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12)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
1.古代雅典的官职津贴来自城邦的库藏,但很多情况下,雅典的库藏不足以支付这种津贴。于是政治领袖们为了保证津贴,常常凭借民众法庭之力没收私财以充公,故没收富室财产的法案时有提出。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雅典( )
A.法律服从全体民众意愿 B.经济基础难以支撑民主政体
C.公民的参政热情并不高 D.直接民主存在非理性的漏洞
2.下图是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279—公元前1213)时期的墓葬壁画《森尼杰姆夫妇在田野上》,壁画描绘了森尼杰姆夫妇耕地播种、收割稻谷、礼拜神灵的场面。这反映了当时埃及( )
A.文明起源和农业间的关系 B.农业经营呈现多元化特色
C.灌溉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 D.百姓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
3.公元前5—4世纪中叶,雅典进口货物主要有小麦、铁、锡、铜、造船用的木材、象牙制品、宝石、皮毛,以及种类繁多的日用品(包括亚麻布和莎草纸)等,而它最大的出口物品则是白银。这表明当时雅典( )
A.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B.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C.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4.与其他古代文明不同,两河流域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合同文件而非陶罐之类的物品。《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大量对契约制度进行调整的内容,据统计,有关契约的规定占法典全部条文的一半左右。这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 )
A.契约成为社会规范 B.法律制度日益成熟
C.手工生产相当落后 D.商业贸易比较繁荣
5.史载,波斯贵族麦伽比佐斯在一次陪同国王狩猎狮子时,用标枪刺死了狮子,挽救了国王性命,但违背了国王触碰猎物之前其他人不得行动的惯例,被以破坏法律、有篡位嫌疑罪判处死刑。这本质上说明古代波斯( )
A.法律存在不合理的规定 B.崇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国王是国家的最高主宰 D.尚未建立有效监察体制
6.公元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如此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反映了罗马帝国( )
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武力扩张推动帝国发展
C.经贸兴盛促进帝国繁荣 D.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7.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帝国境内主要道路有372条,总长度8.5万公里。公路的每一段有精确的里程碑,主干道每隔五六英里就有一个驿站,常年供养着40匹马。这些举措( )
A.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B.强化了帝国的对外扩张
C.加速了帝国罗马化进程 D.实现了对地方有效控制
8.下表是古代世界文明区骑兵使用情况。这表明波斯骑兵往往是先锋马其顿重骑兵是战场上非常重要的打击力量罗马广泛利用骑兵( )
A.骑兵成为各地区的普遍兵种 B.战术进步有助于古代帝国形成
C.马是战争中必用的武器装备 D.交通改善推动文明扩展与交流
9.16—18世纪,俄国的刑罚从基辅罗斯时期的以罚金和命金为主逐渐转向以死刑、体罚、流放和监禁为主,国家在刑罚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得到逐步加强。据此推断,当时俄国( )
A.国家治理水准下降 B.社会治安状况恶化
C.专制集权程度强化 D.社会教化功能弱化
10.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说明西欧封君封臣( )
A.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B.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C.具有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D.普遍奉行契约意识
11.“百年翻译运动”是阿拉伯帝国开展的一场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绝大部分著述都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在此后滋养着欧洲的文化土壤。这反映了( )
A.阿拉伯学者引领世界学术潮流 B.中世纪欧洲陷入文化停滞局面
C.古希腊哲人善于接纳其他文明 D.阿拉伯文明助力西方历史传承
12.古文物专家本特写道:“我对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他又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这绝不是非洲的。”该学者的记述( )
A.旨在说明古津巴布韦文化曾受到外来文化影响
B.强调这一遗址是非洲文明的最高成就
C.证明古代地中海文明是古津巴布韦文化的源头
D.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3—15世纪,印加梯田是拉美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印加帝国组织劳力在45度的山坡上开发梯田,种植高度延伸至海拔4000米左右,对地貌的有效改造使作物能够在安第斯山脉的寒冷气候中生存。印加梯田可以有效分配灌溉水、降雨和径流。梯田可以作为散热器保持温度,改善山区夜晚寒冷的天气,也可以通过调整坡度调整太阳照射角度以保证种植环境的温度。印加人通过修建梯田,在不同海拔的生态区改造土地以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使印加人在同一农业周期内集中劳作,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防止气候波动引起的干旱问题,印加帝国在先前文明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灌溉系统。梯田代表了印加人征服安第斯山脉和改造地形的能力,象征着印加帝国无处不在的权威。1532年,随着西班牙殖民政权的建立,印加帝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印加梯田这一美洲最明显的人文景观走向衰落。
——摘编自王译《印加梯田的兴衰与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梯田对印加农业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分析印加梯田兴衰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在军事上,将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帝国军队,组建的最具战斗力军队是所谓“不死队”。另外规定,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为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下情上达和军队调动,在驿道沿途设驿站。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二: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治理措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一方面用于传递帝国政府的命令和情报,调动军队;另一方面用于被征服地区朝贡。印加国王为统一宗教信仰,既强调太阳神印蒂的至高无上,同时敬奉古老神明帕恰卡马克和维拉科恰,对各被征服部族的神明兼容并蓄。利用战争这一特殊形式广泛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最终打造了印加帝国的百年辉煌。
——摘编自林被甸《探访印加——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与互动透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流士改革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印加帝国在治理措施上与大流士改革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古代雅典为了应对财政困难的情况,经常以法律判决的形式没收富人财产,这反映了在直接民主制下,古代雅典容易作出不理性的判决,故D项正确;“全体民众”混淆概念,奴隶、外邦人、妇女等无政治权利,排除A项;雅典奴隶制工商业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经济基础,排除B项;雅典发放官职津贴以致出现财政困难,这侧面反映了公民参政热情很高,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壁画反映了古埃及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而且尼罗河流域适合发展灌溉农业,因此壁画反映古埃及灌溉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故选C项;壁画没有涉及文明起源和农业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仅表明种植、收割稻谷,未涉及农业经营多元化的信息,排除B项;古埃及时期“百姓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雅典进口货物……它最大的出口物品则是白银。”可知,雅典进口货物以生活物资和日用品为主,而其需要支付大量的白银用于进口,说明当时的雅典可供出口的商品很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D项正确;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材料信息描述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重视工商业的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雅典是否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排除C项。故选:D。
4.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两河流域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合同文件而非陶罐之类的物品”“有关契约的规定占法典全部条文的一半左右”可知,两河流域的人们较重视合同和契约,合同和契约多用于商业活动,侧面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商业贸易较繁荣,故选D项。
5.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麦伽比佐斯被判死刑的原因在于违背了国王触碰猎物之前其他人不得行动的惯例,说明国王作为国家最高主宰的权威不容挑战,故选C项。本题要求回答麦伽比佐斯被判死刑这一事件的本质,排除A、B两项。材料内容不属于监察体制的范畴,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可得出罗马帝商业发达,各方物资汇聚在罗马,这促进了帝国的繁荣,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它的殖民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贸,不是武力,排除B项;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境内道路数量众多,配有大量驿站,这对于罗马帝国政令的上传下达、军事行动的快捷等都有很大益处,有助于加速帝国罗马化的进程,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设施的完善并不能扩大统治基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帝国境内的交通道路,其有助于对外扩张,但是并不一定能达到“强化”的效果,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波斯、马其顿和罗马都使用了骑兵并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帝国,说明战术进步有助于古代帝国形成,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波斯、马其顿和罗马三个国家,并不能说明骑兵具有普遍性,排除A项;古代世界很多战争中并没有使用骑兵,“必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骑兵属于兵种之一,不属于交通设施,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16—18世纪俄国国家在刑罚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逐步加强;体现了专制集权程度强化,故C符合材料。材料体现国家治理水平上升而非下降,因此不选A;材料未体现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和社会教化功能弱化,所以DB错误。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知,“主人”即封君践履协约,善待于封臣,封臣才会以封君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说明封君和封臣具有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层层分封,强调的是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排除A;封君封臣制度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排除B;D项“普遍奉行”的说法绝对,排除。故选:C。
11.答案:D
解析:“百年翻译运动”保存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绝大部分著述,并在以后文化传回西方,表明西方文明的传承发展得到了阿拉伯文明的助力,D项正确;“引领世界学术潮流”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中世纪欧洲文化有新发展,“停滞”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古希腊哲人的精神品质,排除C项。
1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学者起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都是本地的废墟,后来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地中海文明,绝不是非洲的,这一认识的转变体现出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故选D项。本特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地中海文明,而非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化,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证明古代地中海文明是古津巴布韦文化的源头,排除C项。
13.答案:(1)贡献:扩大农业种植面积;促进农作物多样性;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稳定种植环境;提高种植效率,增加作物产量。
(2)兴起:印加帝国的建立与崛起;印加帝国的中央集权统治;印加帝国对先前文明的继承与创新;印加帝国气候变化多端。
衰落: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与征服;印加帝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第(1)问贡献,根据材料“对地貌的有效改造使作物能够在安第斯山脉的寒冷气候中生存。”可知,调节气候,稳定种植环境;根据材料“印加人通过修建梯田,在不同海拔的生态区改造土地以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使印加人在同一农业周期内集中劳作,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可知,扩大农业种植面积以及促进农作物多样性;根据材料“梯田代表了印加人征服安第斯山脉和改造地形的能力,象征着印加帝国无处不在的权威。”可知,保持水土;根据材料“为防止气候波动引起的干旱问题,印加帝国在先前文明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灌溉系统。”可知,提高种植效率,增加作物产量。
第(2)问,第一小问兴起,根据材料“印加帝国组织劳力在45度的山坡上开发梯田,种植高度延伸至海拔4000米左右”可知,印加帝国的建立与崛起;根据材料“梯田可以作为散热器保持温度,改善山区夜晚寒冷的天气,也可以通过调整坡度调整太阳照射角度以保证种植环境的温度”可知,印加帝国气候变化多端;根据材料“梯田代表了印加人征服安第斯山脉和改造地形的能力,象征着印加帝国无处不在的权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的中央集权统治以及印加帝国对先前文明的继承与创新。第二小问衰落,根据材料“1532年,随着西班牙殖民政权的建立,印加帝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可知,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与征服以及印加帝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4.答案:(1)特点:注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重视中央政府的权威;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尊重各地区的传统。
作用: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促进帝国内部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2)措施:划分政区,设官员治理;完善道路系统;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
因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有效治理;地区之间的和平交流;局部战争的客观效果。
解析:(1)特点:根据“将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帝国军队,组建的最具战斗力军队是所谓‘不死队’”得出注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根据“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得出重视中央政府的权威;根据“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得出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尊重各地区的传统。作用根据“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得出主要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促进帝国内部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2)措施:根据“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得出划分政区,设官员治理;根据“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得出完善道路系统;根据“对各被征服部族的神明兼容并蓄。利用战争这一特殊形式广泛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得出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有效治理;地区之间的和平交流;局部战争的客观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