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轮复习|纲要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讲1.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纲要上)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疫病防治,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书刊出版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选择性必修)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时空观念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课程标准时空观念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政治:国家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相对削弱,士族专权下形成门阀政治。经济:北人南迁,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基。思想文化:佛道思想盛行,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玄学兴盛。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内迁,掀起民族交融高潮。总体特征: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总体特征:隋唐是古代中华文明走向成熟时期和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制度创新对后世国家治理影响深远。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江南进一步开发,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中唐以来,抑商政策松动。思想文化:领先世界;多元开放,兼收并蓄;影响深远,形成中华文化圈。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对外关系: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备考引领 全国卷 地方卷2023全国乙卷·唐诗 2022全国乙卷·唐代的书法 2020全国Ⅰ卷·唐代的艺术成就 2020全国Ⅱ卷·唐代敦煌壁画 2020全国Ⅲ卷·唐代的艺术成就 2019全国Ⅰ卷·唐社会风尚—拔河 2019全国Ⅲ卷·儒家思想对宗教思想的影、、 2024江苏·儒学复兴2024安徽·唐朝文化兼收并蓄2024甘肃·唐朝文化认同2024海南卷·古代西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2023北京卷·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2021天津卷·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2021湖北卷·唐代儒家伦理纲常2021浙江卷·楷书2020天津卷·《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2020北京卷·清乐备考引领:1、知识整合 :按“思想—文学—科技—交流”四大板块梳理脉络,关联政治经济背景。 2、热点突破 :儒释道思想演变与理学形成;唐诗中的社会变迁(如边塞诗与安史之乱); 唯物史观应用 :分析经济基础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问题:儒学什么时候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在魏晋南北朝发展状况及其原因?西汉(汉武帝) 挑战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因:①唐末至五代,社会动荡,纲常礼仪败坏;②儒学本身在理论体系和解释现实问题上存在缺陷(缺少思辨性、理论性)③魏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受到冲击。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儒学 道教 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 唐朝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东汉末年兴起儒学家提出儒释道三教合一,以儒为主道教最受尊崇“三教并行”,韩愈复兴儒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思想活跃,多元共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出现“三教合一”趋势本质弘扬儒术【辨析】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贵儒尊道”的主张,体现了道教在民间传播过程中的一种包容和融合态度,它将儒家的社会伦理思想与自身对“道”的信仰相结合,既有助于道教更好地融入社会,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也有利于借助儒家思想在民间的深厚基础,来传播道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促进道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和发展。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知识扩展1:道教起源与发展: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宗教,形成于公元2世纪,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以中国古代鬼神崇拜为基础,承袭神仙方术等逐渐形成。东汉顺帝时张陵(张天师)创五斗米道,标志着道教初步形成。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与改革,到唐宋时期受统治者推崇而昌盛,元以后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清代逐渐衰落。信仰与教义: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衍生出道的化身“太上老君”及“三清”尊神等。主张人们通过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来追求与道合一,追求修炼养身,长生不老。主要派别:主要有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派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重内丹修炼,道士需出家,有严格清规戒律;正一派以符箓斋醮为主,道士可以不住宫观,可娶妻生子。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知识扩展2:佛教起源: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发展:早期佛教主要在印度传播,后来逐渐传播到亚洲各地。在传播过程中,佛教形成了不同的宗派和教义体系,如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等。主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禁欲苦行,宣扬来生幸福。生活中的佛教:阿弥陀佛;因果报应;善有善报;心似明镜;心如止水。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合作探究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材料研读:秦汉时期有战争682次,平均每年1.6次;魏晋南北朝时战争最多,共有1677次,平均每年有4.6次。 —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 —柏杨 《中国人史纲》道教,发源于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①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需要精神寄托。②佛、道盛行,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冲击儒学正统地位。③儒学自身的缺陷,儒学神学化,缺乏思辨性,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统治者借助佛教、道教巩固自身统治。⑤独立的寺院经济;佛教为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合作探究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的影响?1.经济:寺院经济发展,侵犯世俗地主的利益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源。2.政治:与官府争夺财富和劳动力,严重威胁到封建统治,干扰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3.思想:冲击了儒学的主流和统治地位,刺激儒学复兴。4.艺术:对绘画和雕塑艺术产生重要影响【选择性必修3·第2课·P8】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对社会的危害?如何应对?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②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③破坏家庭秩序,违背儒家伦理。1、原因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对社会的危害?如何应对?①南朝范缜《神灭论》,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2、措施②统治者灭佛:北魏、北周及唐朝的统治者为加强统治,几度灭佛。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范缜《神灭论》唯物主义,把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知识扩展:韩愈复兴儒学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对社会的危害?如何应对?2、措施③复兴儒学: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以天命论反佛韩愈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主宰,国家兴衰、个人祸福由天命决定。而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等观念,在他看来是对天命权威的挑战。他觉得佛教的这些说法会扰乱人们对天命的敬畏,让人们不再相信上天的主宰,而去追求虚幻的因果轮回,所以他以儒家正统的天命观来抵制佛教的相关思想。以封建纲常反佛儒家强调君臣、父子、夫妇等封建纲常,认为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韩愈指出佛教倡导出家修行,违背了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和夫妇之伦。出家人不事君亲,不承担社会责任,破坏了社会的等级秩序和伦理规范。他认为只有遵循儒家的封建纲常,才能使社会安定有序,因此大力宣扬封建纲常来对抗佛教对社会伦理的冲击。道统说宣扬自尧舜至孔孟一脉相承的道统,抗衡佛教自释迦牟尼至菩提达摩、慧能的法统。为宋朝理学兴起奠基基础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二、魏晋玄学的发展1、含义: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融合儒家经义,对《老子》《庄子》《周易》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探讨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根本问题。2.背景:①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②政治:世代沿袭的门阀政治③思想:走向崩溃的两汉经学④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变局”。3.内容:①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②政治上,主张“无为”; ③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4.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概念:魏晋风度】(1)内涵:指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人生观,可以作为一种文人的心态和时代的精神来看待。(2)表现:在人格上追求独立、自由,反对礼教,追求隐逸;在交往中喜好清谈;喜好服食药、酒;在服饰上追求洒脱。(3)实质:魏晋风度反映出魏晋士人追求洒脱的背后,实有一种无法排解的忧愁和痛苦,显现出他们矛盾的心态。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知识回顾:魏晋至隋唐的文艺及科技成就?三、魏晋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项目 名家名作 特点文学 建安文学(曹操父子)、田园诗(陶渊明)、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唐朝诗仙李白 《将进酒》、诗圣杜甫 《望岳》 书法 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东汉书法成为一门艺术,魏晋时期各书体已经完备唐朝颜体与柳体 唐代融合南朝秀美和北朝雄健绘画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以形写神唐朝“画圣”吴道子魏晋至隋 风格多样雕塑 唐佛教石窟 佛教流传的产物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三、魏晋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金刚经碑》怀素《自叙帖》从实用转为审美、从自发走向自觉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三、魏晋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755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736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晚唐)盛唐 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 平实浅近,讽喻初现晚唐 沉重忧郁,帝国衰败思考:诗歌风格为何如此之大?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这时的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诗风平实浅进,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三、魏晋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唐代乐舞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知识回顾:魏晋至隋唐的文艺及科技成就?三、魏晋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项目 名家名作 特点文学 建安文学(曹操父子)、田园诗(陶渊明)、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唐朝诗仙李白 《将进酒》、诗圣杜甫 《望岳》 书法 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东汉书法成为一门艺术,魏晋时期各书体已经完备唐朝颜体与柳体 唐代融合南朝秀美和北朝雄健绘画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以形写神唐朝“画圣”吴道子魏晋至隋 风格多样雕塑 唐佛教石窟 佛教流传的产物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唐代乐舞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领域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数学 南朝 祖冲之农学 北朝 贾思勰地理 西晋 裴秀北魏 郦道元建筑 隋朝 李春印刷术 唐朝火药天文学 僧一行医药学 孙思邈唐高宗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绘制《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世界上最早用科学的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中期书籍中记载了火药配方;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水经注》是综合性的地理著作。选必链接1.疫病防治: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隋唐时期,已经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选择性必修2·第14课)2.医学成就: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选择性必修2·第14课);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探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物质基础政治: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提供人才基础社会:统一稳定的社会环境民族交融及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提供多元文化基础文化: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四、中外文化交流佛教 佛教 入华 (1)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2)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3)唐朝的高僧玄奘,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佛教 外传 (1)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2)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儒 学 (1)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2)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选择性必修3·第2课)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社会 制度 (1)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2)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选择性必修3·第2课)人员 往来 (1)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2)日本多次向唐朝派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选择性必修1·第11课)(3)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唐朝后期,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技术 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选择性必修1·第11课)四、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商品 物种 (1)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大量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2)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选择性必修3·第9课)饮食 服饰 艺术 等 (1)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选择性必修3·第2课)(2)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选择性必修3·第9课)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的原因及深远影响?1、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高度繁荣。(2)制度先进,文化发达,成为周边国家学习的对象。(3)政策开明,文化开放,设有专门机构掌管对外交往。(4)丝绸之路畅通,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2、影响(1)唐朝对外关系的发展,密切了唐朝同各国的联系。(2)唐朝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3)促进了周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亚洲中华文化圈形成。(4)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概念理解“中华文化圈”】唐朝“中华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主体,范围包括越南、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国家。汉字、儒学、中国化佛教和中国式典章制度,是中华文化圈的基本特征。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一方面促进了唐代经济的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唐代文明的对外传播泽被东西,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1.(2024·河北高考·3)南北朝之前,“川”字只有“水道、河流”之意,而《魏书》所载牛川、宁川、敕勒川等地名中的“川”,则是鲜卑语“荒野、荒滩草原”的意思。于是,“川”字有了新的义项,并沿用至今。这主要反映出,民族交融( )A.缩小了南北差距 B.奠定了统一基础C.丰富了文化内涵 D.拓展了文学题材2.(2024·江西高考·3)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这反映了北魏的( )A.地域认同 B.民族政策 C.艺术审美 D.华夏观念CD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3.(2024.6·浙江高考·2)研究发现,内有帐篷形象(遗物或壁画)的墓葬,东汉时分布于当时边疆地区的内蒙古、辽宁、山西及甘肃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集中在北方及西北地区,中原地区也有少数发现,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关中及中原地区。据此可知( )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逐步交融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的主要民居类型发生变化 D.边疆和内地一体化4.(2024·甘肃高考·3)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诏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诏令提到“参详旧典,务从宽仁”“民由化穆,非严刑所制”“齐之以法,示之以礼”。从上述诏令可知,孝文帝修定律法( )A.深受儒家影响B.借鉴南朝经验C.沿袭鲜卑传统D.意在托古改制AA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5.(2024·黑吉辽高考·2)表1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表1人物 内容将军冯邕之妻元氏 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长乐长公主元瑛 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乐安郡公主元仲英 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表1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 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 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D课程标准 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6.(2023·辽宁高考·3)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16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 )①纸张的普遍使用 ②门阀士族的推动 ③北人的大量南迁 ④儒家思想的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3·湖南高考·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B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