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江西省南昌市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成排榫卯相连的木桩、大量的横板和竖板,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带榫卯结构的构件。榫卯结构的使用奠定了7000年来我国木构建筑技术的基础。这可以佐证( )A.从事农业的氏族过着定居生活 B.长江流域地区建造半地穴式房屋C.社会已分裂为不同的利益集团 D.私有制在各个部落内部逐渐产生2.观察下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们共同展示的历史事件是( )A.城濮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3.小唐同学探究江西南昌城的历史,发现《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属扬州……县十八。”材料中的行政体制( )A.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B.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稳定C.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4.DeepSeek-R1在2025年1月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在AI科技领域自主性技术的提升。下列史料属于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A. B.C. D.5.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得比过去多,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僚、地主的窖藏,岁币和海外贸易的需要,“钱荒”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区只能用铁钱流通,但铁钱携带很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交子铺”,发行纸币。这能说明“交子”产生的( )A.背景 B.经过 C.条件 D.影响6.下面是历史小组长整理的课堂笔记,结合图中空缺部分的内容,可归纳概括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是( )A.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B.霸权主义侵略战争C.暴力冲突和平交往 D.民族交融经贸往来7.阅读下表,分析导致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有( )时间 耕地面积(顷)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①生产力的发展②人口的急剧增长③统治者的重视④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强迫清政府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一个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这一情形的出现源于( )A.《南京条约》及《虎门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 D.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9.“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1912年,大、中、小学学生总数超过1911年的一倍,其中女学生增加得更多。”由此反映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B.推动了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D.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无产阶级共和国10.“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在此进行了改编。10月底这支部队在当地农民武装的接应下胜利到达井冈山的茨坪。”这一行动成为( )A.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起点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D.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1.被誉为“面粉大王”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茂新、福新面粉公司,在这一时期增加了9个厂,300多个粉磨。从面粉进出口来看,出超300多万担。该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B.封建土地关系出现了若干变化C.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D.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12.“一五”计划期间,赣州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重工业,建设了钨矿开采、冶金等基地。1957年,赣州工业总产值较1952年增长218%,成为江西省工业转型的缩影。这说明“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A.巩固新生政权 B.学习苏联模式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3.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专题知识卡片,横线上应填(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3年三大改造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数据往往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对比下图中1997年和2023年的数据,其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 B.社会主义制度的施行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海峡两岸友好关系的推动15.“某村民从领主的池塘中捉了条鱼而被处罚向领主上交6倍于此的鱼;而另一佃户则是在没经领主同意的情况下,从领主的牲畜栏中牵走了自己的羊,同样遭到处罚。”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庄园法庭维护了公平公正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领主的利益C.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D.庄园法庭具有司法权16.下面是某宗教传播示意图。以下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它确定为国教 B.它的信徒称为“穆斯林”C.它宣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进入天堂 D.释迦牟尼是它的创始人17.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若请你为他颁奖,最合适的颁奖词是( )A.“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B.“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C.“拿破仑用宝剑未能完成的事业,我将用笔杆来完成”D.“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18.下图是漫画《准备开辟第二战场——最后一颗纽扣的缝缀》,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德国将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19.“1995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的经济总量比美国还多点,但它没有军队,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导人……”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20.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在其第二个总统任期的第一天,宣布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这是美国继2017年首次退出后,再次与全球气候协议决裂。结合历史背景,这一行为主要反映了( )A.美国积极推动全球多边合作,构建气候治理新秩序B.美国以国家利益优先为由,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C.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机制已彻底失效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减排责任矛盾不可调和二、材料题21.中国历史上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诸葛亮北征时,认为都江堰是“农本,国之所资”,专门设立堰官并征调1200人维护。——摘编自曾那迦《何以长存:都江堰的岁修与吏治》(1)材料一中的都江堰最初修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诸葛亮为何将都江堰视为“农本”?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的示意图,运河的哪一段直接连接了南北地区?并指出洛阳在示意图中的地理坐标意义。材料三 青藏铁路施工路段会穿越冰川、沙漠、盐渍土、膨胀土等多种地貌,风火山隧道施工时洞内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40%。为此我国研发高原专用隧道供氧系统,填补了世界空白……面对铁路穿越藏羚羊、藏野驴等迁徙路径,可能阻断生态廊道的问题,施工期间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配合红外监测调整施工时间。——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网(3)青藏铁路的建设与我国哪个重大战略有关?这条铁路的建成有何重大意义?材料四 港珠澳大桥建造时,年均4——6次台风侵袭,浪高可达5米,施工安全风险高,建立实时气象水文监测系统,精准预判施工窗口期,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填海造岛可能破坏珊瑚、中华白海豚栖息地,故要减少开挖面积,同时建设人工鱼礁和生态岛,以修复海洋环境。——摘编自新华网(4)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特点。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旧石器工具到人工智能——论技术迭代对人类生存模式的塑造技术时期. 时间跨度 核心技术突破 核心能源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旧石器时代 约300万—1万年前 打制石器、火的使用 人力/自然力 能够制造工具;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新石器时代 约10000—4000年前 磨制石器、农业与畜牧起源、陶器 人力/生物质能(农作物)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青铜-铁器时代 约前2070年—前221年 青铜器、铁制农具和牛耕 人力/畜力 青铜礼器强化王权,铁器普及促进小农经济,百家争鸣出现蒸汽时代 18世纪一19世纪中期 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 化石能源(煤炭) 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铁路网加速市场统一,列强殖民扩张电气时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期—20世纪初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内燃机的发明 化石能源(石油)/电力 流水线生产提高效率,电讯技术缩短时空距离,帝国主义争霸加剧信息时代 20世纪中叶至今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互联网 原子能/可再生能源 数字经济重塑产业形态,计算机网络拓展人类的生活空间,推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数字-智能时代 21世纪以来 5G通信、DeepSeek(中国)、ChatGPT(美国) 信息能/可再生能源 虚拟空间,算法决策重塑社会组织,能源革命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三、综合题2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我们需汲取历史智慧,应对全球性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使得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刘亚洲指出:“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摘编自刘亚洲等《甲午殇思》材料二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拉纳·米特指出:“如果我们想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最好应该提醒自己: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是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摘编自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1)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不同影响。材料三 1870年,美国在某些方面,如果只拿某些工业部门和国民经济所遭受的“破坏”来说,是落后于1860年的。但如果有人根据这点而否定美国1863—1865年国内战争的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那该是多么迂腐、多么愚蠢呵!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懂得,为了推翻黑奴制度,为了推翻奴隶主的政权,就是使全国经历多年国内战争,遭受任何战争都避免不了的极严重的破坏和恐怖,也是值得的。——摘编自《列宁全集》第28卷(2)材料三中列宁认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材料四 2025年4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其中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国反对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破坏多边贸易体制,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摘编自新华社(3)材料四反映中国在中美经贸问题上的哪些主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合作是共赢的保障”的理解。24.书信作为历史载体,记录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文明互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7年,敦煌汉代长城烽燧遗址出土的粟特文2号古狺札(约312—313年)由一位在中国西部经商的粟特商人书写,信是写给他远在2000英里以西的粟特都城撒马尔罕的两位合伙人的。信件被包裹在一个棕色的丝绸内包装和一个粗织物的外层信封中,外层信封上写着信件的递送说明。信中记录了粟特商人在中国贸易的细节,如信中提及洛阳被匈奴攻陷后商路受阻,但仍坚持向撒马尔罕运送丝绸、麝香等货物。——摘编自澎湃新闻(1)材料一中的粟特文古信札可以印证汉代以来哪一中外交往的重要通道?这一通道在当时的贸易中主要运输哪些商品?材料二 1918年,刘半农与钱玄同假扮的封建卫道士“王敬轩”在《新青年》上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双簧信”,后者以文言文反对文学革命,前者以白话文逐条批驳,以书信论战的方式,引起社会广泛的注意,获得“文学革命之反响”。——摘编自《红楼风云人物》(2)材料二中“双簧信”的论战与新文化运动的哪一主张直接相关?这一主张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写道:“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摘编自新华社(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哪一民族政策?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政策的意义。(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书信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2025年江西省南昌市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A2.C3.D4.C5.A6.C7.A8.A9.B10.A11.D12.C13.B14.A15.A16.B17.D18.D19.B20.B21.(1)历史时期:战国时期。原因:灌溉功能;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答出一点即可)(2)河道:通济渠。地理坐标意义: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枢纽。(3)重大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4)共同特点:运用先进科技;克服自然难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答出两点即可)22.示例:观点:生产工具的发明与创造推动生产力的进步(或生产工具/生产力的革新推动社会发展)。论述: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学会用火是人类首次掌握改造自然的工具,同时群体围猎催生了原始协作;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普及将劳动力从井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基础;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推动煤炭能源大规模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与此同时,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综上所述,从被动适应自然到主动定义文明规则,技术创新始终是破解生存困境、塑造时代特征的密钥。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3.(1)不同影响:甲午战争失败导致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并提升了国际地位。(2)历史意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说明:它废除奴隶制,摧毁了南方种植园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使美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推动现代化,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政策,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答出一点即可)(3)中方主张:互利共赢;反对零和思维,倡导合作而非对抗;反对单边主义;主张通过多边机制解决贸易争端;维护产业链稳定;强调全球经济相互依存,反对“脱钩”或“断链”。(答出两点即可)(4)理解: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长期动荡,经济停滞;二战后全球和平环境推动经济繁荣。合作促进共赢:抗日战争中,中国与同盟国合作击败法西斯;中美经贸合作可实现“1+1>2”的效果;反对霸权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一带一路”为平台,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24.(1)重要通道:丝绸之路。主要商品:丝绸、麝香等。(2)主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或文学革命)。影响: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为平民教育创造了条件。(答出两点即可)(3)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增强边疆民族的爱国精神(如“守护国土”);促进民族团结(如“带动更多群众”);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如“建设家园”)。(答出一点即可)(4)作用:记录历史事件(如粟特商队贸易);传递国家政策(如民族政策);反映社会思想变迁(如白话文运动)。(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