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圣雄甘地
马赫迪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玻利瓦尔
圣马丁
民族独立运动:又称民族解放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进行民族解放的斗争。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
概念阐释:民族独立运动、民族民主革命
民族革命:
民主革命:
反对外来侵略,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针对帝国主义)
反对专制,建立一个政治上民主的国家。
(针对本国封建势力)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①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化了社会矛盾(埋下了...火种)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材料一: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在这次革命以前,印第安人、黑奴、混血种人和土生白人分立主义者已发动无数次的起义和反抗。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材料二:……尽管有这些限制,殖民地经济还是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8世纪下半期,拉丁美洲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地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生产纺织品、皮革、陶器、铁器、玻璃、肥皂糖等的手工工场及造船厂。拉丁美洲成为欧洲棉花,咖啡,烟草可可的重要供应地……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更趋于活跃,从而与宗主国的封建性的统治发生冲突,最终导致独立战争的爆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②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材料三:杜桑·卢维杜尔原是海地岛北部布雷达种植园主的奴隶,后提升为马车夫。他曾研读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向往自由平等,痛恨奴隶制度和殖民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③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材料四:1789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1791年8月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海地人民举行起义,而法国正在革命期间无力进行干预……1807年拿破仑军队侵入葡萄牙;1810年,由于西班牙被拿破仑占领,拉丁美洲人民便利用时机掀起了独立战争。
④外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材料五: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北美大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辉煌成果,它对欧洲和拉丁美洲有着极大的影响。
⑤根本原因: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拉美经济的发展 。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殖民地 时间 领导者 结果
法属 海地
西属 拉美
葡属 巴西
1791-1804
杜桑·卢维杜尔
玻利瓦尔、圣马丁等
1822

1826年
建立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
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第一阶段特点:
反抗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
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秘鲁
智利
阿根廷
政体:除巴西以外的拉美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简单叙述法属、西属和葡属拉美独立状况并归纳其主要特点。
2.概况: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独立运动
西属拉美(1810——1826)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2.概况: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独立运动
圣马丁
领导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被尊为“自由的缔造者”、“祖国之父”。
玻利瓦尔
领导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被尊为“南美解放者”、委内瑞拉国父。
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赛
南美解放者杯是一项由南美洲各支顶级球会之间竞争的最高荣誉的国际足球赛事,赛事等级相当于欧洲冠军联赛和亚洲冠军联赛。是为了纪念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袖玻利瓦尔、圣马丁等人而创立的。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结合教材,思考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1)内忧:
材料一:拉美各国独立后,除巴西实行帝制政体外,其他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制,这是一种与欧美的民主共和制不同的考迪罗主义的共和政体,(考迪罗为西班牙语,意为领袖或首领。)考迪罗主义实际上是军人专政的军事独裁制,是大地主专政的一种表现形式。
材料二: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迟缓,资产阶级还十分软弱,政权都落到了土生白人(即克列奥人)地主手中,殖民时期的封建结构被保存下来,大土地所有制得到继续发展。在整个19世纪,拉丁美洲各国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土地等于以前3个世纪的总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
①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考迪罗主义);②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结合教材,思考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2)外患:
①英美等国打着“援助”幌子,加紧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②美国的拉美政策:“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
1823年,美国第5任总统门罗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门罗主义
大棒政策
1904年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20世纪初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用美元代替子弹”,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将附带苛刻条件的投资渗透进拉美。
金元外交
门罗主义
金元外交
大棒政策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投资、设厂
经济侵略
“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
武力干涉
政策 口号 实质 地位
门罗主义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 前奏
大棒政策 “大棒加胡萝卜”(奖惩) 通过武力威胁加强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发展
金元外交 “用金元代替枪弹” ,“每个外交官都是推销员” 通过海外投资帮助美国实现海外扩张的目标 补充
内忧外患,拉丁美洲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实际上仍是半殖民地。
伊达尔哥,墨西哥“国父”
2.第二阶段:民主革命(19 世纪末20世纪初)P79
⑴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⑵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赶走独裁者。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美洲最后一位皇帝
佩德罗二世
第二阶段特点: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知识拓展】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1)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
(2)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独立过程
(3)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反殖民侵略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4)以战争的形式实现独立,战争具有正义性
(5)由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土生白人地主)领导
(6)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性质: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既是民族解放运动, 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特点: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它在拉丁美洲的辽阔土地上摧毁了殖民制度,使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获得了独立。……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进一步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的观念。……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很快废除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取消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商业专卖制度,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时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也对各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导致了军事独裁者长期保持政权,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考迪罗主义。另一方面,大地产制仍然保留,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仍然处于经济阶梯的最底层,这就严重阻碍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摆在各国人民面前。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积极: ①结束了西、葡等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多个民族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②奠定了拉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利于拉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腐朽的封建势力,同西欧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相配合,加速了欧洲、美洲封建主义的崩溃。
消极: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民主革命任务仍然艰巨。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3、影响
二、亚洲的觉醒
“觉醒”不再是本能的反抗,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方向——发展资本主义。意味着亚洲各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争取民族解放,另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反帝反封建成为这一时期斗争的主要特点。
概念阐释
什么是亚洲觉醒?什么在觉醒?
亚洲觉醒,不仅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向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
19世纪末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
中国辛亥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材料二: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是亚洲觉醒的内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统治,特别是廉价商品的倾销,破坏了亚洲各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了必要前提。
1.、背景:
①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②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同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矛盾空前激化了,这时亚洲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均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觉醒正是在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都已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发生的。
二、亚洲的觉醒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亚洲觉醒的背景。)
觉醒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材料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既遭到帝国主义的扼杀和限制,又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这就不可避免地使矛盾激化和促进人们新的觉醒。
1.、背景:
③思想:亚洲各国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二、亚洲的觉醒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亚洲觉醒的背景。)
中国
辛亥革命
印度
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
立宪革命
2.概况
二、亚洲的觉醒
国家 殖民者 性质 概况 结果 影响
印度1885-1908
伊朗1905-1911
中国1911-1912
英国
英俄
列强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1885年资产阶级成立国大党;
1905提拉克主张推翻殖民统治;
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1905-1911伊朗发生立宪革命,制定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失败: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中国社会变革。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将表格补充完整。
2、概况
①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②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领导作用
③斗争力量:某些国家有工人阶级参与
④斗争形式: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
⑤斗争特点:亚洲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对敌(如中国的革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其他国家人民的革命也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列宁《亚洲的觉醒》
二、亚洲的觉醒
3、特点
二、亚洲的觉醒
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但因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以中国辛亥革命为例,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受制于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难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第一次建立了共和政体;……伊朗革命保住了其重要成果宪法;印度人民则迫使英国当局取消了孟加拉分治法案。……亚洲觉醒时期各国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开辟了斗争的新阶段。……亚洲民族运动在客观上成了西方工人运动的同盟军。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亚洲觉醒的影响
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推动亚洲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亚洲人民作为反帝力量登上国际斗争舞台,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
3)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
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5)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材料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丧失了政治独立,……被强行分割为不同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几部分。……非洲人民丧失了大片土地,人口锐减,丰富资源遭到无情掠夺。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甚至有的发展成为全民性的卫国战争。……非洲人统治阶级最早是想利用伊斯兰教来巩固其统治,但在客观上伊斯兰教却起了团结非洲人、推动他们进行反帝斗争的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编》
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破坏和灾难
2)经济:殖民掠夺(黑奴贸易、资源掠夺等)阻碍了非洲经济发展。
3)思想:非洲人民反抗思想不断增加,一直进行武装反抗斗争
1、背景
三、非洲的抗争
早期:局部、零散的自卫斗争
19世纪后:规模化、有组织的武装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非洲的抗争的背景。
设立陷阱 使用投枪弓箭袭击贩奴商人
国家 殖民者 概况 领导 结果
埃及
苏丹
埃塞俄比亚
英国
成立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唤起民族意识;1882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反英斗争
祖国党
(政党组织)
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英国
1881年爆发反英大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马赫迪
(宗教宣传)
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1894年,意大利发动侵略战争,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1896年打败意军
孟尼利
克二世
(皇帝号召)
成功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独立
意大利
三、非洲的抗争
2、表现
动员特点:
埃及采取政党组织
苏丹采取宗教宣传
埃塞俄比亚采取皇帝号召
三、非洲的抗争
3、特点
▲列强瓜分非洲
埃及
抗英斗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苏丹
马赫迪起义
【学思之窗】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哪些重要特点?
▲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争
▲孟尼利克二世
①规模:有组织、规模大、持久的武装反抗
②领导:力量多元,多是封建统治阶级
③形式:武装斗争形式,是旧式反侵略斗争
④结果:反抗的过程和结果有所不同,但都是争取民族独立。
1822年巴西独立;1898年巴西建立共和国
1822年埃及抗英斗争
1881年苏丹马赫迪起义
1894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
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②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③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但是这些独立运动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亚非拉人民独立的道路还很漫长... ...
项目 拉美的独立运动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原因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 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
领导 力量 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土生白人)。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代表 运动 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意义: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②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③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④进一步激发了亚非拉的民族民主意识。
对比分析
从“解放者”、“觉醒者”到“抗争者”,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正如习主席说过: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英雄身上都学到了哪些民族精神呢?
心怀祖国的爱国精神
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天下为民的奉献精神
不怕牺牲的流血精神
亚非拉民族独立的精神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
民族独立运动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外因
政治经济发展停滞
英美势力的渗入
序幕:海地独立
拉丁美洲的全面独立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进程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武装斗争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1.苏丹民族英雄马赫迪被苏丹人民尊为“独立之父”。这主要是基于他(  )
A.建立了非洲第一个政党
B.带领苏丹实现国家独立
C.沉重地打击英国侵略者
D.带领国家走上了近代化
2.19世纪以来,英国从西班牙后期失败的殖民体系中汲取教训,采取了一种“温柔的尝试”,即让当地贵族作为“代理人”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政治权力,降低了对殖民地的殖民强度。这一“温柔的尝试”(  )
A.与殖民地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密切相关
B.反映了英国国力衰落与国威下降的现实
C.是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长的结果
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C
巩固练习
C
3.20世纪初,亚洲开始改变沉睡状态,“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被宰割、被奴役的因素转变为积极的革命因素”。这根源于( )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B.亚洲人民反帝斗争走向联合
C.亚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 D.世界殖民体系的衰退和瓦解
A
4.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想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指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欧洲的政治制度与美洲的政治制度本质上不同,欧洲列强把他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的任何企图,都将危及美国的和平与安全。这表明美国意在( )
A.实现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B.推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C.支持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D.阻止美洲和欧洲的经济往来
A
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