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14)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
1.历史学家徐中约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造成上述冲突的根源是( )
A.思想观念方面的分歧 B.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
C.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D.国家治理措施的区别
2.新航路开辟后,蔗糖作为奢侈品传入欧洲;18世纪,蔗糖成为民众日常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带来蛀牙、肥胖等健康问题;19世纪80年代后,甜菜糖的产量超过了蔗糖并迅速成为糖类产品的主角(甜菜糖是由化学方法制成的热量很低的甜味剂)。这反映了( )
A.人们对糖类多样化需求的增长 B.拉美殖民地的蔗糖产量供不应求
C.社会需求推动科学技术的革新 D.垄断组织的形成控制了蔗糖销售
3.工业革命时期,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发生了巨变 B.机器生产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
C.蒸汽时代工人工作生活环境恶劣 D.工业革命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
4.1871年,巴黎公社一致决定拆毁拿破仑凯旋柱,这是“鉴于皇帝圆柱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武力和虚荣的象征,是对穷兵黩武的崇扬和对国际权利的否定,是胜者对败者的长期侮辱”。这反映了巴黎公社( )
A.高扬起国际主义精神 B.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争取临时政府的支持 D.旨在推翻法国封建专制
5.马克思在1870年9月说:“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马克思意在说明( )
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的必然性 B.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尚未成熟
C.巴黎公社失败教训需要总结 D.空想社会主义难以解决现实问题
6.《共产党宣言》发表后不久,大规模的革命在欧洲爆发。马克思、恩格斯及一些欧洲革命家积极投身革命,践行《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极大地支持了法国六月起义。这反映出( )
A.马克思主义引导社会主义革命 B.马克思主义影响巴黎公社革命
C.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D.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走向科学
7.西班牙政府规定,它正在生产的产品,殖民地一律不准生产。例如在新西班牙就不准种植葡萄、橄榄等作物,后又禁止养蚕并砍光桑树。殖民地各地区之间不准通商,只能与宗主国通商。……葡萄牙在巴西则禁止建立手工工场,只允许小生产存在。上述殖民政策( )
A.优化了殖民地的经济结构 B.加剧拉丁美洲的贫困
C.切断殖民地同欧洲的联系 D.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
8.1895年夏,德皇威廉二世在给沙皇的通信中绘制了油画《世界各民族,保护你们最珍贵的财产》,正式提出了“黄祸论”。20世纪初他还告诉沙皇,“日本出售军火给中国”“原钢材料正在法国——你的同盟国——生产”“他们正在争夺整个亚洲,正在苦心孤诣地准备着给全体白种人以打击”。这深刻反映( )
A.殖民体系中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B.列强制定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C.亚洲觉醒缘于严重的民族危机 D.种族歧视成为当时世界普遍现象
9.综合下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
时间: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国家:英、法、西、葡、荷、俄、日、美 地点:圣多明各、巴西利亚、马尼拉、孟加拉、巴达维亚、开罗、开普敦、佛得角、索马里
A.欧洲列强的兴衰和更替 B.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
C.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D.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
10.1913年,列宁写道:“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发生了土耳其、波斯和中国的革命。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以及它们‘反过来影响’欧洲的时代。”“这些风暴”( )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C.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1917年墨西哥宪法规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每周工作六天,确定最低工资,实行女工和童工保护制,劳工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等。这表明宪法( )
A.为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进步奠定了基础
B.为墨西哥进一步发展民族经济创造条件
C.反映了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D.彻底废除了墨西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12.1926年,苏加诺在《青年的印度尼西亚》杂志上发表文章,阐释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主旨:为了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和争取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自由,用民族主义涵盖一切体系,把宗教、马克思主义团结起来。由此可知,苏加诺的民族主义( )
A.表明了其无产阶级的立场 B.兼具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
C.坚持暴力革命的斗争形式 D.有利于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社的领导人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有的是这个派别,有的是那个派别,完全以工人阶级的本性,爱国的热情搞这么一个起义。
材料二: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
材料三:“凡尔赛当时具有先进的军队和武器,国民自卫军怎么抵得过呢。”
材料四:“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
(2)巴黎公社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14.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殖民地独立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他们虐待我们,不仅剥夺了我们应有的权力,而且使我们对公共事务一无所知。如果我们能够在我们所在的地区掌管自己的内部事务,那么,我们一定会了解公共事务及其一套机构,我们一定也会享有个人的威望。美洲人在社会中只能当奴隶,最多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消费者。连劳动也受到种种限制:不准生产西班牙国王所垄断的产品,不准建立西班牙本身所没有的工厂,连生活必需品的贸易都被西班牙人专门控制。在美洲各省之间设置了种种障碍,使省与省之间互不接触、不了解、不往来。我们的地只准种植蓝靛、谷物、咖啡、甘蔗、可可和棉花。
——摘编自西蒙 玻利瓦尔《牙买加来信》
材料二 尽管革命后拉美各国宪法均明确规定了选举程序和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遵守。通过兵变等非宪法方式上台的做法十分普遍。如墨西哥在1824年—1848年期间,曾发生250次兵变,更换了31个总统。尽管各国均声称主权在民,但所谓的人民实际上只是极少数上层精英。各国宪法均将财产、教育科度、性别、种族作为政治参与的条件,政治体制的寡头特征十分突出。
——摘编自刘波《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采取的殖民统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拉丁美洲独立后的政治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特征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可知,清政府固守“天下宗主的角色”“朝贡关系”“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等传统的旧有的思想观念,而此时西方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国家主权的观念”“外交往来体制”等思想观念流行,据此可知,之所以出现题干所述冲突,其根源在于先进的资本主义与落后的封建主义之间的差异,即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选择C:据材料信息可知,18世纪人们日常食用的蔗糖带来蛀牙、肥胖等健康问题,促使制糖技术改进,由化学方法制成的低热量的甜菜糖在19世纪80年代后成为糖类产品的主角,这体现社会需求推动科学技术的革新。排除A:材料所述不是人们对蔗糖和甜菜糖的多样需求,而是热量更低的甜菜糖取代蔗糖成为糖类产品的主角。排除B:蔗糖糖类产品主角的地位被甜菜糖取代,是因为蔗糖热量高,且会引发健康问题,而非产量供不应求。排除D:垄断组织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蔗糖的地位已经逐渐被甜菜糖取代,且材料未提及垄断组织。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选择A: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厂主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对工人进行了极为严苛的限制,这本质上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下,资本家进一步剥削工人,这是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变化。排除B:材料未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C:C项是材料现象而非本质。排除D:材料并未强调工人以及社会大众生活方式的转变。
4.答案:A
解析:通过拆毁拿破仑凯旋柱,巴黎公社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战争的立场,这一行为体现了巴黎公社对武力征服和胜利者霸权的批判,反映了国际主义精神,故选A项;拆毁“皇帝圆柱”的行为并未直接展示出公社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排除B项;巴黎公社主张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不是争取临时政府的支持,排除C项:此时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的封建专制早已经被推翻,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意在说明当时的法国存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历史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故选B项;材料所述是工人阶级与新政府之间的斗争,不是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的斗争,排除A项: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排除C项;材料所述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并未涉及空想社会主义,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家投身革命,践行《共产党宣言》思想,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故选C项;1848年的欧洲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项: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于187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是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科学的标志,但材料强调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材料可知,殖民政策限制了殖民地的生产种类,禁止殖民地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严重影响着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加剧了拉丁美洲的贫困,B项正确;这些举措造成了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并不能优化经济结构,排除A项;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可以与宗主国通商,并未切断殖民地同欧洲的联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政策对美洲的影响,未涉及欧洲社会转型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德皇意欲挑拨沙皇与他国的关系,这反映了在殖民过程中,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故逃A项;材料中的通信并非仅仅针对中国,排除B项;亚洲觉醒是通过亚洲各国的反侵略求民主斗争体现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来源于德皇的信件,故只能看出德皇的态度,不代表其他国家也认可“黄祸论”,“普遍现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殖民体系的发展。选择C:材料限定的时间范围是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材料强调的国家为资本主义国家,地点涉及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据此可判断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统治,体现了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排除A:材料还涉及日本、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不是欧洲列强的兴衰更替。排除B: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开始于14-15世纪,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确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排除D:材料体现了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发展,重点反映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不是以世界的整体发展为主线。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亚洲的觉醒。选择C: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出现亚洲觉醒,据所学可知,亚洲觉醒中的各国事件基本上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这主要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产阶级觉悟的提高。排除A: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标志是纳米比亚的独立。排除B:亚洲觉醒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排除D:亚洲的觉醒与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系不大。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墨西哥宪法对工人的经济和政治权利做了规定,这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B项;材料中的宪法规定保护工人权利,“民主进步”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材料是协调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呈现的是对工人权利的保障,没有涉及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苏加诺的民族主义包含了民族主义成分,也包括宗教、马克思主义等国际视角,体现了他的民族主义兼具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故选B项;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该党属于资产阶级政党,苏加诺是资产阶级代表,并不具有无产阶级立场,排除A项;苏加诺强调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并不主张暴力革命方式,且材料信息并未说明革命方式,排除C项;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与英国的殖民统治关系不大,排除D项。
13.答案:(1)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①缺乏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②缺少革命的同盟军。③敌人力量强大。④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2)巴黎公社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①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③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解析:(1)原因:根据“公社的领导人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得出缺乏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根据“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得出缺少革命的同盟军;根据“凡尔赛当时具有先进的军队和武器,国民自卫军怎么抵得过呢”得出敌人力量强大;根据“当时欧洲大陆经济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得出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2)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分别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等方面总结回答。
14.答案:(1)措施: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剥夺拉美人民的政治权力;经济上发展种植园经济,推行农奴制,实行贸易垄断;社会治理上强化管控,制造隔绝。
(2)特征:民主制度有名无实,政权更迭频繁,寡头特征突出。
原因:拉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足和专制传统的影响,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3)积极:推翻了殖民统治,建立了新兴国家,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势力,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
局限:没有铲除封建主义,革命果实被寡头窃取,建立起的资产阶级政体与国情不符,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采取的殖民统治措施。措施:政治上,材料“如果我们能够在我们所在的地区掌管自己的内部事务”反映出西班牙在美洲实行专制统治,“美洲人在社会中只能当奴隶”反映出西班牙剥夺拉美人民的政治权力;经济上,“我们的地只准种植蓝靛、谷物、咖啡、甘蔗、可可和棉花”反映了西班牙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奴隶”反映出西班牙在美洲推行农奴制,“不准生产西班牙国王所垄断的产品”反映出实行贸易垄断;社会治理上,“在美洲各省之间设置了种种障碍,使省与省之间互不接触、不了解、不往来”反映出西班牙在美洲强化管控,制造隔绝。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拉丁美洲独立后的政治发展特征及其原因。特征:材料“尽管……但并未得到真正遵守”反映出民主制度有名无实,“更换了31个总统”反映出政权更迭频繁,“但所谓的人民实际上只是极少数上层精英”反映出寡头特征突出。原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内因是由于拉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足和专制传统的影响,外因是受到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3)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评价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评价:一分为二去评价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积极:推翻了殖民统治,建立了新兴国家,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势力,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局限:没有铲除封建主义,革命果实被寡头窃取,建立起的资产阶级政体与国情不符,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