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历史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相应位置。2.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共15分)第I卷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 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A. 南北文化的交流 B. 民族交融的趋势C. 阶级矛盾的缓和 D. 传统科技的转型2. 1878年,清政府向左宗棠发布圣谕,西征军中如果有将才要多多留意,可用于处理新疆地区善后事务,清政府此举意在( )A 防止英国渗透 B. 巩固西北边疆 C. 完善科举制度 D. 加强君主专制3. 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 )A. 保留旧文学 B. 废除科举制 C. 普及白话文 D. 推翻清王朝4.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1935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爱国三问”。其时代背景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北伐的胜利进军C.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D.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5. 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国内有55个城市、199个企业从人力、物资、设备等方面支援鞍钢,《人民日报》也连续三天分别介绍鞍钢“三大工程”。这表明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 土地改革运动 B. 第一个五年计划C. 社会主义改造 D. 民主政治的建设6. 习近平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强调:“我们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内容有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 提升军队现代化水平 B. 建设“一带一路”C. 强化依法治国的能力 D. 推动科教兴国战略7. 1997年7月1日的一篇新闻报道中说,1841年1月英国侵略军将米字旗插上海岛,今天五星红旗在此升起。报道中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鸦片战争 香港回归祖国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澳门回归祖国C. 甲午中日战争 香港回归祖国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澳门回归祖国8. 在参观展览时,小朱同学看到了一段文字: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率先实行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并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这里还诞生了许多突破旧思想束缚、催人开拓奋进的新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段文字反映了( )A 改革开放探索 B. “一国两制”实践C. 科教兴国推进 D. “一带一路”建设9. 博洛尼亚大学是以学生组成社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掌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A. 推广大众教育 B. 都由教会建立 C. 推动城市兴起 D. 有一定自主权10.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古巴比伦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B. 雅利安人建立了社会等级制度C. 西欧庄园是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D. 日本自646年起进行大化改新11. 8世纪起,西欧大小封建主之间通过“臣服礼”和“授职礼”,明确了封君和封臣之间的义务和权利,双方形成依附关系。这反映的是( )A. 雅典的民主政治 B. 罗马的“元首制”C. 马尔克公社制度 D.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12. 16世纪,西欧出版的《世界地图集》最初有69幅地图,之后的十几年间又增加了82幅,很多是之前尚未涉及的地区。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 手工工场出现 B. 资本主义萌芽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进化论的提出13. 1947年,马歇尔提出“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经济状态,并使‘自由制度’得以存续”,就此美国提出了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的计划。材料说明该计划的目的是( )A.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B. 推动和平局面形成C. 加快欧洲走向联合 D. 稳定资本主义制度1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 适应了文化多样化趋势C. 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D. 推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15. 2000年至2007年,全球商品出口金额平均增速高达12.1%;而2008年至2019 年,全球贸易出口金额平均增速仅为3.4%。与此同时,全球经历了疫情反复、地区冲突、能源危机、货币紧缩等多重打击,全球贸易增速更是呈现断崖式下滑。这反映出A. 世界秩序已经瓦解 B.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C. 各国经济贸易停滞 D. 世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5分)16. 新闻媒介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在秦代,就有较多的石刻、木刻、器皿铸刻等传播官方的新闻性信息。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布诏书通告天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壶之。”现在出土的器皿、木牍等许多文物上,都有各种方式铸、刻或戳印的这四十字诏书,当年几乎家喻户晓。——谢金文《中外新闻史概要》(1)材料一中,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有哪些?秦始皇“诏书”中提到了哪些历史史实?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始于戊戌变法期间。自1896~1898年两年时间里,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多家。其中重要的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等,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2)根据材料二,简述戊戌变法期间出现办报高潮的原因。材料三 在美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新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发表的炉边谈话是推进广播事业的重要事件。他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就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由于他是在白宫楼下起居室的炉边,采取了很随意的谈话形式,历史上称为“炉边谈话”。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通过收音机直接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用那亲切有力的声音形象地解释了新政的措施。广播为稳定美国人心、战胜危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广播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功不可没。”,——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炉边谈话”的?谈话产生了什么影响?17. 历史文物承载着过去,见证着现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1贝宁青铜器 贝宁青铜器原本是贝宁王国(现尼日利亚南部)王宫内的装饰,是非洲的雕塑艺术中最具有震撼力的艺术品。这类雕塑装饰在宫殿的立柱和横梁上,向全世界展示了活跃在古代尼日利亚、古代非洲的文明。在1897年英国军队攻占贝宁城后,贝宁王宫珍藏的艺术品被劫掠走约4000件精美雕塑,包括上千件精美独特的青铜器。 图2 商双羊青铜尊 商朝青铜器,造型独特,由两只背部相连的小羊组成,共用四只脚,羊角弯曲,神态安详,尊身纹饰精美繁复,羊身上覆盖的并非羊毛,而是鳞片。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酒器,更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曾深受乾隆皇帝喜爱,收藏于圆明园,近代以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图3《女史箴图》唐代摹本 《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以古代贵族妇女的生活为题材,展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生活场景。《女史箴图》唐代的摹本,神韵最接近顾恺之的原画。清乾隆后,该基本被收藏于紫禁城建福宫花园,后被移往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被英军上尉克劳伦斯·K。约翰逊盗走,流失海外。 图4 阿玛拉瓦蒂大理石浮雕 阿马拉瓦蒂大塔建于公元前200年,位于今天印度东南部的安得拉邦,是古印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且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阿马拉瓦蒂浮雕,又被称为“阿马拉瓦蒂大理石”,原本是用于装饰佛塔的外部,1816年至1817年,一个英国公务员沃尔特·艾略特从一个佛教塔中运走超过120件浮雕。(1)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请回答上述文物属于哪一类型?(2)以上文物现在都存于大英博物馆,它们可以共同为下面哪一主题探究式学习提供佐证?请选择其中一件文物说明理由。A中国近代的屈辱记忆 B中国辉煌的古代文化C近代英国的殖民掠夺 D古代印度的佛教兴衰(3)殖民者除了掠夺文物,更重要的是争夺殖民地。“到1914年,世界被占殖民地总和为749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55%。如果按照各区域被占殖民地的百分比算的话,被占殖民土地,澳洲100%,非洲90.4%,亚洲56.6%,美洲20.7%。”你认为中国是否属于“亚洲56.6%”?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4)“没有一个中国人/希腊人/埃及人/印度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来”,各位同学未来要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近代大量文物流失海外的现象重演?18. 民为邦本,顺应民意、发展民生、凝聚民心对社会进步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本传统】材料一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和孟子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如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指出孔子和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主张,以及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践行民本思想的成效。【历史镜鉴】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一天工作12~14个小时,每天四五点钟起床就匆匆赶到工厂去。吃早饭的时候机器继续运转,迫使工人边吃饭边照看着活儿。中午12点,工人们像刚从牛棚里放出的牲口,四散向家中奔去。午餐一吃完,他们又被牢牢地禁锢在一个拥挤不堪、肮脏龌龊的高温车间里不停地干活。他们居住的房屋低矮、狭窄、潮湿,然而,这种糟糕透顶的房子还不属于自己,他们每周还需付房租给房东。——据郭伟峰《英国家庭作坊和工厂制度下劳工生活状况比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生存状况,分析这种状况对英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人民至上】材料三 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全国有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七百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据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土地改革对农民产生的积极作用。材料四 2020年11月23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不平凡的日子,我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至此,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又一重大胜利。——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人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在关系的认识。初三历史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相应位置。2.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共15分)第I卷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D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5分)【16题答案】【答案】(1)载体:石刻;木刻;器皿;木牍等。历史史实: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创立皇帝制度;设立丞相制度;统一度量衡等。(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剧,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变法图强;通过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等。(3)背景:1929-1933年,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社会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倒闭,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稳定美国人心,战胜经济危机;同时通过广播解释并宣传新政的内容等。影响: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有助于战胜经济危机;有助于新政的推广实施;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公信力;推进了美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等。【17题答案】【答案】(1)实物史料(2)C;选择图一:贝宁青铜器是古代非洲文明贝宁王国宫殿装饰,是古代非洲文明代表作品。在近代被英国殖民者通过殖民战争掠夺的方式从非洲带回英国,直接证明了英国对非洲进行殖民掠夺的史实。选择图二:商双羊青铜尊是中国商朝青铜器的精美作品,被收藏于圆明园后流失海外。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这一文物的流失过程与史实相符,是英国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的实证。选择图三:《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是中国唐朝时临摹的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被英国军官从颐和园盗走,直接证明了英国对近代中国的掠夺。选择图四:阿玛拉瓦蒂大理石浮雕是印度佛教圣地安得拉邦的阿马拉瓦蒂大塔的外部装饰,该佛塔是古印度佛教发展的见证。近代英国利用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便利,窃取了这些印度文物,是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的实证。(3)属于,因为从《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开始,中国市场被打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到《马关条约》允许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便于列强资本输出,到《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属于,因为近代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4)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好好学力历史,认识到文物对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遵守法律,抵制非法交易,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报警;学习更多的知识,用技术和知识守护文物,积极参加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活动;支持合法追索和国际合作等【18题答案】【答案】(1)内涵:以人为本。主张:(孔子)以德治国;实行德政,反对苛政。(孟子)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成效:出现了“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2)状况:艰辛困苦;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节奏快;劳动条件恶劣;居住条件差。影响:造成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逐步兴起。(3)摆脱了封建剥削和压迫(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生活普遍得到改善。(4)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