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为何《时代》封面入选了政界领袖、科技大鳄、中产、黑人、妇女?①罗斯福③马丁·路德·金②美国科学家④25岁及以下人士⑤太空人⑥中产阶级美国人⑦美国妇女⑧里根⑨个人电脑⑩克林顿 你:网民 乐善好施的撒玛利亚人随着科技发达,人工智能、数据主义的兴起,一部分智人会变得比大部分人都更加健康、漂亮、聪明,用金钱和技术把他们的肉体凡胎升级成为一种新的、半人半神的种群。而大部分不掌握先进技术的智人,则会沦为无用阶层。——《未来简史》技术发展 加剧 阶层分化马斯克这种“人变成神”的未来有多恐怖?列宁曾在一百多年前就曾断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然而,如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在很多方面都有活力生机,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腐而不朽呢?《好的资本主义,坏的资本主义》是鲍莫尔有关经济增长的力作,让我们了解到资本主义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为什么说经济增长对一国提高其公民的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为什么在人类几千年中经济增长并非常态,而经济不增长反而是容易出现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经济之路 科技之思社会之惑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01:概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光靠自由竞争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已难以使供应和需求趋于平衡,要自动调节经济以避免或减轻危机,必须由国家政权直接干预经济生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极端的年代》即霍布斯鲍姆所定义的“短20世纪”,从1914年一战爆发起到二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至30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改变,恐怕远胜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如今回溯起来,它确可以视为某种黄金年代。02:经济之路---国家的宏观调控学习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 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 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 既强调市场机制,又主张国 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 持经济社会发展。1.概念宏观调控也称国家干预,指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摆脱危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1936年凯恩斯在其著作中提出,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这一经济理论成为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指导思想。2.背景思考并回答1:以往信奉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何在二战后会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20世纪前期的危机打碎了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对自身的乐观自信,基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在危机面前基本失效,资本主义不得不加强自我认识,以寻求破解危机的出路。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1)惨痛教训: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成功实践:罗斯福新政。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劫难。战争重创了欧洲,欧洲列强争雄的条件不复存在,以英德法等国为核心的欧洲传统均势体系崩溃,欧洲为中心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2)现实需要:战后急需恢复经济,维护政权。二战后的欧洲废墟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从1928年到1932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3)外部刺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柯立芝繁荣胡佛“自由放任”罗斯福新政(1)惨痛教训(2)外部因素: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4)成功实践:罗斯福新政(3)现实需要: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谋求资本主义生存发展①191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5)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6)科技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7)必然要求:社会生产力发展。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科技开发与研究日益社会化。一些科技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配合;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更是投资巨大、回报率低,私人垄断资本要么无能为力,要么不愿进行投资建设。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6)科技支持:第三次科技革命。3.措施(1)国内——调控经济: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措施:美国对原子能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英国国有企业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左右;1955年日本出台第一个长期发展经济的计划《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意大利为钢铁及石油工业的投资提供补贴。---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来调节社会生产。1955年日本出台第一个长期发展经济的计划《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教师教学用书》1946年2月,杜鲁门签署《1946年就业法》,根据此法,联邦政府必须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政策、职能、资源,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①加大政府公共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②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英国于1945~1951年和1974~1975年,两度出现“国有化”高潮,除把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外,还把濒于破产的铁路、煤矿、内河航运等许多部门实行国有化。④实行国有化。思考并回答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为何需调整如何进行调整?(2)特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4)积极影响: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对比思考并回答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带来什么影响?70年代后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5)消极影响: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美国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和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伟大的社会。 ——林登·约翰逊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滞胀”。国家 时间 年均生产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提高%美国 1963-1973 1974-1979 1.9 -0.1 3.68.6英国 1963-1973 1974-1979 3.0 0.8 5.315.7法国 1963-1973 1974-1979 4.6 2.7 4.710.7凯恩斯主义失灵,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提出国有企业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70年代初后出现“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80年代共和党人总统里根上台,实行大幅度减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等“经济复兴计划,被称为“里根革命”。对策:各国再次进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如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等)政府并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美国总统里根(2)国外---加强国际协调②目的: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③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WB)概 况 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宗 旨 任 务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救急) 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救穷)运行机制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1976年,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资金来源 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 作 用 协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①背景:经济危机-以邻为壑-矛盾加深-引发战争;亟待制度化有序化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双挂钩一固定“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20世纪50年代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总部都设在美国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获得最大的投票权取得绝对的控制权主导地位④特点: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国财政部顾问怀特说:“只要美国反对,就不可能做出任何重大决定,基金组织实际上将至少不会成为反对美国的工具。”⑤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GATT) 世贸组织 (WTO)不 同 概况 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性质 临时性的 多边贸易协定 常设的、永久性的国际组织成员义务管辖范围争端裁决相 同 ①原则、目的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②反映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个中心 两个体系 三大支柱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贸易体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贸易自由化1947关贸总协定汇率短危急19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投资长发贫1945世界银行WB规范化1995世界贸易组织以美元为中心以美国为主导经济秩序——国际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取代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建立世界贸易体系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WB)宗旨:稳定国际汇率,加强国际货币合作,提供短期贷款。(救急)宗旨: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救贫)宗旨:减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宗旨: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以美元为中心以美国为主导⑤影响:①积极: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的发生,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②消极:但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服从于维护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资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则采取折衷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 罗斯福(3)认识: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现在,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了世界的中心。--—《全球通史》下03:科技之惑---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学习聚焦: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人 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 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1.背景: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使资本主义有能力对其社会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①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②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的突破3.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04:社会之思---“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学习聚焦:二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反映。“福利国家”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结果。二战后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1.社会结构(1)含义(2)背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中间阶层”即中产阶级,他们不是资本家,但有较高的收入和可观的生活资产。社会保障体系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3)内容①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1990年 2.8% 5.1% 7.2%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1990年 25.8% 40.5% 33.6%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1990年 71.4% 54.4% 59.2%②“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思考并回答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化?(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是发展经济。诸如防止公害、提高社会保障等事情只是排在第二位、第三位,因而舆论称之为“GDP第一主义”的政治,即一切为了GDP。----[日]林直道:《现代日本经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风靡美国。美国政府都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的主要目标。2.福利国家(1)含义概念: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2)目的直接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美国总统肯尼迪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英国首相撒切尔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罗斯福(3)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逐渐发展减少福利规模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蒋英建《另一只眼看美国》(4)评价A.实质: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B.积极作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 ——《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1970年6月10日)C.消极作用:①导致国家财政负担;②降低人民工作积极性,滋生懒惰情绪;③并没有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贫困现象仍然存在。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2004.12.7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长期失业。一家5口每月可从社保局领到1255欧元的生活费。3.社会运动(1)背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所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仍然存在。(2)表现1A.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原因: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目的: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2B.妇女运动原因: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1974意大利妇女示威要求改革离婚法3C.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美国学生在反越战运动中与军队在美国国防部前对峙美国为反对所谓“共产主义的入侵”,先是从金钱和军事上扶持南越政权,后来直接派地面部队作战,并对越南北部展开轰炸。在苏联、中国等国的大力援助下,越南军民击败了美国的侵略,美国国内也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1966年10月21日,10万名反战学生前往美国五角大楼进行示威,遭遇了军警的殴打、催泪瓦斯投放和逮捕,双方爆发冲突。学生们冒着危险继续前进,冲上五角大楼的楼顶,升起了北越的旗帜。夜间,在大量带着枪的军警面前,学生们终于不得不低头,最终有超过700人被军警带走,1400人受伤。思考并回答5:为什么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运动频繁兴起?战后资本主义的改革只是社会改良,并未触动造成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主要代表 原因 斗争目标 结果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 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妇女运动 ①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妇女参加工作 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学生运动 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 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73年,巴黎停战协定签署,美国停止侵越战争今天回头来看美国走过的百年中……基本上在原有的思想和政体的框架内不断更新、变化……一个世纪独领风骚,其秘诀在于渐进主义的改良。 ——资中筠《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思考并回答6:如何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机制下,仍然有很大活力和发展空间,但调整的只是统治手段和方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福利国家)一切现实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马克思课堂小结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经济政策新变化国内:国家宏观调控,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国际:加强国际协调(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科学技术新发展社会结构新变化社会政策新变化社会运动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信息化。就业结构、经济结构变化,服务业人口增加,“中间阶层”兴起。建立“福利国家”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和反越战学生运动等社会运动兴起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自我完善。变化的是统治手段和方法不变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克服,经济危机不能根除西方经济政策的演变——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由重商主义转向自由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在西方国家盛行工业革命以来 经济危机之下 二战后 7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的失败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纷纷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思考并回答7: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有何启示?局部调整有利生产力发展:改革要不断深化;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干预要和市场相结合;科技新发展:重视科技、教育、人才;“福利国家”: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经济新变化社会新变化加强国家干预加强国际协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国家宏观调控世界贸易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大支柱科技新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发展社会结构层次化:第三产业、中间阶层社会保障扩大化:福利国家社会运动多样化: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生产关系变化经济秩序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科学技术信息化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进步性: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机制下,仍有很大活力和发展空间局限性:变——统治的手段和方式;不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重商主义自由放任国家干预(开始)大规模减少干预“新经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