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实验题1.同学们在进行小组观察活动时,发现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有不同,记录如下表:生态瓶的情况 第一次观察 第二次观察 第三次观察水较多 0 1 0水较少 4 6 5(1)根据图表可知,在 的情况下小鱼生活得更好。 的情况下小鱼频频浮出水面,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2)你认为在生态瓶中添加水和植物会影响生态瓶中动物的变化吗?(3)同学们在做这组实验时,采用的是实验方法是 ,改变的条件是 。2.研究温度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并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准备两个干净的玻璃皿, 并铺上一层 。(2)在两个玻璃皿中浇入 (选填“同样多”或“不一样多”)的水,使纸巾保持湿润。(3)将其中一个玻璃皿放在 ,另一个放在 。(4)一个星期后观察, 的绿豆种子发芽了, 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5)从以上实验可知,绿豆种子发芽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适宜的温度。3.在研究“黄豆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别 种子数 环境 温度 干湿状态A 10粒 一盆用透明杯子盖住,一盆用黑色杯子盖住 都保持25℃ 一盆干燥,一盆湿润B 10粒 一盆用透明杯子盖住, 一盆用黑色杯子盖住 都保持25℃ 两盆都湿润C 10粒 两盆用黑色杯子盖住 一盆0℃,一盆25℃ 两盆都湿润(1)小科想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合适的温度,他应该选择观察 组。(2)小华认为,小柯的三组实验设计中, 不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3)通过观察发现( )组种子发芽率最高,说明种子发芽不需要( )。A.A组;水分 B.B组;光照 C.C组;光照(4)种子萌发后,小科将长得密的幼苗拔去一些,使剩余的幼苗生长得更粗壮,这是要( )A.使幼苗得到充足的光照 B.使幼苗得到适宜的温度 C.没有原因,随机操作(5)小科发现下雨天经常能看见地面上有很多蚯蚓,主要原因是( )。A.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 B.蚯蚓钻出地面喝水 C.蚯蚓钻出地面呼吸4.清明假期后,某小学开展了“雪白爱国棉,火红爱国情”的棉花种植活动。五年级甲班同学为此展开了探究活动,希望棉花可以茁壮生长。下面是某同学探究“棉花种子发芽实验”的记录表,请根据表中记录回答问题。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①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③ 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②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发芽 ④ 加少量水,置寒冷处 不发芽(1)研究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 实验和 。(填编号)(2)该实验类型属于( )实验。A.对比 B.模拟 C.观察(3)有三组不发芽,第①组是因为 ,第④组是因为 。(4)结合实验结果,五年级甲班同学在种植棉花种子的花盆覆盖了保鲜膜是为了( )。A.不让雨水进来 B.不让小动物吃掉 C.创造合适的温度(5)棉铃虫以棉花植物为食,自己又是七星瓢虫的捕食对象。请你写出一条食物链: 。5.船的研究虞小科同学参加了科技节船模直航赛,他所在的小组设计制作了一艘载重量为300克,有一定动力的小船,以下是他的设计制作经历。(1)虞小科调查了船的发展史,目前发现最早出现的船是( )。A.摇橹木船 B.帆船 C.独木舟 D.竹筏(2)设计制作小船时,虞小科可以不需要考虑( )。A.船的大小和形状 B.船的动力系统和制作成本C.船的牢固性和载重量 D.船体的颜色(3)要使船行驶速度快,虞小科可以把船首做成了( )形状。A. B. C. D.(4)在小船制作测试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按照设计图制作 B.达到测试标准就好C.互相协作,人人参与 D.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5)虞小科制作的小船在行驶中始终向左偏离航线,为了能保持正向航行,他应该在船尾安装一个船舵,并使船舵( )。A.向左偏转 B.保持正向 C.向右偏转 D.任意方向6.科学小组为了研究船的载重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12厘米边长的正方形铝箔一张、垫圈或弹珠30个、水槽、水、直尺等,并进行了如下设计、测试和记录:次数 船底边长(厘米) 船底面积(平方厘米) 船舷高(厘米) 船的体积(立方厘米) 载重量1 8 64 2 128 242 6 36 3 108 153 4 16 4 8(1)小科漏记了第3次船底边长是4厘米时的体积,计算结果是 立方厘米。(2)确定船的底面积后,小科动手制作铝箔船并进行载重量测试。如果你是小科,你会选择实验材料清单中的 作为承重物品,原因是 。为了能真实测出船载重量,测试过程中我们要注意: 。(3)数据对比后,小科认为:船的底面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就越大。小科的观点我 (选填“赞成”或“不赞成”),我的理由是 。(4)实际中的船不会建造成我们研究中的形状,而会建造成 的形状,这样建造的好处是 。7.如图甲,小科同学用橡皮泥制作了两个相同的小船。他准备用这两个小船来研究船的性质。(1)将橡皮泥团成实心小球放入水中,橡皮泥小球会( )(填“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2)橡皮泥小船浮在水面上时,小船受到的浮力( )船的重力。A.大于 B.小于 C.等于(3)如图乙,小科用两根细线采用不同的方式分别牵引①号船和②号船在水面上运动。他这样做是为了研究( )和船受到的阻力的关系。(4)实验中,牵引①号船的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 )率引②号船的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A.大于 B.小于 C.等于(5)实验现象:( )号船先到达终点。(6)实验结论:( )。(7)同样的材料,想让橡皮泥小船装载更多的货物,下列方法合适的是( )。A.使船底更加宽阔 B.使船更大一些 C.使船更长一些(8)如果用小船装载弹珠,弹珠会滚动,容易产生怎样的后果?应该怎样改进小船?8.污水的研究。小科用4盆相同的花,做浇花实验,两周后观察记录如下:1号花 2号花 3号花 4号花浇花的水 清水 淘米水 洗菜水 洗衣水花的长势 良好 良好 良好 枯萎(1)该实验的方法是 ,改变的条件是 。(2)上述实验表明,直接排入河流危害最大的是( )。A.洗衣水 B.淘米水 C.洗菜水9.很久以来,人们使用地上挖坑填埋的办法处理垃圾,这种方法是否安全有效呢?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往上面喷水。观察瓶子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请根据他们的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实验中的细石子代表 ,加入的清水代表 ,墨水纸巾代表 ,喷水代表 。(2)实验现象:经过喷水后,瓶底的清水变成了 色。(3)实验结论: 。10.探究小组想通过实验研究露和霜的形成原因。(1)小明先在易拉罐中放入碎冰,然后把易拉罐放在潮湿的毛巾上,并测量易拉罐内的温度。在易拉罐下面放湿毛巾是为了( )。A.降低水的温度 B.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C.防止杯子打滑(2)过一会儿观察易拉罐的外壁(图1),发现外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是( )。A.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B.水蒸气遇热形成的 C.碎冰融化形成的(3)小明擦干外壁,又向易拉罐里的碎冰中加了一些食盐,过一会儿观察到易拉罐外壁( )。(如图2)A.无变化 B.重新出现小水珠 C.出现一层小冰晶11.小科喜欢运动。有一天运动完口渴了,用茶壶烧水喝,在烧水的过程中,小科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并做实验进行研究。小科想:开水烧开的时候温度是多少呢?于是,在等待水烧开的过程中,小科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1)图甲中,①所指的实验仪器是 。(2)烧开水的过程中,小科分别把冷、热两块玻璃片靠近烧杯上方,我们会发现______(选A或B),这是因为______(选C或D)。A.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B.热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D.水蒸气遇热凝结成小水珠(3)如图乙所示,水烧开了的温度是 ℃。(4)当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我们发现温度( )。A.逐渐上升 B.急速上升 C.保持不变 D.逐渐下降(5)水烧开后,为了早点让热水凉下来。小科现有同样大小、形状、颜色、薄厚的不锈钢杯、塑料杯、木杯、陶瓷杯各一个,要想热水凉得最快,应该把热水倒入( )中。A.不锈钢杯 B.塑料杯 C.木杯 D.陶瓷杯(6)小科又拿了一个装凉水的盆子,把装热水的杯子放入盆子中(凉水未满过杯子)。过了一会,凉水的温度逐渐 ,热水的温度逐渐 ,最终凉水和热水的温度 。12.做给水加热的实验,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火焰的 加热。(2)图乙是小明记录的水温折线图,表示水沸腾的区间是( )。A.A-B B.B-C C.A-C(3)水沸腾时,水的形态从 变成 。13.扬扬和凡凡为研究制作出保温性能更好的保温杯,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编号 杯子状况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① 无盖的杯子 96℃ 65℃ 50℃② 杯子外包毛巾无盖 96℃ 73℃ 62℃③ 杯子外包毛巾加盖 96℃ 81℃ 74℃④ 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 96℃ 95℃ 80℃(注:以上几个杯子材料、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1)若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种类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则选择③号和( )号;(2)4种保温杯中,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号,最差的是( )号。(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4.小明同学利用图中装置,做了以下实验。请仔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还可以利用( )或感温油墨涂在金属条上来帮助观察( )的变化,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条的( )位置,观察金属条上蜡的变化,蜡会逐渐熔化,感温油墨受热后( )会发生变化。(2)在一根金属条的A、B、C、D处分别用蜡固定四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火柴掉落的顺序是( )。(3)酒精灯加热时,蜡受热会熔化成液态,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态,说明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 )。(4)这个实验说明热在固体中传递时,从温度( )的地方传到温度( )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属于热传递中的( )。15.在观察"加热时水的变化"的实验中,张鹏小组用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石棉网等材料组装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张鹏发现该装置摆放存在一处错误,你认为是 小科立即将它调整正确。(2)加热时,要在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作用是 。 (3)在某一个时刻,温度计如图2所示,此时的水温是 ℃。(4)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看到水 (填会或不会)停止沸腾。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8页,共8页第7页,共8页《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实验题》参考答案1.(1) 水较多 水较少 水中缺少氧气(2)会(3) 对比实验 水的多少2. 土壤 同样多 冰箱外 冰箱里 冰箱外 冰箱里 需要3.(1)C(2)A(3)B(4)A(5)C4.(1) ② ④(2)A(3) 没有水分 没有适宜的温度(4)C(5)棉花→棉铃虫→七星瓢虫5.(1)C(2)D(3)B(4)B(5)C6.(1)64(2) 垫圈 垫圈形状规则、不易滚动,便于均匀摆放 将承重物轻轻放置且均匀铺在船内(3) 不赞成 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4) 流线型 减小水的阻力7.(1)沉入水底(2)C(3)船首形状(4)B(5)①(6)尖形船首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7)B(8)船不稳定,导致侧翻;把船舱分隔开。8.(1) 对比实验 浇花的水(2)A9.(1) 土层 地下水 垃圾 下雨(2)黑(3)用简单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10.(1)B(2)A(3)C11.(1)温度计(2)AC(3)100(4)C(5)A(6) 上升 下降 相同12.(1)外焰(2)B(3) 液态 气态13. ④ ④ ① 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不同14. 蜡 温度 中部 颜色 ABCD 形态 高 低 热传导15. 温度计接触烧杯内壁 烧杯受热均匀 74 会答案第2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