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历史原因: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具体原因: ①经济大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③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a.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b.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c.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④英法大国的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⑤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1939年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酝酿:1、慕尼黑阴谋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表现: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影响: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2、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1939年前纳粹德国扩张示意图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局部:亚洲:1931年,九一八事变。非洲: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欧洲: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希特勒驱车通过维也纳2、全面爆发:亚洲: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共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挥百团大战的彭德怀欧洲: ①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战”突袭波兰德军装甲部队突袭波兰迎击德军的波兰骑兵部队侵占波兰的德军通过华沙街头遭遇突袭的波兰迅速灭亡②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A、北欧、西欧诸国沦陷;B、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军地面部队在飞机的支援下侵入丹麦德军装甲部队侵入比利时佛兰德尔地区1940年5月27日英国开始的“发电机计划”,动用了8500艘船只,经8昼夜撤走了33万8千226人,其中2/3是英军。此役中动用了英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的各种船只,包括驱逐舰、海峡渡船和私人游艇。——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C、法国投降(1940.6.22);D、不列颠之战( 1940.7~9);E、德意日结成军事同盟( 1940.9)德军占领“不设防的城市”巴黎希特勒及其部下在埃菲尔铁塔下走过戴高乐将军英德战斗机激烈交战留下的尾迹波兰 9.1—10.6 36天丹麦 4.9 4小时挪威 4.9—6.10 63天荷兰 5.10—5.14 4天比利时 5.10—5.28 18天卢森堡 5.10 1天法国 5.10—6.18 40天3、扩大:①苏德战争: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开战第一天,苏联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被摧毁于地面。到11月,德军对苏军实施了六次大规模包围战,苏军被俘人数超过了200万。苏联失去150万平方千米土地和7000多万居民。②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日本突袭珍珠港。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时间:1942年1月,成员:美、英、苏、中 为首的26个国家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4、重大转折:1942年 ①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朱可夫元帅毕业院校:伏龙芝军事学院职 业:军事家,战略家主要成就: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柏林战役,屡挫德军、诺门坎战役击溃日军、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阿拉曼战役1942诺曼底登陆1944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苏德战场(东部战线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逐渐掌握战略主动权。北非战场转折:阿拉曼战役,英国为首的盟军胜利;同盟国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欧洲西线战场转折:法国诺曼底登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登陆作战。盟军胜利,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每一座楼房都是一个碉堡,与德军顽强巷战的苏军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工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万剑齐发的“卡秋莎”火箭炮阿拉曼战役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到埃及视察1943年3月,北非战役结束后德军的墓地英军统帅“沙漠猎手” 蒙哥马利德军统帅“沙漠之狐” 隆 美 尔②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③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航空母舰的对决/1942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区转折点:美国海军击退日本海军,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初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胜利。5、走向胜利:①1943年,意大利退出法西斯集团,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②德黑兰会议德黑兰会议时间:1943.11地点:伊朗首都德黑兰参会国:美、英、苏中心议题: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②苏联同意对日作战,但以进入大连港为条件。③战后处置德国问题④重建波兰问题③开罗会议时间:1943年11月地点:埃及开罗与会国:美、中、英主要内容:a、对日作战计划b、战后远东安排成果:发表《开罗宣言》④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诺曼底战役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参战国:盟军 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荷兰、挪威,纳粹德国⑤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地点: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与会国:美、苏、英主要内容:a、战后处置德国问题b、波兰问题c、远东问题d、联合国问题⑥波茨坦会议时间:1945年7月地点:柏林近郊波茨坦与会国:美、苏、英主要内容:a、战后处置德国问题b、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c、战后欧洲问题d、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成果:发表《波茨坦公告》6、二战结束①1943年10月13日,意大利投降。②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③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意大利与同盟国签署停战协定墨索里尼被暴尸米兰街头洛雷托广场希特勒在地下室用手枪绝望自杀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含义: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开罗会议德兰黑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会议 时间 背景 参加国 内容开罗 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1943.111943冬天1945.21945.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苏美英夹击德国德国投降,太平洋战场美军进逼日本,中国战场开始反攻中美英苏美英苏美英苏美英坚持对日作战;日本归还中国领土;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彻战后处理德国;苏联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敦促日本投降(中、美、英)知识拓展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的重大变化①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②美国独占鳌头(经济军事实力)③苏联空前强大(政治军事实力)“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西欧:普遍衰落战后美国力量介绍: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控制操纵联合国经济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4.5%军事政治美国:独占鳌头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9390万发炮弹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战后初期年均生产4万架飞机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战后苏联军事实力苏联:世界一流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纽伦堡审判(对德国战犯的审判)东京大审判(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东条英机,甲级战犯,凶狠残暴,有“剃刀将军”之称,远东国际法庭判处绞刑土肥原贤二,日本侵华头号间牒,西方称之为“东方劳伦斯”,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甲级战犯,远东国际法庭判处绞刑板垣征四郎,甲级战犯,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之一,参加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远东国际法庭判处绞刑松井石根,甲级战犯,南京大屠杀的组织者,有“剃刀将军”之称,远东国际法庭判处绞刑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⑦成立联合国。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大国间相互妥协,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苏、英两国关于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苏联的利益比例 丘吉尔与斯大林协定的草案 莫洛托夫最后提议获接受的方案匈牙利 50% 80%南斯拉夫 50% 50%保加利亚 75% 80%罗马尼亚 90% 90%希腊 10% 10%特点:以美、苏为中心,事实上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及大国争霸的多重性质。评价: ①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团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②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国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欧洲中心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美苏中心2、联合国的成立时间:1945年10月24日成立总部:纽约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原则:集权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课堂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不同点 建立基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而破产体现意志 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协调关系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格局国际格局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主要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作用影响 未能维持和平;维护战胜国意志;全体一致相同点 体现了美、苏两个国家的意志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①都是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都是大战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③都是为了避免战争,并建立了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组织;④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起到维护世界和平;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大国一致四、二战的影响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具有正义性影响: ①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欧洲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日益衰落。 ③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霸权地位确立 ④苏联政治影响力提升。 ⑤自近代以来欧洲中心的国际格局转变为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