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后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后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版)

资源简介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作业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贵州卓越联盟高一下期中·14)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工人们正经历着苦难,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厂房狭小简陋,烟尘和其他漂浮物几乎使人窒息。女工怀孕后直到分娩前还在工厂里工作,七八岁甚至五六岁的儿童进入工厂,每天至少工作10—12小时。上述现象导致了(  )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西欧工业革命的开展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 2.(2021.7·浙江学业水平·10)关键词搜索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宪章运动”“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萌发 B.剩余价值论的创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 3. (2023.1·浙江高考·15)某西方史家这样评论:“从整体来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成功成为工业社会中关注工人生计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以分析、批判和开展政治行动。马克思主义也是众多革命团体的政治思想体系。”下列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注“工人生计”的有(  ) ①发表《共产党宣言》 ②创建“新和谐公社” ③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④改组“正义者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2025·云南红河州开学考试·4)《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材料(  ) A.肯定了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原因 C.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D.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中的进步作用 5. (2024.1·浙江高考·2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这段话旨在(  ) A.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B.反映生产方式、交往和分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C.阐明各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D.揭示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演进的根本动力 6. (2023·河南新乡高一下期末·9)下图为马克思关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图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为延长工人生产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为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马克思的这一理论(  ) A.分析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 B.剖析了资本家剥削的本质 C.倡导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 D.阐明了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7. (2025·广东清远开学摸底·14)下表是有关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若干片段。 国家/地区传播或者宣传墨西哥墨西哥第一次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作品是1888年7月报纸上刊登的《共产党宣言》巴西1896年巴西工人报纸《社会主义者》创刊,该报的副标题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巴西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第一份报纸拉丁美洲1898年《资本论》第一卷被译成西班牙文,随后便在拉丁美洲传播
以上表明马克思主义(  ) A.在拉美地区影响逐步扩大 B.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成熟 D.在拉美面临着新发展困境 8. (2022·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练习·1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巴黎公社的特点有(  ) 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 ②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 ③有成熟的政党领导 ④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9. (2022.7·浙江学业水平·27)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社会中劳动者为什么经历巨大的苦难,原因是他们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这句话以前也有其他人说过,但马克思找到了剥削的秘密,那就是剩余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个问题的解决为起点,并以此为中心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经济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趋势,提出“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 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找到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经济学基础和提出“两个必然”科学论断的著作名称,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斗争的意义。(6分) 10. (2023·浙江学考·26)社会结构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政治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兴的工业家不但在经济特征上,而且在社会特征上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工业家——手工工场主。被统治阶级的面貌也随着工业化进程被彻底改观。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所有的城市、乡村破产者忝列其中,从长远和整体利益来看,他们是一致的——需要共同反对资本对他们的经济剥削以及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新兴的工业家”出现的根本推动力。19世纪中后期,为反对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第一次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分别是什么?(6分) 11.(2023.6·浙江高考·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5分) 【参考答案】 D 【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工人……儿童进入工厂”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工人的劳动条件相当恶劣,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也日益暴露。资本家日益富裕的同时,工人的劳动条件相当恶劣,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社会上的不平等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并引发了早期工人运动,故选D项;资本家的剥削会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排除A项;当时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排除B项;工人运动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阶级基础,排除C项 C C【解析】《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故①正确;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建“新和谐公社”,故②错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故③正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它的纲领是《共产党宣言》,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D【解析】据材料可知,资产阶级在短时期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这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中的进步作用,故选D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而非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排除A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导致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原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对资本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积极作用的肯定,不是强调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排除C项。 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普遍交往建立的前提,随后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即揭示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根本动力,故选D项;材料强调生产力对于人类社会演进的作用,并无人类社会演进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的信息,“辩证关系”一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生产方式 、交往和分工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并无生产方式、交往和分工之间相互关系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生产力对于世界历史的重要性,各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 B【解析】据材料可知,马克思对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出图解,如图可知,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劳动者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这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本质,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生产效率主要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如改进工具,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剩余价值理论,体现的是资本家为追去利润而采取的措施,没有涉及到劳资关系,所以并没有倡导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确实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材料强调的是是马克思理论中的剩余价值论,而不是在探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排除D项。 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墨西哥、巴西和拉丁美洲进行传播,表明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地区影响逐渐扩大,故选A项;材料反映马克思主义在拉美传播,并无有关民族民主运动的信息,且早在19世纪前期,拉美已进行民族民主运动,排除B项;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可知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拉美并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拉美面临新的发展困境指独立后仍然面临内忧外患,材料并无相关信息,排除D项。 B【解析】“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说明巴黎公社是由无产阶级建立的政权,故①正确;“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表明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故②正确;巴黎公社的领导机构——公社委员会,只是由各种政治派别组成的集合体,其中占优势的布朗基主义者和蒲鲁东主义者,没有成熟的政党领导,故③错误;“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说明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秘密:剩余价值。(2分) 名称:《资本论》;《共产党宣言》。(2分) 意义: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2分) 推动力:工业革命。(2分) 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2分) 伟大尝试:巴黎公社。(2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2分)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1分);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1分);是指引人们改造世界行动的重大思想武器。(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