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授课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授课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目录
重点内容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1.文明产生的过程;
2.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认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时空条件。
课标要求:知道早期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人类文明的产生
目录
1
2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文明的产生
Civilization or Barbarous
文明
野蛮的
【思考】人类文明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美】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阶级、国家、城市、文字的形成。
一、文明的产生
1.文明前提:农业、畜牧业的产生
【课堂探究】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谈一谈农耕畜牧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①社会分工的形成;
②交换贸易的产生;
③定居生活推动早期城市的出现。
地区 农作物 家畜
西亚 大麦、小麦、豆类 羊、猪、牛等
南亚 芋头 中国 水稻、粟 中南美洲 玉米、南瓜 【思考】人类早期农业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原始社会早期:采集渔猎;
原始社会晚期:出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炭化稻谷(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出土器物
陶猪(大汶口文化)
苏美尔牛形护身印章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約BC13000年)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約BC13000年)
一、文明的产生
农业、畜牧业产生
社会分工
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产品
私有制产生
阶级产生
内部:阶级矛盾
外部:部落战争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的出现
形成国家
文字产生
文明诞生的过程
定居点
早期城市
2.文明形成:社会分工、阶级与国家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争夺土地资源
奴隶社会
材料 在中国北方,至今最早的农业遗迹……其中有不少是贮存粮食的窑穴,腐朽的粮食堆积,厚度不等,有的窑穴深至5米,粮食堆积厚达2米……其粮食供应之规模,相当可观。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山西襄汾陶寺墓葬(龙山文化)的随葬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文明的产生
2.文明形成:社会分工、阶级与国家
埃及象形文字
西亚楔形文字
中国甲骨文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古代文明 地域 主要时间 文明的早期发展(主要成就) 政治 文化
古埃及文明 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古巴比伦文明 西亚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文明 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建造金字塔
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形成种姓(等级)制度
①发展起数量众多的具有小国寡民特征的城邦
②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
①文学:神话、悲剧、喜剧
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史学之父”
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①创立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
②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①创立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②创作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诞生洪水与方舟传说;③发明60进制
①创立象形文字,生产书写材料莎草纸
②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1、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
多战乱
多自然灾害
君主专制
宗教认识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史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部分条文
君权神授
第8条:自由民窃取牛、或羊、或驴、或船舶,倘此为神之所有物,则彼应科以三十倍之罚金···倘窃贼无以物偿,则应处死。
第203条/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名那。
226条/16条: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剔去非其奴隶的标示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自由民藏匿宫廷所有或穆什钦努所有之逃奴于其家而不依法令者之命令将其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
保护私有财产
阶级歧视
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太阳神沙玛什
权杖
汉谟拉比国王
君主专制制度
法制文化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观察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体会古巴比伦文明有哪些特点?
1、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古巴比伦——君主专制;《汉谟拉比法典》世界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重点解读】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
地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特点:
君权神授、宣扬公正、
保护私有财产、同态复仇、
阶级歧视、维护奴隶主利益
1、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楔形文字
方舟传说
乌尔军旗壁画
1、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2、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史料四:埃及文明是稳定而保守的,此外它还是一个自信乐观的文明···尼罗河的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侵犯···它是一条温顺的、可预测的大河,埃及人把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希罗多德
国家统一的通道
历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胡夫金字塔
拉美西斯二世
正义:在社会中维持神圣秩序的能力
威令:法老用话语创造或再造情势的能力
认识:认识或理解情势的能力
莎草纸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古埃及:法老制度
法老被视为是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摘自埃及历史铭文
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铭文》
金字塔是法老陵墓
被认为是通向永生的天梯
特点:
①法老权威至上;
②宗教是古埃及文明的核心。
图坦卡蒙金面具
2、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地理环境怎样影响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地形屏障
莎草丛生
定期泛滥
不易受到外族入侵
莎草纸
农业发达、历法
欢乐的“喜神”
神话法老
水源充足
平原广阔
农业发达
易于统一
君主专制
洪水传说
外族入侵
不定期泛滥
缺乏屏障
不安全感
编制法典
两河流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1)地理环境
古代印度即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包括了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的领土。在古代,并不曾有任何一个国家以印度作为自己的国名。
——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古印度在地理环境上有什么特点?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BC3000
BC2500
BC2000
BC1500
BC1000
BC500
AD1
印度河文明
雅利安文化
孔雀王朝
哈拉帕文明:前3300—前1300
雅利安文化:约公元前1500年始
列国时代:公元前6—前4世纪
孔雀帝国:公元前324—前187年
(2)国家形成和社会制度
①国家的形成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2)国家形成和社会制度
①国家的形成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2)国家形成和社会制度
①国家的形成
摩亨佐—达罗城市复原想象图
哈拉帕文明出土的带有文字的印章(文字至今未破译)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2)国家形成和社会制度
①国家的形成
BC3000
BC2500
BC2000
BC1500
BC1000
BC500
AD1
印度河文明
雅利安文化
孔雀王朝
哈拉帕文明:前3300—前1300
雅利安文化:约公元前1500年始
列国时代:公元前6—前4世纪
孔雀帝国:公元前324—前187年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2)国家形成和社会制度
①国家的形成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印度等地。进入印度的被称为“雅利安人”,他们后来推进到恒河流域,当地土著居民被征服或消灭,雅利安人称为印度的主要居民。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传播与交流》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四、古代印度
2.国家形成和社会制度
①国家的形成
这些来到南亚的印欧语系的部落,他们带着他们的战车、马匹、畜群、食物和神龛,涌进南亚次大陆时,同原来的土著居民发生了激烈的战争。他们称土著居民为“达萨”,是黑皮肤的、没有鼻子的、说邪恶语言的人,说明他们与土著居民在外表上是不同的。他们先在印度河流域定居下来,那时他们还处在游牧阶段,不知道农业,也不知城市为何物。畜牧业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只是到这个时期的末期才学会了农业,并逐渐变成他们的主要生产部门。
——杨共乐,彭小瑜《世界史·古代卷》
(2)国家形成和社会制度
②种姓制度
在进入印度之前,雅利安人分为军事贵族或武士、从事祭祀的僧侣和普通牧民三类群体……(征服印度后)那些被征服的印度原住民和沦为卑微奴隶的人被视为最低贱的等级……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等级的差别逐渐以制度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四种社会群体分别成为种姓制度中的四级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朱寰主编《世界古代史》(上册)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2)国家形成和社会制度
②种姓制度
种姓名称 社会阶层 从事的职业 政治权利 婆罗门教
造人的说教
婆罗门 僧侣 宗教祭祀 宗教和行政大权 由嘴变成
刹帝利 国王、武士 统治和保卫国家 行政权力 由手变成
吠舍 自由平民 农牧手工和商业 无政治权利 由腿变成
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低贱的职业, 为前三等级服务 被剥夺各种权利 由脚变成
贱民 四种姓之外,“不可接触者”,无任何权利,从事低贱肮脏的工作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I.96.在一切物类中,生物最高;生物中,赖智慧以生者最高;人在智慧动物中最高;婆罗门在人类中最高。
IX.322.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繁荣,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婆罗门和刹帝利结合在一起而在今生和来世得以繁盛。
X.12.(低种姓男子和高种姓妇女结合)产生由于不洁的种姓混杂而产生的儿女,叫做阿踰迦跋、刹多梨,以及人类最底下的旃陀罗(贱民)。
——《摩奴法典》
(2)国家形成和社会制度 ②种姓制度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印度的各种副种姓群体实实在在地保持着遗传上的独立性。这要归功于这块次大陆上源远流长的内婚制度。……即便是住在同一个村庄、共同生活的若干群体,如果去测量一下他们之间的遗传差异性的话,结果也比北欧人和南欧人的差异大。所以,正确的说法是,印度是由大量的小型人群组成的。
——大卫·赖克《人类起源的故事》
印度不同人种的相貌差异
达罗毗荼人
雅利安人
(2)国家形成和社会制度
②种姓制度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洛阳白马寺
(3)文化成就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影响: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的冲击;
佛教
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其他:1到9数字、按位计值法....
3、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3)文化成就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古代希腊文明
(1)希腊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前2千纪
前8-前6世纪
前5世纪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城邦发展起来
雅典民主黄金时代
地理区域: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2)希腊文明的成就
政治 ①城邦制度
(特点: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政);
②斯巴达为代表的寡头政治;
③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治。。
①城邦制度;
(特点: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政)
②斯巴达为代表的寡头政治;
③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治。
经济 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希腊文明的成就
(1)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政治,出席公民大会,担任公职,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雅典人口比例示意图
(2)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民主范围: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民主程序: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集体暴政。
(3)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
①民主氛围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②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为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4.古代希腊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希腊文明的成就
文化
文学:神话、悲剧和喜剧;
史学:希罗多德创造“历史”一词、修昔底德;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政治 ①城邦制度
(特点: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政);
②斯巴达为代表的寡头政治;
③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治。。
①城邦制度;
(特点: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政)
②斯巴达为代表的寡头政治;
③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治。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要求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柏拉图 “理想国”,追求智慧、正义、理性
亚里士多德 真理高于一切;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两种思维方式;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古代希腊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希腊文明的成就
【探究】古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与文明成就有何关系?
①多山少平原→不利于农业发展;
②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
③山地海岛众多→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无大国;
④小国寡民的城邦→利于直接民主的发展;
⑤工商业繁荣→形成平等互利的思想意识。
地理环境:多山、平原狭小、多岛屿、海港众多。
4.古代希腊文明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1.(2022·山东菏泽期中)在人类文明早期,有一部分人逐渐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私有制产生 B.社会生产的发展
C.国家的形成 D.贫富分化的出现
解析:B 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所在,推动社会分工,故B项正确。
课堂训练训练
2.(2022·山东威海期末)公元前32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至少已有五座城市。每座城市的居民包括统治者、行政官员和祭司,城市中有雄伟的神庙、精致的私人住宅、公共作坊、公共储藏设施和大型集市,文字也正在形成过程中。这表明该地区(  )
A.国家规模不断扩大
B.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C.宗教主导政治生活
D.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解析:B 城市出现、阶级分化、社会分工,表明文明产生,故B项正确。
课堂训练训练
5.(2022·北京西城期末)《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奢,商贾也。”“四曰戍陀罗,农人也。”书中记录的是(  )
A.埃及的法老制度 B.印度的种姓制度
C.雅典的民主制度 D.西欧的封建制度
解析:B 由《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婆罗门”“刹帝利”“吠奢”和“戍陀罗”可知,这可能是指古代印度的四个种姓,所以是种姓制度,故选B项。
课堂训练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