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2)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2.实验原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 ,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所测合力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 效果3.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 、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 、铅笔. 4.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橡皮条刻度尺(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甲所示.(3)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 ,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 ,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如图乙所示.(5)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同.方向读数5.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4)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命题一 课标教材原型实验 [基础考查]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1)注意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 N.(2)弹簧测力计读数要符合有效数字要求,小数点后要有2位有效数字(除题目特殊要求外).2.实验误差分析(1)理论值不一定沿橡皮条方向,但单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一定沿橡皮条方向.(2)读数不准和作图不准都可能使F与F'不完全重合.例1 (2024年海南卷)为验证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某组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橡皮条、轻质小圆环、木板、刻度尺、白纸、铅笔、细线和图钉等器材,按照如下实验步骤完成实验:a.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木板上;B.如图甲、乙所示,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G点,另一端连接轻质小圆环,将两细线系在小圆环上,细线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到某位置,并标记圆环的圆心位置为O点.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大小分别为F1=3.60 N、F2=2.90 N.撤去拉力F1和F2,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使其圆心到O点,在拉力F的方向上标记P3点,拉力的大小为F=5.60 N.(1)在图乙中按照给定的标度画出F1、F2和F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1、F2的合力F'.(1)如图(2)比较F和F',写出可能产生误差的两点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没有做到弹簧测力计、细线、橡皮条都与木板平行;②读数时没有正视弹簧测力计【解析】(1)按照给定的标度画出F1、F2和F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1、F2的合力F',如图所示.(2)F和F'不完全重合的误差可能是:①没有做到弹簧测力计、细线、橡皮条都与木板平行;②读数时没有正视弹簧测力计.变式1 (2024年佛山模拟)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木板上贴着白纸竖直固定放置,定滑轮固定在木板上,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一端吊着重物,另一端与另两段带有绳套的细绳连接成一个结点,弹簧测力计a、B通过绳套拉细绳.实验时保持绕过定滑轮的细绳竖直.(1)实验前,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重物的重力,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重物的重力为 N. 6.90【解析】(1)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知,重物的重力为6.90 N.(2)对于实验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两细线间的夹角应尽可能大B.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应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C.实验过程中使弹簧测力计、细线都与木板平行D.实验中只需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细绳的方向BC【解析】(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两细线间的夹角不能太大,有可能会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同时不便于作图,A错误;为了减小力的测量误差,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应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实验过程中使弹簧测力计、细线都与木板平行,B、C正确;实验中除了需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细绳的方向,还需要确定结点的位置,D错误.(3)按正确的操作进行实验,并将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作出(如图丙所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0 N,O是绳的结点的位置.理论上合力F的大小为 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结果表明,合力的理论值和真实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 7.00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解析】(3)根据平行四边形,作出合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得其合力的理论值为7.00 N.实验结果表明,合力的理论值和真实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4)如果开始两弹簧测力计的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测力计a的方向以及绳的结点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B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则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 . A.减小 B.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D【解析】(4)a的弹力、B的弹力以及合力F构成力的三角形,如图所示.现将弹簧测力计B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而合力F保持不变,显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先减小后增大.命题二 拓展创新实验 [能力考查]实验创新方向实验器材的创新 1.将橡皮筋和弹簧秤的实验角色互换;2.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保证了橡皮筋两侧弹力大小相同,与两侧橡皮筋长度大小无关1.通过应用定滑轮,改变拉力的方向;2.钩码的总重力即对应细绳拉力大小实验器材的创新 1.电子秤代替弹簧秤,可以直接读出力的大小;2.同一电子秤应用于三个图中,可测得三根细线中拉力的大小实验器材的创新 1.用量角器可直接测量力的夹角,从而可用几何知识求出分力大小;2.由量角器上的刻度值可以保证两绳套方向改变时两绳套间夹角不变实验过程的创新1.探究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2.橡皮筋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用水平力两次拉动重物,对应不同的轨迹例2 (2024年云浮检测)甲、乙两实验小组分别利用传感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力的合成规律,装置如图所示.(1)甲、乙两实验小组的木板须在竖直平面内的是 (填“甲”或“乙”),实验中必须保持O点位置不变的是 (填“甲”或“乙”). (2)甲实验中测得两传感器的拉力分别为F1、F2,钩码总重力为G,下列数据不能完成实验的是 . A.F1=F2=1.00 N,G=3.00 NB.F1=F2=3.00 N,G=6.00 NC.F1=F2=G=4.00 ND.F1=3.00 N,F2=4.00 N,G=5.00 N甲乙AB【解析】(1)甲实验,在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保证钩码重力大小等于细绳中拉力的合力,但不需要每次实验保证O点位置不变;乙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橡皮绳时,必须保证O点位置不变,以保证两次实验效果相同,但未利用重力所以不需要木板竖直放置.(2)甲实验中,三个力受力平衡满足三角形定则,则两力之和一定大于第三力,A不满足,B项只有在同一直线上才满足.故选AB.(3)乙实验中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初始时α+β>90°,现使α角不变,β角缓慢增大至90°.在此过程中,有关两弹簧测力计示数FA、FB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A减小、FB减小B.FA增大、FB增大C.FA减小、FB先减小后增大D.FA增大、FB先减小后增大B【解析】 (3)乙实验中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可知两弹簧测力计合力保持不变;现使α角不变,β角缓慢增大至90°,运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图解法,如图所示随着β角增大,FB由1位置转至2位置过程中,可看出FA增大、FB增大.变式2 (2024年华师附中模拟)某同学在学习了力的合成的知识之后,尝试利用居家物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了一根橡皮筋,一块软木板,几盒规格相同的图钉,若干段轻绳,两个相同的轻质小塑料袋(重力可忽略).(1)该同学将软木板竖直放置,将一张白纸粘贴在软木板上,然后将橡皮筋上端用一枚图钉固定在软木板上的O点.如图所示,第一次将装有若干枚图钉的塑料袋用细线系在橡皮筋下端,稳定时,记录橡皮筋下端点的位置O1、袋内图钉数量.(2)第二次,用两根细线系在橡皮筋的下端,并绕过两枚图钉A、B吊起两个装有若干枚图钉的塑料袋.调整袋内图钉数量和A、B位置,使橡皮筋下端 . (3)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次实验时,只需要记录两个袋内图钉的数量B.不必称出每个图钉质量,可以用袋内图钉数量代表细线拉力大小C.此实验需要测出每次细线的拉力大小,所以应该称出每个图钉的质量D.为了实验成功,第二次实验时应该使两个塑料袋内图钉数量相同仍拉伸到O1B【解析】(2)为保证两次实验时橡皮筋的拉力保持不变,调整袋内图钉数量和A、B位置,使橡皮筋下端仍拉伸到O1.(3)第二次实验时,需要确定细线的方向和大小,A错误;不必称出每个图钉质量,可以用袋内图钉数量代表细线拉力大小,B正确,C错误;为了实验成功,第二次实验时两个塑料袋内图钉数量适量即可,没有必要相等,D错误.(4)某次实验时,橡皮筋的状态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调整可能正确的是 . A.仅减少右侧袋内图钉数量B.仅增加左侧袋内图钉数量C.使A、B图钉各适当下移,并增加右侧袋内图钉数量D.使A图钉上移,B图钉下移,并增加左侧袋内图钉数量C【解析】(4)仅减少右侧袋内图钉数量,橡皮筋的下端不会被拉到O1位置,A错误;仅增加左侧袋内图钉数,会使橡皮筋与OO1偏离得更多,B错误;使A、B图钉各适当下移,并增加右侧袋内图钉数量,可能使橡皮筋下端与O1重合,顺利完成实验,C正确;使A图钉上移,B图钉下移,并增加左侧袋内图钉数量,不会使橡皮筋下端与O1重合,D错误.知识巩固练1.(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甲中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 N;图乙中的F和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OA方向的是 .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348~349)11.40F(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B2.某同学独自一人进行“研究共点力的合成”这一实验.因无法同时拉两个弹簧测力计并记录拉力的方向和大小,该同学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在木板上固定白纸,橡皮筋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A点,另一端系上两根带绳套的细绳,在白纸上标出某标记点“O”.②先将细绳1的绳套拉至另一标记点“B”并用图钉固定,再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2,将橡皮筋的另一端拉至“O”点并使两细绳间有一定的夹角θ,如图所示.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及细绳2的方向(沿OC方向).③松开细绳1的绳套端,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2,再次将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及细绳2的方向(沿图中虚线方向).④ ,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⑤确定标度,作出三个力的图示,观察这些力的图示间的几何关系.⑥改变标记点“O”“B”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多次实验.(1)请写出在上述步骤中遗漏了什么环节: . 没有标记C点位置【解析】(1)上述步骤中没有标记C点位置.(2)为完成这一实验,这位同学应在步骤④中进行的操作过程为 . 见解析【解析】(2)将细绳2的绳套拉至标记点C并用图钉固定,再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1,将橡皮筋的另一端拉至O点,且使细绳1沿OB方向,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及细绳1的方向.(3)这位同学根据记录的三个力F1、F2和F3作图,下列图示符合这位同学的实验过程的是 . D【解析】(3)等效果的力F2应该与橡皮筋共线,为虚线方向;F1、F3的合力F合应该指向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故选D.(4)这位同学想进一步进行合力与分力对应关系的探究,他在完成实验步骤①、②后,保持橡皮筋的另一端仍在“O”点并缓慢改变细绳2的方向,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增大,则两细绳间夹角θ的变化情况为 . 见解析【解析】(4)OB垂直OC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最小,顺时针转动OC,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增大,两细绳间夹角变小;逆时针转动OC,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增大,两细绳间夹角变大.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图乙为A的示数.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细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为 N. (2)下列的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是 . A.细线应尽可能长一些B.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C.细线AO与BO之间的夹角应尽可能大于90°D.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方向,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80(3.79~3.81均可)CD【解析】(1)由于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 N,因此估读到0.01 N,故读数为3.80 N.(2)细线长一些可以使力的方向画得更准确,A正确;应测出重物M的重力,从而画出重力的图示,与重力相平衡的力就是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合力,B正确;细线AO与BO之间的夹角应适当大些,但没必要一定大于90°,C错误;由于第二次O点的位置与第一次O点的位置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没必要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D错误.故没必要的应为C、D.(3)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B.图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C.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D.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BCD【解析】(3)图中的F应是重力的平衡力,因此力F为F1和F2合力的实际值,A错误,C正确;F'是通过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因此图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B正确;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不会改变拉力的方向和大小,因此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D正确.4.(2024年西安联考)某同学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直边水平,橡皮筋一端固定在量角器圆心O正上方的A点,另一端系着绳套1和绳套2.(1)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②将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此时绳套1沿0° 方向,绳套2沿150° 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②中绳套1的拉力大小F1'= (用F表示); ④比较F1 与 (填“F”或“F1 '”)的大小,即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F1' (2)将绳套1由0° 方向缓慢转动到80° 方向,同时绳套2沿150° 方向不变,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点不动,此过程中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是 ,绳套2的拉力大小的变化是 . A.逐渐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DC【解析】 (2)两个绳套在转动过程中,合力保持不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动态矢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将绳套1由0° 方向缓慢转动到60° 时拉力最小,故绳套1的拉力大小先减小后变大,选D,绳套2的拉力大小逐渐减小,选C.综合提升练5.某实验小组要测量一铁块的重力.由于铁块的重力超过了刻度不清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不损坏弹簧测力计,设计如下实验,可提供选择器材有:一刻度不清的弹簧测力计、细线、铁块、白纸、刻度尺、钩码、定滑轮.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钩码质量为m0.该小组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进行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挂着钩码,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伸长量,即指针移动的长度x1,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用m0、g、x1表示). (2)用弹簧测力计与细线互成角度吊起铁块,如图乙所示,静止时测出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伸长量x2,可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弹力FB=kx2. (3)现已在图丙中画出细线OA、OB、OC的拉力方向及OB拉力的大小,并标记结点O.请你在图丙中用作图法画出OA的拉力FA.见解析(3)作图法画出FA如图所示.(4)用刻度尺量出图丙FA和FB对应线段的长度,则可得铁块的重力G.(5)多次实验,测出铁块的重力,需保证∠AOC (填“>”“<”或“=”)∠BOC,才不会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 >【解析】 (5)由数学知识可知只有满足∠AOC>∠BOC,才能保证F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