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四课、西汉与东汉楚汉争霸中,项羽兵败自杀。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是为汉高祖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课前预习任务目标:阅读课本第一子目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文景之治”出现的历史原因2.“汉承秦制”指汉朝承袭了秦朝的什么制度?3.汉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对地方治理有什么影响?1.“文景之治”出现的历史原因吸取秦亡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汉承秦制”指汉朝承袭了秦朝的什么制度?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基本沿袭秦朝3.汉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对地方治理有什么影响?郡国并行制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为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引发“七国之乱”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后因战略失当,被汉朝和梁国联手平定。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七国之乱习题巩固3.公元前189年,西汉政府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不嫁,五算(五倍的人头税)。据此推知,汉初( )A.休养生息政策内容广泛B.男尊女卑观念盛行C.对人口增长的需求迫切D.人头税的负担较轻C2.《史记》载,汉初立都时,娄敬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天府者也”,都关中“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张良认为都关中“阻三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这反映出西汉“都关中’( )A.吸取秦朝短命而亡的教训B.依托有利的地形积聚实力C.借助关中的富庶制衡诸侯D.旨在保持控制全国的优势D二、西汉的强盛(一)、课前预习任务目标: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2.汉武帝是如何开拓边疆的?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政治推恩令中外朝制察举制设置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任用酷吏,打击豪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利于选拔人才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社会治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对地方的控制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稳定物价增加财政收入,保证农业发展思想设五经博士;建立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便于巩固统治2.汉武帝是如何经略边疆的?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思考:“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促进西域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利于民族交融;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习题巩固1.汉初,统治者颁行“复弛商贾之律”,文景之时,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武帝时,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B.加强了经济控制C.规范了商业市场秩序 D.解除了国家威胁B2.《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王族子弟 B.促进民族交融C.增加财政收入 D.削弱王国势力D3.西域都护府在西城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锦不断的烽燧列亭,驻扎军队,执行军事任务和兼管交通。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A.保证中外商人的安全B.为张骞通西城创造条件C.扩大西汉的统治疆城D.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A4.为削弱诸侯王势力,汉武帝采取的举措是( )A.推崇黄老思想 B.颁布“推恩令” C.开辟丝绸之路 D.设置西域都护B(一)、课前预习任务目标:阅读课本第三子目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小组合作,画出秦至两汉时期发展的时间轴2.东汉初期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3.东汉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三、东汉的兴衰1.小组合作,画出秦至两汉时期发展的时间轴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公元9年王莽篡汉公元23年绿林军推翻王莽政权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2.东汉初期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郡县,减官吏,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文化重视儒学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文化重视儒学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3.东汉灭亡的原因有哪些?(1)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2)土地兼并、农民起义与军阀割据1.东汉桓帝时,出身望族的李膺因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被太学生敬为“天下楷模”。灵帝时,面对宦官搜捕的“党人”,好多百姓“破家相容”。据此可知,当时的反宦官专权斗争( )A.推动了“清议”之风的兴起B.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遏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反映了皇权的衰落B习题巩固四、两汉的文化(一)、课前预习任务目标:阅读课本第四子目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两汉史学的代表性成就有哪些?有什么特点?2.两汉的文学成就?它们的特点是什么?3.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有哪些?1.两汉史学的代表性成就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司马迁--《史记》特点:本纪、表、书、世家、列传黄帝至汉武帝年间纪传体通史文字精炼,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班固--《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两汉的文学成就?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汉赋:介于散文、韵文之间,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反映社会真实情况3.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有哪些?(1)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2)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3)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4)《九章算术》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