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贯通13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微专题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异同异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相同点 背景 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形式 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国家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体系特点 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不同点 大国意志 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作用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中心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建立基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 两个战胜国美、苏的妥协调整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训练1 (2024·抚顺模拟)有学者对凡尔赛体系作出了如下论述。该学者旨在强调( )① 作为欧洲传统大国和欧洲均势一支重要力量的苏俄,由于英法等的排斥,在凡尔赛体系存在的20年里,未能在欧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② 美国是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缔造者和战后欧洲均势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它的拒绝使凡尔赛体系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柱A.两极格局形成的必然性B.欧洲失去了对世界的控制权C.凡尔赛体系存在着缺陷D.国际冲突的新祸根已经埋下训练2 (2024·韶关二模)有学者认为:“战后时期各国幸运地生活在了这样一种国际关系体系之内:因为它是基于一种权力现实之上的,所以有助于实现秩序,尽管谈不上正义,但却比人们所预期的更好。”据此可知,这种国际关系体系( )A.形成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B.为战后世界的和平留下了空间C.保证了世界秩序的长期稳定D.建立在各大国实力均势基础上微专题2 两次世界大战对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出现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指导殖民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5)二战后,随着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地传播,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训练3 (2025·深圳模拟)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一战主战场)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据此推断,这些非洲士兵( )A.将彻底推翻法国的殖民体系B.饱受帝国主义战争之苦难C.将成为争取国家独立的斗士D.深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训练4 (2024·白银一模)1930年,甘地毅然倡导“食盐进军”以抗议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食盐专营法》。全国新闻记者纷纷赶来采访,详尽报道了“食盐进军”的情况,印度沿海地区都开展起自制食盐的行动。可见,“食盐进军”( )A.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B.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C.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D.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历史分期”类非选择题时间尺度是指研究者在观察、分析、研究历史对象时采用的时间度量工具或方法。此类题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种或两种以上历史核心素养的完美结合。通过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对史料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并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1.设问类型(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2)以图示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3)选择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评述/说明你的理解。2.解题方法第一步,把握趋势进行分期,也就是分阶段。趋势即事物发展的动向,在数字表格或曲线类图表中常见的趋势是增加、减少、徘徊、迅速增长、急剧下降、缓慢增长等。第二步,根据历史背景,提取所学知识中的重大事件,最后根据重大事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2024·北京卷,18,节选)(6分)英国与印度。英国关于印度的法案法案名称 部分内容东印度公司特许状(1600) 东印度公司为法人和政治实体,选举产生理事会和总督,可制定法律;依法在东印度地区获得土地、租金,享有自由、司法、特许经营和继承权等东印度公司法案(1773) 提高孟加拉总督地位,统管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业务,成立由4位英国委员组成的参事会进行辅佐;设独立于总督的最高法院,由英王任命英国人担任法官,批准总督颁布的法令东印度公司法案(1784) 东印度公司的政治事务由英王任命的6人委员会监管,东印度公司负责商业经营;总督由公司董事会推荐,经英王许可后任命印度政府法案(1858) 东印度公司的权力、领地和财产等转归英王,英王为印度国王(后称皇帝);设印度事务部,由内阁中的印度事务大臣直接领导;英王任命印度总督,作为其直接代表统治印度印度参事会法案(1861) 总督任命6-12人为总督参事会额外委员,其中非官方委员不低于6人;额外委员只能参加参事会立法会议,参与制定法律和法规印度参事会法案(1892修订) 居住在印度的人均可任额外委员;经总督授权批准,立法会议讨论总督的年度财经报告、提出质询;不懂英语的委员可以请人代为发言,议案翻译成印度语言印度政府法案(1919) 总督参事会6名成员中3名为印度人;立法会议从参事会中分出,设上下两院,下院145名议员中104名从居住在印度的人中选出,上院60名议员中33名由选举产生;议员可以对部分预算进行表决印度独立法案(1947) 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废除英王印度皇帝称号,取消印度事务大臣办公室;英国法令在印、巴不再有效(注:1950年总督及总督办公室撤销,英王不再任印度国王)(1)上述材料体现了英印关系的变化。选择两个不同标准,完成两种阶段划分方案,并分别说明理由。(6分)解题过程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训练1 C [题干反映了苏俄和美国都被排除在凡尔赛体系之外,该学者旨在强调凡尔赛体系被英法两国控制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其稳定性不足,难以维持战后和平局面,C项正确;雅尔塔体系下逐渐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排除A项;此时的欧洲并未失去对世界的控制权,排除B项;“国际冲突的新祸根已经埋下”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训练2 B [根据材料可知,这位学者描述的是雅尔塔体系,该体系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双方不敢轻易越过对方的红线,从而在战后半个多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B项正确,排除D项;雅尔塔体系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冷战期间,世界局部战争不断,排除C项。]训练3 C训练4 D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民众都积极参与自治食盐的行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态度,排除A项;“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夸大了“食盐进军”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解题指导典例分析 (1)标准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手段。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858年;1861—1947年。前一阶段以英国在印度进行直接统治为主,后一阶段英国与印度当局相互妥协,共同治理。标准二:印度主权归属。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947年;1947年以后。前一阶段印度属于英国殖民地,后一阶段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共26张PPT)阶段贯通13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二 线索纵跨横联一 构建知识网络内容导航三 解题指导 “历史分期”类非选择题构建知识网络返 回线索纵跨横联微专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异同异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相同点 背景 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形式 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国家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体系特点 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异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不同点 大国意志 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作用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中心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建立基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 两个战胜国美、苏的妥协调整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训练1 (2024·抚顺模拟)有学者对凡尔赛体系作出了如下论述。该学者旨在强调A.两极格局形成的必然性 B.欧洲失去了对世界的控制权C.凡尔赛体系存在着缺陷 D.国际冲突的新祸根已经埋下① 作为欧洲传统大国和欧洲均势一支重要力量的苏俄,由于英法等的排斥,在凡尔赛体系存在的20年里,未能在欧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② 美国是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缔造者和战后欧洲均势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它的拒绝使凡尔赛体系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柱√题干反映了苏俄和美国都被排除在凡尔赛体系之外,该学者旨在强调凡尔赛体系被英法两国控制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其稳定性不足,难以维持战后和平局面,C项正确;雅尔塔体系下逐渐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排除A项;此时的欧洲并未失去对世界的控制权,排除B项;“国际冲突的新祸根已经埋下”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训练2 (2024·韶关二模)有学者认为:“战后时期各国幸运地生活在了这样一种国际关系体系之内:因为它是基于一种权力现实之上的,所以有助于实现秩序,尽管谈不上正义,但却比人们所预期的更好。”据此可知,这种国际关系体系A.形成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B.为战后世界的和平留下了空间C.保证了世界秩序的长期稳定D.建立在各大国实力均势基础上√根据材料可知,这位学者描述的是雅尔塔体系,该体系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双方不敢轻易越过对方的红线,从而在战后半个多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B项正确,排除D项;雅尔塔体系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冷战期间,世界局部战争不断,排除C项。微专题2两次世界大战对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出现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指导殖民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5)二战后,随着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地传播,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训练3 (2025·深圳模拟)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一战主战场)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据此推断,这些非洲士兵A.将彻底推翻法国的殖民体系B.饱受帝国主义战争之苦难C.将成为争取国家独立的斗士D.深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等思想传播给参战的非洲士兵,唤醒了人们的民族意识,为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彻底推翻”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帝国主义战争之苦难”体现为受到帝国主义战争的迫害,但是材料主要体现一战的非洲士兵对于非洲解放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非洲解放”,而非“和平主义思潮”,排除D项。训练4 (2024·白银一模)1930年,甘地毅然倡导“食盐进军”以抗议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食盐专营法》。全国新闻记者纷纷赶来采访,详尽报道了“食盐进军”的情况,印度沿海地区都开展起自制食盐的行动。可见,“食盐进军”A.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B.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C.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D.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民众都积极参与自治食盐的行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态度,排除A项;“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夸大了“食盐进军”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返 回“历史分期”类非选择题解题指导时间尺度是指研究者在观察、分析、研究历史对象时采用的时间度量工具或方法。此类题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种或两种以上历史核心素养的完美结合。通过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对史料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并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1.设问类型(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2)以图示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3)选择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评述/说明你的理解。方法指导2.解题方法第一步,把握趋势进行分期,也就是分阶段。趋势即事物发展的动向,在数字表格或曲线类图表中常见的趋势是增加、减少、徘徊、迅速增长、急剧下降、缓慢增长等。第二步,根据历史背景,提取所学知识中的重大事件,最后根据重大事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2024·北京卷,18,节选)英国与印度。英国关于印度的法案典例分析法案名称 部分内容东印度公司特许状(1600) 东印度公司为法人和政治实体,选举产生理事会和总督,可制定法律;依法在东印度地区获得土地、租金,享有自由、司法、特许经营和继承权等东印度公司法案(1773) 提高孟加拉总督地位,统管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业务,成立由4位英国委员组成的参事会进行辅佐;设独立于总督的最高法院,由英王任命英国人担任法官,批准总督颁布的法令法案名称 部分内容东印度公司法案(1784) 东印度公司的政治事务由英王任命的6人委员会监管,东印度公司负责商业经营;总督由公司董事会推荐,经英王许可后任命印度政府法案(1858) 东印度公司的权力、领地和财产等转归英王,英王为印度国王(后称皇帝);设印度事务部,由内阁中的印度事务大臣直接领导;英王任命印度总督,作为其直接代表统治印度法案名称 部分内容印度参事会法案(1861) 总督任命6-12人为总督参事会额外委员,其中非官方委员不低于6人;额外委员只能参加参事会立法会议,参与制定法律和法规印度参事会法案(1892修订) 居住在印度的人均可任额外委员;经总督授权批准,立法会议讨论总督的年度财经报告、提出质询;不懂英语的委员可以请人代为发言,议案翻译成印度语言法案名称 部分内容印度政府法案(1919) 总督参事会6名成员中3名为印度人;立法会议从参事会中分出,设上下两院,下院145名议员中104名从居住在印度的人中选出,上院60名议员中33名由选举产生;议员可以对部分预算进行表决印度独立法案(1947) 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废除英王印度皇帝称号,取消印度事务大臣办公室;英国法令在印、巴不再有效(注:1950年总督及总督办公室撤销,英王不再任印度国王)(1)上述材料体现了英印关系的变化。选择两个不同标准,完成两种阶段划分方案,并分别说明理由。答案 标准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手段。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858年;1861—1947年。前一阶段以英国在印度进行直接统治为主,后一阶段英国与印度当局相互妥协,共同治理。标准二:印度主权归属。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947年;1947年以后。前一阶段印度属于英国殖民地,后一阶段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解题过程返 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六单元 阶段贯通13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docx 第十六单元 阶段贯通13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