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 反应热乙炔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用于切割金属常温电化学合成丙酰胺能量变化物质变化化学反应带来了什么化学反应的能量从何而来化学反应的能量储存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键中原子间成键:总能量降低原子间断键:总能量升高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体系和环境体系:盐酸,NaOH溶液及所发生的化学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环境:试管、试管以外的空气等研究对象体系和环境敞开系统封闭体系孤立体系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反应热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形式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Ba(OH)2 10H2O和NH4Cl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C + H2O = CO + H2(制备水煤气)C + CO2 = 2CO特例:2H2O2 = 2H2O +O2 ↑放热反应燃烧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特例:C + CO2 = 2CO大多数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恒温动物充电时手机电池发热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反应后体系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反应热的测定HCl + NaOH = NaCl + H2O中和反应,放热反应。测量反应放出的热量?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差。热量和温度之间有什么关系?Q = c · m ·Δt,c是比热容,m是反应体系的质量,Δt是温度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防止反应放出的热量散失(保温)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① 反应物温度(t1 ℃)的测量用一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为t1 ℃。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稍过量的NaOH。② 反应后体系温度(t2 ℃)的测量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③ 重复上述实验操作3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其中如果有数据明显偏离正常值,该数据应舍去。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数据处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稀溶液,其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1 g·cm-3,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均为50g,m=100g;温度差Δt=(t1-t2)。Q = c · m ·Δt生成0.025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生成1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40Q×40大量实验测得,25 ℃和101 kPa下,强酸与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例题】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 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2) 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A. 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 分三次倒入 C. 一次迅速倒入(3) 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A. 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 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用金属搅拌棒搅拌D. 轻轻地振荡烧杯 E.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玻璃搅拌器轻轻地搅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CE(4) 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 1 g/cm3,又知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为了计算反应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 序号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1 20.0 20.1 23.22 20.2 20.4 23.43 20.5 20.6 23.6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52.7kJ(5)哪些操作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偏小?导致热量损失的操作,都有可能使测量结果偏小。50 mL 0.50 mol/L盐酸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20.25 ℃23.4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大量实验测得,25 ℃和101 kPa下,强酸与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由于弱酸和弱碱的电离会吸热,因此,弱酸、弱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反应热的表示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焓变。符号为ΔH,单位是kJ/mol(或kJ mol-1)大多数化学反应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对于反应体系而言:反应吸热,体系的焓增大,ΔH为正值(ΔH>0)反应放热,体系的焓减小,ΔH为负值(ΔH<0)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H <0 H >0H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生成物H反应热的表示25 ℃和101 kPa下,1mol C(石墨) 与1mol H2O(g)反应,生成1mol CO和1mol H2(g)时吸收131.5kJ的热量。C(s) + H2O(g) = CO(g) +H2 (g)ΔH= + 131.5 kJ/mol25 ℃和101 kPa下,1mol H2 与1mol Cl2 反应生成2mol HCl时放出186.4kJ的热量。H2 (g) + Cl2(g) = 2HCl(g)ΔH= - 186.4 kJ/mol指1mol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热的实质H2(g)+Cl2(g) = 2HCl(g)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对反应体系来说:旧键断裂吸收能量,焓增大;新键形成释放能量,焓减小;ΔH= + Q 吸 - Q 放ΔH= (436kJ/mol +243kJ/mol)- 431kJ/mol ×2 = - 186.4 kJ/mol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热的实质【例题】已知:(1)1mol N2(g)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946 kJ的能量。(2)1mol O2(g)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3)1mol NO(g)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632kJ的能量。请计算下列反应的ΔH。N2(g) + O2(g) = 2NO(g)ΔH= +180 kJ/molH2 (g) + Cl2(g) = 2HCl(g)ΔH= - 186.4 kJ/mol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表示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体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主)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时,放出184.6kJ的能量。热化学方程式H2 (g) + Cl2(g) = 2HCl(g)ΔH= - 186.4 kJ/mol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注明物质聚集状态。固体:s 液体:l 气体:g 溶液:aqH2(g) + O2(g) = H2O ( g ) H= 241.8 kJ/molH2(g)+ O2(g) = H2O ( l ) H= 285.8 kJ/mol1212固态水液态水吸收热量气态水吸收热量物质聚集状态与物质能量的关系同一物质,不同聚集状态的能量,有如下关系:气态 > 液态> 固态物质聚集状态与物质能量的关系同一物质,不同聚集状态的能量,有如下关系:气态 > 液态> 固态能量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反应体系所处的温度和压强,若为25℃、101 kPa时可省略。热化学方程式H2 (g) + Cl2(g) = 2HCl(g)ΔH= - 186.4 kJ/mol该反应在25℃、101 kPa下进行H2 (g) + I2(g) 2HI(g)ΔH= - 14.9 kJ/mol200℃101kPaH2(g) + Cl2(g) = HCl(g) ΔH= -92.3 kJ/mol1212热化学方程式H2 (g) + Cl2(g) = 2HCl(g)ΔH= - 186.4 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系数表示物质的量)。系数扩大(或缩小)相应倍数,ΔH的数值也扩大(或缩小)相应的倍数,但ΔH的符号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例题】已知,在298K时,由于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1mol NH3(g)放热46.1kJ,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N2(g) + H2(g) = NH3(g)3212N2(g) + 3H2(g) = 2NH3(g)NH3(g)= N2(g) + H2(g)3212(1)(2)(3)反应逆向进行,ΔH改变符号,但数值不变。ΔH= - 46.1 kJ/molΔH= - 92.2 kJ/molΔH= + 46.1 kJ/mol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小结)需要注明物质聚集状态。注明反应体系所处的温度和压强,若为25℃、101 kPa时可省略。物质的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系数表示物质的量)。系数扩大(或缩小)相应倍数,ΔH的数值也扩大(或缩小)相应的倍数,但ΔH的符号不变。反应逆向进行,ΔH改变符号,但数值不变。【例题】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 1 mol 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3kJ的热量。(2)1 mol C2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1411.0kJ的热量。(3)1molC(s)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5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u(s) + O2(g) = CuO(s) H= 157.3 kJ/mol12C2H4(g) +3O2(g) = 2CO2(g) + 2H2O(l) H= 1411.0 kJ/molC(s) + H2O(g) = CO(g) + H2(g) H=+131.5 kJ/mol燃烧热C(s) + O2(g) CO2(g) H= 393.5 kJ/mol燃料热: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C(石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2(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2(g) + O2(g) = H2O(l) H= 285.8 kJ/mol12燃烧热燃料热: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S(硫元素)SO2(g)C(碳元素)CO2(g)H(氢元素)H2O(l)N(氮元素)N2(g)【注意】燃烧热对应的 H的符号一定是负值【例题】适量H2(g)在1 mol O2(g)中完全燃烧,生成2 mol H2O(l),放出571.6k的热量。请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H2(g) + O2(g) = H2O(l) H= 285.8 kJ/mol12【例题】煤(C)、石油(C8H8)、天然气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化石燃料,其储备影响着国际形势。其主要成分分别是碳单质[ C(s) ]、辛烷[C8H8 (l)]、甲烷[CH4(g)],查阅资料得到在25℃,101kPa时,碳、辛烷、甲烷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5518kJ/mol、890.3kJ/mol。请写出上述三种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C(s) + O2(g) = CO2(g) H= 393.5 kJ/molC8H8 (l) + O2(g) =8CO2(g) + 9H2O(l) H= 5518 kJ/mol252CH4(g) + 2O2(g) = CO2(g) + 2H2O(l) H= 890.3 kJ/mol燃料燃烧热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小结)燃料必须为1 mol。相应元素必须转化为指定产物。燃烧热对应的 H一定是负值。 H大小比较【例题】在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两份H2(g)与足量的O2(g)充分反应,分别生成液态水(反应①)和水蒸气(反应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放出的热量多B.反应②放出的热量多C.反应①、②放出的热量一样多D.无法比较反应①、②)放出的热量 H大小比较对于放热反应,因为 H<0(负值),所以放热越多, H越小。 H大小比较能量对于吸热反应,因为 H>0(正值),所以吸热越多, H越大。1.根据下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为氯原子是一个吸热过程B.和的总能量比的总能量高C.1个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D.和反应生成的反应热3.C【详解】A. 转化为氯原子是化学键断裂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是一个吸热过程,A正确; B. 和 反应生成 的反应热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kJ/mol+243kJ/mol-2×431kJ/mol=-183kJ/mol,属于放热反应,因此1molH2和1molCl2的总能量比2molHCl的总能量高,B正确;C.1mol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kJ能量,而不是1个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kJ能量,C错误;D.由B分析可知, 和 反应生成的反应热 ,D正确;故选C。2.十氢萘( )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一定条件下,在某催化剂作用下,依次经历反应i和反应ii释放氢气:反应i. 反应ii. 脱氢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i的活化能大于反应ii的活化能B.萘()的储氢过程是放热反应C.“低压、高温”条件下,能提高十氢萘的脱氢率D.十氢萘脱氢反应达平衡时,适当升高温度,反应体系中 增大2.D【详解】A.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中由反应物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由图可判断,反应i的活化能大于反应ii的活化能,A正确;B.由图可判断,十氢萘脱氢时的两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均为吸热反应,则萘( )的储氢过程是放热反应,B正确;C.反应i、ii均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低压、高温”条件下,有利于反应i、ii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能提高十氢萘的脱氢率,C正确;D.反应i、ii均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衡时,适当升高温度,反应i、ii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 减小,D错误;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