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4张PPT) 2026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讲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4张PPT) 2026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18讲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5 浙江·9·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2024 山东·17·鸦片战争的认识
广东·7·鸦片战争对晚清外交的影响
黑吉辽·6·左宗棠上奏的意图
山东·5·晚清政府统治的特点
贵州·6·《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河北·7·边疆危机 浙江(1)·7·鸦片战争
2023 湖南·6·晚清外交变化 重庆·7·列强侵华加剧及特点
天津·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河北·6·《北京条约》的签订 辽宁·6·鸦片战争的影响
北京·6·鸦片战争的原因
2022 【甲】28·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7·瓜分狂潮
河北·6·鸦片战争对贸易的影响
重庆·7·《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021 广东·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辽宁·6·鸦片战争后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北京·6·两次鸦片战争对通商口岸的影响
特征 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一方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渐加深;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中国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表现 表现 屈辱沉沦 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 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
经济模式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文化交流 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西学东渐逐渐成为潮流。“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国家治理 随着中西交流的增多,西方国家治理模式逐渐传入中国,中国在外交、选官、关税、城市建设等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家治理呈现出近代化的趋势
材料1:小农经济还是资本主义经济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型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技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中。
材料2:九五之尊还是权力象征
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皇帝津津乐道于自,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沮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材料3:闭关锁国还是开放竞争
当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只在广州一个地区对外贸易时,英国的商船已经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巷口装卸货物,“日不落帝国”已在亚非拉等大洲留下了它殖民的足迹。
材料4:大刀长矛还是坚船利炮
当手持大刀长矛等冷兵器的清朝八旗军萎靡不振军备废弛、养尊处优时,英国的军舰已经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使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经济:中国: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英国:机器化、工厂化大生产的工业经济。
政治:中国:达到顶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英国:君主“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
对外:中国:闭关自守;
英国:殖民扩张。
军事:中国:武备陈旧,军队废弛,作战能力差;
英国:坚船利炮,作战能力强。
一、两次鸦片战争
1.历史背景
中国 英国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军事 装备落后、军备废弛 坚船利炮
对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文化 八股取士、思想僵化、科技落后 思想解放、近代科技发展迅猛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掌握资本主义世界霸权
【归纳总结】传统农耕文明VS近代工业文明
2.虎门销烟(1839年)
(1)鸦片危害:①鸦片走私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②毒害中国人民健康;③加剧政治腐败,削弱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2)经过: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3)后果: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英国依次为借口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形势图
3.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列强需要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损害英国的利益
(2)过程:1840 年6 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战争以1842 年8月29 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
3.鸦片战争(1840——1842年)
(3)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条约 内容 对中国的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 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了贸易主权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破坏了关税主权
英国刻意营造的“平等”画面
《南京条约》签字页
原件藏于英国和台北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 获得特权(新增)
1843年《虎门条约》 协定关税(两国协定税率)领事裁判权(英人科罪根据法令)、片面最惠国待遇、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权
1844年《望厦条约》 协定关税范围扩大(清朝欲改变税率须获所有缔约国同意)、扩大领事裁判权范
1844年《黄埔条约》 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
附件
(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鸦片战争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②客观:英国强大;③主观:清政府腐败。
(3)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3.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历史解释】
1.领事裁判权: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殖民地或附属国攫取的一种特权,即它的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
2.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英法
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
提出“修约”
清政府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拒绝
矛盾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
“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
4.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要求,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遭清政府拒绝
③借口: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
材料: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 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
——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王铁崖编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
1856年——1858年
1859年——1860年
第一阶段:
攻广州、占大沽、逼天津
《天津条约》:赔款、十口通商、内河航行权
第二阶段:
攻天津、进北京、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割九龙、赔款、天津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
营口
烟台
南京
镇江
汉口
九江
汕头
琼州
淡水
台湾
天津
(2)过程:
(3)结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条约 内容
1858年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 赔给英国400万两、法国200万两白银;十口通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至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俄国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1: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鸦片战争是区别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界碑,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2:国威自此(指签订《南京条约》)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清朝官员董宗远
②社会性质:从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3:1846年,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2.经济:①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政治:
材料4: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潮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摘编自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近代国人世界观的思想谱系》
3.思想:①使部分先进中国人突破封闭狭隘的世界观,开始开眼看世界;
②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初步形成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4.对外: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对外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865-1877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
西北边疆
1884年,在新疆正式设省
陆上:镇南关大捷,法军战败
海上: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西南边疆
1883—1885,中法战争(不败而败)
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
1885年,在台湾设省
1879,日本吞并琉球,宗藩体系的逐渐瓦解
东南边疆
1895,朝鲜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割占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1.西北边疆危机
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864年新疆爆发反清起义
1865年初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1876年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路
1884年新疆建省,西北度过危机
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
1.西北边疆危机
中法战争 焦点
战况
结果
马尾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越南、台湾
海上:马尾海战战败(1884)
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陆上: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1885)
签订《越南条款》,
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2.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年)
1883年8月 法国控制越南,
1883年12月 中法战争打响
冯子材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大,蓄谋侵略中国(大陆政策)
②直接原因:朝鲜农民起义
(2)过程
丰岛
旅顺
威海卫
平壤
黄海海战
丰岛战役: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平壤战役(1894.9)

黄海海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邓世昌、林永升,避战保船)

旅顺大屠杀(1894.11)

威海卫战役(1895.2)北洋舰队覆灭
旅顺大屠杀
3.甲午中日战争
项目 《马关条约》(1895) 影响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它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2亿两白银
可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沙市(荆州)、重庆、苏州、杭州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大大加重人民负担,清政府被迫举借外债,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拓展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思考】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约条款是?
承认朝鲜独立
朝贡体系崩溃
(4)影响
(1)对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对日本:促进近代化发展和国力增强;刺激军国主义思想的膨胀。
(3)对列强:在远东矛盾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客观上刺激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清政府:
资产阶级:
人民群众: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
义和团运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意义:
材料1:台民唯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原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1895年)
材料2:在这次侵台战争中,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侵台日军近4.9万人,随军夫行2.6万多人,践死者4600余人,负伤者约2.7万人。侵台日军死伤的人数比甲午中日成争中无伤的人数多了近一倍。
——虞和平、谢放《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①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②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5)东南: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实质: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1)序幕: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4.瓜分中国的狂潮
(2)瓜分狂潮
划分势力范围 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强租租借地 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争夺路矿权 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大肆向清朝贷款 列强以高额利息借款给清政府
争做中国的债主
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①今统称“新界”

抢夺修筑铁路
开矿设厂
考向一 天朝梦碎——鸦片战争与边疆危机[3年7考]
重要考点 三年考情创新示例 2026高考命题预测
两次鸦片战争与边疆危机 2024·山东卷T17:以《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为情境,考查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1)命题情境:运用刊载文献史料、历史阐释等多元化材料,创设情境
(2)角度预测:从当时历史评价或后来的史学研究、历史阐释等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外交的变化等
2024·广东卷T7:以中法签订新约为情境,考查鸦片战争对晚清外交的影响 2024·黑、吉、辽卷T6:以《复陈新疆情形折》为情境,考查左宗棠上奏的意图 1.(2024·广东高考·7)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  )
A.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B.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C.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A
2.(2024·黑吉辽高考·6)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
A.改革税收制度 B.改进教育方法 C.增强国家认同 D.引导社会风尚
C
3.(2024·山东高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
材料一 图8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
(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
(小敏——弟弟,育才小学学生)
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
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
小敏:那么,怎么会同英国人打起来的呢?
大聪: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
小敏:林则徐就吃了败仗?
大聪:不!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清朝皇帝就和他们订立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8
3.(2024·山东高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6分)
(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7分)
【参考答案】(1)概述: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等。(2分)
失败原因:清政府腐败(或皇帝软弱无能、妥协、军事实力不济)。(2分)
性质:是一场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或非正义战争、殖民性质战争)。答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亦可(2分)
(2)①从在鸦片战争的刺激下,国人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是中国向近代转向的起点角度(2分)
②从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融入世界的程度不断加深角度作答(全球化视角)(2分)
③从时代记载,历史著述等全面客观书写鸦片战争史的重要参考角度作答。(或受主观立场、时代背景影响;多元视角;唯物史观)(3分)
考向二 危机加深——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年3考]
重要考点 三年考情创新示例 2026高考命题预测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4·山东卷T5:以英国建筑师的分布数量为情境,考查晚清政府统治的特点 (1)命题情境:利用图表数据、历史实践活动、历史现象、漫画示意图等材料创设情境
(2)角度预测:依托某一历史现象或历史阐释等,考查列强侵华加剧的影响及晚清政治、外交的应对和变化等
2023·湖南卷T6:以薛福成的感慨为情境,考查晚清外交的变化 2023·重庆卷T7:以时事漫画为情境,考查列强侵华加剧及特点 4.(2023·重庆高考·7)图1为1908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局部),它反映了
图1
A.列强在华利益彼此冲突对立 B.清廷力拒外资实现铁路国有
C.攫取路权是列强扩大侵华的工具 D.东北地区成为列强在华争夺焦点
C
5.(2024·山东高考·5)表1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这体现了(  )
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 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
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 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
A
6.(2023·湖南高考·6)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C
【解析】薛福成提及强盛之国、衰弱之国在国际公法的不同地位,可知随着对外交往的加强,薛福成认识到增强国力,变弱国为强国,才能赢取有利的国际地位,故选C项;“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不合史实,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公法在外交实践中的范围扩大,作用增强,排除A项;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弱国,若不遵守条约将会受到强国的严厉制裁,损失会更严重,排除B项;并非晚清所有士人对西方都持推崇态度,排除D项。
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