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材料:这一现象我将之命名为修昔底德陷阱:即当一个崛起国威胁到守成国的主导地位时,会引起严重的结构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非同寻常的、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哪怕是外交事务上一丁点的寻常火苗,都能够引发大规模的冲突。
——[美]格雷厄姆·艾莉森《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程标准】
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历史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东西问题: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和平问题)
南北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发展差距和贫富分化)问题
相辅相成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和平:
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关系人类的命运走向
发展:
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关系人类的生存品质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1、内涵
(1)和平的表现
(2)发展的表现
①二战后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
②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③联合国维和行动发挥了有效作用。
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②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2、表现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1)背景: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2)内涵: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史料阅读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问题2:史实说明当前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阅读思考)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3、历史潮流
(1)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恢复乏力。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联合国认为,2020年世界不平等状况正在加剧并处于历史最坏水平,世界超过2/3的人口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6月发出警告,全球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并成为“这个时代最明显的挑战”,且发达经济体的贫富差距达到数十年来最大。《2021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贫富差距大幅上升,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82%的全球财富,其中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45%的全球财富。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方面
阿以冲突
俄乌冲突
印巴冲突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2、和平与安全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民族、种族、宗教、领土)
重大传染性疾病
跨国刑事犯罪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恐怖主义
网络安全
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2、和平与安全方面
(2)非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
面对这些挑战,
人类如何应对?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2、和平与安全方面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全球治理概念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和制度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增进全球共同的公共利益。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
联合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政府间组织
稳定汇率和世界贸易秩序的国际金融机构
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的国际金融机构
调节国际贸易纠纷促进国际合作的国际组织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发挥原有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作用
①原有体制: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②国际共识: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层面:1999年组成的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十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1999年由八国集团(G8)财长在德国柏林成立,属于非正式对话机制,其成员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俄罗斯、中国、韩国、印度、印尼、沙特、土耳其、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南非、澳大利亚及欧盟。二十国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转变。成立20余年来,二十国集团在合作应对经济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十国集团宗旨:促进工业化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对话;加强国际金融体系架构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在地区层面: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中、俄、印、巴)。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建立领导人会晤机制;2010年,南非加入;2015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金砖国家合作共赢,努力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加入时间 成员国
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吉尔吉斯共和国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2017年 印度
巴基斯坦
上海合作组织徽标:象征上合组织和平、友谊、进步、发展的宗旨。
(2)地区层面: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有效维护欧亚地区安全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是一个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2)地区层面:2009年金砖国家(BRICS)
2015年新开发银行(NDB)
俄罗斯
中国
印度
南非
巴西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新开发银行徽标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中、俄、印、巴)。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建立领导人会晤机制;2010年,南非加入;2015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金砖国家合作共赢,努力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二十国集团(1999)
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
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
(1)全球层面
(2)地区层面
上海合作组织(2001)
金砖国家
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新开发银行
构筑一个共同的金融安全网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材料: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杨外长,您好。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威胁与挑战前所未有。中国如何看待国际上要求“全球治理”的呼声?
杨洁篪(chí):我们认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是国际社会各方要普遍参与、普遍受益,方式应当是平等协商、合作共赢,平台主要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制……“全球治理”应该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而不是相反。
——摘自外交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2011年3月7日)
“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大国主导,小国、弱国稍有或没有话语权的体制。
“全球治理”:国际社会普遍参与,平等协商,共同受益。
杨洁篪外长阐述的“全球治理”与“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相比有什么不同?
【综合探究】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4.中国方案
依据:①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意义:①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②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实践:
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②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
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④2019年 5月,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
◎亚投行徽标
中国正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中国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具体措施:①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中国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该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来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中外历史纲要下》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具体措施:②②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
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予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中外历史纲要下》
易纲认为,未来丝路基金将可发挥三方面特殊作用:
一是对外大力践行和推广“一带一路”倡议精神。
二是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
三是与国际、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精诚合作,彰显和放大国际合作效应。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具体措施: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总部设于北京。
北美洲
1个
南美洲
8个
亚 洲
41个
欧 洲
25个
非 洲
17个
大洋洲
8个
*注: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共57个,截至2019年亚投行已有100个成员国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徽标
概况: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
宗旨: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地位: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发展:截止到2020年7月,亚投行有103个成员国。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具体措施:④2019年 5月,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
(1) 内容 ①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
关系
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依据 ①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3)意义 ①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
的行动方案
②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4)实践 ①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②2014年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
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④2019年 5月,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中国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地球是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
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家园。
四、综合提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中国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和平:世界的总体和平
发展: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
发展方面
和平与安全方面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原有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
全球治理
新的国际治理组织与机制
全球层面:1999年二十国集团(G20)
地区层面: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2009年金砖国家(BRICS)与2015年新开发银行(NDB)
主要内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缘由
具体措施: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方案
本课小结
材料:“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中国要走出历史上大国崛起模式的窠臼,决心走一条新的大国崛起之路。
对于中美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之说,习近平强调,中美关系有一千条理由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搞坏,发展中美关系要有战略耐心。“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对中美两国来说,合作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合作共赢 命运与共
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高考真题演练——把握考向
C
1、(2023·浙江·高考真题)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时空是21世纪伊始(中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等国)。据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结论: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即上海合作组织,C项正确;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建立最初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89年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D
3、(2021·天津·高考真题)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据此可以认识到
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在空间和距离的隔阂越来越小,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反映了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D项正确;科技发展有利于各国交往,但“消除了国家界限”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文化多样性,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体,排除C项。故选D项。
高考真题演练——把握考向
材料:“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
促进经济现代化;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共商
共建
共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