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2025学年科学七下期末冲刺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2025学年科学七下期末冲刺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下期末冲刺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酿酒需要用到酵母菌(如图)。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B. 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C. 由叶绿体合成有机物 D. 属于单细胞真菌
2.依据如图所示的结构层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④经过分裂就可以形成③
B. ②是由营养组织、上皮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组成的
C. ④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它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D. 图中①~④按结构层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④③②①
3.制作蛋糕时可能用到的植物奶油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C18H34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反式脂肪酸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反式脂肪酸由54个原子构成
D. 反式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g
4.“3H2SO4”中有“1”(已省略不写)“2”“3”“4”四个数字,关于它们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 “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
C. “3”表示分子的个数
D. “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
5.聪聪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对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 冬天教室窗玻璃上的水珠出现在玻璃外表面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B. 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C.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D. 冬天热水冒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6.中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茶小绿叶蝉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如图是其发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对茶树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成虫期 B. 防治的最有效时期是成虫期
C. 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的完全不同 D. 茶小绿叶蝉与桑蚕的发育过程相同
7.如图所示,小章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气球,他发现气球表面有些脏,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湿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被吹干,整个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是()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8.如图所示,“○”“●”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选项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9.海水稻是可供产业化推广的作物,这是在盐度不低于0.3%的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的水稻品种。下列有关海水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海水稻是水生植物,体内无导管和筛管
B. 海水稻的面世,可以应对我国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C. 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海水稻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D. 海水稻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总是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在陶艺制作中,哪种成型方法最适合制作复杂且不规则形状的大型陶艺作品()
A. 拉坯法 B. 手捏法 C. 泥条盘筑法 D. 模具成型法
11.某兴趣小组在相同的小烧杯内盛放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小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关系为()
A. t甲>t乙>t丙 B. t甲=t乙=t丙 C. t甲<t乙=t丙 D. t甲<t乙<t丙
1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操作及现象如下: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 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 ②③中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 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13.地球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图所示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分析图中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15世纪该地可能是海洋 B. 大理石柱升降变化是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
C. 证明地壳变动都很缓慢 D. 证明地壳变动是断断续续进行的
14.如图所示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吸水
B. 凉拌黄瓜时,黄瓜细胞发生②过程
C. 给农作物施过量的肥,根细胞发生①过程
D. ②过程是因为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15.为了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人们会通过制作模型或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如图所示是老师在课堂上就地取材用书本进行现场演示的一组照片。通过由图甲向图乙的变化,老师演示了哪种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A. 板块挤压碰撞 B. 岩块拉伸断裂 C. 流水冲刷 D. 风力搬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6.根据图回答:B过程表示的是细胞的 过程,其结果使得细胞数目增加;D过程表示的是细胞的 过程,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17.下列图示中,图甲为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图;图乙为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图丙为玉米植株。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图乙中的C是由图甲中的⑥________(填名称)发育而来的。
(3)玉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为适宜的________、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4)图丙中的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为某种可食用蘑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填序号,下同)是菌盖,________是菌褶,________是菌柄。
(2)图中④可伸入土壤里吸收现成的有机养料,它是蘑菇的________(填字母)。
A.菌丝 B.根 C.茎 D.叶
(3)蘑菇成熟时,有许多的⑤散发出来,由此可知它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填字母)。
A.营养繁殖 B.孢子繁殖 C.种子繁殖
19.请阅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三地中适合攀岩活动的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处不可能发育河流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地的海拔是________m,位于E地的________方向;若量得DE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cm,则实地直线距离为________m。
20.无机盐对于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草莓植株吸收无机盐进行了相关观察和研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草莓植株的根尖结构,草莓植株主要依靠图中________(填字母)区域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进入根部的无机盐与水通过________(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茎和叶,供生命活动所利用。
(2)同学们还从种植人员处了解到了不同施肥水平对草莓产量的影响。如表所示:
施肥水平 不施肥 低施肥量 中施肥量 高施肥量
平均果重 17.54 g 21.47 g 26.06 g 25.62 g
①据表可知,施肥水平为________时,草莓产量最佳。
②为什么高施肥量反而限制了草莓产量呢?有同学认为,根据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施肥过多可能导致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_植株根部细胞液浓度,抑制细胞的________(选填“吸水”或“失水”),进而影响植株生长。
21.如图所示为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能逐年加粗是因为含有_________。
(2)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位于植物茎的[ ]__________部。④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具有储存营养的功能。
(3)树的年轮一般是许多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是树结构的__________部。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在树生长时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却密得多,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树的年轮中还可获得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
22.在生物圈中,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还有一些“特殊”的微生物是病毒。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无论是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两极,还是从人体的体表到体内,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体的消化道里就“住着”大肠杆菌,它是来帮助我们消化的;酒、酸奶、酱油、醋、面包等食品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而我们平时吃的美味爽口的蘑菇,就属于真菌;其实有很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可以提供给人类作为治疗药物,如青霉素、红霉素等都是它们的代谢产物。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部分的细菌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细胞中都没有 ,因此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
物生活。
(2)大肠杆菌的结构如图A所示,其中①是 ,其生殖方式为 。
(3)图中E是一种病毒,它一般由[⑦] 外壳和内部的[⑥] 组成。
(4)“酸笋”是广西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它的制作主要利用了毛霉发酵的原理。毛霉的生殖
方式与图中C相同,都通过位于直立菌丝顶端的[④] 来繁殖后代。
(5)广西特产“木瓜丁”美味且不易腐败。它能保存较长时间,原因主要是加工过程中加入
较多盐分 (填“促进”或“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3.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参考月季的扦插技术(如图所示),探究“扦插茎段下方的切口倾斜是否更有利于成活”。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选取一些生长状况相似且良好的枝条,剪成20个15 cm左右的茎段,其中10个茎段下方切口倾斜(标记为A组),10个茎段下方切口水平(标记为B组),然后依次按照如图所示甲、乙、丙的方式处理,把两组茎段同时扦插在同一块实验田里。请回答后续实验的有关问题:
(1)参考材料中提示,需要给两组扦插茎段提供的相同条件是____________。
(2)如果要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的数据,表格中记录的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图甲材料,请你提出还可以探究的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1)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2)作出假设: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的食盐水。
(4)实验步骤: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________中。均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6 h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B。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________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________。
25.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 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A8.9483mg/kg.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______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______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26.小文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小文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小文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得到在BC段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物质从B到C的过程中会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1℃时盐水存在的状态是________。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进行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27.小乐利用天平、烧杯、记号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石块的密度,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
②将石块放入烧杯中并倒入适量的水,用记号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的位置M,并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
③将石块从水中取出,然后往烧杯中缓慢加水________________,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其中步骤②天平平衡时的情况如图所示。
(1)补全步骤③。
(2)据图可知,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________g,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步骤③中,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时会带走一些水,此情况对测定石块的密度________(填“有影响,导致密度偏大”“有影响,导致密度偏小”或“无影响”)。
① 石块的质量/g 31.8
② 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g 如图所示
③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g 142.0
28.强强想利用萝卜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来验证植物吸水和失水原理。如图Ⅰ所示,实验操作如下:a.将体积大小相同的两个萝卜条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b.烧杯甲中放入50 mL清水,烧杯乙中放入50 mL 20%的盐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段时间后,烧杯甲的萝卜细胞处于________(选填“吸水”或“失水”)状态,细胞状态如图Ⅱ中的细胞________(填字母)。
(2)烧杯乙中的萝卜条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这是由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而使细胞不断失水。
(3)农业生产中所说“烧苗”原理与图Ⅱ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一样,遇到此现象农民通常通过及时________来缓解。
29.斑马鱼因其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成为生物学的模式生物之一。为了解酒精对人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斑马鱼开展了相关研究:
步骤1:用同一对斑马鱼的受精卵,发育24小时,选取50枚发育正常的胚胎。
步骤2:使用斑马鱼胚胎培养用水稀释无水酒精,获得浓度为0.01%、0.1%、1%、10%的酒精溶液。
步骤3:将斑马鱼胚胎各10枚,分别置人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和斑马鱼胚胎培养用水中。在受精卵发育72小时后,观察胚胎存活和循环系统发育情况,记录如下: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酒精浓度 斑马鱼胚胎培养用水(0%) 0.01% 0.1% 1% 10%
死亡率/% 0 0 0 9 100
循环系统畸形率/% 0 0 9 88 /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实验成败。利用斑马鱼进行人胚胎发育相关研究的原因是_______。
(2)该实验中①组起_______作用。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放入斑马鱼胚胎10枚而不是1枚,目的是_______。
(3)由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怀孕期间孕妇饮入的部分酒精会通过_______、脐带从母体进入胎儿,对胚胎发育造成影响。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30.一个铝球的质量为81 g,体积为40 cm3,求:(已知ρ水银=13.6×103 kg/m3,ρ铝=2.7×103 kg/m3)
(1)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写出计算过程)
(2)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此球的总质量变为多少?
31.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
(1)“小狗烯”中分子结构图属于 ______ (选填“模型”或“符号”)。
(2)求“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与多少克CO2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32.(本小题4分)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X表示的是________,Y表示的是________。
(2)在“举例”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SO2”符号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表示二氧化硫是硫单质和氧气组成的
②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③表示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④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第4页,共10页答案
1. D 2. C 3. A 4. A 5. C 6. A 7. C
8. D 9. B 10. C 11. B 12. D 13. A 14. C
15. A
16. 分裂 分化
17. (1)②( 2)胚根( 3)温度( 4)传粉不足
18. (1)①②③( 2)A (3)B
19. (1)山顶鞍部陡崖 C
(2)甲 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3)200 东南 4500
20. (1)A 导管( 2)①中施肥量②大于吸水
21. (1)木质部形成层( 2)③木质髓( 3)木质南面阳光充足,生长快当地气候变化
22. (1)叶绿体
遗传物质
(2)分裂生殖
(3)蛋白质
遗传物质
(4)孢子
(5)抑制
23. (1)遮阴、浇水( 2)A组与B组中扦插茎段成活枝的数目( 3)为什么茎段上方切口要切成水平(合理即可)
24. (4)①等量的清水② A B (5)①促进②抑制③无影响
25. +3 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低温和密封 不会 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
26. (1)固液共存放热( 2)-2 液态( 3)凝固
27. (1)直至水面上升至M (2)161.8 2.65 (3)无影响
28. (1)吸水 A (2)小于( 3)B 浇水
29. (1)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或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等
(2)对照 避免实验偶然性
(3)酒精会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畸形率上升,且酒精浓度越高,影响效果越明显
(4)胎盘
30. (1)已知铝球的质量是81 g,铝的密度ρ铝=2.7×103 kg/m3=2.7 g/cm3,铝球中铝的体积,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铝=40 cm3-30 cm3=10 cm3,当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水银的体积V水银=V空=10 cm3,水银的密度ρ水银=13.6×103 kg/m3=13.6 g/cm3,水银的质量m水银=ρ水银V水银=13.6 g/cm3×10 cm3=136 g,此球的总质量m总=m水银+m铝=136 g+81 g=217 g。
31. 模型
32. (1)离子分子( 2)铁、氖气、氢气、氧气水、氯化钠( 3)②
第2页,共2页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下期末冲刺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酿酒需要用到酵母菌(如图)。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B. 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C. 由叶绿体合成有机物 D. 属于单细胞真菌
【答案】D
【解析】略
2.依据如图所示的结构层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④经过分裂就可以形成③
B. ②是由营养组织、上皮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组成的
C. ④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它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D. 图中①~④按结构层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略
3.制作蛋糕时可能用到的植物奶油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C18H34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反式脂肪酸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反式脂肪酸由54个原子构成
D. 反式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g
【答案】A
【解析】略
4.“3H2SO4”中有“1”(已省略不写)“2”“3”“4”四个数字,关于它们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 “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
C. “3”表示分子的个数
D. “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
【答案】A
【解析】略
5.聪聪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对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 冬天教室窗玻璃上的水珠出现在玻璃外表面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B. 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C.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D. 冬天热水冒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答案】C
【解析】略
6.中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茶小绿叶蝉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如图是其发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对茶树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成虫期 B. 防治的最有效时期是成虫期
C. 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的完全不同 D. 茶小绿叶蝉与桑蚕的发育过程相同
【答案】A
【解析】略
7.如图所示,小章从市场上买了一个气球,他发现气球表面有些脏,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湿巾擦拭扎紧了的气球,并把它放到电扇底下吹风,直至被吹干,整个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是()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C
【解析】用湿巾擦拭气球后,由于酒精蒸发会吸收气球的热量,从而使里面的空气温度降低,体积减小。当酒精完全蒸发后,气球内的空气会从外界吸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因此气球的体积变化是先变小后变大。
8.如图所示,“○”“●”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选项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略
9.海水稻是可供产业化推广的作物,这是在盐度不低于0.3%的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的水稻品种。下列有关海水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海水稻是水生植物,体内无导管和筛管
B. 海水稻的面世,可以应对我国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C. 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海水稻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D. 海水稻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总是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略
10.在陶艺制作中,哪种成型方法最适合制作复杂且不规则形状的大型陶艺作品()
A. 拉坯法 B. 手捏法 C. 泥条盘筑法 D. 模具成型法
【答案】C
【解析】拉坯法适合制作对称规则的器物;手捏法用于小型简单作品;泥条盘筑法可自由构建复杂形状,适合大型不规则作品;模具成型法主要用于批量生产形状相同的陶艺品。
11.某兴趣小组在相同的小烧杯内盛放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小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关系为()
A. t甲>t乙>t丙 B. t甲=t乙=t丙 C. t甲<t乙=t丙 D. t甲<t乙<t丙
【答案】B
【解析】略
1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操作及现象如下: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 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 ②③中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 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略
13.地球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图所示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分析图中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15世纪该地可能是海洋 B. 大理石柱升降变化是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
C. 证明地壳变动都很缓慢 D. 证明地壳变动是断断续续进行的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建成时,大理石柱高于海平面,15世纪,部分大理石柱低于海平面,说明15世纪该地可能是海洋,A项正确;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不能说明其是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B项错误;无法证明地壳变动的快慢,C项错误;地壳变动是持续发生的,不是断断续续进行的,D项错误。
14.如图所示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吸水
B. 凉拌黄瓜时,黄瓜细胞发生②过程
C. 给农作物施过量的肥,根细胞发生①过程
D. ②过程是因为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C
【解析】略
15.为了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人们会通过制作模型或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如图所示是老师在课堂上就地取材用书本进行现场演示的一组照片。通过由图甲向图乙的变化,老师演示了哪种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A. 板块挤压碰撞 B. 岩块拉伸断裂 C. 流水冲刷 D. 风力搬运
【答案】A
【解析】略
二、填空题:
16.根据图回答:B过程表示的是细胞的 过程,其结果使得细胞数目增加;D过程表示的是细胞的 过程,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答案】分裂
分化
【解析】分析:
图中A是细胞生长,BC是细胞的分裂,D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裂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解:图中的B代表细胞的分裂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D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故答案为:分裂;分化。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并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17.下列图示中,图甲为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图;图乙为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图丙为玉米植株。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图乙中的C是由图甲中的⑥________(填名称)发育而来的。
(3)玉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为适宜的________、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4)图丙中的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 2)胚根( 3)温度( 4)传粉不足
【解析】略
18.如图所示为某种可食用蘑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填序号,下同)是菌盖,________是菌褶,________是菌柄。
(2)图中④可伸入土壤里吸收现成的有机养料,它是蘑菇的________(填字母)。
A.菌丝 B.根 C.茎 D.叶
(3)蘑菇成熟时,有许多的⑤散发出来,由此可知它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填字母)。
A.营养繁殖 B.孢子繁殖 C.种子繁殖
【答案】(1)①②③( 2)A (3)B
【解析】略
19.请阅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三地中适合攀岩活动的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处不可能发育河流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地的海拔是________m,位于E地的________方向;若量得DE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cm,则实地直线距离为________m。
【答案】(1)山顶鞍部陡崖 C
(2)甲 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3)200 东南 4500
【解析】略
20.无机盐对于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草莓植株吸收无机盐进行了相关观察和研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草莓植株的根尖结构,草莓植株主要依靠图中________(填字母)区域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进入根部的无机盐与水通过________(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茎和叶,供生命活动所利用。
(2)同学们还从种植人员处了解到了不同施肥水平对草莓产量的影响。如表所示:
施肥水平 不施肥 低施肥量 中施肥量 高施肥量
平均果重 17.54 g 21.47 g 26.06 g 25.62 g
①据表可知,施肥水平为________时,草莓产量最佳。
②为什么高施肥量反而限制了草莓产量呢?有同学认为,根据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施肥过多可能导致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_植株根部细胞液浓度,抑制细胞的________(选填“吸水”或“失水”),进而影响植株生长。
【答案】(1)A 导管( 2)①中施肥量②大于吸水
【解析】略
21.如图所示为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能逐年加粗是因为含有_________。
(2)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位于植物茎的[ ]__________部。④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具有储存营养的功能。
(3)树的年轮一般是许多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是树结构的__________部。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在树生长时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却密得多,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树的年轮中还可获得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
【答案】(1)木质部形成层( 2)③木质髓( 3)木质南面阳光充足,生长快当地气候变化
【解析】略
22.在生物圈中,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还有一些“特殊”的微生物是病毒。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无论是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两极,还是从人体的体表到体内,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体的消化道里就“住着”大肠杆菌,它是来帮助我们消化的;酒、酸奶、酱油、醋、面包等食品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而我们平时吃的美味爽口的蘑菇,就属于真菌;其实有很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可以提供给人类作为治疗药物,如青霉素、红霉素等都是它们的代谢产物。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部分的细菌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细胞中都没有 ,因此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
物生活。
(2)大肠杆菌的结构如图A所示,其中①是 ,其生殖方式为 。
(3)图中E是一种病毒,它一般由[⑦] 外壳和内部的[⑥] 组成。
(4)“酸笋”是广西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它的制作主要利用了毛霉发酵的原理。毛霉的生殖
方式与图中C相同,都通过位于直立菌丝顶端的[④] 来繁殖后代。
(5)广西特产“木瓜丁”美味且不易腐败。它能保存较长时间,原因主要是加工过程中加入
较多盐分 (填“促进”或“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答案】(1)叶绿体
遗传物质
(2)分裂生殖
(3)蛋白质
遗传物质
(4)孢子
(5)抑制
【解析】略
三、实验探究题:
23.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参考月季的扦插技术(如图所示),探究“扦插茎段下方的切口倾斜是否更有利于成活”。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选取一些生长状况相似且良好的枝条,剪成20个15 cm左右的茎段,其中10个茎段下方切口倾斜(标记为A组),10个茎段下方切口水平(标记为B组),然后依次按照如图所示甲、乙、丙的方式处理,把两组茎段同时扦插在同一块实验田里。请回答后续实验的有关问题:
(1)参考材料中提示,需要给两组扦插茎段提供的相同条件是____________。
(2)如果要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的数据,表格中记录的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图甲材料,请你提出还可以探究的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遮阴、浇水( 2)A组与B组中扦插茎段成活枝的数目( 3)为什么茎段上方切口要切成水平(合理即可)
【解析】略
24.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1)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2)作出假设: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的食盐水。
(4)实验步骤: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________中。均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6 h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B。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________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________。
【答案】(4)①等量的清水② A B (5)①促进②抑制③无影响
【解析】略
25.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 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A8.9483mg/kg.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______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______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答案】+3 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低温和密封 不会 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
【解析】解:(1)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 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x+(-2)×2=-1,则x=+3.
(2)根据表中的数据、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分析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由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应低温和密封保存.
(4)根据题意,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但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故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会增加.
故答案为:(1)+3;(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3)低温和密封;(4)不会;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
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小文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小文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小文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得到在BC段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物质从B到C的过程中会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1℃时盐水存在的状态是________。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进行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答案】(1)固液共存放热( 2)-2 液态( 3)凝固
【解析】略
27.小乐利用天平、烧杯、记号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石块的密度,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
②将石块放入烧杯中并倒入适量的水,用记号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的位置M,并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
③将石块从水中取出,然后往烧杯中缓慢加水________________,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其中步骤②天平平衡时的情况如图所示。
(1)补全步骤③。
(2)据图可知,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________g,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步骤③中,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时会带走一些水,此情况对测定石块的密度________(填“有影响,导致密度偏大”“有影响,导致密度偏小”或“无影响”)。
① 石块的质量/g 31.8
② 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g 如图所示
③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g 142.0
【答案】(1)直至水面上升至M (2)161.8 2.65 (3)无影响
【解析】(1)石块体积的测量采用等效替代法,故③应为:将石块从水中取出,然后往烧杯中缓慢加水直至水面上升至M,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2)据图可知,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
m2=100g+50g+10g+1.8g=161.8g;
③中补入水的质量
m水=m3-(m2-m1)=142.0g-(161.8g-31.8g)=12g,
则石块的体积,
所以石块的密度。
(3)从烧杯中取出石块时,虽然石块会带走一些水,但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此时将石块带走的水补齐了,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没有偏差,测量的体积也就没有偏差,所以密度的测量结果不变。
28.强强想利用萝卜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来验证植物吸水和失水原理。如图Ⅰ所示,实验操作如下:a.将体积大小相同的两个萝卜条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b.烧杯甲中放入50 mL清水,烧杯乙中放入50 mL 20%的盐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段时间后,烧杯甲的萝卜细胞处于________(选填“吸水”或“失水”)状态,细胞状态如图Ⅱ中的细胞________(填字母)。
(2)烧杯乙中的萝卜条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这是由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而使细胞不断失水。
(3)农业生产中所说“烧苗”原理与图Ⅱ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一样,遇到此现象农民通常通过及时________来缓解。
【答案】(1)吸水 A (2)小于( 3)B 浇水
【解析】略
29.斑马鱼因其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成为生物学的模式生物之一。为了解酒精对人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斑马鱼开展了相关研究:
步骤1:用同一对斑马鱼的受精卵,发育24小时,选取50枚发育正常的胚胎。
步骤2:使用斑马鱼胚胎培养用水稀释无水酒精,获得浓度为0.01%、0.1%、1%、10%的酒精溶液。
步骤3:将斑马鱼胚胎各10枚,分别置人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和斑马鱼胚胎培养用水中。在受精卵发育72小时后,观察胚胎存活和循环系统发育情况,记录如下: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酒精浓度 斑马鱼胚胎培养用水(0%) 0.01% 0.1% 1% 10%
死亡率/% 0 0 0 9 100
循环系统畸形率/% 0 0 9 88 /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实验成败。利用斑马鱼进行人胚胎发育相关研究的原因是_______。
(2)该实验中①组起_______作用。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放入斑马鱼胚胎10枚而不是1枚,目的是_______。
(3)由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怀孕期间孕妇饮入的部分酒精会通过_______、脐带从母体进入胎儿,对胚胎发育造成影响。
【答案】(1)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或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等
(2)对照 避免实验偶然性
(3)酒精会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畸形率上升,且酒精浓度越高,影响效果越明显
(4)胎盘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斑马鱼与人类有许多相似的生理特征,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因此成为了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之一。
(2)受精卵孵化后,分别用等体积的0%、1%、1.5%和 1.75%的酒精进行处理,①组起对照作用;各组数据结果应为组内10条斑马鱼胚胎畸形的百分率。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放入斑马鱼胚胎10枚而不是1枚,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3)该实验结果显示,酒精会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环系统畸形率上升,且酒精浓度越高,影响效果越明显(显著)。
(4)怀孕期间,要慎用药品,是因为酒精的毒副作用要通过孕妇的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胎盘与脐带进入胎儿体内,容易造成胎儿畸形,因此为了下一代,拒绝酒精。
四、分析计算题:
30.一个铝球的质量为81 g,体积为40 cm3,求:(已知ρ水银=13.6×103 kg/m3,ρ铝=2.7×103 kg/m3)
(1)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写出计算过程)
(2)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此球的总质量变为多少?
【答案】(1)已知铝球的质量是81 g,铝的密度ρ铝=2.7×103 kg/m3=2.7 g/cm3,铝球中铝的体积,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铝=40 cm3-30 cm3=10 cm3,当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水银的体积V水银=V空=10 cm3,水银的密度ρ水银=13.6×103 kg/m3=13.6 g/cm3,水银的质量m水银=ρ水银V水银=13.6 g/cm3×10 cm3=136 g,此球的总质量m总=m水银+m铝=136 g+81 g=217 g。
【解析】略
31.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
(1)“小狗烯”中分子结构图属于 ______ (选填“模型”或“符号”)。
(2)求“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与多少克CO2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答案】模型
【解析】解:(1)小狗烯”中分子结构图属于模型;
(2)“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92.3%;
(3)设CO2的质量为x,33.8克××100%=x××100%,则x=114.4克,即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与114.4克CO2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1)模型;
(2)92.3%;
(3)114.4克。
(1)根据图中信息来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解答题:
3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X表示的是________,Y表示的是________。
(2)在“举例”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SO2”符号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表示二氧化硫是硫单质和氧气组成的
②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③表示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④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答案】(1)离子分子( 2)铁、氖气、氢气、氧气水、氯化钠( 3)②
【解析】(1)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又可以分成原子,所以X表示的是离子,Y表示的是分子。(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此可知,铁、氖气、氢气、氧气属于单质,水、氯化钠属于化合物。(3)①二氧化硫是一种纯净物,不可能含有其他物质;③不能表示一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④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16页,共1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