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高三 第一课 寻找高三的坐标 教案一、学情分析高三学生正值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他们普遍面临着加大的学业压力和心理负担。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待,但在学习规划、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方面缺乏清晰的思路与技巧。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因人而异,一部分学生目标明确、动力强劲,但容易因为过度期待而焦虑;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目标模糊,对未来充满迷茫。因此,需要通过本课帮助学生明确目标,调整心态,并掌握合理的自我规划与管理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高考目标及其架构方法,构建个人化的“高三坐标系”;学生掌握取得成就焦虑的具体策略。2.过程与方法:过“人生航海图”活动和案例分析,学会分析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并设计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通过互动与交流,理解目标划分与动态调整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在于个人成长,而不是简单的超越他人;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三的挑战,提升学习动力和信心。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建立高三协调系,明确目标分解方法,并掌握实现焦虑的应对策略。难点:引导学生调整不合理的高期望,并形成面向过程管理的积极心态。四、教学准备1.制作“人生航海图”活动的模板及示例。2.高收集三阶段学生常见压力来源的案例及心理调节方法。3.准备分组交流和目标评估的记录表。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绘制“人生航海图”活动(5分钟)活动规则:1、每位同学准备一张A4纸。2、绘制三部分:起点:从哪出发?这是高中生活的起点,可能是高一或更早。当前位置:现在的状态如何?比如是否遇到“风浪”(压力、困惑)或者看到“灯塔”(目标、希望)。目的地:希望在高考结束后到达什么样的“港口”?也就是对未来的期望或目标。3.邀请几位同学自愿分享航海图,并简单描述他们目前的“坐标”和对未来的期待。思考:1.在航行的过程中,坐标是如何帮助你确定方向的?2.现在的你是否找到了高三的“坐标”?3.如果迷失了方向,如何重新校准?总结:高三就像是一段充满挑战的航行,压力、焦虑和迷茫都是我们可能遇到的“风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属于高三的“坐标”,帮助大家明确方向,克服这些风浪。(二)心灵故事(5分钟)不知不觉,暑假溜走了,高三开学时的班级气氛就让小施感到高考即将来临的压力。她很担心自己高考时不能考出好的成绩,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其实,小施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是个标准的好学生。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她门门功课都很出色,常常考全年级第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她的心里,始终有着这样一个信念——我应该样样都比别人好。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她做得一直很成功。她以自己的成绩和信念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并赢得了父母、老师的赞赏。她为此感到满足和骄傲。初中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重点中学。在高一入学的摸底考试中名列前茅,再次证明了她的实力,巩固了她的信念——我应该样样都比别人好。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进行着,没有人为这个好学生的学习担心。父母、老师对她很信任、很放心,从不过问她的学习计划、学习过程。然而,她自己却隐约地感到不安。虽然高一结束时,她的成绩仍然很突出,但她并不像从前那样轻松了,她感到学得比以前吃力了,好成绩来得似乎有些不易。小施是个极要强的孩子。一方面,她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努力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她又暗暗为自己担心。她常常焦急地想:现在我就这么吃力了,那么再读下去会怎么样呢 她似乎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尽管自己的成绩不比其他人差,可是却明显感到如果别人再用功一点儿就会超过自己,她开始在心里不断地担心起来到了高三,小施意识到必须解决自己的问题,不然会严重影响高三的学习。因此,她走进了学校心理辅导室,向心理老师咨询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老师告诉她,到了高三很多同学都会有和她相类似的情况,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给自己准确定位,确定合理的高考目标。通过三次咨询,心理老师和小施一起分析了小施的具体情况,帮助小施确定了自己的高考目标学校,并且和小施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小施心中的疙瘩解开了,在后面的日子里,小施不再担心高考的结果问题,而是重点关注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和收获。逐渐地,小施把握住了高三学习的特点和复习节奏,每次模考的成绩都令她很满意。最后,顺利地考上了自己的目标大学。思考:1.小施的心理压力来自哪些方面?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压力?2.小施是如何通过心理咨询调整心态并取得进步的?我们可以从她的经历中学到什么?总结:小施的案例展示了高三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容易陷入对结果的过度焦虑。这种焦虑常常源自对自己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和对失败的恐惧。然而,通过合理的心理调适,尤其是通过心理咨询,小施学会了将注意力从担心高考结果转向关注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从而缓解了焦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个案例提醒我们,面对高三的压力,重要的是找到合理的定位和目标,专注于过程管理,保持积极心态,才能更好地迎接高考的挑战。(三)心灵港湾(5分钟)成就焦虑对策:1.降低不必要的比较,停止把自己和别人时刻进行对比,转而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2.需要调整对成就的认知,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不只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自我提升和发展。3.设定阶段性、可实现的目标,把注意力放在学习的过程和收获上,而非仅仅追求结果。4.保持积极的情绪管理,通过放松训练、运动或倾诉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四)活动在线(15分钟)活动:我的高三坐标系第一步,确定高三的终点目标。根据自己在高二阶段的整体成绩水平来测算自己未来的高考实力水平,确定自己高考的目标大学。第二步,建立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高三坐标系。以自己的高考目标学校的要求为高度,将目标成绩分解成不同阶段的要求。第三步,交流论证自己的坐标系。1.与彼此了解的同学或朋友交换坐标系。请对方根据对你的了解,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他们预测你这一年的表现情况,并讨论你们所画的异同;课后请老师指点你的坐标系。请老师根据对你的了解,结合高三的形势,预测你这一年的表现,并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然后和老师一起讨论这些折线的异同。3.重新审定自己的预期表现。结合别人的预期,重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的坐标系以及相应的坐标。总结:同学们通过确定明确的高考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阶段性任务,让学习更有方向和动力。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完善自己的高三计划。根据反馈调整预期,确保目标合理且可实现,才能在高三的学习中保持稳步前进!(五)方法指南(10分钟)确保目标动力作用最大,我们可以这样做:1.明确目标的渴望程度首先,问自己为什么渴望这个目标。如果没有达到,会感到多大程度的失落或痛苦?通过自我反思,确定目标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2.评估目标成功概率根据目前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客观地评估自己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通过模考成绩、老师反馈等,找出自己的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3. 提升目标激励值将目标与个人长远的愿景联系起来,让它对你有更强的激励作用。把目标与未来的职业理想、家庭期望或个人成就感等结合起来,增加目标的吸引力。4.分解目标,增强动力将大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阶段性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增强信心,逐步增加实现最终目标的动力。5.动态调整定期反思与评估自己的进展,根据学习情况和外部反馈,灵活调整目标的实现路径,以确保目标保持现实性和可达性。(六)课堂小结(5分钟)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通过“人生航海图”的导入活动,帮助大家思考自己在高三阶段的目标和定位。我们探讨了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明确且有动力的高考目标,并通过期望价值理论来评估目标的可行性。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后,你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计划,确保目标合理,这样才能持续推动自己前进。(七)课外活动了解自己的高考目标大学:要想让高考目标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确定高考目标大学后,去查找目标大学的相关资料(如学校的变迁史、学校的主要成就、学校名人校友以及现在的教师情况),认真阅读,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大学,并进一步从中找到更能够打动自己的点,建立情感的链接。有条件的学生最好能到自己的目标大学去参观一下,到校园中去走一走,体验步行在向往的校园中的感觉,这样我们对自己的目标就有更多的感性记忆和情感链接,有情感链接的目标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动力。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案例分析、互动活动和分享策略,引导学生成功明确了高三阶段的目标与规划方法。设计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在部分互动间隔时间安排上有更清晰的结构,随后可以更灵活地调整分配时间。同时,应进一步关注目标不明确或参与程度较低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增强他们的目标感和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