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贯通11 工场手工业时期微专题1 工场手工业时期欧洲社会转型与制度变革14-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发生了一连串的革命,包括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把西方从愚昧黑暗的中世纪推进到科学理性时代,其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1.14-18世纪的欧洲社会转型2.近代西方民主制确立过程中的三大平衡训练1 (2023·河北卷,13)16世纪早期,伊比利亚人来到南亚,把马尔代夫的海贝运回欧洲,然后再将其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这一做法( )A.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B.开创了亚非贸易网络C.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D.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训练2 (2025·深圳宝安高三模拟)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学家孔多塞在设计法国政治制度时,反对英国式的不成文宪法,主张制定一部美国式的成文宪法;同时批评了美国宪法不完备的地方,特别是没有一个人权宣言。由此看来,孔多塞旨在( )A.反对干涉法国革命的英国B.学习美国的联邦制原则C.深为法国人权宣言而自豪D.立足本国而借鉴与创新微专题2 西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变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西方人文精神的演变2.启蒙运动对各国政体的影响(1)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2)对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3)对法国:1875年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训练3 (2024·江西卷,13)15世纪,虽然威尼斯禁止喜剧的上演,但公众的需求导致宗教性剧本变为各种肤浅、杂乱无章的喜剧。1506年,修道士阿莫尼奥在爱利米塔尼的修道院上演第一出喜剧《千金》。此后威尼斯喜剧开始蓬勃发展。这种变化( )A.体现了理性主义流行B.顺应了宗教改革潮流C.加速了市民阶层壮大D.反映了世俗文化兴盛训练4 (2025·巴中高三阶测)托马斯·杰斐逊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写道:“各国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对它的认同。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应服从人民意志,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该主张说明美国( )A.已脱离英联邦并获得独立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C.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启发D.建国者深受启蒙运动影响“评析、评述”类非选择题评析、评述类非选择题是当前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学科素养和分析说明、探究能力,本质上属于历史论文,要求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历史现象、观点或者人物进行分析和说明,得出自己的判断和认识。1.设问类型:通常是通过“评价”“评析”“评述”“简评”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2.解题方法(1)基本思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的分析和评价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揭示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2)基本模式:审读题目要求,判断题型+分析材料信息,找出现象或者观点+分析论述,表述成文。(3)基本类型评价 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影响或者意义等,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注意辩证评价历史现象(得出结论,辩证总结),一般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评价类=怎么样(得出结论)评述 即评价和叙述,也就是叙述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并且对其简要评价。评述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 评析类=是什么(叙述史实)+怎么样(得出结论)评析 即评述和分析,也就是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叙述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评价历史现象。评析是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分析、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评述类=是什么(叙述史实)+为什么(分析原因)+怎么样(得出结论)3.注意事项(1)抓住评价对象:结合题目要求,利用材料信息,找准评价对象。(2)利用一般模式:对于历史现象,一般采用“现象+原因+评价+认识”的模式;对于历史观点,一般采用“观点(判断某一观点正确与否)+评述(论证)+认识”模式。(3)渗透唯物史观:分析和叙述的过程要符合逻辑,评价要辩证、全面认识和分析,结论适当升华,紧扣唯物史观理论。(2023·北京卷,18)(12分)延续与变迁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解题过程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训练(2024·甘肃卷,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的发展变化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因此,对于历史的理解,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还要关注个人和群体的道德、情感、意志等因素。如:丝绸之路的开辟,既有西汉中期汉匈关系变化、经济发展及各民族交往的影响,又有汉武帝雄才大略、张骞个人抱负的推动。又如: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的独立意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等,共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请根据上述视角,运用所学知识,选取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展开评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清晰,不得抄袭示例。)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训练1 D [据材料“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海贝作为货币在西非地区使用,能够促使大西洋黑奴贸易繁荣兴旺,这有助于欧洲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并在全世界确立霸权地位,故选D项;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已经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排除A项;亚非贸易网络在此之前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了,排除B项;所谓价格革命是指大量金银流入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而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训练2 D训练3 D [据材料可知,威尼斯喜剧的发展与公众的需求关系紧密,这表明当时社会对娱乐和消遣的需求在增长,即世俗文化兴盛,故选D项;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流行,排除A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排除B项;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喜剧发展,排除C项。]训练4 D [《独立宣言》诞生于1776年,这时美国并没有脱离英联邦并获得独立,排除A项;18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1789年才开始,排除C项。]解题指导典例分析 材料一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中世纪与现代的分水岭。材料二观点:欧洲的现代化是在15—18世纪逐步实现的。评析:材料一观点仅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变迁性,未体现延续性。材料二的观点则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变迁性和延续性。新航路开辟虽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开始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发生改变,但其仅为欧洲后续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基础,其历史影响是逐渐产生并加深的,并未迅速使得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本质变革。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在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总结: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量变与质变的过程。欧洲向现代化的过渡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于18世纪最终走向现代。针对训练示例论题: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评述: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其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的兴起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或经济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则奠定了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而地中海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便于从东方汲取大量文化养料。此外,佛罗伦萨等地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宣扬人文主义,成为推动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因此,历史的发展变化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辩证发展过程。(共32张PPT)阶段贯通11工场手工业时期二 线索纵跨横联一 构建知识网络内容导航三 解题指导 “评析、评述”类非选择题构建知识网络返 回线索纵跨横联微专题1工场手工业时期欧洲社会转型与制度变革14-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发生了一连串的革命,包括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把西方从愚昧黑暗的中世纪推进到科学理性时代,其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1.14-18世纪的欧洲社会转型2.近代西方民主制确立过程中的三大平衡训练1 (2023·河北卷,13)16世纪早期,伊比利亚人来到南亚,把马尔代夫的海贝运回欧洲,然后再将其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这一做法A.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B.开创了亚非贸易网络C.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D.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据材料“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海贝作为货币在西非地区使用,能够促使大西洋黑奴贸易繁荣兴旺,这有助于欧洲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并在全世界确立霸权地位,故选D项;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已经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排除A项;亚非贸易网络在此之前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了,排除B项;所谓价格革命是指大量金银流入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而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训练2 (2025·深圳宝安高三模拟)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学家孔多塞在设计法国政治制度时,反对英国式的不成文宪法,主张制定一部美国式的成文宪法;同时批评了美国宪法不完备的地方,特别是没有一个人权宣言。由此看来,孔多塞旨在A.反对干涉法国革命的英国B.学习美国的联邦制原则C.深为法国人权宣言而自豪D.立足本国而借鉴与创新√据材料可知,孔多塞既反对英国的不成文宪法,还批评了美国宪法的不完备之处,这体现了他在考虑如何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制定更适合法国的政治制度,故选D项;虽然孔多塞确实批评了英国的不成文宪法,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他反对英国干涉法国革命,排除A项;题目里确实提到了孔多塞主张制定美国式的成文宪法,但他同时也批评了美国宪法不完备的地方,排除B项;题目里孔多塞批评了美国宪法没有人权宣言,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他为法国人权宣言自豪,排除C项。微专题2西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变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西方人文精神的演变2.启蒙运动对各国政体的影响(1)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2)对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3)对法国:1875年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训练3 (2024·江西卷,13)15世纪,虽然威尼斯禁止喜剧的上演,但公众的需求导致宗教性剧本变为各种肤浅、杂乱无章的喜剧。1506年,修道士阿莫尼奥在爱利米塔尼的修道院上演第一出喜剧《千金》。此后威尼斯喜剧开始蓬勃发展。这种变化A.体现了理性主义流行 B.顺应了宗教改革潮流C.加速了市民阶层壮大 D.反映了世俗文化兴盛√据材料可知,威尼斯喜剧的发展与公众的需求关系紧密,这表明当时社会对娱乐和消遣的需求在增长,即世俗文化兴盛,故选D项;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流行,排除A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排除B项;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喜剧发展,排除C项。训练4 (2025·巴中高三阶测)托马斯·杰斐逊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写道:“各国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对它的认同。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应服从人民意志,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该主张说明美国A.已脱离英联邦并获得独立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C.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启发 D.建国者深受启蒙运动影响√返 回《独立宣言》诞生于1776年,这时美国并没有脱离英联邦并获得独立,排除A项;18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1789年才开始,排除C项。“评析、评述”类非选择题解题指导评析、评述类非选择题是当前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学科素养和分析说明、探究能力,本质上属于历史论文,要求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历史现象、观点或者人物进行分析和说明,得出自己的判断和认识。1.设问类型:通常是通过“评价”“评析”“评述”“简评”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2.解题方法(1)基本思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的分析和评价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揭示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2)基本模式:审读题目要求,判断题型+分析材料信息,找出现象或者观点+分析论述,表述成文。规律总结(3)基本类型规律总结评价 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影响或者意义等,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注意辩证评价历史现象(得出结论,辩证总结),一般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评价类=怎么样(得出结论)评述 即评价和叙述,也就是叙述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并且对其简要评价。评述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 评析类=是什么(叙述史实)+怎么样(得出结论)评析 即评述和分析,也就是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叙述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评价历史现象。评析是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分析、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评述类=是什么(叙述史实)+为什么(分析原因)+怎么样(得出结论)3.注意事项(1)抓住评价对象:结合题目要求,利用材料信息,找准评价对象。(2)利用一般模式:对于历史现象,一般采用“现象+原因+评价+认识”的模式;对于历史观点,一般采用“观点(判断某一观点正确与否)+评述(论证)+认识”模式。(3)渗透唯物史观:分析和叙述的过程要符合逻辑,评价要辩证、全面认识和分析,结论适当升华,紧扣唯物史观理论。规律总结(2023·北京卷,18)(12分)延续与变迁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典例分析答案 材料一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中世纪与现代的分水岭。材料二观点:欧洲的现代化是在15—18世纪逐步实现的。评析:材料一观点仅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变迁性,未体现延续性。材料二的观点则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变迁性和延续性。新航路开辟虽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开始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发生改变,但其仅为欧洲后续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基础,其历史影响是逐渐产生并加深的,并未迅速使得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本质变革。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在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总结: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量变与质变的过程。欧洲向现代化的过渡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于18世纪最终走向现代。解题过程(2024·甘肃卷,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的发展变化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因此,对于历史的理解,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还要关注个人和群体的道德、情感、意志等因素。如:丝绸之路的开辟,既有西汉中期汉匈关系变化、经济发展及各民族交往的影响,又有汉武帝雄才大略、张骞个人抱负的推动。又如: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的独立意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等,共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请根据上述视角,运用所学知识,选取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展开评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清晰,不得抄袭示例。)针对训练答案 示例论题: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评述: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其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的兴起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或经济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则奠定了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而地中海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便于从东方汲取大量文化养料。此外,佛罗伦萨等地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宣扬人文主义,成为推动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因此,历史的发展变化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辩证发展过程。返 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四单元 阶段贯通11 工场手工业时期.docx 第十四单元 阶段贯通11 工场手工业时期.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