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2月1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2月4日,中国宣布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及皮卡加征10%4月9日,美国正式对中国商品加征104%的关税4月10日,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4月11日,美方宣布部分豁免,但总税率仍达145%(含前期叠加)3月3日,美国将对华关税提高至20%3月4日,中国扩大反制范围中方声明“不再理会美方后续加税”,关税战进入僵持阶段【热点解读】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绝非孤立的经济行为,而是美国重构全球权力体系的“组合拳”:1、技术霸权保卫战:通过《芯片法案》、实体清单等工具,将中国锁定在产业链中低端,固化“技术代差”。2、产业链重构阴谋:推动“中国+1”供应链布局,以墨西哥、印度等为跳板,削弱中国“世界工厂”地位。苹果将15%产能迁至越南,特斯拉在墨西哥建厂,均是这一战略的缩影。3、美元霸权救赎:关税收入名义上是“填补财政”,实则为美联储加息周期提供弹药,维系美元信用。制造业回流,消除贸易逆差,重塑全球规则体系霸权主义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知识体系:发展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全球性问题: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信息安全、文化霸权、逆全球化……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20世纪以来世界秩序的重构历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一战后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美苏争霸两极格局苏联解体,美国赢了吗?这个胜利是美国捡来的意外大奖,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难以长期维持,世界的多元化进程将加速前进,美国的霸权注定是短暂的。——摘自王鼎杰《战略视野下的“美国衰落论”》改变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15c—16c新航路1914—1918一战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世界格局1931—1945二战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两极格局1947—1991冷战两极格局对峙并孕育多极化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一超多强”?一、世界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表明在多极化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3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力量(极)有哪些?欧共体(后发展为欧盟)、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后)、日本、中国、广大发展中国家2.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国实力相对均衡化、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发展、科技发展与传播、文化多样性和民族主义觉醒……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力量重塑格局变欧洲联盟于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变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家关系。合作共赢继承发展改革开放调整战略和平和各具特色的发展的道路推动多极化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力量重塑格局变1991年依靠经济、军事实力,试图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2001年“911事件”美国在和平时期遭受最严重的恐怖袭击“美国治下的和平”当今的美国1.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主导世界“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布什“你不跟我们一道,就是跟恐怖分子一道。”——小布什 9.11后的演说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1叙利亚战争美墨边境建墙美国的不断退群逆时代主流“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基辛格2.欧洲:实力的西欧,分歧的欧盟1967年欧共体成立欧洲一体化削弱美国霸权地位冲击两极格局1993年欧盟成立经济政治联盟经济实体欧盟成员国示意图(截止到2013年,28个)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欧洲身份的象征,推动欧洲的联合,改变世界货币力量的对比,欧元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3.俄罗斯:曾经的工业大国,现在的军事强国独立之初:向西方“一边倒”1993年:强化“东方外交”1996年:全方位外交2000年:普京任总统,继续“多极化外交”针对北约东扩,俄改变外交战略为“双头鹰战略”,同时面对两个重要的战略方向,或东西并重,或西主东辅,或东主西辅西方经济援助没有兑现;地缘政治上挤压俄国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提出积极介入科索沃问题的解决;重返中东政治舞台;与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坚决反对北约东扩。外交上既坚持独立,又避免冲突,得益于石油价格上涨经济快速发展,军事唯一与美抗衡的核大国,外交呈现强势的特点恢复曾经的大国地位,是俄罗斯的外交灵魂4.日本:雄厚的经济地位,孱弱的政治地位韬光养晦的20年!1979年GDP1008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70年9月18日日本外相爱知揆一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要求重新考虑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构成;1983年5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提出,日本要对西方安全承担责任。此后多次递交入常申请,均遭联合国果断拒绝。日本入常梦碎曾经风光无限的索尼、东芝、日立等大品牌,如今纷纷没落,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在这20年里,日本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完成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目前的新技术领域,美日已瓜分了全球的80%。日本GDP一直稳居前三。失落的20年?也许,能否对历史问题有着深刻的反省才是日本能否成为政治大国的关键吧!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建起的太阳神塔,经济崛起的象征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5.中国:崛起的大国,但还是发展中的大国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国在新冠疫情中表现出色,展现大国的担当和责任使命和平发展至2015年,G20集团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的80%,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多边外交责任大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6.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力量,后发的力量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标志:1961,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的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推动国际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不结盟运动背景:维护民族独立,摆脱美苏控制,发展民族经济;不结盟运动五大巨头左起:印度总理尼赫鲁、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至今共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全球人口的55%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深蓝成员国;浅蓝观察国1990年—1991年,美国领导人在各种讲话中有42处提到”世界新秩序“,最终目的是”美国治下的和平“,即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美国之声阿富汗战争:截止2018年底,美国国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军已直接投入军费约9000亿美元,间接投入军费达2万亿美元,至今仍有1.4万美军士兵驻扎在阿富汗。——《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344页美国之声有没有实现?走向全球的趋向战前:世界市场扩大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全球化继续发展全球化时代到来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开始发展形成二、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潮澎湃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15c—16c新航路1914—1918一战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1931—1945二战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1947—1991冷战两极格局对峙并孕育着多极化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一超多强”1991苏联解体后走向多极化,其发展趋势不可逆华为,与世界共鸣华为在海外17个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比如:最大的软件中心在印度,美学中心在法国,数学中心在俄罗斯和法国,材料与工业设计在日本等。华为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2024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人民币。2013年,在伦敦成立全球财务风险控制中心,监管华为全球财务运营风险,包括会计处理、流动性管理、外汇风险管理、信用管理、全球财务遵从等。观点一:经济全球化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失控的风险。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影响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摘编自教材135页和《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精要与史学导读》625页观点二: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交流和区域经济合作,使霸权受到挑战,促进了多极化 ——《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精要与史学导读》625页1.两则观点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2.你赞同哪一种观点或谈谈你的理由。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异:制约多极化;促进多极化全球化与多极化的关系中,相互促进是主要方面,制约则是次要方面。保持地区和全球安全、扩大共同利益是全球化和多极化共同追求。——《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精要与史学导读》625页3.请列举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浪潮的史实。二、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潮澎湃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组织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49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二、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潮澎湃二、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潮澎湃发展中国家逆全球化的原因在于:全球化的自由贸易主张与民族国家的国家利益诉求之间存在矛盾。发达国家逆全球化的原因在于:全球化导致了自身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以及国内矛盾的加剧,他们并不是要退出全球化,只不过是要改变全球化的规则,要建立一种对他们更有利的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保卫自身信息安全独立、理性与包容如何应对?和平演变意识形态渗透;网红乱象与流量资本;扣帽子、网暴与键盘侠……“奶头乐” 现象:美国前国安助理布热津斯基建议用各种令人沉迷的文化产品麻痹80%的人口让他们不再关注社会治理问题,在浅层快乐中失去思考能力。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三、社会信息化:数字浪潮卷全球2014年11月20日,习近平出席新西兰毛利族传统欢迎仪式,行“碰鼻礼”2013年11月26日上午,习近平在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四、文化多样性:交流互鉴共繁荣学思之窗如何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含义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的多样性主要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表现现出来。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理解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国际格局多极化区域集团化文化多样化冲击影响加速途径目标问题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信息安全文化霸权逆全球化发展特点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这些问题的本质是“新冷战思维”:阵营对立:划分阵营,强调差异,进行对抗零和博弈:强调竞争与对抗,忽视合作与共赢军事对抗:军事手段展示实力,维护利益意识形态对抗:将自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指责攻击经济遏制:经济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制裁、封锁和打压,限制经济发展,试图削弱对方地缘政治竞争:通过支持代理人战争、煽动地区冲突等方式来扩大自身影响力,挤压对手的战略空间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政治多极化区域集团化文化多样化冲击影响加速途径目标问题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信息安全文化霸权逆全球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命运共同体应对?发展趋势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结 语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间的拉锯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一部全球治理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当今时代全球化方兴未艾,多极化也在加速发展。一方面,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多极化的发展反过来又推进了全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又会影响到世界多极化的发展。1.如图是有关亚太战略(美国2012年宣布推出的一项新军事战略)的政治漫画。此漫画意在说明A.美国维护亚太地区安全 B.美国以和平名义破坏和平C.世界局势开始动荡不安 D.亚太战略适应了时代发展课时小练B2.如图是一幅反映当今国际关系的政治漫画一《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A.冷战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联合国的维和作用明显减弱C.恐怖主义延缓了民主化进程 D.大国插手导致世界局势动荡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