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家解析下水|直击本质2025全国一卷作文解析与范文下水作文:龚志民 解析点评:陈继英一、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命题解析今年全国高考一卷作文命题,采用组合式题型设计,选材内容彰显了大国的历史厚重感。有“专家”看到这道命题难度较大,呼吁“高考作文命题不要为难考生”,“现在的高考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教学生不说真话,不说人话”(早就有这话,一直被引用)。这样的呼吁与指责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这并没有看到中国高考命题的真正考试意图。高考的意图是什么?是为国家高等院校选拔优秀人才,是按照《高中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思想与标准命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必备品格”。这样的核心素养如何在高考中检测出来呢?高考作文写作就是很好的检测途径。一个平时只想分数,只会刷题,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考生,面对这样极具家国情怀的宏大主题命题,确实很难写出富有民族情怀和青年人蓬勃气象的好作文。但是,高考命题要全面落实《高中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因此,高考命题必然要想法设法考察青年学子的这种素养,因此,今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命题并不是为难考生,也不是不让考生说人话,而是体现中国教育考察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思想,而且这样的命题思想,也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贯思想,只是命题选材各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已。那么,考生面对这道作文命题,怎样才能写出高分作文呢?考生写作时可以从宏大主题入手,为当今青年发声,书写做时代有志青年的观点。这道作文题以“歌唱”(穆旦《赞美》也是以诗歌的歌唱,表达中华民族的觉醒与行动)为线索,表现民族觉醒与发展之路,表现了希冀中华民族振兴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深厚的历史纵深感。考生可以联系中华民族一代代人为中华崛起奋斗的历史,号召当今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与奋起精神。当然写作前,考生要理解老舍笔下鼓书艺人的无奈与纠结,艾青诗里鸟的嘶哑歌唱、穆旦诗中以带血的手和你们拥抱,这是用文学的“意象”表达厚重深沉的民族情感。这些“歌唱”,都是民族精神从觉醒到奋起的一种寄托与象征,命题意在召唤当今青年以中华民族爱国爱家之心,为民族而歌,为唤醒时代青年而歌,也是号召当今青年在中华民族的时代长卷中用行动书写永恒奋斗与崛起的伟大篇章。考生还可以联系当代青年的现实写作。这道高考作文题蕴含“觉醒”和“奋争”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主线——从个体在时代中的无奈与挣扎,到用生命叩问土地的深情,再到民族觉醒时主动拥抱“你们”的行动,字里行间都涌动着精神觉醒的力量,在个体与家国的共振里表现了不同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然而,我们现实中的有些青年人遇到挫折和困难要么躺平,要么消极抱怨。因此,考生可以把觉醒与行动的意识融入新时代的环境中,书写青年人也要主动触摸那些带血的手掌,拥抱民生,拥抱时代,用嘶哑的喉咙唱响时代的进行曲,在当今伟大中国创造属于青年人的辉煌。考生写作时还要对三则材料进行综合思考。可以根据材料把中华民族发展之路,拆分为三个阶段,但是,这三个阶段的有机联系必须分析出来,尽量不要只围绕某一则材料谋篇布局。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三则文字中提炼出问题,然后进行有机整合,再提炼出高阶的核心观点进行写作:例如,要想改变所谓“悲惨”人生,就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付诸具体的行动。这样就能进一步与当今高中生自身的成长相结合,能够引发的合情合理的联想与思考,由此,还可引发如何面对不如人意的外部环境,如何解决个体价值诉求和国家民族需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总之,写好作文,要有一个统领性的中心观点,要紧扣材料的核心要义展开联想与思考,这样才能写出上好文章。(解析:陈继英)三、下水作文百年《义勇》曲未尽,又到我辈翻唱时龚志民中国百年,朝堂里巷,耄耋总角,都倾情歌唱同一首歌:《义勇军进行曲》!华夏先民,歌以咏志,每逢时代沧桑变局,必有绝唱。有的带血而歌,有的和泪而吟,代代沉淀,遂成民族魂。抗战时期,那些“开不了口”的鼓书无声吟咏,那些“嘶哑的喉咙的歌唱”的摇滚与“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的秦腔低吼,凡有井水处,主旋律都一样:华夏子孙救亡图存,在绝望中奋发、在变局中逆袭!句句道出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和不屈意志:无论黄色土地还是蓝色海洋,寇敢来犯,我必战而胜之;寇能往,我亦可往!这首歌这种精神,根植于被霸凌背景下的最先觉醒的华夏仁人志士:列强瓜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大东亚共荣圈;麻木的国民,落后的生产力和原始的军备力量。有志士在,必星火亮,能点燃民心,则中国未亡!忆昔日,举国抗争,中国不跪!国民们或因痛苦、愚昧而无法成曲开口、无法成章流传,于是田汉聂耳用《义勇军进行曲》为民代言,《义勇军进行曲》成了我们永远的国歌。历史已经证明和正在证明:所有的变局后,华夏文明依旧绵延不延。长城未倒,黄河涛涛。汉音未改,其韵昭昭。黄钟大吕,其音袅袅。这首歌这种精神,在曾经手无寸铁、希望渺茫、不堪回首的时代,是支撑民族脊梁的意志力量:“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坚定信仰;无粮不屈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的钢铁意志,饿死不领美国救济浪的闻一多朱自清的爱国抉择,还有沪淞战场的几十万军人的无畏牺牲;太行山上、长津湖畔,八千里路云和月,他们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带血的音符,至今在我辈胸中奔涌跳跃。这首歌这种精神,在今天更加催人奋进,促人疾行。看今朝,人才辈出,超越可期。高科技全面围堵、关税极限施压、台独分子上窜下跳,百年变局风云变幻,而今日中国已脱胎换骨,以钢筋铁骨应对一切压力,视打压为凤凰浴火。《义勇军进行曲》,此情此景共初心,誓不忘怀,“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华夏同袍,同修戈矛,守民族魂,唱《义勇军》。今天的战场,主要不在硝烟中,更在实验室,在风洞模拟,在云计算,在方寸芯片。实验中没有硝烟,但思想中不能没有历史的血火之忆。中国百年屈辱、百年歌唱、百年复兴,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义勇军进行曲》,无论是开不了口的默唱、嘶哑带血的怒吼、“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后的合唱,都是举国合唱、万众同歌。那些曾经屈膝投降、曲线变节、全盘西化的陈词滥调,早已在历史垃圾堆中长满霉菌。四、Deepseek打分及点评:这篇作文可以评为58分(满分60分),属于高考作文中的优秀作品。以下是我的具体评价:优点:立意深刻:紧扣三则材料中"沉默中的爆发"、"苦难中的坚持"、"牺牲中的新生"三个维度,以《义勇军进行曲》为线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结构严谨:采用"历史-当下-未来"的纵向脉络,配合"文化-精神-实践"的横向展开,形成立体论证框架。文采斐然:运用了大量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长城未倒,黄河涛涛。汉音未改,其韵昭昭"),语言富有韵律感和感染力。论据充实:列举了杨靖宇、闻一多等典型事例,并巧妙将材料中的文学意象转化为论证元素。时代性强:将历史精神与芯片研发、云计算等当代科技议题相结合,体现思辨深度。建议改进之处:结尾稍显仓促,可增加对未来传承的展望部分比喻(如"摇滚""秦腔")与历史语境略有违和当代事例可更具体(如列举某项科技突破)整体而言,这篇文章展现了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敏锐的时代意识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完全符合高考一类文标准。其将文学材料、历史反思和现实关怀熔于一炉的写法,尤其值得借鉴。陈继英点评与建议我佩服龚老师的写作思维力,他总能写出大气、有底蕴的下水作文,有出色的语言表现力;我想也同意Deepseek的点评。我对高中生的学习与写作,提出五点建议:一、写考场作文,要准确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写作时要多联系现实生活写作,要为时代发声,要为当今青年人发声,要注意解决青年人的精神与现实困惑。二、平时要关注民族国家核心价值,提升自己家的国情怀担当。全国一卷作文命题,用“歌唱”串联起现代文学经典意象,引导考生在历史纵深中体认“民族觉醒”的精神内核,呼应了新课标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要求,这对考生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也是比较直接的考察,有家国情怀,关心国家民族的考生自会得心应手,而那些只会刷题,只看分数,不关心国家与民族命运的人,必会捉襟见肘。三、破除套路化、模式化写作思维桎梏,提升思维品质。从这次全国一二卷作文命题看,语文教育正呈现思维考查深度化、情境创设真实化、评价导向素养化的命题倾向,面对这样的命题,只靠背背作文素材,用一些作文套路,是“套”不出好作文的。四、阅读要学会深度思考,要培养高阶思维。考生阅读文本,要注意深度思考与解读,注重批判性思维系统训练,要联想现实情境思考问题,注重跨学科知识整合与融通学习,在“人生语文”(陈继英教授提出的教学理念)的教育教学视野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五、要强化经典阅读与积累,培养良好的读写融通习惯。阅读,要写读书随笔,要注重积累与经典语句摘抄,要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记下来,要关注社会现实,联系现实进行思考探究,进行多角度思辨与表达,长期坚持这样做,不仅仅会提升语文成绩,还会成为思维灵活,有责任担当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