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13)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
1.15世纪初,一些地理学家认为,中国和印度位于大西洋的对岸;还有许多学者推断,从葡萄牙往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可以到达东方。上述认识( )
A.得益于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验 B.受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
C.客观上推动了美洲的发现 D.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拓展殖民地。美洲出现了族群的巨大变化,而同样遭受殖民者侵略的非洲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非抵抗方式与欧洲殖民时间的不同
B.美、非地理环境与欧洲殖民方式的不同
C.美、非政治状况与欧洲殖民主体的不同
D.美、非人种属性与欧洲殖民条件的不同
3.1400年左右,威尼斯商人的船队由3000多条大小船只组成,配备的船员总计大约28000人,威尼斯码头还雇用了6000名木匠和其他工人。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等的情况亦如此。这些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他们也赞助文艺事业。这可用于印证意大利( )
A.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兴起现世主义之因
C.迫切需要科学革命 D.参与新航路的开辟
4.哥伦布在1492年8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我想绘一幅领航的新地图,把所有的海与大洋中的陆地按其方向与适当的位置标出,都描绘在图中。此外,我还想写一本书,将所有的海陆用赤道纬线和西经线来把一切海洋陆地的位置照实绘制成图。”这则材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说明( )
A.“地心说”对近代科学的推动 B.“地圆说”对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C.葡萄牙人在新大陆的殖民扩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5.下列史实和结论表述一致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2世纪初,法国琅城居民起义,法王路易六世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自治 武装暴动是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主要方式
B 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全国分为四大政区 印加帝国实现了对整个美洲的统治
C 16世纪,玉米、甘薯等从美洲流向世界各地 推动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D 16世纪,天花、麻疹等疾病的病原体被带到美洲 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A.A B.B C.C D.D
6.据统计,1620年荷属东印度公司从胡椒获得的利润为56%;1668年和1670年该公司从胡椒获得的利润为29%,其他香料为28.5%:1738年和1740年该公司从胡椒获得的利润是11%,其他香料23.5%。这体现出( )
A.香料需求市场在缩小 B.股份公司削减了利润空间
C.海外贸易竞争的加剧 D.荷兰与亚洲贸易联系加强
7.1565年后,先由中国商船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工业品等货物运往马尼拉,然后由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把货物转运到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港口;大帆船在归程时装载美洲的白银回到马尼拉,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政府用这些白银来购买中国商品,由此建立起了一个太平洋地区的贸易循环体系。据此可知,该贸易路线( )
A.加速了西班牙社会转型 B.造成印度洋贸易衰落
C.推动了太平洋贸易发展 D.开启全球性物种交换
8.19世纪后期,英国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停止废除土邦进程,继续保留印度境内500个土邦政权存在;印度军队原先从同一地区的高种姓人群中招募,此后则在各地区、各种姓中混合招募;不让印度人充任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包括后来的空军)。这些改革措施意在( )
A.顺应印度本土风俗习惯 B.加快印度各地族群融合
C.强化殖民高压统治 D.缓和当地社会矛盾
9.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源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10.霍布斯认为,保存生命是首要的善,人的本性就是自我保全;洛克把自我保全的要求细分为对人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的保护;卢梭认为,只有通过契约形成公意,重新创造一个社会环境才能使人性逐渐臻于完美,使人重获自由。这三者的思想( )
A.都是法国启蒙思想的典型代表 B.都体现了社会契约论思想
C.都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理论成果 D.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
11.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君主”在权力层级中虽无实际效用,但成为维系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是君主专制时期英国各派别为稳定国内局势互相妥协的政治结果。这种国家制度设计( )
A.显示出英国制度普世性 B.代表了近代历史发展趋势
C.根植于本国的历史传统 D.立足于特定时期主观因素
12.“光荣革命”以后,国王对议会通过的法案不止一次地予以否决。据记载,威廉三世曾五次行使否决权,安妮女王在1707年也行使过一次。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B.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
C.议会中心地位遭破坏 D.国王逐渐控制了议会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盛行于葡属巴西、西印度群岛和西属南美殖民地大西洋沿岸等热带及亚热带作物区。最初在种植园从事劳动的主要是印第安人,后来大批印第安人因劳累过度而死亡。为了补充劳动力,殖民者又从非洲贩运大量黑人充当奴隶。在巴西,黑人奴隶约占全国350万人口的一半以上。19世纪初,西属拉美殖民地纷纷独立,并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巴西的大种植园主、大商人和上层保守分子为了预防革命的爆发,在1822年拥戴葡萄牙王子彼得罗为帝,宣布脱离葡萄牙独立。奴隶制种植园主是君主政治的社会支柱,而君主政体则维护奴隶制种植园主的利益。
材料二:残酷的种植园奴隶制造成奴隶大批死亡,从非洲进口的奴隶人数也不断下降。同时,在巴西种植园中出现了“合同制”,吸引了大批欧洲侨民迁居巴西。随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种植园奴隶劳动制的冲突日益尖锐,要求废除奴隶制和推翻君主制的运动日益高涨。1883年,国内各种废奴协会的代表成立了废奴主义同盟,领导全国的废奴运动。1888年,巴西最终废除了奴隶制。次年,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西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西废除奴隶制的原因和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格拉底是一个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公民,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但不像智者那样为了钱……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为知识是不可得到的。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柏拉图出身于雅典望族,雅典在与邻邦斯巴达的战争中战败时,他还是一个青年。他把失败归咎于民主制……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公民应该分为三个阶级: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只有最后的一种公民才能有政治权力。
——摘编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
材料二: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这与意大利城市生活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意大利的城市以工商业和银行业致富,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世俗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受到重视,这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众星云集。14世纪,佛罗伦萨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文艺复兴盛期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人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缥缈的神话,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拿破仑说:“大革命是思想家的业绩。”路易十六也曾哀叹:“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从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到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的“开明专制”,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但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所有启蒙思想,包括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提出“意见支配世界”和“理性支配社会”都无例外地陷入唯心论。而且启蒙思想家们设计的“理想王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
——摘编自黄振等《世界近代史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人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发源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条件。选择C:据材料可知,15世纪初的地理认识为欧洲向西航行寻找东方提供了地理学知识,客观上推动了美洲的发现。排除A:麦哲伦船队航行是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发展。排除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欧洲殖民者在非洲主要殖民方式是贩卖黑奴,掠夺能源矿产,故选B项;美、非抵抗方式与欧洲殖民时间区别不大,排除A项;美、非政治状况都比较落后,但殖民主体都是欧洲殖民者,排除C项;美、非人种属性不同,但欧洲殖民条件基本相同,都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对外扩张,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意大利城市商人经济实力雄厚,并且控制城市、赞助文艺,他们的需求、兴趣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这解释了文艺复兴时期现世主义和人文主义存在的原因,故选B项;虽然材料提及威尼斯商人雇佣工人,但无法表明当时“雇佣劳动基本普及”,排除A项;材料描述了商业和文艺的发展,与科学革命没有直接关联,且科学革命发生在16—17世纪,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晚期,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哥伦布提到要绘制新地图,并用经纬线标示位置,这表明他对地球形状有一定的认知,相信地球是圆的,并且这种地理知识对他的航行至关重要,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地心说”,排除A项;哥伦布的航海活动是受西班牙赞助,与葡萄牙无关,排除C项;材料仅描述了哥伦布绘制地图的愿望和方法,并未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欧洲殖民者把天花、麻疹等疾病的病原体被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符合史实,D项正确;武装暴动是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主要方式,不符合史实,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主要方式是和平方式为主,排除A项;印加帝国实现了对整个美洲的统治,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推动欧洲出现价格革命是因为美洲金银的大量流入,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材料提及从1620年至1740年,荷属东印度公司从胡椒和其他香料获得的利润大幅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英法等国的崛起使海上贸易竞争激烈,故选C项;“在缩小”不符合史实,应为“在扩大”,排除A项;利润空间的削减源于国际竞争的激烈,排除B项;“荷兰与亚洲贸易联系加强”,与材料提及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利润骤降不符,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并没有加速西班牙社会转型,西班牙仍是封建国家,排除A项;此时传统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开启了全球性物种交换,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这些改革显然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利益,加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故选C项;虽然改革内容中涉及了印度的种姓制度或地域特色,但其改革并不是为了顺应印度的本土风俗习惯,排除A项;英国对印度军队的招募政策做出了更改,是为了防止民族解放力量可能对英国殖民统治构成的威胁,排除B项;虽然停止废除土邦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各方力量,但主要是为了防止土邦联合起来反抗英国的统治,而非为了缓和当地社会矛盾,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竞争意识”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意识”实际上属于文化民族意识,自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法国不断吸收意大利文化,并经历了从模仿到超越的阶段,题干内容属于“试图超越阶段”,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使得法国人处处想要超越意大利文化,学者的行为显示出捍卫法国学术尊严的意愿和决心,因此“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摆脱”说法绝对,新兴阶层只是反对并未摆脱,法国启蒙运动前尚处于神权束缚下,排除B项;此时尚处工场手工业阶段,19世纪的革命风暴、殖民掠夺、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排除C项;启蒙运动时期,“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A项。(解析参考论文:意大利时刻16世纪法国对意大利文化的接受)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霍布斯、洛克、卢梭都主张以人为中心,三者思想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故选D项;霍布斯、洛克是英国启蒙思想的典型代表,排除A项;卢梭的思想体现了社会契约论,排除B项;霍布斯与洛克生活的时代,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近代历史上王权走向衰弱,但王权的存在仍是其维系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故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的设计,既是各派政治力量互相妥协的结果,也保留了尊重王权的传统,故选C项。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选择A:据材料可知,“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依然有权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这说明当时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排除B:虽然当时国王仍有一定的权力,但《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当时议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并没有被破坏。排除D: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13.答案:(1)特点:主要劳动力由印第安人为主转变为以黑人奴隶为主;奴隶劳动强度大;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与君主政体相互支持。
(2)原因:残酷的种植园奴隶制造成奴隶大批死亡,奴隶来源减少;欧洲侨民的大量迁入;工业革命(或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奴隶制的废除(或美国内战的影响)废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影响:进步性:废除了奴隶制度,完成了巴西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巴西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大。土地所有制依然保留,没有彻底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巴西。根据材料“为了补充劳动力,殖民者又从非洲贩运大量黑人充当奴隶。”可知,主要劳动力由印第安人为主转变为以黑人奴隶为主;根据材料“大批印第安人因劳累过度而死亡。”可知,奴隶劳动强度大;根据材料“在巴西,黑人奴隶约占全国350万人口的一半以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根据材料“奴隶制种植园主是君主政治的社会支柱,而君主政体则维护奴隶制种植园主的利益。”可知,与君主政体相互支持。
(2)本题是原因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巴西。原因:根据材料“残酷的种植园奴隶制造成奴隶大批死亡,从非洲进口的奴隶人数也不断下降。”可知,残酷的种植园奴隶制造成奴隶大批死亡,奴隶来源减少;根据材料“在巴西种植园中出现了“合同制”,吸引了大批欧洲侨民迁居巴西。”可知,欧洲侨民的大量迁入;根据材料“随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种植园奴隶劳动制的冲突日益尖锐,要求废除奴隶制和推翻君主制的运动日益高涨。”可知,工业革命(或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奴隶制的废除(或美国内战的影响)废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天赋人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4.答案:(1)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功利主义,追求真理;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美德即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民主制弊端重重:哲学家是最好的统治者。
(2)内涵:肯定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幸福;否定封建特权。主要原因: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兴起,手工工场的发展,经济繁荣(或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意大利人才济济;教会严格控制人们思想,激起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
(3)意义: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推动了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思想解放;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答出两点即可)局限:主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倡导的人权具有狭隘性和虚伪性;未能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1)苏格拉底:根据材料“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但不像智者那样为了钱”可知,反对智者学派的功利主义,追求真理;根据材料“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为知识是不可得到的。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可知,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美德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根据材料“他把失败归咎于民主制”可知,民主制弊端重重;根据材料“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可知,哲学家是最好的统治者。
(2)内涵:根据材料“人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肯定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幸福;根据材料“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否定封建特权。主要原因:根据材料“意大利的城市以工商业和银行业致富,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世俗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受到重视,这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沃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兴起,手工工场的发展,经济繁荣(或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众星云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人才济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教会严格控制人们思想,激起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
(3)意义:根据材料“大革命是思想家的业绩”“伏尔秦和卢梭亡了法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根据材料“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思想解放;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局限:根据材料“但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可知,主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倡导的人权具有狭隘性和虚伪性;根据材料“所有启蒙思想,包括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提出‘意见支配世界’和“理性支配社会’都无例外地陷入唯心论。而且启蒙思想家们设计的“理想王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可知,未能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