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义乌市专用)科 学(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卷首语:同学们,展开智慧的翅膀,细心浇灌每一题,笔墨生花,收获成长的喜悦!阅卷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得分1.下列措施与人类保护环境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A.使用无磷洗衣粉,缓解水质富营养化B.研制太阳能汽车,减轻光污染C.缩减煤炭、石油的燃烧量,减少大气污染2.在整个造船项目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工明确,相互合作B.当你的想法与同学不同时,无论如何都要坚持自己的观点C.在倾听同学的想法时不随意打断同学的发言3.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会( )。A.保持不变 B.先不变后上升 C.持续上升4.下列材料可以造船的是( )。A.浮的材料B.沉的材料C.浮的材料和沉的材料5.观察分析图中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越好B.用木头制作锅铲的手柄是因为硬木的导热系数小C.铜的导热系数大于铁,所以铜的导热性比铁差6.如图用酒精灯加热金属圆片的一端,圆点为加热点,下列表示热的传递方向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7.观察如图烧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烧红的木炭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传给食物的B.热通过热辐射方式从羊肉外表传到羊肉内部C.烧烤时,炉架升温快,穿肉的竹棒升温慢,是因为金属的导热性比竹棒好8.如图用养生壶在煮水时,观察到水沸腾后,养生壶上端玻璃内壁产生很多水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内壁水珠是由水沸腾时蒸发的水蒸气凝结而成B.内壁水珠是由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产生C.内壁水珠是由水沸腾蒸发产生9.在三个同样的小船中放入不同数量的垫圈,它们均能浮在水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只小船排开的水量一样多,收到的浮力也一样大。B.装载垫圈最多的小船排开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也就最大。C.装载垫圈越多的小船排开的水量越大,但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一样大。10.阳阳在课外活动中用三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不断往小船中放入重量相同的小球,它们均能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载的物体越多,小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B.三只小船的载重量一样。C.三只小船的载重量一定不一样。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1.要使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我们的做法是( )。A.将船做成鱼形 B.增加船的质量C.给船安装动力 D.给船安装船舵12.甲乙两个物体接触后,甲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了乙,说明( )。A.甲的热量一定比乙多 B.甲的体积一定比乙大C.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D.甲的温度一定比乙高13.市场上卖的豆芽一般是在黑暗环境中培养的,它与阳光下培养的绿豆芽相比,( )。A.叶子绿色,茎短小粗壮、白色 B.叶子黄色,茎短小粗壮、绿色C.叶子绿色,茎又细又长、绿色 D.叶子黄色,茎又细又长、白色14.用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船,甲船最多能承载12个垫圈,乙船最多能承载20个垫圈,这说明( )。A.甲船比乙船排开的水量小B.甲、乙两船排开的水量一样C.甲船比乙船排开的水量大15.赤壁之战中,曹操带领的北方士兵大多不习水性,于是下令将许多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主要目的是( )。A.增加船的载重量 B.增加船的稳定性 C.增加船行驶速度16.右面的化学式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字母A和B代表的物质 分别是( )。A.氧气、养料 B.养料、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养料17.提出“治蝗的新思路——改变蝗区的自然地貌,割断飞蝗的食物来源”的中国科学家是( )。A.李四光 B.马世骏 C.袁隆平18.在制作生态瓶时,小乐选择用洗干净的大可乐瓶做容器,以下最适合放置的一组生物是( )。①小鱼 ②小虾 ③螺蛳 ④大鲫鱼 ⑤金鱼藻 ⑥水葫芦 ⑦浮萍A.全部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⑦19.小科为了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空盒子里装入土;②在甲、乙区域的土壤上洒水,使其湿润;③在中央位置放上20条蚯蚓;④用黑纸板把乙、丁盖上。5分钟后拿掉黑纸板,小科会观察到( )区域蚯蚓数量最多。A.甲 B.乙 C.丙 D.丁20.将一张12厘米×12厘米的铝箔做成船,船底是正方形,下列船中载重量最大的是( )。A. B. C.21.在观察生态瓶的活动中,有些同学发现小鱼露出水面的次数逐渐增多了,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 )。①生态瓶里的水太少了 ②生态瓶里的鱼太多了 ③生态瓶里的水质浑浊 ④生态瓶里的食物没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22.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属于( )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A.资源化 B.无害化 C.减量化23.铁块在水中是下沉的,用钢铁制造的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 )。A.做成船后变轻了B.做成船后体积变小了C.做成船后浮力增大了24.下列现象属于水的蒸发的( )。A.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冷气”B.热的火锅上冒“白气”C.冬天,教室玻璃窗上出现水雾D.湿的衣服慢慢变干25.用一张边长为14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一个正方形底面、四面船舷一样高的船型。甲做的船舷高2厘米,乙做的船舷高3厘米,丙做的船舷高4厘米,丁做的船舷高5厘米,则( )做的船载重量最大。A.甲 B.乙 C.丙 D.丁阅卷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得分26.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当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已在海底7000米处进行过载人探索,也是靠调节自身的 和 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的。27.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多种资源,地球上的水圈为生命提供所需要的 ,地球上的大气层为动植物提供 ,地球上的土壤为 ,植物提供 ,地球上的岩石、土壤为动物提供 。28.问题思考:小科要参加学校的科技节比赛项目“我的小船”,比赛要求如下:①制作的小船需载重量不少于100克。②可以改变运动方向。③小船成本不高于14元人民币。④能将重物运动到200厘米外的目的地。请你帮助小科,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合理的设计思考:按比赛要求①设计时需思考( ),按比赛要求②设计时需思考( )。按比赛要求③设计时需思考( ),按比赛要求④设计时需思考( )。A.选择材料时要进行成本核算B.体积要尽可能大C.需要安装船舵D.要有持续性的动力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得分29.在一个长方形盒子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做几次,并记录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需要控制的相同条件有 、 等;(2)你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3)实验要求反复做几次的目的是 ;(4)请举例说明不同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 。30.观察与描述。(1)如图是一名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实验,他精选了六粒质量非常好的种子(假设所有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都可以发芽),进行下图所示的操作,并将甲放在20℃左右的房间内,乙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请看图回答问题:a.几天后,最有可能发芽的是 号种子。b.1号种子不能发芽的原因是 。5号种子不能发芽的原因是 。c.假如把甲杯放到20℃左右黑暗的地下室里, 号种子仍然会发芽,其它种子不会发芽,这说明 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2)下图是另一组同学设计的种子发芽的条件的实验。实验方法结果 未发芽 未发芽 发芽了 未发芽 发芽了a.小组中的果果选择了图中的①号杯和③号杯进行对比实验,她想研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b.贝贝想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她应该选择 号杯和 号杯进行探究。c.上述实验中,除了贝贝和果果所研究的条件外,还可以研究其他的条件。②号杯和③号杯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③号杯和④号杯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31.如图是探究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怎样变化的实验记录汇总表,请回答相关问题: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热水温度/℃ 83 75 70 67 65 64 63冷水温度/℃ 15 40 60 65 66 65 64(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热水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热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2)试管中的冷水是靠 方式热起来的。(3)观察表中数据,发现从第8分钟开始,热水温度反而低于冷水温度,其原因可能是 。(4)通过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请列举一个生活中运用此科学结论的例子: 。阅卷人 四、填图题(8分)得分32.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 把你的想法填在下面空格中。答案解析部分1.BA:使用无磷洗衣粉,缓解水质富营养化,正确;B:研制太阳能汽车,减轻光污染,错误;研制太阳能汽车,减轻空气污染;C:缩减煤炭、石油的燃烧量,减少大气污染,正确。2.B在整个造船项目中,需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在倾听同学的想法时不随意打断同学的发言;当你的想法与同学不同时,要跟同学讨论确定观点。B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3.A根据对水的沸腾的认识,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继续上升,因为水蒸气的蒸发要吸热。4.C不论是沉的材料还是浮的材料,只要是能够制作合理的造型,让其飘在水上,都能够用来造船。5.B由材料可知,硬木的导热系数低,铜、铝、铁等金属的导热系数高,用木头制作锅铲的手柄是因为硬木导热系数小。选项B正确。6.B热传导时,热量的传递方向是由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如果在金属圆片一端加热,热会从这一端向四面八方传递。选项B正确。7.C热有三种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烧烤时烧红的木炭没有接触物体,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物体;热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从肉表面传递到内部;炉架升温快,穿肉的竹棒升温慢,是因为金属导热性比竹棒好。选项C正确。8.A水蒸气从壶嘴出来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板液化成水,玻璃板上出现了许多的小水珠就是液化现象形成的。9.B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在三个同样的小船中放入不同数量的垫圈,它们均能浮在水面上。装载垫圈最多的小船排开的水量最大,受到的浮力也就最大。10.A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们的重力,装载的物体越多,排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载重量就越大。11.D小船制作需要考虑船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装上风帆的船有了动力系统,但是在行驶中容易偏离航向,可以安装并调试船舵,船舵就是用来控制船行驶方向的装置。故选D。12.D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会发生热传递时,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故选D。13.D阳光影响植物的生长,菜市场卖的绿豆芽一般是在黑暗的环境中培养的,这种绿豆芽与阳光下培养的绿豆芽相比较,这种绿豆芽叶子是黄色的,茎又细又长、白色,就是缺乏阳光照射造成的,但是口感较好,满足了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故选D。14.A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船承载垫圈时,浮力需等于船自身重量与垫圈重量之和。乙船能承载更多垫圈,说明其受到的浮力更大,即排开的水量更大;而甲船承载垫圈更少,浮力较小,排开的水量也更小。因此,甲船排开的水量小于乙船。15.B曹操军队多为北方士兵,不习水性易在颠簸的战船上晕船,影响战斗力。用铁索将战船相连后,多艘船形成整体,可减少单船在江面上的晃动幅度,通过 “连锁” 方式提升船体稳定性,使士兵在船上行动更平稳。这一做法并非为增加载重量(单船载重未改变)或行驶速度(连锁反会因阻力增大降低速度),核心目的是解决士兵因船体晃动导致的不适问题。16.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和水,产出氧气和养料,在光和叶绿体作用下,合成有机物(养料)并释放氧气(对应式中右侧物质)。因此,字母 A 代表二氧化碳,字母 B 代表养料。正确答案为 C:二氧化碳、养料。17.B马世骏是中国生态学家,提出通过改变蝗区自然地貌(如改造低洼积水地、种植蝗虫不喜食的植物)来切断飞蝗食物来源,从生态层面控制蝗灾,这一思路属于 “生态治蝗” 的重要实践。B正确。18.C在制作生态瓶时,最适合放置的一组生物是①②③⑤⑦。生态瓶空间有限,大鲫鱼体型较大,耗氧量高,不适合小容器;水葫芦生长速度快,可能过度繁殖占据空间并影响其他生物。而小鱼、小虾、螺蛳体型较小,金鱼藻和浮萍能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氧气,且生长较可控,更适合构成稳定的微型生态系统,故排除含④⑥的选项,选 C。19.B蚯蚓喜潮湿、阴暗环境。实验中乙、丁区域被黑纸板覆盖形成黑暗环境,而甲、丙为明亮环境;同时甲、乙区域土壤湿润,丙、丁区域可能干燥(未提及洒水)。蚯蚓因趋湿性会优先选择湿润的甲、乙,又因趋暗性会避开明亮的甲,聚集到既湿润又黑暗的乙区域,故 5 分钟后乙区域蚯蚓数量最多。20.AA船体积为8×8×2=128立方厘米,B船体积为6×6×3=108立方厘米,C船为4×4×4=64立方厘米。21.B①水太少:水量不足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小鱼需频繁浮出水面呼吸。②鱼太多:鱼群密度过大,耗氧量增加,水中氧气供不应求。③水质浑浊:可能因微生物繁殖或有机物分解消耗氧气,同时影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氧。④食物没了:仅影响小鱼营养摄入,不直接导致缺氧,与浮出水面次数增多无关。B正确。22.C减量化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再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或原料。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属于减量化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故选C。23.C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重量和形状有关,还和体积有关。铁不能漂浮,把它们做成船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漂浮在水面上。故选C。24.D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A: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冷气”属于凝结现象;A不符合题意;B:热的火锅上冒“白气”属于凝结现象;B不符合题意;C:冬天,教室玻璃窗上出现水雾属于凝结现象;C不符合题意;D:湿的衣服慢慢变干属于蒸发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25.A用一张边长为14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一个正方形底面、四面船舷一样高的船型。甲做的船舷高2厘米,乙做的船舷高3厘米,丙做的船舷高4厘米,丁做的船舷高5厘米,船舷高度越小,底面积越大,由此计算出四个船的体积甲船最大,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故选A。26.重力;浮力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曾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的。27.水;空气;栖息地;养分;栖息地地球上的水圈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水;地球上的大气圈为生物呼吸提供空气,并阻隔很多有害的辐射;地球上的岩石、土壤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为植物提供养分,利于植物扎根;地球与太阳适宜的距离,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生命生存。28.B;C;A;D按照比赛要求,设计时应该注意到材料成本、小船动力、小船的船舵和小船的载重。设计①时要考虑小船体积,设计②时要考虑小船船舵,设计③时要考虑小船成本,设计④时要考虑小船动力。29.(1)光照;温度(2)蚯蚓爬到湿润得一端(3)提高实验得准确性(4)鱼生活在水中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盒盖,会发现蚯蚓基本上都爬到了湿润的泥土中,说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1)该实验需要控制的相同条件有光照、温度等。(2)我们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蚯蚓会爬到湿润的一端。(3)实验要求反复做几次的目的是提高实验准确性,防止意外影响实验结果。(4)不同的动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如鱼对自身生存环境要求是需要水,企鹅需要生活在寒冷的地方。30.(1)2;缺少水;温度太低;2;阳光(2)③;⑤;空气;温度(1)a.根据对实验装置的认识,几天后,最有可能发芽的是2号种子,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b.1号种子没有与水接触,不能发芽的原因是缺少水分,盛放5号种子的乙烧杯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不能发芽的原因是温度太低。c.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假如把甲杯放到20℃左右黑暗的地下室里,2号种子仍然会发芽,其它种子不会发芽,这说明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2)b.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唯一的变量是阳光,所以应该选择③号杯和⑤号杯进行研究;c.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选择②号杯和③号杯作为对比,控制的变量是空气,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选择③号杯和④号杯作为对比,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可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温度。31.(1)温度下降;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2)热传递(3)8分钟后热水散热快,冷水散热慢(4)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可以发生热传导,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5)加热牛奶(1) 热水温度变化的特点是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且降温速度先快后慢,从83℃逐步降至 63℃,前2分钟降8℃,之后降温幅度逐渐减小。热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向冷水传递热量,自身内能减少,两者存在温度差时发生热传递,直至温度趋近相同。(2)试管中的冷水是靠热传导方式热起来的。当热水与试管接触时,由于存在温度差,热量通过试管壁从高温的热水传递给低温的冷水,使冷水温度升高。这种热量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部分的方式,就是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3)从第 8 分钟开始热水温度低于冷水温度,可能是测量误差导致数据异常。例如温度计未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或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也可能是记录数据时混淆了热水与冷水的温度数值,实际热传递中热水温度应始终高于冷水直至达到热平衡,不会出现反向降温。(4)通过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相互接触的温度不同的物体间会发生热传递,热水温度不断降低,冷水温度不断升高,最终两者温度趋于一致,且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温速度先快后慢,低温物体升温速度也逐渐减缓,直至达到热平衡状态。(5)生活中运用此结论的例子:用热水袋取暖时,热水袋中的高温热水会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给低温的人体,使人体温度升高,热水袋温度逐渐降低,直至两者温度接近,这正是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后发生热传递并最终趋于热平衡的体现。3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剧烈变动,而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的地球有关数据: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1000千米;海洋平均深度约为千米,岩石层平均厚度约为30千米(海底部分约为7千米)。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0适宜生命存在。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气,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剧烈变动,而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