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历史冲刺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历史冲刺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历史冲刺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判断如图两幅图(1)(2)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  )
A. 半坡人 河姆渡人 B. 河姆渡人 半坡人 C. 北京人 元谋人 D. 元谋人 北京人
2.1938年4月,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注意到:经此战役,国民党政府变得更加团结了,人们由悲观的情绪转变成了某种顽强的乐观主义,开始觉得未来并非完全没有希望。人们“情绪转变”是因为(  )
A. 武汉会战消耗了日军力量 B. 淞沪会战延阻了日军进攻
C. 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 D.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人
3.如图的楔形文字泥版文书记录了苏美尔人神庙每天分发食物的情况,这一文物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
A. 古代西亚文明
B. 古代埃及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代美洲文明
4.中国人民银行于1988年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一套。其中1枚金币如图所示。该图中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
A. 建立北宋政权并强化中央集权 B. 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
C. 使北宋与西夏边界贸易兴旺 D. 与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5.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形势图,它们的变化反映了(  )
A.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B. 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
C.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 必须由城市转入农村
C. 必须建立自己领导的人民军队 D. 必须建立起人民政权
7.10月25日是台湾回归祖国纪念日,某校邀请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洪洞大槐树已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专题讲座。讲座中提到“台湾人大多数是明清以来的移民、人口中的78%祖籍在大陆。他们所代表的是洪洞大槐树文化所派生的中原文化……”这反映出(  )
A.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B. 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共同的文化
C. “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D. 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
8.《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的故事串联起来。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  )
A. 完全照抄照搬外来文化 B. 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C.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D. 推动了西方文化的东传
9.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遗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政策筑梦”是指(  )
A. 《劝世良言》 B. 《天朝田亩制度》 C. 《海国图志》 D. 《临时约法》
10.初三九班同学通过老帅提供的资料包,复习了“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等内容。结合所学判断,同学们正在复习的主题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1.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提到:“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导致尼克松说的这种境况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
A. 欧日崛起,冲击着美国地位
B. 东欧政局剧烈动荡,社会主义遭遇了重大挫折
C. 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D. 勃列日涅夫推行“新政策”,苏联军事工业发展迅速
12.1676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慕天颜在《请开海禁疏》中称:“犹记顺治六七年间,彼时禁令未设。见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各省流行,所在皆有。”由此可推知,清朝立国之初(  )
A. 严格实行闭关锁国 B. 海禁政策未严格执行
C. 主要使用外国货币 D. 加强各省之间的联系
13.《摩奴法典》中有规定:“当时,(人类始祖)为了繁衍人类,他分别从自己的口、臂、腿、足中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出身低贱的人,由于贪婪,从事高贵种姓的职业为生,国王应该立即剥夺其一切所有,并处以流放。”这一法典出自(  )
A. 查理曼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法兰克王国 D. 古代印度
14.在雅尔塔会议上,各国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并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这说明(  )
A. 雅尔塔会议具有强权政治色彩 B. 会议的召开加速了法西斯的投降
C. 会议消除了不同国家间的隔阂 D. 会议使苏联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8年12月,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
提纲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九大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其与思想解放有什么关系?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的途径。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共十九大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并概括提纲的主题。
16.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机遇与挑战共存,成就与困难并存,世界各国也在摸索中成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工业化带来了哪些环境和社会问题?
材料二

(2) 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1933年前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呈现鲜明对比,这两种趋势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政策出现什么新特点?
材料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促使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战后,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种意识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行动,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20世纪60年代末,新独立的国家已有69个,此后增加到120多个。大批民族国家的独立,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它们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通史》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的原因,并指出其国际影响。
17.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典符号一:经典】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 颜渊》
【经典符号二:科技与文化】
【材料二】在用纸以前,欧洲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羊皮。印制一部《圣经》,要耗费羊皮三百多张,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使用。纸与造纸术的传入,则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条件,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步。美国学者德克 卜德评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辉煌灿烂,下列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医学、史学著作。
【经典符号三:丝绸】
【材料四】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只是单纯的陆上与海上国际交往通道,而是一个借助历史符号构筑的全球联系网络,是一个彰显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构想,令世界各国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百度文库》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什么?他在教育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他的思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历代王朝所推崇?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造纸术”是谁在什么时期改进的?据材料指出“纸与造纸术的传入”对欧洲有什么意义?
(3) 请你为材料三中任意一部著作写一段80字左右的解说词。(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史实正确,包含著作的朝代、作者、地位或影响)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的这条商路叫什么?为这条商路做出贡献的第一人是谁?这条商路的开辟有什么作用?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小题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思想进一步解放
【小题2】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依靠人民,为人民造福
【小题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6.【答案】【小题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问题: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等。
【小题2】原因:1933年之前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933年开始推行罗斯福新政(或“新政”)。特点:国家干预手段发展经济(或增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小题3】原因: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民族意识的增强。国际影响: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7.【答案】【小题1】“仁”。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西汉时期。
【小题2】蔡伦;东汉时期。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条件,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步。
【小题3】选择《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前辈求教,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小题4】丝绸之路。张骞。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