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
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揭露日本有意“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帝国主义战争”,要求全党“大胆地警醒群众的民族自觉”,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随后,派出干部奔赴抗日前线。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积极推动联蒋抗日的实现 B.坚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
C.肩负领导全民族抗战使命 D.倡导反法西斯国家联合
2.1937年9月,为了满足前来延安求学的进步知识青年的需求,边区政府成立陕北公学,招生简章中强调“不分性别、出身、职业、党派信仰,只要有志于抗日救国,皆可报考”。课程主要有社会科学概论、游击战争、民众运动等。这表明( )
A.敌后抗日根据地重视教育的发展 B.内迁高校积极培养抗战人才
C.统一战线政策促进抗日力量团结 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3.九一八事变后,以部分东北爱国官兵和警察为骨干,会同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民众,形成了遍及东北城乡的抗日义勇军队伍。他们发表通电,痛陈“我中华裔胄绝不甘作亡国之奴,宁可杀贼以致死,不委屈以求全”。这体现出东北人民( )
A.誓死捍卫东北家园的坚强决心 B.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不满
C.希望得到其他省份群众的支持 D.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
4.1935年底,中共中央确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是1936年苏联反馈的信息却表述为“反帝人民战线”。经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申述,8月中旬共产国际同意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总方针。这一变化表明( )
A.中国共产党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确立
C.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中独立性增强
D.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
5.1941年开始,华中抗日根据地陆续颁布《乡选条例》《乡镇政府组织法》等法规。乡选工作在多数乡镇展开。到1944年底,以乡行政委员会为代表的新乡制已普遍建立。据统计,淮北地区的198个正副乡长中,中农和贫农占比达到94%。苏北区台北县45名乡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27名,中间进步人士9名,国民党员9名。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乡选活动旨在( )
A.贯彻和落实“三三制”原则 B.改造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
C.配合党中央推行减租减息政策 D.开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6.1939年6月,国民政府西迁成吉思汗陵途经延安时,陕甘宁边区政府安排了盛大的迎灵和祭祀活动。之后,边区政府在延安建立成吉思汗纪念堂,每年举行两次公祭大典。这些举措( )
A.体现了国民政府的社会教化活动 B.传递了边区政府维护合作的善意
C.加强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D.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精神
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冬学、民校识字运动,把“狼牙山五壮士”“民族英雄之母马老太太”等抗日英雄故事用图片、大鼓、故事、诗歌等形式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这些举措( )
A.基于巩固革命政权的需要 B.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
C.旨在提高民众的民族意识 D.丰富了根据地精神文化生活
8.抗战时期《力报》在一篇社评中提到:“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170架狂炸我陪都,市区大火,精华悉付一炬之时,我军以胜利的出击回答日寇之残暴兽行,为遇难同胞雪恨。坚定了全国的抗战意志。”社评所述我军的出击( )
A.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B.表明敌后战场正成为抗战主战场
C.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D.有力配合了盟军太平洋战场作战
9.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先发行金圆券,但是,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这最可能说明( )
A.抗战胜利后国家经济恢复 B.国民党军事失败导致金融崩溃
C.官僚资本用金融手段搜刮民财 D.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秩序
10.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应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在谈判结束后,应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据此可知,重庆谈判( )
A.扩大了国民党统治基础 B.国共双方均有谈判诚意
C.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 D.旨在解决国共双方分歧
11.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不当李自成”为主题,在党内立了六条规矩: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这六条规矩( )
A.展现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前景 B.彰显了党内团结的重要意义
C.体现了革命胜利前夕的警醒 D.确立了独立自主的施政方针
12.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以及改编的部队总数近178万人,约占国民党作战军队总数的22%,被人民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军队总数为458万人。这说明( )
A.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胜利 B.国共之间力量对比得到根本扭转
C.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 D.正确斗争策略加速战争胜利进程
1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西班牙人来到美洲的首要目标是攫取贵金属,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白银开采主要集中在两处,一是墨西哥北部的萨卡特卡斯,一是安第斯高原中部储量丰富的波托西。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量开采白银为西班牙王室带来了巨额收入,使其得以维持庞大军队和臃肿的政府,继续追求建立世界性帝国的梦想。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印第安人村社生活秩序失调最严重的是那些为波托西提供劳力的地区。按照保守的估计,每年大约有50000人迁进或迁出波托西。人走了,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混乱了,很多人再也未回到家乡。有多少人直接死于采矿和提炼工作,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摘编自[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
材料三 1565年,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在一份所需物品清单中列有“在中国交易用的银元和优质银条”,称这些物品“对于维持他们在菲律宾的活动非常重要”,希望能用从美洲驶往菲律宾的“首班船尽快送达”。
——摘编自[美]埃玛·海伦·布莱尔等编《菲律宾群岛,1493—1803》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开采白银对西班牙及印第安人造成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在世界白银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及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惯性依然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阻碍因素。但是,受“五四运动”前后急剧动荡社会现实的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主流社会心理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助推因素。
——改编自《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其启示》
材料二 纵观整个抗战时期,国人对战争前途走向的认知,既非从始至终都存有必胜信念,也非一直悲观失望,而是随战争形势起落,几经变化。1938年10月后受战争形势影响,悲观情绪不断滋长,抗战必胜的信心与此前相比明显下降。……1943年2月5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令)我们愉快的是百年的锁链已开始解除,我们更能挺起胸,昂起头,以更充沛的精神抗战到底。”
——改编自《抗日战争转机与社会心理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心理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1938年相比,1943年国民重拾抗战信心的主要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认清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本质,号召群众和党员干部积极抵抗日本侵略,肩负领导全民族抗战使命,故选C项;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仍然处于对抗状态,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是在1937年洛川会议上制定的,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反应,此时二战还未发展到全球战争阶段,并没有联合反法西斯国家的内容,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的陕北公学致力于培养各个阶层中有志于抗日的进步知识青年,这表明统一战线政策促进了抗日力量的团结,故选C项;陕北公学的简章说明其是为全国抗日培养人才,而不是专门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培养人才,排除A项;高校内迁是将华北、华东的高校迁往西南、西北地区,最终建立了西南联合大学,与题干所述不符,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抗日义勇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抵抗日本的侵略,体现出东北人民誓死捍卫东北家园的坚强决心,故选A项;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决心,反映的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对国民政府政策的不满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东北抗日义勇军是否希望得到其他省份群众的支持,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1937年9月,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并没有遵循苏联所反馈信息的指示,而是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中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中独立性增强,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方针是根据时局变化确定的,与“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无关,排除A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排除B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颁布《乡选条例》等法规”“淮北地区的198个正副乡长中,中农和贫农占比达到94%”等信息,可知乡选活动旨在进行政权建设,改造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为元朝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奠定了基础,他不仅是蒙古族的民族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据材料“1939年6月,国民政府西迁成吉思汗陵途经延安时,陕甘宁边区政府安排了盛大的迎灵和祭祀活动。之后,边区政府在延安建立成吉思汗纪念堂,每年举行两次公祭大典”及所学知识可知,边区政府对成吉思汗的祭祀活动,主要是学习成吉思汗团结民族、抵御敌人的民族主义精神,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在根据地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向民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提高民众的民族意识,故选C项;题干材料显示的是中共向民众进行抗日宣传教育,这是为了巩固抗日救亡运动成果,排除A项;工农群众本身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通过中共的抗日宣传教育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的冬学、民校识字运动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不是丰富根据地精神文化生活,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华北我军出击……炸我陪都……日寇之残暴”可知,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我军主动出击打击日军,粉碎了日军的侵略图谋,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坚定了民族抗战胜利的信心,表明敌后战场正成为抗战主战场,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材料“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和“当时市场上黄金、银元、外币,甚至是清朝铜币都能自由流通”表明金圆券的过量发行使得通货膨胀的局面出现,最终导致市面上币制混乱,故选D项;币制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能表明国家经济恢复,且战后国家经济初步恢复是在1952年,排除A项;是金圆券的发行过量导致的金融市场混乱而非战争失败导致,排除B项;金圆券的发行是国民政府的行为,不能简单定义为官僚资本,排除C项。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实施宪政,应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可知,重庆谈判主张实行宪政,和平民主建国,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故选C项;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统治基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国民党谈判是为内战争取时间,排除B、D项。
1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深刻历史教训,定下六条规矩,即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其目的在于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防止个人崇拜,继续保持优良的作风,体现出在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警醒,故选C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采取了军事进攻与政治引导相结合、分化瓦解敌方势力与区别对待敌方阵营相结合、必须接受和平条件与宽大处置相结合的政策,使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最终站在了中共及人民一边,大大削弱了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内战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力,客观上使战争走势利于人民解放军,故选D项。
13.答案:(1)影响:对西班牙,增加政府收入;维持军队和政府的需要;为殖民扩张提供支撑;提高西班牙国际地位等。
对印第安人,导致村社生活秩序混乱;大量人口被迫迁徙;造成大量印第安人死亡;破坏了印第安文化等。
(2)地位:中国是当时白银贸易网络中的重要参与者。
原因:政治稳定和统一;传统文化深远影响;国内手工业较发达,产品吸引力大;明朝以来白银货币化等。
解析: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商品的世界性流动。(1)“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出对西班牙的影响;根据材料“为西班牙王室带来了巨额收入,使其得以维持庞大军队和臃肿的政府,继续追求建立世界性帝国的梦想”可得出增加政府收入、维持军队和政府的需要、为殖民扩张提供支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提高了西班牙国际地位。对印第安人影响;根据材料“村社生活秩序失调”“每年大约有50000人迁进或迁出波托西”“直接死于采矿和提炼工作”可得出导致印第安人村社生活秩序混乱,大量人口被迫迁徙;大量印第安人死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对印第安文化也造成严重冲击。
(2)第一小问“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是世界白银贸易网络中的重要参与者;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围绕着国内政治环境、文化传统、发达手工业经济和明朝以来白银货币化等内容来阐述,要求符合史实。
14.答案:(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列强侵略加剧与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2)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或:美苏的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英美等国在华领事裁判权被废除;第三次长沙会战、百团大战等战役胜利的鼓舞;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解析:(1背景、原因类主观题,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国内等多个角度思考。根据材料一关键词“五四运动前后急剧动荡社会现实”可以联想到当时中国面临的上述背景知识,从而得出答案要点:经济上的民资发展;政治上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统治、工人阶级壮大等;国外主要有十月革命的影响;思想方面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l943年,中国国民之所以能够重拾抗战信息,主要需要从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去思考,也就是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国民政府的一些外交成果、国共两党的抗战局面及胜利果实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