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选择题1.关于生态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里的各种生物只有食物联系B.生态系统里的各种生物不只是食物联系,还可能有竞争、共生等各种联系C.生态系统里,生物之间彼此是有联系的,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则没有联系2.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叫作(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生物圈3.关于蛇、青蛙、蝗虫、高粱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A.蛇→青蛙→蝗虫→高粱B.高粱→蝗虫→蛇→青蛙C.高粱→蝗虫→青蛙→蛇4.关于食物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吃与被吃的链状结构B.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吃与被吃的网状结构C.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从动物开始的5.如果遇到正在冬眠的动物或迁徙途中“掉队”的鸟,正确的做法是( )。A.把正在冬眠的动物弄醒B.把“掉队”的鸟捉了带回家C.不打扰、不干扰动物“冬眠”,遇到“掉队”的鸟,可以联系野生动物保护机构6.关于生物适应季节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秋季,橡树、枫树和白杨等植物会将叶子脱落,减少水分蒸发和能量消耗,帮助它们度过寒冷的冬季中减少水分损失B.春季,气候温暖,适合传粉,因此所有能开花的植物都在春季开花C.丹顶鹤会通过迁徙的方式来改变生活环境,以适应季节变化导致的环境变化7.关于青蛙与环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头部两侧有外鳃,能够适应在水中生活B.青蛙的舌尖是朝口腔里面的,这种倒生的舌头使得它无法捕食,只能冬眠C.青蛙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适应冬季的严寒和食物短缺8.关于动物与环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北极狼有厚厚的毛,能够适应并抵御北极严冬恶劣的生存环境B.企鹅有宽大的翅膀和鳍,能够适应飞翔和游泳C.天鹅的翅膀柔弱无力,骨骼沉重,不适合飞翔,但脚蹼很大,能够适应在湖中游泳9.关于植物与环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植物都需要阳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都特别需要阳光B.所有植物都需要水分,不同环境里的植物,都特别需要水分C.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的需求并不都是一样的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需要土壤B.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但需要阳光C.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11.完好无损且相同的6粒绿豆种子,3粒种在靠着玻璃杯壁的湿纸巾里,3粒种在湿润的土壤里。后来,6粒绿豆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绿豆种子在发芽时( )。A.一定需要土壤 B.不需要土壤 C.一定需要阳光12.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播种种子,首先要挑选( )的种子。A.干瘪、有缺损 B.饱满、无缺损 C.被虫子咬过13.青蛙是一种适应力强的小动物,夏天青蛙会( )。A.大量捕食昆虫 B.在洞穴中冬眠 C.在泥土中挖洞准备过冬14.制作生态瓶有一定的操作顺序,下列操作排序正确的是( )。A.去盖→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B.去盖→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C.去盖→种水草→放鱼虾→铺沙装水1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B.最长的食物链:水稻→昆虫→蜘蛛→青蛙C.若昆虫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被影响16.人们通过操控( )来控制船行驶的方向。A.船舵 B.船舱 C.船弦17.潜艇主压载水舱注满水时,增加重量,潜艇会( )。A.上浮 B.下沉 C.既不上浮也不下沉18.边长为9厘米的正方形铝箔,用来制作小船。下列三种设计中,体积最大的是( )。A. B. C.19.用质量相同的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小船,小智的小船体积是64立方厘米,小慧的小船体积是72立方厘米。预计可以装载更多货物的是( )。A.小智的小船 B.小慧的小船 C.两船一样20.人们制作竹筏时,要选择合适的竹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尽量选择较粗的均匀的竹竿,这样制作的竹筏表面更平整B.尽量选择细小的竹竿,这样容易捆绑,竹竿没有节,内部进水了也没关系C.尽量选择两端都有节的竹竿,避免水流进竹竿内部,因为中空的竹竿浮力更大21.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船逆流而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尖形船首受到水的阻力较小B.尖形船首受到水的阻力较大C.方形船首受到水的阻力较小22.关于船的发展顺序,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木船、竹排→钢铁轮船B.人力船→核潜艇→蒸汽船C.帆船→电动船→蒸汽船23.和竹筏比较,下列符合独木舟特点的是( )。A.体积小 B.载重量大 C.稳定性好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船舶的发展时,只研究现代的轮船就可以了B.摇橹木船是用蒸汽作为动力的C.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效率会更高25.关于画小船设计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应在设计图上标注尺寸并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B.设计图应从多个角度清晰表示C.设计图一旦设计完成后就不能再修改26.下面关于船的发展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竹筏→独木舟→帆船→轮船→潜艇B.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轮船→潜艇C.独木舟→轮船→帆船→摇橹木船→潜艇27.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改变了钢铁材料的( )。A.体积 B.重量 C.颜色28.画好船的初步设计图之后,下一步是( )。A.挑选材料 B.开始制作 C.讨论完善设计图29.湖面上有一个能载两人的竹筏,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是相等的。后来飞来几只小鸟站立在竹筏上,请问此时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是( )。A.浮力>重力 B.浮力<重力 C.浮力=重力30.小明在自制小船上安装船舵来控制船的行进方向,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舵板左右转动时,船向前行进B.舵板向右转,带动船首向右转C.舵板向右转,带动船首向左转31.下列行为有利于人类改善自然环境的是( )。A.植树造林 B.乱扔垃圾 C.大量捕捞小鱼32.地球上的哪种特征使其成为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 )A.地球能够自身发光发热B.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壤、岩石和动植物C.地球是太阳的卫星33.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一组是( )。A.石油、塑料、天然气 B.塑料、玻璃、易拉罐 C.纸、煤炭、木材34.在治理污染水域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颁布法律条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B.根据实际平衡协调各种因素,以个人利益为重C.禁止围湖建房,治理向湖中乱排污水的现象35.某小组在做“模拟温室效应”的实验时,设计与记录正确的是( )。A.取两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放在有阳光和阴凉的位置B.两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一支装到密封袋里 ,并与另一支同时放到阳光下C.实验的结果是装在密封袋里的温度计温度较低36.我国的某些地区,有时需要全家出动拉一桶水,半夜就得去排队,你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那里的水含有特殊的人体必需营养元素B.提倡家庭团结,拉水也要一起去C.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同,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37.下列物品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A.生锈的铁钉 B.玻璃瓶 C.废日光灯管38.下列行为有助于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是( )。A.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B.给房屋设计双层玻璃窗C.经常剩饭菜39.绿色出行属于守护自然资源三种方法之中的( )。A.减少消耗 B.重复使用 C.回收利用40.下列关于垃圾回收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收利用会浪费更多的资源,得不偿失B.科学处理垃圾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C.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污染41.当看到消防栓漏水时,我们应该( )。A.不理会 B.及时告知相关部门维修 C.在旁边玩耍42.为了节约用电,我们应该( )。A.出门时不关灯 B.使用节能电器 C.让电器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43.下列行为不属于节约用电的是( )。A.白天开着路灯B.离开屋时,随手关灯C.楼道中换上声控开关44.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废旧报纸拿来练书法、擦窗户B.夏天把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C.空罐头盒底部钻一个孔,用来做花盆45.为了减少废纸的产生,我们可以做的是( )。①使用再生纸产品 ②纸张双面打印、复印③用手帕代替纸巾 ④用不完的作业本做草稿纸⑤旧书可以送给需要的人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46.小华和爸爸登山时,发现眼镜片在靠近山顶的冷空气中蒙上了一层白雾。爸爸解释这是因为( )。A.镜片表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B.镜片内部的水分受热蒸发到表面C.空气中的冰晶直接粘在镜片上47.煮开水时,水是怎么变热的?( )A.水自己就热了B.下面的热水往上跑,旁边冷水来补充C.从水面开始慢慢往下热48.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烟”是指( )的水。A.气态 B.液态 C.固态49.小红打算今天洗衣服,下列最易使湿衣物变干的做法是( )。A.放在密闭的室内B.放在开窗的室内C.放在通风的室内50.下列关于加快水蒸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B.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快C.空气越干燥,水蒸发得越快51.下列现象中,是凝结现象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几滴水滴汇成较大的水滴 C.夏天冰镇汽水瓶外壁上出现的小水珠5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来的饮料在桌子上放一会儿,发现饮料瓶外面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 )。A.瓶中的饮料洒出来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热凝结而成的53.走马灯能转动的科学原理是( )。A.空气的热对流 B.热辐射 C.水的热对流54.大量的实验证明,( )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A.温度 B.热能 C.热量55.夏天,把从冰柜里拿出的雪糕放到湿的毛巾上方后会看到“白气”的形成,这是( )。A.雪糕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多小水滴B.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被吸引到了一起C.冰柜里大量的冷气出来聚集到了一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页,共7页第7页,共7页《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选择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A C B B A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B A B A A B B B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A A C C B A C C B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A B B B B C C B A A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答案 B B A B A A B A C B题号 51 52 53 54 55答案 C B A B A1.B【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详解】A.生态系统里生物间除食物联系(如捕食关系构成食物链),还有竞争(如草原上牛羊争草)、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等关系,A错误。B.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有食物联系,也存在竞争、共生等多种联系,B正确。C.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密切联系,如植物利用阳光、水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依赖氧气呼吸等,C错误。故选:B。2.A【详解】A.生态系统:包含生物群落(生物成分)与非生物环境(如光、水、土壤),符合题干描述,故正确。B.生物群落:仅指所有生物种群,排除非生物因素,与题干矛盾,故错误。C.生物圈 :全球性生态系统,范围远大于题目所述的“整体”,故错误。 故选:A。3.C【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高粱→蝗虫→青蛙→蛇”是一条正确的食物链。故选C。4.A【详解】A.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主要是植物)被初级消费者(食草动物)吃,初级消费者又被次级消费者(食肉或杂食动物)吃,如此形成的单向、线性的能量传递关系,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选项符合题意;B.虽然多个食物链相互交错会形成更复杂的“食物网”,但“食物链”本身指的是单一的、线性的链条结构。“网状结构”描述的是“食物网”,而不是“食物链”。选项不符合题意;C.一条完整的食物链通常是从生产者(植物、藻类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开始的,因为它们是能量的最初来源(太阳能转化而来)。动物是消费者,它们依赖于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获取能量。所以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不是动物。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5.C【详解】A.“把正在冬眠的动物弄醒”,会破坏动物生理周期并可能导致其死亡,违背野生动物保护原则,故错误。B.“把'掉队'的鸟捉了带回家”,擅自捕捉候鸟属于违法行为,且可能造成鸟类应激或疾病传播,故错误。C.“不打扰、不干扰动物'冬眠',遇到'掉队'的鸟,可以联系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完全符合《野生动物保护法》中“不得干扰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规定,且提供了科学救助途径,故正确。 故选:C。6.B【详解】A.落叶树在秋季落叶,主要是为了应对冬季可能出现的严寒、干旱(土壤结冰导致根系吸水困难)和强风。没有叶子可以大大减少水分通过叶片蒸腾散失,同时也能减少因大风摇动树枝造成的能量消耗和损伤。选项不符合题意;B.虽然春季气候转暖,日照增加,确实有利于许多植物的开花和传粉,但这并不是所有开花植物的规律。植物的开花时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物种遗传特性、气候带、海拔、土壤条件等。有很多植物在其他季节开花,例如:夏季开花的:荷花、向日葵、茉莉等。选项符合题意;C.丹顶鹤是候鸟,它们在冬季会从寒冷的北方迁往温暖的南方过冬,以寻找更适宜的温度、食物和水源,这是典型的通过迁徙来适应季节变化的例子。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详解】A.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变态过程,刚孵化出来的幼体叫做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早期有外鳃,后期发展为内鳃),外形像小鱼。选项不符合题意;B.青蛙的舌尖确实是朝口腔里面“倒生”的,但这正是它高效捕食的关键!当青蛙发现猎物时,它能以极快的速度将舌头翻出,舌尖带有粘液,能粘住昆虫等小动物,然后迅速收回舌头,将猎物卷入口中。所以,“倒生”的舌头让它捕食能力很强,而不是无法捕食。选项符合题意;C.冬季气温低,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降低,活动能力减弱。同时,冬季昆虫等食物来源也大大减少。冬眠是青蛙应对这些不利环境条件的生存策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详解】A.北极地区气候极为寒冷,北极狼的厚毛就像一层优质的保暖“外套”,能有效阻挡外界的寒气,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使其能够在北极严冬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存活下来,故正确。B.企鹅虽然有翅膀,但它的翅膀已经退化成了类似鳍的结构,不具备飞翔能力,不过这种结构非常适合游泳,故错误。C.天鹅的翅膀强劲有力,骨骼也并非沉重,而是具有轻、薄且坚固的特点,适合飞翔,同时它的脚蹼较大,适合在湖中游泳,该说法错误。 故选:A。9.C【详解】A.不是所有植物都特别需要阳光,比如蕨类等阴生植物,适合在阴暗环境,对强光需求低,故A错误。B.不是所有植物都特别需要水分,像仙人掌等旱生植物,适应干旱环境,水分需求少,故B错误。C.不同环境的植物,因长期适应环境,对阳光、水分需求不同,如水生植物和沙漠植物对水分需求差异大,故C正确。故选:C。10.C【详解】绿豆种子发芽阶段,主要依靠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条件下即可萌发,不需要阳光和土壤。但绿豆苗生长过程中,叶片要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来维持生长,而光合作用离不开阳光,所以绿豆苗生长需要阳光。故选:C。11.B【详解】A.实验中湿纸巾组的种子无需土壤也能发芽,故错误。B.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湿纸巾组和土壤组的种子均发芽,直接证明土壤非必需条件,故正确。C.实验未设置光照变量对比,无法得出此结论,故错误。 故选:B。12.B【详解】要挑选饱满、无缺损的种子。饱满的种子通常意味着种子内部储存了充足的营养物质(如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是种子发芽初期生长所需能量的来源。营养充足,种子发芽后长出的幼苗会更健壮。无缺损的种子完整的种皮可以保护种子内部的组织,防止水分过度流失、病菌侵入或被虫子咬食。缺损的种子容易在储存或播种过程中受到损害,影响发芽率。故选B。13.A【详解】青蛙是变温动物,其活动受温度影响较大。夏季气温高、昆虫活跃,青蛙处于活跃期,需要大量捕食昆虫以补充能量,同时为繁殖和生长提供营养。选项B(冬眠)是冬季低温时的行为;选项C(挖洞准备过冬)通常发生在秋季气温下降时,而非夏季。因此,夏季青蛙最典型的行为是大量捕食昆虫。故选A。14.B【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生态瓶的制作过程是去盖→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故选B。15.A【详解】从图中可辨认的食物链有三条:水稻→昆虫→青蛙→蛇;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水稻→田鼠→蛇,因此共有3条食物链,A正确;B选项漏掉了“蛇”,食物链应延伸到“蛇”;C选项错误,因为昆虫数量减少会影响依赖昆虫的青蛙,从而间接影响蛇的数量。16.A【详解】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只航行。船舵位于水下,安装在船尾或船尾以下,当船舵水平运动时,船会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故选A。17.B【详解】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潜艇主压载水舱注满水时,增加重量,潜艇会下沉,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故选B。18.B【详解】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根据表中铝箔纸的底面积和船身高度可以计算出,用边长9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图A、B、C三种设计中,船的体积分别是:7厘米×7厘米×1厘米=49立方厘米;5厘米×5厘米×2厘米=50立方厘米;3厘米×3厘米×3厘米=27立方厘米;由此判断,B设计图船的体积最大,载重量最大。故选:B。19.B【详解】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所以用边长相等的正方形铝箔做船,把船的体积做得大些,船所能承载的货物就多。已知小智的小船体积是64立方厘米,小慧的小船体积是72立方厘米,因为72>64,即小慧的小船体积更大。所以预计可以装载更多货物的是小慧的小船。 故选:B。20.B【详解】A.较粗的竹竿可以提供更大的浮力,均匀的竹竿有助于竹筏受力均匀,结构更稳定,确实有助于制作出表面相对平整的竹筏。选项不符合题意;B.虽然细小的竹竿可能看起来更容易捆绑,但它们提供的浮力小,需要更多竹竿才能达到足够的载重,反而可能更难捆绑牢固。竹竿的浮力来自于它排开水的体积。如果竹竿内部进水了,它的有效排水体积就大大减小了,浮力会急剧下降,严重影响竹筏的载重能力和安全性。选项符合题意;C.两端有节的竹竿能封住内部的空气,防止水进入,保证了竹竿作为空心物体能提供最大的浮力。这是制作竹筏时选择竹竿的重要原则之一。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1.A【详解】尖形船首能有效劈开水流,减少湍流和阻力,适合逆流航行。方形船首会形成更大湍流,阻力较大,适合顺流或静水航行。因此船在水中行驶时,尖形船首受到水的阻力较小,在水中行驶得快。故选:A。22.A【详解】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积、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随着人类造船技术和新材料的更快发展,工程师又制造出运载能力更大、更先进的各类潜艇和轮船。船的发展历程是木船、竹排→钢铁轮船。故选A。23.A【详解】独木舟又称划艇,是一种用单根树干挖成的小舟,需要借助桨驱动。竹筏,又称竹排,用竹材捆扎而成,是有溪水的山区和水乡的水上交通工具。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好,不易侧翻,载重量大。独木舟和竹筏比较体积小,故选A。24.C【详解】A.研究船舶发展需要了解其历史演变过程(如木筏、帆船、蒸汽船到现代轮船),仅研究现代轮船无法全面认识其发展。A选项错误。B.摇橹木船依靠人力摇橹产生动力,蒸汽动力是工业革命后才应用的,与摇橹木船无关。B选项错误。C.小组合作能分工协作、交流想法,提升实验效率,符合科学探究的实践原则。C选项正确。故选C。25.C【详解】设计图在绘制完成后,如果发现问题或有改进需求,通常是可以修改的。例如,制作过程中可能发现结构不合理、尺寸需要调整等问题,此时修改设计图是必要且合理的。因此,选项C“设计图一旦设计完成后就不能再修改”的说法错误。 选项A和B均为正确做法:标注尺寸和文字说明(A)有助于准确制作,多角度呈现(B)能全面展示设计细节。26.B【详解】船的发展历程大致为:独木舟(最原始,由整根木头挖空制成)→摇橹木船(人力驱动,用橹划动,推进效率提升)→帆船(利用风力航行,古代航海重要工具)→轮船(工业革命后出现,蒸汽机或内燃机驱动)→潜艇(现代科技产物,水下航行)。选项B的顺序符合这一发展脉络。选项A错误:竹筏与独木舟的先后关系不明确,且帆船早于轮船。选项C错误:轮船应出现在帆船之后,摇橹木船也早于帆船,故选B。27.A【详解】钢铁本身密度大于水,直接放入水中会下沉。但通过将钢铁制成轮船,改变了其形状和体积,从而排开更多的水,排开水的重量等于物体所受的浮力。当浮力大于或等于轮船重量时,轮船就能浮在水面上。故选A。28.C【详解】A.在画好船的初步设计图后,直接挑选材料不合适。因为初步设计图可能存在不足,若不进行完善就挑选材料,可能导致后续制作因设计问题出现返工等情况,故A错误。B.不先对初步设计图进行讨论完善就开始制作,可能会因设计缺陷,使制作出的船无法满足预期功能,造成资源浪费和时间损耗,故B错误。C.画好船的初步设计图后,通过讨论可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结构合理性、功能性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对设计图进行完善,为后续制作奠定良好基础,故C正确。故选:C。29.C【详解】A.当小鸟站在竹筏上后,竹筏仍处于平衡状态,并非浮力大于重力,若浮力>重力,竹筏会向上加速运动,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B.若浮力<重力,竹筏会下沉,而竹筏实际仍漂浮在湖面,所以B错误。C.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漂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小鸟站在竹筏上后,竹筏依然漂浮,此时竹筏和小鸟整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们的总重力,故C正确。 故选:C。30.B【详解】船舶的转向是通过船舵来控制的,即通过操作舵轮(方向盘),进而通过液压或机械传动装置控制舵轴使舵叶方向发生改变,从而控制轮船方向。即舵叶向右转,则船尾向左转,带动船头向右转,B是正确的选项。31.A【解析】植树造林能增加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为动物提供栖息地,是保护环境的积极行为。乱扔垃圾会污染土壤和水源,破坏生态平衡,危害动植物和人类健康。大量捕捞小鱼会破坏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导致鱼类资源枯竭,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破坏草原生态。故选A。32.B【详解】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壤、岩石和动植物,故选B。33.B【详解】A.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形成过程需要数百万年,不属于可再生资源。塑料是由石油提炼的,也不可再生。选项不符合题意;B.塑料、玻璃和易拉罐可以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选项不符合题意;C.纸是由木材制成的,木材是可再生资源,因为树木可以重新种植和生长。煤炭是化石燃料,不可再生。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4.B【详解】治理污染水域应当以公共利益和环境保护为重,而不是个人利益。正确的治理方法应当包括颁布法律条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以及禁止围湖建房和治理向湖中乱排污水的现象。这些措施有助于全面保护和改善水域环境,而不仅仅考虑个人利益,故选B。35.B【详解】在这个“模拟温室效应”的实验中,正确的设计和记录应该是两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一支装到密封袋里,并与另一支同时放到阳光下。实验的结果是装在密封袋里的温度计温度较高。这是因为密封袋模拟了温室效应,即密封袋内的空气无法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导致热量被困在袋内,从而使温度计的温度升高。而放在阳光下的另一支温度计,由于可以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温度相对较低。故选B。36.C【详解】中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变化影响、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因此,当某些地区需要全家出动拉一桶水,半夜就得去排队时,最可能的原因是水资源短缺严重,这反映了当地水资源供应的紧张状况。故选C。37.C【详解】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废日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生锈的铁钉、玻璃瓶属于可回收物。故选C。38.B【详解】A.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会大量消耗木材、塑料等自然资源,增加资源浪费,A选项不符合题意。B.双层玻璃窗能有效隔热、保温,减少冬季取暖或夏季制冷的能源消耗,从而节约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有助于减缓资源短缺。B选项符合题意。C.剩饭菜会浪费食物,而粮食生产需要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浪费食物等于浪费资源,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9.A【详解】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等)的核心是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如汽油、电力)和降低污染排放,这直接符合“减少消耗”的理念。而“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分别指延长物品使用周期和变废为宝,与绿色出行的直接关联较小。故选A。40.A【详解】A.垃圾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例如,回收废纸可以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回收废塑料可以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能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选项符合题意;B.垃圾回收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例如,回收的废旧物资可以再利用,减少原材料成本,同时垃圾回收行业还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选项不符合题意;C.垃圾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垃圾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保护环境,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41.B【详解】当看到消防栓漏水时,我们应该及时告知相关部门维修。消防栓是重要的消防设施,漏水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影响消防用水的供应。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尽快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不理会或者旁边玩耍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故选B。42.B【详解】为了节约用电,我们应该使用节能电器。出门时关灯和不让电器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也是节约用电的重要措施。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出门时关灯、使用节能电器、不让电器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使用时关闭不必要的电器设备,故选B。43.A【详解】白天不需要照明时还开着路灯是一种浪费电能的行为。而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和楼道中换上声控开关都是为了在不需要照明时减少电能的使用,属于节约用电的行为。故选A。44.B【详解】不可取的做法是夏天把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这样做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不利于节约能源。而其他两种做法都是对资源的再利用,有助于节约资源。废旧报纸用来练书法和擦窗户是重复利用了纸张,空罐头盒底部钻一个孔用来做花盆是回收利用了废弃物,这些做法都是可取的。故选B。45.A【详解】为了减少废纸的产生,我们可以:①使用再生纸产品:这样可以减少对新鲜木材资源的需求,循环利用已经产生的纸张。②纸张双面打印、复印:这样可以提高纸张的利用率,减少纸张的消耗。③用手帕代替纸巾:这样可以减少一次性纸巾的使用,减少纸张的浪费。④用不完的作业本做草稿纸: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已经使用过的纸张,减少浪费。⑤旧书可以送给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延长书籍的使用寿命,减少对新纸张的需求。故选A。46.A【详解】当温暖的眼镜片(尤其是内侧)进入较冷的空气环境时,眼镜片表面(特别是内侧)的温度会迅速下降。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温暖潮湿的空气)。这些水蒸气会接触到温度骤降的眼镜片内侧表面。当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其露点的冷表面时,就会发生凝结现象,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形成微小的水珠。大量微小的水珠密集地附着在镜片表面,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雾”或“哈气”。小华和爸爸登山时,发现眼镜片在靠近山顶的冷空气中蒙上了一层白雾。爸爸解释这是因为镜片表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故选A。47.B【详解】煮开水时,锅底的水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会向上运动,而周围较冷、密度较大的水就会流过来补充,形成水的循环流动,这种热传递方式叫热对流,使得整锅水逐渐变热;水不会自己无缘无故变热,也不是从水面开始慢慢往下热,所以选B。48.A【详解】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烟”指的是香炉峰在阳光照射下升腾的紫色云雾。这里的“烟”实际上是水汽在阳光作用下形成的紫色云霞,属于气态的水,选A。49.C【详解】影响水蒸发的因素 有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越快。A.密闭室内空气不流通,湿气无法排出,湿度逐渐升高,蒸发变慢。A选项错误。B.开窗的室内有一定空气流动,但通风效果可能有限。B选项错误。C.通风的室内空气流动更快,能更快带走衣物周围的水蒸气,降低湿度,从而加速蒸发。C选项正确。故选C。50.B【详解】A.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越慢。正确。B.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越慢。错误。C.空气越干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低,水蒸发越快。正确。故选B。51.C【详解】A.冰融化成水是固体变成液体,不属于凝结。错误。B.滴水汇成较大的水滴是液体的汇集还是液体,不属于凝结。错误。C.凝结,是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的过程。夏天,冰镇汽水的瓶子外壁上出现的小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正确。故选C。52.B【详解】A.瓶中的饮料洒出来不会是小水珠的形态,A选项不符合题意。B.从冰箱中拿出来的饮料在桌子上放一会儿产生的小水珠,是因为冰箱把饮料的温度降低,再遇到外面的热空气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因此B选项正确。C.水蒸气遇热不会凝结,C选项错误。53.A【详解】热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烧水时,容器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走马灯也是根据热空气上升产生推力的原理制成的。点燃灯内的蜡烛,空气被加热,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来补充,形成热对流。故A选项正确。54.B【详解】大量的实验证明,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这是热传递过程的基本规律。故选B。55.A【详解】“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所以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在冒“白气”,“白气”是雪糕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可见A符合题意。答案第12页,共12页答案第11页,共1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