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课程标准】
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理解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1.和平:
(1)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之下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联合国维和行动行动发挥了有效作用。
(4)发展中国家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2.发展
(3)由于长期和平,世界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成为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据不完全统计,1945-1995年,联合国为帮助和推动结束地区冲突而展开谈判,促使172场地区冲突得以和平解决,80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得以避免。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和平问题(东西问题):指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问题。
发展问题(南北问题):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的问题。
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如何理解邓小平这段话?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为什么说和平是二战后的历史潮流? (结合教材分析二战后推动世界和平的因素)
1.联系加强: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世界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战争是一个制约因素
2.历史教训: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没有演变为世界大战
3.国际维和:自1948年联合国开始实施和平行动以来,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4.世界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5.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张令世界沉默的照片”
2015年叙利亚战争中,在逃难过程中遇难的儿童
人们为他绘制的一张图
希望那个世界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安宁
世界真的完全和平了吗?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典型例题
【答案】 A
【答案】B
1.(2024·山东·)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表示,世界总人口约四分之一分布在苏联、西欧、北美、日本等地。“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口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中国的外交主张中与这种认识相契合的是(  )
A.结伴而不结盟 B.改善南北关系
C.推进大国协调合作 D.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2.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  )
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 D.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二战后世界的发展
1.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2.二战后亚非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成就
二、人类面临的问题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经济体陷入了经济窒息期。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例如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逐步走向舞台中心。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人们仍然保留了大部分的资金用于金融投资,而不是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真正推动生产,刺激内需,经济才能复苏。
——巴西联邦区经济发展局对外投资部协调人克里斯托昂
(1)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一)二战后世界的发展
2.挑战
二、人类面临的问题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损失:《以色列时报》5月20报道,在过去11天的巴以交战中,至少有230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被(以军)打死,另有1710人受伤。以色列的企业损失了约12亿谢克尔(约合人民币23.6亿元)。
(二)和平与安全方面
二、人类面临的问题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漫画《美国的叙利亚大餐》
漫画《特朗普的伊朗方案》
漫画《美国的霸权主义》
美国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
——《当今世界的安全形势》
(二)和平与安全方面
二、人类面临的问题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3.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极地资源争夺
核扩散
恐怖主义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气候变化
跨国刑事犯罪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危机与挑战,
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二)和平与安全方面
二、人类面临的问题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
1.发挥原有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作用
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联合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
发挥原有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作用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政府间组织
稳定汇率和世界贸易秩序的国际金融机构
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的国际金融机构
调节国际贸易纠纷促进国际合作的国际组织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2.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一)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
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二十国集团(1999)
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
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
全球层面
地区层面
上海合作组织(2001)
金砖国家
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新开发银行
构筑一个共同的金融安全网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
1999年,美国、英国、 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G20),其成员涵盖面 广,代表性强。到2015年,二十国集团的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80%。
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
G20 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
全球层面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
地区层面
(1)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
加入时间 成员国
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吉尔吉斯共和国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2017年 印度
巴基斯坦
◎上海合作组织(2001)
徽标象征上合组织和平、友谊、进步、发展的宗旨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
地区层面
(2)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厦门金砖会议
金砖国家宗旨:
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等。
金砖国家成立的
新开发银行
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提出了什么方案?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二)中国方案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二)中国方案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过去
未来
现在
顺应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大势
为了人类未来的发展而提出的可行性方案,为了推动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中国为何能够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方案?
——过去、现在、未来在这里遇见
汲取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文化养分
“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弟子有子
(二)中国方案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二)中国方案
中国如何践行这一方案?
——①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24年6月28日上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时间 事件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4年11月 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基于资金支持
2015年12月 中国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
2019年4月 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9年5月15日 在北京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中国方案
中国如何践行这一方案?
——①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再现或重建,它赋予古老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
——大国担当、平等互利、包容开放、共同发展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二)中国方案
中国如何践行这一方案?
——②倡议设立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
概况: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
宗旨: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地位: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发展:截止到2020年7月,亚投行有103个成员国。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二)中国方案
中国如何践行这一方案?
——③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共同应对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精神支持。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中国方案
(1)“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理论的坚持和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作为终极目标。
(2)“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取人类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倡导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倡导多种文明和谐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是各国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
(3)“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倡导全球新型文明观。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本质特征之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纽带。
(4)“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塑造大国形象持续提供议题设置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把握世界未来发展趋势,主动设置“和平发展、共同繁荣”议题,易理解、可接受,是融通中外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典型例题
【答案】B
【答案】D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4.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
A.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C.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 D.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一、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二、时代问题——危机与挑战
三、时代破题——合作与共赢
①内涵与关系
②表现与原因
①发展方面
②和平与安全方面
①全球治理
②中国方案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