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金华市专用)科 学(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卷首语:同学们,展开智慧的翅膀,细心浇灌每一题,笔墨生花,收获成长的喜悦!阅卷人 一、填空题(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得分1. 小科在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情况时,提出了“绿豆苗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猜想。小科是这么做实验的:1.选两株健壮的绿豆苗; 2.将两株绿豆苗都用盒子盖住; 3.其中一个盒子 ,另一个盒子不做处理; 4.都放在窗台上,且定时观察记录。过了半个月后,发现 ,则说明绿豆苗生长具有向光性。2.目前人们使用的能源,有些是 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有些是 能源,如最常见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和天然气)。3.家庭垃圾中有约三分之一是碎菜叶、蛋壳等厨余垃圾。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 。4.如图是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假设图中所有种子在适宜条件下都可以发芽,将该装置放在室温20℃的房间内观察。几天后,最有可能发芽的是 号种子,因为只有它具备种子发芽的所有外部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 和适宜的 。5.如图是研究船首形状与船受到的阻力关系实验,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应 (填“①号多”“②号多”或“一样多”),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号圈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小,速度快。阅卷人 二、单选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得分6.某小组在探索蚯蚓选择的实验中,使用了蚯蚓、干土壤、水、有盖的盒子,顺利完成了实验,他们最有可能探索的问题是( )。A.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 B.蚯蚓喜欢干燥的土壤还是潮湿的土壤 C.蚯蚓喜欢温暖的环境还是寒冷的环境 D.蚯蚓喜欢有植物的环境还是无植物的环境 7. 某同学做水加热实验,当水温升到2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5分钟。此过程中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 ).A. B.C. D.8.小明的小船通过了测试标准,但在行驶一段距离的过程中,小船忽左忽右,行驶路线飘忽不定。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通过测试就可以,不用再改进小船B.将小船做得更宽一些C.给小船增加船舵D.增加小船的船舷高度9.“茂林之下无丰草”,意思是繁茂的树木下长不出丰美的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草缺少阳光 B.草缺少空气 C.草缺少水分10.准备制作竹筏的材料时,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为了使竹筏表面平整且捆扎更牢固,选择的竹竿粗细要均匀B.为了避免水流进竹竿内部而减小浮力,截取的竹竿最好两端都有节C.为了使竹筏底面不易漏水,选择的竹竿越细越好11.下列关于水加热的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水加热,水沸腾前只吸收热量,不释放热量,水温升高B.给水加热,水沸腾时既吸收热量又释放热量,水温不变C.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只释放热量不吸收热量,水温下降12.下列示意图中(圆点为加热点),能正确反映加热后水的流动的是( )。A. B. C.13.蝗灾发生时,蝗虫到处蚕食庄稼,利用鸭子有助于消灭蝗虫。以下食物链正确的是____。A.蝗虫→鸭子 B.鸭子→蝗虫→庄稼 C.庄稼→蝗虫→鸭子14.在经历小船的制作和测试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测试小船时,需要小组成员相互合作B.制作小船之前,我们需要制订合理的制作步骤C.我们在改进船只的时候,只需要听取老师的建议就可以了15.随着技术进步,在水中会沉的钢铁也能造船,钢铁造的船优点有( )。A.轻便 B.载重量更大 C.加工简单16.将保温性能良好的保温杯和普通玻璃杯装相同的冰块,旋紧杯盖后放入一盆80℃的热水中,10分钟后最有可能出现 ( )。A.保温杯中冰块全部融化,普通玻璃杯仍有冰块B.保温杯中仍有冰块,普通玻璃杯中冰块全部融化C.保温杯和普通玻璃杯中冰块都融化,且温度上升到与热水一样D.保温杯与普通玻璃杯冰块都没有融化,且温度接近17.在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过程中,在水中加入了木屑,主要目的是( )。A.观察木屑是否溶解于水 B.观察木屑在水中的沉浮C.方便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 D.方便观察水面的蒸发情况18.煮饭时,打开锅盖时会看到冒出很多“白汽”,以下现象与之相同的是( )。A.山间有雾 B.冬天早晨地上有霜C.湿衣服被晒干 D.露珠消失了19.小明利用一个长方形不透光的盒子进行实验研究(如图),放入10条蚯蚓(蚯蚓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活动),半个小时后,蚯蚓最多的区域最可能是( )。A.甲 B.乙C.丙 D.三个区域数量差不多20.在夏季烈日下,我们的头发摸上去很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21.如图所示,小明将铝箔船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小船的载重量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22.下图是常见的玻璃随行杯,杯身外包裹了一面橡胶皮,这是因为橡胶皮是( )。A.热的良导体,导热慢 B.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C.热的良导体,散热快 D.热的不良导体,散热快23.垃圾分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过期化妆品属于( )。A. B.C. D.24.小科在暑假观察日记《绿豆成长记》中描写了绿豆的生长情况,以下描写符合真实情况的是( )。A.绿豆种子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容易发芽B.绿豆种子发芽时最先长出来的是茎和叶C.绿豆苗每天接收光照,茎变得细长,叶片发黄D.绿豆苗放在窗外向阳处,它的茎、叶会向窗户内生长25.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湿润的泥土和干燥的泥土,将蚯蚓放在盒子中间,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蚯蚓对( )的选择。A.温度 B.湿度C.光照 D.土壤肥沃程度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3个小题,26题-27题每小题10分,28题20分,共40分)得分26.阅读材料滇池,又名”昆明湖”,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有着”高原明珠”的美誉。上世纪五十年代,滇池湖水清澈,鱼虾成群,谁来了都会竖一个大拇指夸奖。尤其是水质,不但可以直接饮用,还能用来洗莱做饭。从六十年代开始,滇池变了,湖里不断冒出大片的绿藻,湖水逐渐浑浊不堪。九十年代,滇池直接变成“臭水沟”,湖面已经被藻膜覆盖,湖水变成浓绿色,鱼虾也在不断死亡。经过多年治理,初见成效,很多开发区已经被紧急叫停,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也相继投入,减污清淤双管齐下,让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自2018年上升为IV类水质后,已连续5年保持全湖水质Ⅳ类,并在今年1至2月达到四类。与此同时,滇池生物多样性恢复明显,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到303种,鸟类从89种增加到175种,现有鱼类26种,土著鱼类恢复到6种。(1)绿藻的出现,使滇池水质 原因是 。(2)下列情况中,( )不属于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A.工业、农业、生活污染B.生物多样性C.乱丢的垃圾(3)解决垃圾问题,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玻璃、金属、纸和塑料这四类属于( ) 垃圾。A.可回收 B.有害 C.其他(4)保护滇池水域你的建议是 (写1条)(5)结合材料写一条食物链: 。27.下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记录,根据表中记录回答问题。编号 种子处理 实验结果1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萌发2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萌发3 加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萌发4 加适量水,置冰箱冷藏室 不萌发(1)上表是研究 和 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2)从1、2组实验可知 。(3)从2、4组实验可知 。(4)若以上四组实验种子都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28.五年级即将举行一场航模比赛,比赛规则:制作一艘小船,小船都安装一样的风力驱动装置,使小船能渡过一条2米宽的“小河”,并将货物(13个玻璃珠的重量)运到对岸的某位置上。成功渡河,且所用时间最短的小船获胜。华华选择了泡沫板作为船体材料,制作了两个小船底座。为了赢得比赛,你会建议华华选择哪个小船底座安装动力后参加比赛?说说你的理由。制作完成小船后,华华将小船放到水中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测试次数 载重 小船稳定性 航行方向 改进方法第一次 10个玻璃珠 稳定 容易偏航 ①第二次 11个玻璃珠 容易侧翻 / ②第三次 11个玻璃珠 稳定 稳定 /第四次 12个玻璃珠 沉没 / ③(1)第一次测试时,小船航行方向不稳定,容易偏航,请你帮助华华改进: 。(2)第二次测试时小船容易侧翻,以下改进方法不合理的是( )A.分舱设计B.增加船舵C.将玻璃珠换成同等重量的垫圈并均匀放置(3)为了赢得比赛,华华在改进方法③处可以怎么做?( )A.增大船的体积 B.减小船的体积 C.增加船体重量(4)小明认为“制作的小船的载重量不大是因为船做得不够大”,这属于( )环节。A.制定计划 B.提出猜想 C.得出结论(5)通过对小船的研究,你能解释为什么钢铁造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且载重量大吗?29.草原上生活着多种生物,如图是这些常见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食物网中与鼠相关的食物链共有几条 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 (2)环保志愿者清理草原垃圾时发现,被纸板箱覆盖的一片草叶子都变成了黄色,与周围的绿草很不一样,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这些草缺少 ( )。A.适宜的温度 B.水分 C.空气 D.光照(3)草原上流传着“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谚语,出现“鼠吃蛇”现象是因为蛇进入休眠状态后活动能力大大降低,由此推测发生“鼠吃蛇”现象最有可能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为了更好的养护草原,牧民对草籽的发芽问题进行了分组研究,每一组准备相同的各10粒草籽,发芽情况记录如下:实验条件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水 ·充足水分 充足水分 少量水 充足水分 无水阳光 有光照 无光照 有光照 无光照 有光照温度 25℃ 25℃ 25℃ 5℃ 25℃发芽的数量 9 10 7 0 0①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影响草籽发芽的主要条件是 、 。②观察发现第三组实验最终有3颗草籽没有发芽,请你分析并描述草籽没有发芽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1.开口;绿豆苗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对比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小科在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情况时,提出了“绿豆苗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猜想。小科是这么做实验的:1.选两株健壮的绿豆苗; 2.将两株绿豆苗都用盒子盖住; 3.其中一个盒子开口,另一个盒子不做处理; 4.都放在窗台上,且定时观察记录。过了半个月后,发现绿豆苗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则说明绿豆苗生长具有向光性。2.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最常见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3.肥料堆肥法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代谢分解,在高温下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能产生有机肥料。我们可以在花园一角做堆肥箱,可用的材料包括杂草、食品废料、落叶。我们将杂草、食品废料、落叶等掺人污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壤。腐熟的时间为1~3个月即可。4.②;空气;温度种子发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有生长所需的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当的温度。②号种子具备种子发芽的所有外部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5.一样多;②实验中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应一样多。垫圈数量决定拉力大小,为保证单一变量(仅船首形状不同),需控制拉力相同。若②号船行驶阻力小、速度快,说明流线型船首更能减小水的阻力,验证了船首形状对阻力的影响。6.B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最终那个变量与这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准备一个长方形盒子把蚯蚓放在中间,两边分别放入干的和湿的土壤,然后放在黑暗房间内,5分钟后,观察哪里的蚯蚓数量最多,两边分别放入干的和湿的土壤,干湿度是变化的条件,实验研究的是蚯蚓喜欢干燥的土壤还是潮湿的土壤,7.B“水开了"在科学上叫沸腾。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其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跑掉的过程中要吸热。当水温升到2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在沸腾之间,水温会不断上升,直到发生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继续上升,因为水蒸气的散发要吸热,符合水的温度变化的是选项B,沸腾前温度随时间上升,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8.C小船的设计制作经过测试愈加完善,既是通过了测试标准,对于发现的问题也要努力改进。小船在行驶一段距离的过程中,小船忽左忽右,行驶路线飘忽不定,小船的方向不受控制,可以通过增加船舵的方法改进小船。9.A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茂林之下无丰草”,这是因为树木把草地需要的阳光给遮挡住了。10.C准备制作竹筏的材料时,我们需要选择粗的竹竿,这样制作出来的竹筏载重量大,稳定性好。11.A水在加热过程中,会不断吸收热量,升高水温,吸收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界释放热量,只是吸收热量的速度大于释放热量的速度。12.C水加热时,加热点附近水温升高,密度降低而向上流动,周围较冷的水因密度大下沉至加热点,形成 “热升冷降” 的对流循环。正确的示意图应体现加热点处水流上升,周围水流下沉并补充,形成闭合的对流路径,以此反映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13.C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牧鸭治蝗”的食物链是庄稼→蝗虫→鸭子。14.C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制作小船之前,我们需要制订合理的制作步骤;测试小船时,需要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我们在改进船只的时候,需要听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15.B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沉的材料也能用来造船,比如钢铁制造的轮船就能在水中航行。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16.B根据物体的导热性的好坏,我们将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将保温性能良好的保温杯和普通玻璃杯装相同的冰块,旋紧杯盖后放入一盆80℃的热水中,10分钟后最有可能出现保温杯中仍有冰块,普通玻璃杯中冰块全部融化。17.C在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过程中,在水中加入了木屑,主要是为了方便我们观察水中热量传递的情况。18.A煮饭时,打开锅盖时会看到冒出很多“白汽”,这是因为水蒸气受冷凝结成小水滴,与此相同的是山间有雾。19.C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小明利用一个长方形不透光的盒子进行实验研究(如图),放入10条蚯蚓(蚯蚓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活动),半个小时后,蚯蚓最多的区域最可能是丙。20.C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在夏天的烈日下,我们的头发摸上去很热,是太阳直接把热传递给了我们,这种传递的方式是热辐射。21.B8×8×2=128立方厘米,6×6×3=108立方厘米,修改后,船的体积变小,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有关,船的体积变小,船的载重量减小。22.B杯身外包裹橡胶皮是因为橡胶皮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能减少杯内热量通过杯身向外界传递,起到保温作用。23.B化妆品中常含有防腐剂、香料、重金属等化学成分,过期后成分可能变质,若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过期化妆品属于有害垃圾。24.A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温暖潮湿的环境满足条件,利于绿豆发芽。A符合题意。25.B实验中盒子两端铺设了湿润和干燥的泥土,唯一变量是土壤的含水量(即湿度)。将蚯蚓放在中间,观察其移动方向,目的是探究蚯蚓对不同湿度环境的偏好。其他选项中,温度、光照和土壤肥沃程度在实验中未被设置为变量,因此该实验研究的是蚯蚓对湿度的选择。26.(1)浑浊不堪;绿藻过多会导致水钟氧气不足,水中生物死亡,导致水质变差。(2)B(3)A(4)(合理即可)(5)绿藻→小虾→鱼(1)阅读材料可知, 绿藻的出现使湖水逐渐浑浊不堪。绿藻过多会导致水钟氧气不足,水中生物死亡,导致水质变差。(2)滇下列情况中,工业、农业、生活污染、乱丢的垃圾都属于水质污染的原因,生物多样性不属于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3)解决垃圾问题,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玻璃、金属、纸和塑料这四类属于可回收垃圾。(4)保护滇池水域的建议是严格控制工业污水排放、治理周边生活污水等。(5)水中存在的食物链是绿藻→小虾→鱼。27.(1)水分;温度(2)种子发芽需要水(3)种子萌发需要适宜温度(4)胚损坏了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1)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所以实验中,需要改变种子所处的环境,上表中改变的条件是水分和温度。(2)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1、2两组唯一的变量是水,所以可以得出种子发芽必须有水。(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应该选择2组和4组。进行研究。(4)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如果四组种子都没发芽,可能是种子胚损坏了。28.(1)给小船装上船舵,并调试船舵的方向(2)B(3)A(4)B(5)轮船的体积大(1)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只航行。第一次测试时,小船航行方向不稳定,容易偏航,可以给小船装上船舵,并调试船舵的方向,是解决小船在行驶中容易偏离方向的最有效措施。(2)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第二次测试时,小船容易侧翻,可以分舱设计,或者将玻璃珠换成同等重量的垫圈并均匀放置。因此增加船舵不是解决小船容易侧翻的方法。(3)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因此为了赢得比赛,华华在改进方法③处可以增大船的体积,就增大了载重量。(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操作,思考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小明认为“橡皮泥小船的载重量不大是因为船做得不够大”,这属于提出猜想。(5)一般来说,船的体积(容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钢铁造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且载重量大是因为轮船的体积大。29.(1)草→老鼠→蛇→鹰(2)D(3)D(4)水;温度;水分少(1)食物链一般从生产者开始,到高级消费者结束。图中食物链有:草→老鼠→鹰;草→老鼠→狼;草→老鼠→蛇→鹰;草→兔→狼;草→兔→鹰。(2)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环保志愿者清理草原垃圾时发现,被纸板箱覆盖的一片草叶子都变成了黄色,与周围的绿草很不一样,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这些草缺少光照。(3)蛇在冬季会进入冬眠。草原上流传着“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谚语,出现“鼠吃蛇”现象是因为蛇进入休眠状态后活动能力大大降低,由此推测发生“鼠吃蛇”现象最有可能在冬季。(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影响草籽发芽的条件有水和温度。观察表中数据可知,第三组有少量水和适宜温度,一部分种子没有正常发芽,可能是由于水分偏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