固定的俸禄,羁縻府州还享有一定的财税自治权和优惠的经济待遇。唐政府允许羁縻府州拥有本部兵马来守疆卫土,但要接受中央或都护府的节制和调遣。由此可见,唐代的羁縻府州制度(  )
A. 具有很大的割据隐患 B. 加重了唐朝的财政负担
C. 扩大了唐朝政治版图 D. 容易被少数民族所接受
5.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明代(  )
A. 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B. 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D. 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
6.在《原道醒世训》中,洪秀全引用了《礼记 礼运》中提及的“大同”之说,其后到广西传教,还写过这样的诗句:“安得义胆忠肝兮,同安宇宙于太平?”“太平”的主旨在《天朝田亩制度》里也有着具体的体现。洪秀全这一思想(  )
A. 有利于鼓舞人民参加运动 B. 将儒学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C. 突破了旧式农民起义范畴 D. 深受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7.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该讲话的核心意义在于(  )
A.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
C. 成为开辟改革开放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8.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清政府逐步完善留学毕业生考选,考试内容既涵盖数学、物理等西方科学知识,也设有《四书》《五经》义理阐释;民国建立后,虽以“民主共和”为宗旨重构考选流程,但仍保留“国文”科目测试传统文学素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留学毕业生考选制度(  )
A. 因传统的伦理束缚引发效能低下 B. 以选拔实用技术人才为目标
C. 体现中西文化博弈下的制度调适 D. 构建了近代文官体系的框架
9.1949年3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上述规定的出现主要在于(  )
A.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B.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C. 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需要 D. 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的需要
10.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实行“和平统一”,同时国防部也宣布从即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等岛屿的炮击。这些举动意(  )
A. 表明中国政府放弃武力统一 B. 展现中国政府和平统一的诚意
C. 敦促台湾当局接受和平统一 D. 争取台湾民众支持“一国两制”
1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越剧风逐渐成为一股热潮,并带来了内地与香港电影业的一次交流高峰,一些两地合作制作的戏曲片备受欢迎,如《杨乃武与小白菜》、《碧玉簪》、《野猪林》等。这一现象在当时(  )
A. 体现文艺方针的实施成效 B. 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C. 说明电影题材以戏曲为主 D. 推动了港澳的回归进程
12.1991年初,邓小平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这一论述(  )
A. 发表于“南方谈话”的行程中 B. 有利于助推改革开放进程
C. 意在揭示计划经济的弊端 D. 强调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
13.古代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爱琴海地区、尤卡坦半岛等早期人类文明出现的早晚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但基本上都有以神庙为核心的建筑群,有熟悉天文的祭司阶层和大量祭祀活动。这体现了,早期人类文明具有(  )
A. 同一性 B. 阶级性 C. 多元性 D. 全球性
14.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城邦将无法存在.这一事件说明(  )
A. 雅典人都遵循法律的判决 B. 雅典的民主法制有待完善
C. 雅典城邦的利益高于正义 D. 雅典的道德已经完全沦陷
15.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西欧同东方的贸易变得更加困难,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这一状况(  )
A. 导致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B. 导致欧洲商品价格上涨
C. 促使欧洲加强与美洲的联系 D. 促进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16.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 狄奥多尔 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的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
A. 否认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联 B. 对非洲文明存有种族歧视的认知偏见
C. 承认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塑造 D. 因时代的局限无法客观判断文化归属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故乡,在雅典人的精神生活里,悲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修昔底德不自觉地将悲剧中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特点纳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写作中。他多采用戏剧性的冲突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修昔底德生活的时代是智者学派(又名诡辩学派)盛行的时代。修昔底德从智者学派那里“获得了最大的教益,学会了去考察和批判史实,摆脱了权威和传统的偏见”。当时希腊城邦制的日渐成熟,雅典民主政治深入人心。演说、辩论和治国之术成为最主要和最急需的东西。修昔底德从公元前 5世纪前后的雅典文化里吸收了养分,慢慢地建构起了自己的人本史观。
——摘编自张利《修昔底德人本史观探析》
材料二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大学作为大学教师的“行会”而兴起。一般来说,修士教师受限于他们本人的知识背景与直属教会的身份,在大学的学科活动范围是有限的,主要限定在神学与教会史学。然而,当时的修士教师对民间和民众急迫的社会问题往往有密切的关注。正是这些修士(而非法学院教师)发展了对工商业活动的新解释,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合法性,并修正了基督教传统对营利的敌视态度,对物权的私有和公益的属性提出了辩证的解释。
——摘译自R.W.Southern《MedievalHumanismandOtherStudies》
(1) 根据材料一,简析修昔底德人本史观形成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世纪后期西欧大学中修士教师的作用加以评价。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史学研究和中世纪西欧史学研究的差异。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除百团大战等少数大规模作战外,共产党实施的多是规模较小的游击战,就整个军事训练系统而言,战时也很难进行常规化和正规化的军事训练,但共产党在 1944年底提出进行制式训练和正规的军事生活,倡导干部打大仗以及大规模的正规战,这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同时,利用“一号作战”(日军实施的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期间对日军、伪军的攻击,共产党在武器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至1944年底,62%的野战部队和50%的地方部队已装备步枪,这意味着共产党军队中拥有步枪装备的人数的比例,比部分国民党军队都要高。
——摘编自姚江鸿《抗战后期日军战略调整与中共的应对》
材料二 1945年4月至6月,中共领导人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正式代表之一,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会议。会议召开期间,董必武不仅参加第三委员会关于成立安理会提案等问题的讨论,而且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人民庄重地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会议结束以后,董必武又前往纽约,广泛接触国际友好人士及海外华侨,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地位做了大量工作,如出版散发的英文版的《中国解放区实录》,介绍中共的抗日战绩和解放区建设发展的成就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强调正规战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匮之盟”是宋史一悬案,据《宋史 杜太后传》所载,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太后临终时召宰相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指赵光义)。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另司马光《沫水记闻》亦有类似记载:昭宪太后聪明有智度,尝与太祖参决大政,及疾笃,太祖侍药饵,不离左右。太后曰:“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曰:“此皆祖考及太后之余庆也。”太后笑曰:“不然,正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耳。”因敕戒太祖曰:“汝万岁后,当依次传之二弟(赵光义、赵廷美),则并汝之子亦获安耳。”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母教。”赵匡胤驾崩后,其弟赵光义继位,据《宋会要辑稿 太祖遗诏》载:“朕生长军旅,勤劳邦国,而焦劳成疾,弥留不瘴,言念亲贤,可付后事,皇弟晋王(即赵光义)天钟睿哲,神授英奇,可于柩前即皇帝位。”“金匮之盟”一事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开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九月,为赵普所献。两宋及元明清三代,少有人怀疑其真实性,但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学者多有考证,认为宋太宗是弑兄篡位,而所谓“金匮之盟”是伪造的。如宋史权威邓广铭先生所言:“当太宗即位之初,想必正是群情危疑,众口悠悠之际,他却实在没有宣告任何一项遗命以杜众口之疑。”“太后顾命一说之所以造成,完全是由太宗袭位缺乏任何理论上的依据之故。”(邓广铭:《宋太祖太宗授受辨》)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辨析“金匮之盟”的真实性。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小题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邦制度走向成熟,民主政治进入鼎盛时期;雅典和斯巴达展开争霸战争;戏剧等古典文化兴盛;智者学派传播了批判精神和人文精神(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2】评价:受多种因素限制,研究领域狭隘,在大学中并不居于主流地位,难以取得重要学术成果;客观上促进了教会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结合,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益辩护(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小题3】差异:研究者,古希腊主要为独立的世俗学者,中世纪主要为教士阶层(教会知识分子);研究倾向,古希腊史学富含人文精神,中世纪史学中渗透了大量的宗教思想;文学色彩,古希腊史学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中世纪西欧缺乏文学底蕴深厚的史学著作(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答案】【小题1】原因: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调整作战策略,国民党消极抗战,敌后战场压力增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需要更大的力量投入。
【小题2】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答案】“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以下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一、支持“金匮之盟”有一定合理性的依据1.史书记载官方正史层面:《宋史 杜太后传》和司马光的《涑水记闻》都有相关记载。在古代,正史被视为重要的历史资料来源,《宋史》经过官方组织编纂,有一定的权威性;司马光编写的《涑水记闻》虽然也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也是当时比较著名的史料笔记。遗诏佐证:《宋会要辑稿 太祖遗诏》中有太祖驾崩时传位给赵光义的内容,这似乎与“金匮之盟”中传位给赵光义相呼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2.当时的政治背景宋初局势不稳定:宋朝建立之初,内部面临着武将权力过大的问题,外部又有辽等政权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太后和太祖可能考虑到传位给弟弟更有利于稳定局势。因为赵光义在政治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如他长期参与军政事务,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人脉资源。传位给他可以避免幼子继位可能带来的权力争夺和政治动荡。二、质疑“金匮之盟”真实性的依据1.缺乏原始证据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金匮之盟”遗书的原件或者更确凿的直接证据。所谓的记载都是基于后人的转述,存在被篡改或者伪造的可能。2.太宗即位初期的表现正如邓广铭先生所指出的,太宗即位之初,并没有宣告任何一项遗命来平息众口之疑。如果“金匮之盟”真实存在,太宗完全可以拿出遗命来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然而他却未这样做。3.政治利益的驱使赵光义有很大的政治野心,他通过继位可以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有动机去伪造这样一个盟约来为自己的篡位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综上所述,“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存在诸多疑点,虽然有一些史书记载和当时的政治背景似乎能为其提供支持,但缺乏原始证据、太宗即位初期的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政治利益驱使等因素,都使得我们有理由怀疑它是伪造的。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