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太宗提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
A.重视发展农业 B.重视民族关系发展
C.重视广纳贤才 D.消除了民族间隔阂
2.唐朝时期,一些胡人贵族曾掌握着唐朝的大权,对唐朝的政治和军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胡人在唐朝时期也出现了许多使用汉字的文献,如女真族的《女真文字》和突厥人的《突厥文字》等。唐朝的文学艺术中也有很多反映胡人生活和文化的作品。这些现象(  )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B.反映了少数民族逐渐开始建立政权
C.有利于巩固政权的统一
D.体现了民族交往与交融
3.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采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意见安置其部落,入朝为官的突厥首领,先后有几百人。唐太宗的做法(  )
A.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 B.降低官员的文化素质
C.改变传统的选官制度 D.消除严重的边疆危机
4.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至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骞 D.王昭君
5.“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入藏;此后,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可推测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  )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割据势力
C.繁荣商品贸易 D.边疆地区发展
6.有学者指出:“自永嘉风暴到隋的统一,是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互相冲突、采借文化的时期。这种调适的结果形成了文化整合,其最终的表现则为隋唐帝国光辉的汉胡混合文化。”该学者的观点是(  )
A.游牧民族政权造成分裂割据 B.北方流民南迁,开发江南地区
C.民族交流交融奠定隋唐盛世 D.隋唐政治开明,促进国家统一
7.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的场景,画中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该作品体现了(  )
A.西域习俗与中原文化的交汇 B.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唐朝实现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8.贞观年间,当突厥请求在内地安置时,群臣反对,但唐太宗同意并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四夷可使如一家。”这表明当时(  )
A.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B.君主专制程度日益强化
C.君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突厥族汉化程度非常高
9.唐朝时期,一些胡人贵族曾掌握着唐朝的大权,对唐朝的政治和军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胡人在唐朝时期也出现了许多使用汉字的文献,如女真族的《女真文字》和突厥人的《突厥文字》等。唐朝的文学艺术中也有很多反映胡人生活和文化的作品。这些现象(  )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B.反映了民族政权的建立
C.有利于巩固政权的统一 D.体现了民族交往与交融
10.“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
A.轻赋省刑 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广开言路 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11.在西南地区的南诏遗址内出土了建筑材料方形花砖和莲花纹瓦当,其纹样与唐长安城大明宫出土的砖瓦几乎一样。这材料体现了(  )
A.城市商业的繁荣 B.民族之间的交融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中外交流的频繁
12.陈寅恪先生认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据此可知,“新机重启”得益于(  )
A.民族交融 B.文化发展 C.疆域扩大 D.制度创新
13.七年级某班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其中恰当的是(  )
①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②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③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④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问答题
14.唐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往频繁,鼓励各种文化进行交流创造,使中国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请结合所学的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政治篇]
(1)在唐朝的历史中出现过哪几个清明治世局面
[民族篇]
(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表明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哪一位赞普?和亲有何重大意义?
[外交篇]
(3)唐朝对外文化体现双向交流的特点,不仅输出大唐文化,也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的精华。请举出两个影响重大的典型事例。
[感悟篇]
(4)中国人因为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被称为“唐人”,综观唐朝的发展史,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有益的启示?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图一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图二唐朝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图三日本的合同开珎(始铸于708年)     图四
材料二:他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日本唐招提寺,它的样式优美,至今犹存,被视为日本建筑艺术明珠。那么它的设计者是谁?他是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六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
(2)图二、图三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日本人深受唐朝影响,你能举出此时期日本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受中国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3)结合材料二和图四回答:他指的是谁?今天的印度在唐朝时称作什么国度?此人以亲身见闻写出什么著作?
( 4 )据此你认为唐朝政府实行了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
三、材料分析题
16.以图说史,完成下列要求。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某校七年级同学举办了一次民族专题图片展示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步辇图》 图2唐蕃会盟碑
图3宣政院印 图4民族关系示意图
(1)史料的类型包括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文献史料和图像史料等。分别说出图1和图2所属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相关历史信息。
(2)读图3说说元朝设什么机构统辖吐蕃地区军政事务?元朝统治者在边疆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起到了什么作用?
(3)观察图4民族关系示意图,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什么民族?
(4)综合图1、图2、图3,归纳一个历史主题。
17.中国古代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不断调整政策来维护王朝统治和国家稳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的制度,比较注重才学,而不重门第,为普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入仕参政创造了条件。采取考试办法,相对公平些,多少可以把更广泛的地主阶级中有用的人才选拔出来,有些“任人唯贤”的性质。……中央政府通过这一制度给普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以政治出路,又可利用他们同士族斗争,缓和了普通地主阶级与中央政权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皇权,从而扩大了隋朝政权的阶级基础。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太宗)平东突厥后,将突厥降众安置在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统治原有部众。唐太宗对各族将领都视为一体,当时有不少战功卓著的少数民族将领,至于被任为将军而在地方任职的那就更多了。当时突厥与吐谷浑各请互市,他们从内地得到了大量的布帛,而内地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民乏耕牛”的困难。在“四海宁一”的条件下,正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唐代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唐玄宗曾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还专门颁布了《整饬吏治诏》,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严格考核。他下诏在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大兴屯田,发展学校教育,进行图书整理和编纂工作。针对时弊的改革,使唐王朝迎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种“新的制度”的选官标准是什么,并概括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效果。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针对时弊的改革,使唐王朝迎来了鼎盛时期”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开明包容;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15.【答案】(1)鉴真;唐玄宗
(2)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唐诗和书法在日本广泛流传。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茶道,重阳节登高习俗,日本的城市建筑。
(3)玄奘;天竺;《大唐西域记》
(4)开放的对外政策。
16.【答案】(1)图 1:属于图像史料 。《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反映了唐朝时期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体现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
图 2:属于实物史料 。唐蕃会盟碑见证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友好会盟,表明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悠久,体现了古代民族间通过和平方式加强联系 。
(2)宣政院;作用: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元朝政府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维护祖国边疆的安全,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3)民族:回族。
(4)历史主题: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17.【答案】(1)标准:注重才学。积极作用:相对公平,有利于广泛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或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
(2)表现:妥善安置降众,保留其原有习俗与首领;同等对待各族人民与将领;允许内地与少数民族互市。效果:加强了唐朝同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唐代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等。
(3)【示例一】
同意。理由:唐玄宗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通过这些针对时弊的改革,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示例二】
不同意。理由:唐王朝迎来鼎盛时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唐玄宗针对时弊的改革,对唐朝国力强大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唐太宗与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唐朝民族关系的融洽、中外交流的频繁等因素共同推动唐朝走向鼎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